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有田有点闲 第844章

作者:饭团开花 标签: 穿越重生

  可大家不乐意啊。

  这皇后封了,就该议一下太子的事情了。

  毕竟皇帝如今年岁也是快要到知天命了,膝下的皇子大多也都长成了。

  到了皇帝这个年岁,也确实该立下个太子,若真是有个什么不测,好歹下一任皇帝已经确定了,免得将来皇室子弟操戈,做臣子的到时候也跟着遭罪。

  毕竟这万一站错了山头,那可是全家老小,几代基业毁灭的大事。

  当然,也有那些不忿立后没有依着他们心愿来的官员,立后他们退了一步,让皇帝达成心愿了。

  这立太子,皇帝是不是也该考虑了。

  又有不知道多少人,带着自己的私心在里头,一时立太子又被重提上日程。

  于是还没歇上一口气,文武百官们又撸起袖子,重赴战场。

  有喊立长的,当立大皇子,他年纪最大,如今看起来还算靠谱,膝下还有了两个小皇孙,真是一点毛病没有。

  有喊立贤的,从二皇子起,成年的几位皇子,各有支持者。

  也有喊立嫡的!不是刚立了皇后么,这皇后生的九皇子就是嫡子,身份最尊贵,立他没毛病。

  一个个都觉得自己的提议最棒棒。

  跟自己立场不对的,那都是敌人!

  百官们,一天天的啥事都不干,就顾着吵架了。

  也亏得这是新年刚过,也没啥大事,就是有些什么事情,到底也还顾长卿和秦博涵这样的能臣,一直明哲保身,没掺和到里头去,倒不至于乱了套。

  更不用说下头还有那些小官吏们,这不管是立皇后还是立太子,对他们来说,都太遥远了。

  老老实实干活做事才是正荆…

  一时朝廷倒也安稳无事。

  就是在郊外庄子上的王永珠她们,闲了,也免不得说上两句关于立后和立太子的事情来。

  顾家老夫人和大夫人都是经历过事情的人,虽然是后宅女眷,却难得冷静。

  立后她们都没说什么,毕竟皇贵妃被封后,因着王永珠的关系,想必以后宫中对他们顾家和宋家,尤其是王永珠都多有优待。

  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虽然后宫不能干政,以前皇贵妃也是实际上的后宫掌权人,只不过缺一个名分。

  可偏偏,有时候这个名分就格外重要。

  名正言顺的皇后,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以后女眷诰命,内外命妇,还有王公大臣家中子弟的婚事,都和后宫息息相关。

  一国之母,不是随便说说的。

  想来,等王永珠回到京城后,只怕多少人都想要借助她,跟皇后搭上关系。

  不过顾家老夫人和大夫人都知道王永珠性子稳重,也就只叮嘱两句罢了。

  倒是立太子,两人难得多说了几句。

  只感慨这些外头男人们,被利益迷昏了头,这个时候提出立太子,真是将皇帝和皇后都得罪光了。

  皇帝若是想立前头那几个大些的儿子当太子,会拖到今天?

  还封皇贵妃为后做什么?要么直接追封大皇子的亲母妃为后,要么就封看中的哪位皇子的亲母妃为后,岂不是更省事?

  单看他立皇贵妃为后,就知道皇帝目前还不想确认下一任继承人。

  当老子的还没死呢,这下头的人就想着勾搭下一任继承人了?

  咋滴,莫非等皇帝一立太子,就巴不得他死了腾位置了?

  做皇帝的最是忌讳,人家觊觎他的权力和宝座,亲儿子都不行!

  这哪里是想立太子,这是想将几位皇子架在火上烤呢。

  更不用说新出炉的皇后了,旨意才下呢,就提议立太子,这不是打皇后的脸么?

  她又不是没自己的儿子,要是立了其他皇子为太子,将来皇帝大行之后,她和九皇子岂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就算真想立太子,缓上几年,徐徐图之,也未尝不可,非要这么急吼吼的跳出来?

  王永珠在一旁听了,倒是忍不住佩服。

  谁说女人在后宅,就头发长见识短,不知道前头朝廷上的大事?

  以她之间,顾家老夫人和大夫人,比一般的官员,脑子还清楚些。

  这些都不过是她们几人私底下的一些话,自然不会传出去。

  更何况,很快就有消息传来,张婆子已经启程了从赤城县出发,往京城赶来。

  因着河面还没化冻,张婆子走的是陆路。

  恰好边关的一位参将,也是拖家带口,要回京述职。

  经过赤城县,宋重锦托付他将张婆子一路带回京城。

  因着身边的人,一部分已经让王永珠给带回了京城,剩下的人手里,就挑了姚大,还有宋家四个亲兵里剩下的两个,一并给带上了。

  再加上这几年,他也示意赵六和石头,收容了不少战场上下来的老兵,从里面挑出些老成的,跟着一起护送回京城。

  当初王永珠走得急,给顾长却和京城诸家准备的礼物一并都没带上,这次都由张婆子带着,还并有谷雨和立夏两个丫头,还有当初的丁婆子和吴婆子,也都带上了。

  就这宋重锦还有些不放心,那架势,恨不得他亲自护送丈母娘到京城才好。

  简怀风哪里看不出来,宋重锦这位大人什么叫不放心?什么叫恨不得他亲自护送才安心?

