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填房日常 第78章

作者:晨晓茉莉 标签: 科举 种田 穿越重生

  刘玉真长这么大,还真是不知道京城曾家那宅子是外祖母花银子买的,怪不得比周围的宅院都要大些,毕竟外祖母以前是富庶得很的。

  “这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说给你听做什么。”曾氏叹气道:“你外祖父一直都做着小官,俸禄不多,又还要接济田家。”

  “所以这钱袋子常年都是空的。”

  “可一大家子又不能老是租屋子住吧?就买了现在那宅子,前两年你那些表哥表姐岁数大了,住不开。”

  “正好隔壁的一个老大人告老还乡,于是又把隔壁买下了,开了个门做成跨院,让你二舅舅一家住里头。”

  “这事啊你到京城就知道了,”曾氏看着刘玉真的神情笑道:“你别撇嘴,你外祖母手里握着那两张屋契呢,吃不了亏。”

  “她老人家是我见过顶聪明的一个人了。”

  刘玉真这才放下心来,“娘,不是我说,实在是那田家太不知羞了,做出来的事让人没法看。”她只要想到小时候在京城住过的那一段日子,便看不上那田家。

  “不看就好了,”曾氏神情平淡,“他们如今已翻不出什么风浪了。”

  ……

  陈世文跟着领路的丫鬟左走右走,穿过花园、回廊一直走到了寿安堂。

  老太太这般年纪已不用避讳什么了,所以丫鬟一路领着她到了内室,瞧见了额头上带着抹额,正喝药的老太太。

  以及在一旁呆若木鸡般站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看到他进来吓了一跳倒退了两步的二太太。

  去年喝过很长一段时间苦药汁的陈世文略嗅一嗅,便闻出了屋子里人参的味道。

  浓得很。

  他顿时就了然了,拱拱手,喊道:“老太太,您可算醒了。”

  “孙女婿啊,让你见笑了。”老太太摆摆手示意丫鬟把药碗拿走。

  “老太太,大夫说让您把这药都喝了呢,”那丫鬟有些为难,细声劝道:“您刚刚受了激,身子要紧,可不能再晕了,这次险些醒不过来。”

  “罢罢罢,你这丫头啊,就是这副爱操心的性子。”老太太又张开了嘴,这一个喝一个喂,好一会儿才喝完。

  老太太喝完了药,丫鬟又细心地服侍她擦嘴、涑口等等。

  过了许久,一切都料理完的丫鬟们才恭恭敬敬地退了出去,关好了门。

  这屋子里就只剩下老太太、二太太和陈世文三人。

  老太太和陈世文都没有开口说话,但是二太太却是等不及了,开口道:“陈文博,你手上那信呢?那是我女儿的信,快给我!”

  陈世文闭上了眼睛,直到这一刻他才终于有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

  刚开始真儿问他的时候他是不知道信是什么的,但后来左思右想,却是渐渐明白了。只有涉及到刘玉珠,她们两个才会这般着紧。

  他讽刺地笑了,“为何?是因为里头有不想我知道的东西吗?”

  “什、什么!”二太太惊慌道:“不过是表哥表妹间说说诗文罢了,谁,谁瞒着你了?!”

  “你,你莫要血口喷人!”

  陈世文已经不想和二太太说话了,他的目光移向今日略显疲态的老太太身上。

  问道:“老太太,您怎么说?”

  今日发生的事出乎老太太的意料,使得她不得不采用“晕倒”的法子来拖延时间,明面上她是躺在床上,但是暗地里却是把秋叶好好的审问了一番,自然也就知道了这信的来历。

  她的这个心就更为沉重了,意识到她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瞬间,她便是深深地长叹气,“文博啊,珠丫头打小便是个好诗文的,这么多门功课里头,就数这诗文最好,时常写了给人看,还组了个诗社。”

  “你们小时候在一块读书这事你也是知道的,那封信里头,便是那会儿写的诗。往后她嫁给了你,那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从未越矩的。”

  “我们想要找回来也是想要留个念想。”

  “这人死了,万事皆空。”

  “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呐,也就只能瞧瞧他们留下的东西,想一想以前的日子啊……”老太太说着说着,便是老泪纵横。

  “你岳母让人悄悄地拿,也只是为了不惊扰了真姐儿,她那孩子如今心心念念着你,若是知道你还收着珠姐儿的旧物。”

  “定不知道要如何伤心。”

  “瞧瞧她这一回,不过是有个丫鬟说要与你做妾,这就赌气回娘家来了,长此以往,我可是不敢再让她回去的!”

  “我已失去了一个孙女,可不能再失去另一个啊!”

  “娘,娘你别哭啊……”二太太也似真似假地哭了起来,“我可怜的珠儿啊,你怎么这么年轻就去了啊?!”

  “让我们白发人送黑发人,还有你那两个年幼的儿女,可教他们怎么活啊!”

  “珠儿啊……”

  二太太越哭越伤心,直到最后真情实意地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陈世文默默地听着,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随着他这举动,老太太渐渐止住了哭声,二太太也是抽抽噎噎的,时不时地拿眼角瞧他。

  他从袖中取出了一封信,轻捏着封口似乎想要打开。

  老太太顿时一惊,正要说话却看到他缓慢地一步步凑近了燃烧着的烛台上,手指抬起将那封信凑近了高涨着的烛火。

  然后又拿开了。

  老太太和二太太的心这一紧一松再一紧,都有些喘不过气来,呼吸间只听得陈世文的声音说道:“此事,看在两个孩子和真儿的份上,我可以既往不咎。”

  “但是我有两个条件……”

  ……

  德叔的确是个能干的,听到刘玉真的吩咐笑道:“姑娘您就放心吧,您的这些田庄、铺子我都会打理好的,耽误不了您的事。”

  “只是这收成不知您是如何想的?”

