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第281章

作者:YTT桃桃 标签: 穿越重生

  卤好的驴肉伴着老汤汁,加在才出锅面脆油香的火烧里,宋茯苓吃了一个半。

  给宝珠震惊坏了,这也太能吃了,晌午泽园明明管饭来着,十个菜呢,就连她们丫鬟的饭菜都很好,有俩菜。

  而四壮是在隔桌正要吃第四个火烧。

  宋茯苓问他:“四壮啊,你够吃吗?”

  四壮点点头。

  宋茯苓就不管他了,领着只吃了半个驴肉火烧的宝珠,结算完银钱就往外走。

  当四壮匆忙的咽下的最后一口饼再出去找她们时,发现宋茯苓和宝珠正在卖灯笼的摊子前稀罕的摸摸这个,稀奇地看看那个。

  一片红彤彤的各式灯笼里,两位姑娘家摸着灯笼的麦穗还对着笑。

  不过,四壮的眼神都落在了宝珠的脸上。

  她笑起来可真好看,像春天的花儿一样。

  无声地来到近前,听到两位姑娘家说:

  “我家今年就不要想了,不能贴对子,不能挂灯笼。”

  宝珠劝道:“早晚能贴对子能挂灯笼的,你们那里人多也一定会很热闹。怕就像我家,做六个菜都是浪费,平时什么样还是什么样,家里只有我和我哥。”

  说完,宝珠挎着宋茯苓的胳膊,离开这一片红彤彤的灯笼区域。往街边走时,还回头瞅了一眼十二生肖的灯笼,虽然没有圆通通的大红灯笼瞧上去喜庆,可是十二生肖挂在那里,瞧上去可真热闹。

  四壮默默跟在两个姑娘身后,看到宋茯苓竟又进了绸缎庄,他抬头看了眼匾额,记下地点哪家,转身走了。

  灯笼摊这里,只看一名壮小伙不顾旁边顾客们的异样眼神,正在手舞足蹈的比划,声音里发出“啊啊啊”的动静。

  又急的抓耳挠腮,忽然抢过掌柜手中记账的笔本,写下这一阵和高铁头他们苦心学来的蹩脚字体。

  掌柜的连猜带懵看懂了,小伙子是要提前将银钱付了。

  然后让他在大年三十的清晨,将十二生肖的灯笼按照地址送到城西的一户人家,就说是宋姑娘所赠,还写着不让告诉奶?

  祝新年好,笑口常开,过年了,要做六个菜的。

  绸缎庄里,宋茯苓和宝珠压根就没发现四壮不见。

  因为她俩眼睛不够使唤。

  宝珠买了一些零散的缎布条,想着在过年关店前,给马老太和田老太做两个抹额。到时过年的时候围上受儿孙们跪拜,看起来能郑重一些。

  她也没个什么长辈,也没父母孝顺,就想着给那俩老太太做吧。

  给她哥大德子买了好些棉花,买了一整块厚麻布料子,给做个新棉裤。

  小丫头挺会过日子,啥也没给自己买。其实她手里是攒了些银的,但是她想着,一个是她才离开齐府并不缺衣裳,一个是娶一个好嫂子将来要花不少钱,好样的嫂子,自然要花的礼钱多,谁知道手里这些够不够?都得攒着。

  再看宋茯苓,被宝珠一比,那就是个败家的。

  买的多也就算了,她还买不实用的。

  “哇,宝珠,你看,这绣鞋好看。”宋茯苓又爱不释手上了。

  还在心里吐槽她奶:

  奶啊,你看看我挑的这个多实用。

  这不就是靴子嘛,只是下面是绣鞋,绣鞋上面缝出到小腿肚长短的夹棉花的布,不像现代靴子那么硬挺,只是棉,脱下来自然是耷拉下来的,但是那也不灌雪不透风不是?再说古代女人裙子长,也压根露不出来这部分。

  宋茯苓手中的是深蓝色绣鞋,上门绣的是祥云似图案,就是上面套小腿肚的棉,也绣着两朵云彩。绣的极传神。

  脑海里闪过钱佩英捧着她绿色绣鞋一脸稀罕的模样。

  宋茯苓问店家:“这双鞋多少银钱?”

  “四两二钱?”

  宝珠也被价位吓一跳,先小小声道:“小姐,你是不是选中店里最贵的一双啊,”又急忙道:“掌柜的,这是对面马老太糕糕兴兴店的东家。”

  “东家?马老太是你啥人?”

  宋茯苓一歪头:“我祖母。”

  “噢,那我给你算便宜些,你看中了嘛?”

  宋茯苓想了想,这个一定要买,也一定要由她来买,老妈古代之旅的第一双绣鞋。

  “看中了。”

  然后宋茯苓还看中了好多,月牙白刺绣蝴蝶裙子,还有一条散边到脚面的长裙,大摆的那种。

  她都能想象出来,自个要是在家转圈,裙摆都会飞扬起来。

  还有一双月牙白的小白靴。和她给老妈买的那双绣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穿上长裙后,看起来是只穿双绣鞋,但是上面还有一长截箍住小腿肚的月牙白棉。

  可最后她也只是看的欢,没买,倒是拿起的是一个棕色小帽子:“掌柜的,这个多少银钱,五岁的小娃能戴吗?”