  那都是骗鬼的!压根就是大人想夫人了,所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如今熬不住了,就想着找借口到京城会夫人去!

  哼!当他老眼昏花不成?

  不说是他,就是下头这些人,哪个心里不清楚。

  自从夫人去了京城,大人天天魂不守舍的,好不容易温和下来的性子,一夜间又回到了从前。

  只是先不说,无诏外地官员不能进京,这边的事情都依靠大人决断,如今是关键时刻,怎么能掉链子?

  因此,简怀风十分冷酷无情的制止了宋重锦企图借着送丈母娘,达到京城会夫人的行为。

  张婆子虽然也舍不得留下女婿一人在赤城县,这母女俩走了,虽然相信女婿的为人,可也不能大意不是。

  想了想,将丁婆子给留下了,说是留下来照顾女婿,让他有合口味的饭菜,实则就是让丁婆子好好看着,看有没有那不要命的狐狸精,敢趁着她们母女不在做妖。

  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一片私心

  当然走之前,还是当着宋重锦的面,叮嘱丁婆子和家里的下人,关于宋重锦的衣食起居,都关心了个遍。

  最后还拍着脯跟宋重锦保证:“重锦啊,你放心,娘去京城参加完你三舅灸婚礼,就带着永珠马上回来。你呢,再忍些时,这一两个月都忍了,再忍上一两个月也没问题吧?”

  “这府里,我留下的人伺候你平里吃穿住行就差不多了,就算有个什么不顺手的,你也就将就将就。可别被人哄着,趁着咱们娘母子不在家,又买些不三不四的下人回来。”

  这是敲打宋重锦呢。

  宋重锦连连点头,只:“娘,你去了京城,参加完舅灸婚礼,就早跟永珠回来。外头再好,也不如咱们一家三口一起不是?”

  生怕张婆子不放在心上,到了京城,有了娘家人,就忘记了孤一人远在千里之外的女婿。

  到时候,永珠就算再想念自己,也要陪着岳母大人多留在京城些时不是?

  想了想,干脆厚着脸皮,屏退了旁边人,声道:“娘,永珠去京城是因为皇贵妃腹中的皇子。这三舅舅成亲后,新婚燕尔的,不得很快也就有喜了。我跟永珠成亲也好些年了,就怕到时候有人借着这个由头,挑永珠的不是。”

  “所以倒也不是我一片私心,我是想着,到底在赤城县,高皇帝远的,谁能到咱们头上?所以才想着,娘和永珠早回来,免得在京城受些闲气,您是不是?”

  宋重锦一脸的诚恳。

  张婆子一脸的无语。

  半晌,到底是张婆子先败下阵来,这女婿担心的也确实是个道理,她是闺女的亲娘,自然事事以闺女为先,闺女迟些生孩子,对大人好些。

  她自然是相信的,这世上,谁都比不过闺女在她心里的地位。

  可到底京城有女婿的亲爹和嫡母在,若是他们起来,女婿和闺女成亲到底三四年了,这三四年都没生养,换做谁家的公婆也看不下去。

  真要挑刺,别人也不会为着闺女话。

  更不用,万一女婿那亲爹想起给赐个妾丫头什么的,别人也挑不出理来。

  这么想着,到底还是女婿考虑的周到。

  在京城就是太麻烦了,倒不如早早的回赤城县,这里没人管着,就是京城有什么吩咐,千里迢迢的,阳奉违也无人追究。

  张婆子立刻就上了心,一把抓住宋重锦的手,郑重地道:“重锦啊,还是你考虑的周到。你放心,这次娘去了京城,你三舅灸婚礼一结束,我就立刻带着永珠回来!”

  宋重锦嘴角露出一丝笑来:“嗯!我等娘和永珠回来!”

  一旁的简怀风恨不得自己眼睛瞎了,耳朵聋了才好。

  眼睁睁的看着张婆子被自家大人哄得,信誓旦旦的上了马车,一路走远了。

  忍不住叹息了一声,摇摇头,回屋去了。

  这一路的奔波劳累不提,参将回京述职,边关这边的家人都带了回去。

  因此这路上的脚程并不快,都是走得陆路,虽然马车颠簸,不如船上平稳。

  可张婆子到底是山里长大的,对她来,脚踏实地更安心些。

  加上参将的家眷许是听过参将的叮嘱,知道这位老太太,看着不起眼,上也没诰命。

  可是万万不能得罪的。

  她可生了一个好闺女,如今的皇后娘娘和九皇子的命可都是老太太的闺女救的。

  就凭这个,她们也不敢怠慢。

  因此这一路,倒是相安无事。

  紧赶慢赶的,路上也走了差不多一个月,才到了京城。

  顾家和王永珠早就得了消息,一直派人守在直隶的驿站。

  见了张婆子,忙上前请安行礼,又谢过了那参将,才将人接走。

  那参将因着护送张婆子平安到了京城,述职后,没多久新的任命就下来了,被外放到富庶之地当了武官。

  要知道这位置可是多少人都盯着,他再是想不到自己能拿到这个位置的任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