  “可要安排人给您送去?”

  刘玉真摇头,“不必了,我身上带了银子呢,这样吧,你帮我瞧瞧有没有合适的庄子、田地、山地等,若有便都买下吧。”

  “田地和庄子都按照我吩咐的种,至于山地,可种些茶树、果树等。再在树下养些鸡鸭、也能有个好收成。”

  “是。”德叔应下了,后又突然想起了什么笑道:“说到这田地,如今托姑爷的福,百山镇那边的地都涨了呢。”

  “人人都想去那边买地,好养出吃了能像姑爷那般考中举人、进士的儿子。”

  “所以百山镇的地不好买,旁的地方倒是零星有卖的。”

  “若姑娘您有意,我这就去办。”

  刘玉真自然是没有意见的,便点头同意了,而后母女两个和德叔又商量了些事情,便看到陈世文神情略有些不对地回来了。

  刘玉真和母亲对视了一眼,均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困惑之色,不过现在不是询问的时候。

  她走上前去挽住了他的手,笑问道:“你回来了,正等着你吃饭呢,芳婶用笋做了一道鸭汤,这是她的拿手菜,你待会儿多尝尝。”

  陈世文望着她的脸,缓缓道:“好。”

第89章

  因时间太晚了,所以这一日两人还住在了刘家, 第二天一早用过早膳后才启程回去。

  刘玉真不忘再提醒母亲, “娘,我们定下是下月初八启程,您可别忘了, 这几日要收拾好您常用的东西, 可也别太多, 那商队能腾出的车马有限。”

  “知道了, 昨夜你已经说过好几回了,”曾氏无奈地说道:“这出门的事情啊, 娘懂得比你多呢,你就放心吧。”

  陈世文也在一旁劝她, “我们先回去吧,过几日你再打发人来瞧也是一样的。”

  刘玉真这才上车离去。

  只在车上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母亲身子不好,这天太热太冷总要病上一场,去年冬日就病了好几日,等我们路过府城的时候去善心堂找那老大夫瞧瞧吧。”

  “也拿一些常见的药丸子。”

  “这出门在外, 也不是时时能遇上好的大夫。然后你也去让大夫把把脉, 看是否还留有病根,可别走到半路就病倒了。”

  陈世文无奈, “我的身子早就好了, 你真的不用担心。”

  “好了再看看也是没差的, ”刘玉真坚持, “你昨夜就一宿没睡,如此不爱惜身子怎么行呢,这路也算平稳,不如你合上眼睛睡一会儿吧。”

  “我……”说到一半又语塞,陈世文苦笑着摇头,脑海中纷乱的思绪在一阵阵梅花香气中渐渐地平静下来,许是昨夜未眠实在是太累了,如今他竟真的睡着了。

  直到一阵颠簸,他睁开略有些迷茫的眼睛,又很快恢复了清醒,问道:“这是怎么了?”

  “快到家了,这条路不是官道,颠簸得很。”从这条路来回过几次的刘玉真正无聊地玩着一个九连环,拆了串、串了拆如此往复。

  “那你可得失望了,”陈世文掀开帘子往外看去,“外头的官道也不平整,比这更颠簸的也有。”

  “真的吗?”刘玉真确认般问道,得到肯定的回复后叹气,“那我得让人把马车修整一番,不然在路上岂不是要颠散架了。”

  “哎,这出门在外,里里外外都得预备上。”她在心里的出行单子上又添加了一项。

  “修整?”这个话题让他提起了点精神,问道:“如何修整?”

  刘玉真略环视了车厢一圈,举例道:“比如这车厢内只两条固定的凳子,坐是无碍的,但躺着却不太方便,可打一块合缝的板子架于其上。”

  “如此行路时便可躺着,夜里若错过了住店的地方也能凑合着睡。”

  陈世文想了想上次出行时,他和钱贵两个大男人蜷缩着睡在条凳上的情形,点头赞同:“有理,这板子最好是做成几块,不用的时候可以收好。”

  “还有这小桌子,”刘玉真指了指车厢前边固定的桌子道:“这个做成能收能放的,不用的时候便收起来,如此也宽敞些。”

  “以及这窗户,要把这窗户纸换成纱布,如此行走时便凉风徐徐,车里也没有那么闷了。”

  刘玉芝随着又一次颠簸握紧了桌沿,“最要紧的是车轮!”

  “这车轮怎么了?”陈世文稳住身子,伸手去扶她,“这种木材硬得很,做车轮能用好些年,是我们这最好的了。”

  “可是不抗震啊!”刘玉真高兴地说出了她刚刚想到的主意,“我们应该像做鞋子一样,在车轮外也包裹一层千层底布,如此车子驶过颠簸的路,那些布便陷入里头,坐在车里的人便感觉不到震动了。”

  “用破旧的衣裳多做几条车轮布,如此在路上磨损了也有得替换,如今车同轨,到哪里都是可以用的。”

  “你觉得如何?”

  陈世文略带惊奇地望着她,如果刚刚车内的改动是女子心思细腻的缘故,那这个主意便不同凡响了,值得一试。遂道:“回去我便画张图,找人试做一番。”

  “若真的好那我们便多做几辆。”

  刘玉真:“一辆车坐三五个人,我们这边需要三辆车,两辆车坐人,一辆车放行李。钱贵、李二、冯大各赶一辆,我已经让人教他们赶车了。”

  “至于我娘那边,你也给她预备三辆车吧,她的行礼估计会多一些,做一辆车不过十多两银子,也省得她到外头买了。”

  “你从京城回来还剩了些银子,过年祖父也分了我们一些,如今家里还有五百多两,够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