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奋斗史 第117章

作者:尾桃花鱼 标签: 天之骄子 平步青云 穿越重生

  这封信便是写的要粮草之事了,赵青昭

  将宁城所见所闻告诉了刘云将军。

  刘云将军倒也很爽快,在回信中告诉赵青昭,他已经拨了几百石粮食,算算现在已经在路上了。叫他们记得接收。

  赵青昭笑了笑,看来刘云将军也是能伸能屈啊!他倒是有点喜欢他了。

  刘云将军的感受却是和赵青昭大不相同了。粮食刘云将军不是不想给,但是绝对不想给那么多的。

  因为他们押送的粮食虽然多,但是给各方的军营一分发,便也没多少了。

  但是谁叫他们心虚理亏呢?先前确实是他们先抛下赵青昭的。

  在战场上这种行为与背叛无疑。刘云将军过不了自己这关。

  不管是不是被小人蒙骗吧,但抛下就是抛下了,这是事实无可更改。

  也亏得赵青昭一个文弱书生。还能活下来是。是以当赵青昭写信要粮草时,他们也没有太拖沓。

  但是这件事这可把刘云刘将军气坏了,他这辈子光明磊落,没想到这次押送粮食之后,还能因为理亏,在小辈面前短了一截,实在是令人汗颜哪。

  两天之后押送粮草的人马来到了宁城,伴随着民众士兵们阵阵的欢呼。大家手脚麻利的把粮食卸了下来。

  这些粮食,可保士兵一个月的口粮。

  他们这行是押送粮草的先行部队,第2批粮食估计也要到了。

  在这源源不断的粮食储备之下。大魏朝毕竟能打一个胜仗。这是宁城所有士兵们的共识。

  粮食到了之后,李树将军大手一挥。让炊事兵开始煮饭。“今天晚上让兄弟们吃顿好的。”

  士兵欢心鼓舞,炊事兵闻言,立马下去安排了。

  晚上这顿饭可比之前吃的好太多了,粥稠插筷不倒,里面间或还有一、二条肉丝虽然少的可怜,但至少是个肉味了。

  这一天晚上,大家过得比过年还开心呢。赵青昭看着士兵们其乐融融的样子,也不由自主的露出了一个笑脸。

  这段日子赵青昭也没有闲着,因为他文官的身份。他负责的是城中的政务事宜。

  之前负责的是城中的文书。如今以已经四十有三,虽然可以负责政务运转,终究还是有一些力不从心。

  赵青昭来了之后他是非常欢迎的,着手把政务事情移交给赵青昭了。

  于是赵青昭便开始负责这个宁城政务的运转了。

  宁城的政务运转包括上下级军事情报的互换与交接还有城中百姓的粮食税收,人丁管理之类的。

  宁城地处的位置,非常偏僻,但在大战未到之前经济还算繁荣,因为背靠几座大城。商贸还算发达。

  但自从开战之后。城中商户走的走,逃的逃。只剩零星几个祖辈就在这里的商家,还在继续坚守。

  生意萧条的可怜。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天灾人祸这都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若是大战胜利,宁城此地的经济自然也能够慢慢复苏。

  不过赵青昭也不是一点事情都没有做。

  在查看了城中的所余的税收之后,赵青昭想了个办法。

  城中大都是是妇孺。那些需要花费大力气的活计,估计也不适合。

  赵青昭想了想,打算借鉴现代社会先进的经验。他想到之前在现代时,我国为了发展经济想了很多法子。

  其中有一个法子倒是很适用。

  那便是手工制品。

  宁城这个地方,地广人稀,畜牧业较为发达。所以牛羊马并不少,皮草是不缺的。

  所以赵青昭就很容易的联想到了一个东西,毛线。

  托赵青昭孤儿院长大的福,他曾经也用毛线制作过很多手工制品。

  不过现在难得却并不是毛线怎么变现?而是怎么制作毛线。

  关于毛线怎么做他只是听别人说过。

  不过,这就够了。穿越来之后他的记忆力与日俱佳。关于上辈子的只言片语,他这辈子都能记得很清楚。

  不过还是还需要慢慢摸索。赵青昭想了想便交代人去做了。

  跟着他来的那个士兵刘大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他找了几个会木匠找兄弟便开始按照赵青昭所说的东西开始做了,赵青昭知道这个羊毛刚开始要淘洗,洗了之后,得晒干。

  不过因为不知道这个东西后面到底能不能做出来,所以赵青昭并没有用宁城税务的税收。

  宁城的税收也少的可怜。前几年经济繁荣的时候,还有进项。

  这几年宁城一直在打仗,宁城的钱款也是只进不出。还对百姓多有贴补。

  若是朝廷不送钱粮,宁城估计也支撑不了多久。

  所以这次还是赵青昭自己掏的腰包,刘云将军不仅将粮食运过来了,还顺带把他的行礼拿过来了。

  这下他可就不缺钱了,他这次出门带走几套换洗的衣服。衣服里面的钱加起来也有一万两了。

  行囊里面还有另外的银两,加起来差不多有五万两。

  他上次花费了差不多五百两,是以还有五万一千多两银子。

  说句实话,宁城的税收的银子甚至还没他身上带的银子多。

  士兵们开始去城中各地采买羊毛,然后请了几个城中的妇女,开始淘洗,洗干晾晒之后按照记忆中的方法开始一缕一缕的坊毛成线。

  请来的妇女刚开始并不知道赵青昭经常做什么东西。

  赵青昭把他所要做的东西告诉她们之后的他们倒是把这个羊毛纺线的过程倒推出来了。

  在这里赵青昭不得不感叹一句,果然劳动人民的智慧就是无穷的。真是棒极了!