  宋茯苓手中的帽子,像她以前看电视里那些小地主扣的小帽子,帽子上都戴着大钱。

  她想象着要是给弟弟做一件大钱长袍,扣着这小帽,小帽后面再编条小辫子,应该能挺好玩。

  而且她弟可喜欢戴各种帽子了。

  当四壮匆匆忙忙赶回来时,发现小小姐就没买完呢。

  最后,仨人在终于要回点心店前,宋茯苓又跑到老白家的点心铺子里,稀奇地东瞅瞅西看看,临走时买了“白胡子”。

  白胡子就是这里老百姓的一种叫法,其实就是现代的龙须酥。

  唔,好吃。

  “奶,我回来啦。”

  “嗳呦,这是买么啦?”马老太急急忙忙迎上前。

  田婆子在宋茯苓脱掉斗篷后,笑的露出豁牙:“嗳呦,咱家胖丫,今儿可真是俊俏得很。”

  “老田,你看看,我就说吧,还是你有眼光。”

  宋茯苓还没等张嘴呢,门又被人推开了,小全子出现。

  “送么?送蒜?”

  (//)

第四百零一章 进城的丫(二更)

  驾。“捂着棉头套的马老太,眯着被风雪迷的眼,有些不放心的一边赶车,一边回头看身后跟的骡子车。

  身后跟着三台骡子车。

  那几台车里装着好些蒜,装着她小孙女和蛋糕店里的小高小王小宋。

  本是该让这些人坐在自家牛车里的,但是今儿个马老太买了好些黄纸。

  她自个驾的这台车里,装着一车会为死人烧的纸和上供会用到的烛台等东西。

  而家里另一台车里,固定的每日要拉蒸笼,仨人坐在外头,俩人在里面把住蒸笼。

  最近店里忙,家里来了王忠玉和大郎他们几个男的,都在那台牛车上。

  就这么的,小孙女就上了装蒜的骡子车,那几台骡子车都是来自国公府城郊庄子的。

  “驾。”马老太吸了吸鼻子。

  每日赶车往家回是最遭罪的。

  这个时辰一点阳光也没有,干冷干冷,路上灰滔滔的那个黑,说彻底黑还没有完全黑透,冷冽的北风那个吹。

  像今日才出城不久,雪花又飘上了,雪沫子直往眼皮里刮。

  田婆子也坐在赶车的位置上,她和马老太一边一个,戴着大棉手套抢缰绳:“来吧,我赶一会儿,你在手套里活动活动手指。”

  马老太给了她,冲旁边离她不远的另一台牛车喊:“忠玉啊,慢着些赶,飘雪了,地上哪里有冰看不着,宁慢些回别翻车。”

  王忠玉倒是没太冷,男人火力旺:“晓得了大娘,你们也慢些,一会儿再黑就点火把。”

  马老太又趁机回头,其实即便探身看也看不着啥,但是她惦记,那骡子车里也不知冷不冷。

  冷啥呀,宋茯苓被蒜袋子挤在一起,想动弹都动弹不得。

  这谁呀,谁干的活,系袋子还没系严实,撒出半袋子蒜,呼啦啦随着车晃都撒在了她身上。

  之前,宝珠说过她香,还问宋茯苓擦得是什么呀,感觉比陆三小姐都香,是那种一抬手一转身间飘得淡淡香味,很好闻。

  上车前,高屠户大儿媳也嗅了嗅鼻子说过:“胖丫怎这么香呼呼的。”

  宋茯苓:这回,来,你们再闻闻,身上除了蒜味儿没别的。

  宋茯苓有些后悔,为什么不坐好马车回家,在那车里能喝热乎喝茶,甚至都能拖鞋盖着皮毯子,抱着小火炉躺车里看书,她找奶奶干什么啊。

  在瞧眼下,黑嚓嚓的车斗里,压根不敢乱动,怕一屁股坐碎蒜头,动作稍微大点儿,掉她身上的蒜就哗哗往下掉干皮子。

  和早上来时的待遇简直天差地别。

  没等过桥呢,家里这头的人,就发现好些台车回来了。

  因为近两日,宋阿爷又组织金宝以上的半大娃子们,将好不容易拉回家里的大石头,又折腾着用爬犁往外拉。

  拉石头要做什么呢。

  要从自个家大门口,一直到河边,搭那种用石头做的到膝盖高的石头灯,说白了就是用石头块围起,给里面的火光挡雪挡风,到时好在里面点上灯油。

  十几米远一个,整出一条用石头灯做成的路。

  从二十九开始点燃,一直点到出正月。

  做这个,一方面是方便于家里人来回出入,天黑能有个照亮的,家里过年不能挂红灯笼,也有用这个代替的意思。

  一方面是要过大年了,要弄出一条亮堂的路,告诉老祖宗们,告诉那些离去的人,他们现在这伙人家在哪里。怕路太黑,那些人寻不到回家的路。

  宋阿爷是很信这个的,所以这两日就一直在忙这些。

  包括让马老太大手笔买的一整车的黄纸,回头还得组织妇女们叠金元宝,都是公家钱买的,回头给马老太能报销的那种。

  宋阿爷就让小子们先别堆石头啦,去桥边迎一迎。

  而此时河边的村里人,也在大声和马老太她们打招呼。

  在村里人眼中,牛啊,这老太太,得老有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