  把线坊出来之后,后面的事情就好做了。

  赵青昭看着手中的洁白毛线不禁感叹着,他以前所思所想都是如水泥和玻璃海这般难度很高但获利颇丰的东西。

  像毛线毛绒这些现代生活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他就没有深入的想过了。

  他想他以后还是更多的要着眼于民生,就像毛线,它不仅可以给边境士兵御寒,而且还可以销售到整个大魏,给边境的老百姓带来税收。

  除此之外和羊毛还可以边境问题。很多事情开头都不容易,但是往往很多事情可能只需要一个苗头。

  由毛线赵青昭联想到了羽绒。这个也是一个好东西,可以推广普及开来。

  想到这里,赵青昭就坐不住了,走进书房提笔给赵长松写了一封书信。

  里面是关于鸭绒鹅绒等动物绒毛的制作方法以及使用的用途,他这里暂且还走不开,没有多余时间精力去做这个东西。

  不过说到赵长松,他倒想起了令一件事情,不知京城的土豆种得如何了。

  京城。

  一个月之后。发芽的土豆已经全部送到庄子里种下了,按照赵青昭所说的方法,按时地施肥除草。

  如今土豆已经冒出了差不多有五六寸的青芽,据说这个东西是长在土里面的,所以暂时也不知道它的状况如何。

  不过好消息是,这个土豆的成活率有90%以上,其他的还有大概10%的土豆并没有出芽。

  赵长松旁边有个小伙子正在记录着这些土豆成长的整个过程,甚至连那可能影响这10%的没发芽的土豆的原因也列了3、4条,供人们参考。

  因为这个东西的重要性,赵长松这段时间都住在这个庄子上了,每日还要来寻个四五遍。

  家中的很多事情都交给孙如玉处理了。家中最先收到赵青昭家书的人是孙如玉。

  孙如玉打开家书知道赵青昭一切都好之后,便把目光移向了信中所写的鸭绒。

  想到这个东西做好之后将会造福万众百姓,甚至可能成为儿子的功绩之一,孙如玉便坐不住,连忙吩咐手下去找这些东西了。

  现在是初春,春天也是很多动物换毛的季节呀。鸭绒鹅绒之类的动物也很好采买。

  先用自家庄子里的动物绒毛做实验,若是成功了在分批收购。

  另一边,风燕也按照赵青昭的吩咐,去协助海贸管事,开始出售海运货物。

  这次海运的货物比想象中的卖的更好。或许是由于突厥入侵的缘故。导致很多世家大族将一二分心神放在了发战争财上,减少了对海贸的交易。

  这个也很好理解,毕竟边境打仗的机会少之又少,不趁这个时候多多囤一点粮食药材,那以后可就没什么机会了。

  但是海贸不同,海运年年都可以出发。还不是稳赚不赔的,稍微遇到些许风浪,那可能整趟航运都要玩完,真金白银都要打水飘。

  这可就便宜了赵青昭。

  赵青昭接到回信之后已经是半个月了,在这期间赵青昭教会了宁城的妇女们怎么坊毛线织毛衣。

  甚至还凭他为数不多关于织毛衣的记忆,告诉宁城的妇女几个好看的毛衣织法。

  不过人民群众的发明力也是巨大的,才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它们又发明出来了,好几种好看的花样织法,令赵青昭自愧不如。

  这半个月的时间,突厥也没闲着,和宁城发生了三次战争。

  估计可能是收到我方粮食军备充足的消息了,这两次战争更像试探。

  试探的结果肯定是令突厥很失望,他们发现,大魏这次是真的物资充足。

  这样的话仗就不好打了,最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

  现在正值春季,是万物盛开的季节。

  这个季节水草丰茂,能够让更多的生命存活。

  这就大大的不利于突厥进攻了。因此突厥内部也是吵翻了天。

  他们觉得这段时间的进攻已经让他们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并且收获了四座城池,可以就此收手了。

  但是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大魏朝现在就如同强弩之末,就算是物资充足,但也不足为虑。

  毕竟他们已经接了吃了好几个败仗,未必有我军士气高昂。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方人吵的的不可开交,甚至都要动起手来。

  突厥的的大将军大喝一声:“好了,别吵了”

  在众人安静下来之后继续说道:“我已经将此时的战况,悉数上书给了王上。进攻与否都需王上决定,我们就不用在这里争论了,这段时间先休养生息。打了这么久,我部的勇士们也很疲惫了。让大家好好休息休息。”

  “是,大将军。”

  之后半个月,边境倒是一直平安无事。不过大家都明白这只是短暂的和平。之后必有一战。

  这段时间大家都卯足了力在训兵、议事、安排作战的方针、修改防护的路线。

  宁城,李树李将军也是忙得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