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欢颜 第184章

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标签: 重生 青梅竹马 古代言情

  郑玄青振振有词地应了回去:“女大三,抱金砖。大两岁正合适。再说了,我们自小相识,对彼此的性情脾气都熟得很。正适合做夫妻!你现在不想嫁,我就等着,你什么时候想嫁了,我就娶你过门。

  徐莞又瞪过来了。

  郑玄青想了想,改口道:“世子已经成了亲,和世子妃住在京城,估摸着几年之内都不会回来了。你舍不得王爷和王妃,不愿出嫁,要不然,我就入赘好了。以后和你一同孝敬父王母妃……诶呦,疼!别拧我耳朵成不成?”

  徐莞起身探过手来,隔着一张桌子拧住了郑玄青的耳朵。郑玄青被拧得哇哇喊。

  徐莞稍稍解了闷气,轻哼一声道:“再胡说八道,我拧断你耳朵。”

  在郑玄青的愁眉苦脸中松手。

  还没等她缩回手,就被另一只手抓住了。

  郑玄青用力抓着她的手,目光火辣辣直勾勾地盯着她,声音略略压低:“你拧我一辈子的耳朵,我都喜欢。”

  徐莞:“……”

  不知为何,心跳得有些快,脸颊有些热。

  徐莞故作镇定,迅疾将手抽了回来,绷着俏脸道:“不准再说这些轻薄肆意的话了。”

  郑玄青早习惯了徐莞的口是心非,嘿嘿笑着,又想伸手去摸她的手。被她瞪着讪讪缩回来。

  为了在书房多赖一会儿,郑玄青说起了城门战事:“……有人在指挥土匪攻城,这个人对城门兵力布置十分熟悉,应该就是王通。”

  徐莞听到王通的名讳,皱了皱眉头,语气中有压抑不住的怒气:“这个王通,以前是朝廷命官,在北海郡守了二十年城门。现在投了土匪不说,还领着土匪攻城,真是令人不齿。”

  郑玄青忍不住叹了一声:“我爹一提王通,也是咬牙切齿痛恨不已。还说以后要亲自斩了王通。可现在,土匪人多势众,每日不停攻城。驻兵死伤颇重,我爹今日来王府,就是想请王爷将手中所有的亲兵都派上城门。”

  这等时候,就别想着保存实力以待来日了。眼下先保住城门不失,撑到朝廷援兵前来才是最要紧。

  徐莞心里沉甸甸的,一时竟没留意郑玄青绕过书桌,到了她面前:“父王暗中还有些人手,具体多少,我也不清楚。以父王的性子,不会藏私。”

  郑玄青点点头:“王爷深明大义,爱惜百姓,不会舍不得。”

  一边说话,一边悄悄伸手,去握徐莞的手。

  徐莞用力拍开他的手,再次撵人。

  郑玄青见好就收,咧嘴一笑:“我去书房那边等爹出来,以后得了空闲再来。”

  徐莞面上嫌弃,让他别来了,实则亲自送郑玄青出了院子。

  郑玄青心情好极了,走出老远了,还回头冲徐莞挥手。

  徐莞想绷着脸,又忍不住笑了出来。

  一旁的丫鬟见徐莞这副模样,偷偷笑了起来。

  烈女怕缠郎。郑二郎锲而不舍地努力了一年多,徐莞已经悄然动了芳心。现在拧着一股劲没松口,估摸着也快了。等北海郡平安无事了,王府就该办喜事了。

  ……

  郑玄青父子空着手来,带走了一千精兵。

  郑将军将这一千人全部带到了东城门。这里是主战场,其余城门都只留了百人守着,真正的兵力都集中在这里。

  有了这一千精兵加入,原本疲惫不堪死伤颇重的驻兵顿时松了口气,可以轮换着疗伤休息。

  郑将军亲自守在城门上,将每户招募一个男丁的任务给了郑玄青:“王爷已命人张贴告示。三日之内,要将招募来的人都集中在一处,没时间训练,至少要懂简单的军鼓和旗号。这件差事,由你去办。你就是不吃不睡,也得将差事办妥了。”

  郑将军疾声厉色,郑玄青也收敛了平日的嬉皮笑脸,郑重点头应是。

  郑将军又低声道:“王爷还下令,要征收所有粮商的粮食,由王府统一制定粮价,要令所有百姓都有粮食填饱肚子,稳住民心。这件事,自然要谢郡守去办,我们父子两个就不必操心了。”

  郑玄青下意识地来了一句:“粮价飞涨,正是发财的大好机会,粮商们愿意吗?”

第280章 第二百八十章 北海(三)

  郑将军冷笑一声:“由不得他们不愿意。如果有人从中作祟捣鬼,杀几个也就老实了。”

  轻描淡写的话语中,透露出森冷和血腥。

  郑玄青在军营里待得久了,不以为意,低声道:“北海郡里最大的粮商,就是霍家。霍家和谢郡守是姻亲,就看谢郡守能不能下得了这个手。”

  郑将军不欲多说,张口道:“不必你操心,你办好自己的差事。”

  郑玄青应一声,很快离去。

  郑将军亲自上了城门巡视,遇到伤兵,便亲自安抚一番。不时说些振奋人心的话。

  天黑了下来,土匪们如潮水般退去。

  守城的士兵各自松口气。又平安熬过了一天。

  重伤的士兵被抬走疗伤,轻伤的胡乱洒些药粉止血,用绷带包扎,手上的血迹还没干透,拿着两个白馒头坐在地上慢慢吃。

  此时的郡守府,灯火通明。

  北海郡大小共十几个粮商,都在郡守府。

  谢郡守板着脸孔,宣布了北海王爷的号令。粮商们听后,顿时炸开了锅。

  “郡守大人,我们家中是有些存粮,只是,这都是我们花银子买来的。现在王爷一道命令,就要征收我们的粮食。这是要我们的命啊!”

  “求郡守,给我们一条活路。”

  也有粮商去求霍恒文:“霍兄,你说句话,你和郡守大人是姻亲。郡守大人总会给你些颜面。”

  霍恒文眉头都快拧成结了,低声长叹:“王爷铁了心要剔我们的骨剐我们的肉,现在说什么都没用。”

  果然,谢郡守在听到粮商们的叫苦声后,丝毫不为所动,面容严肃:“王爷不是白白征收你们的粮食,是以每斗粮食三钱银子的价格买下。再平价卖给百姓。”

  一斗粮食买进的价格就是两钱银子,算上运费和损耗,本钱约莫三钱。北海王出三钱银子一斗,堪堪够本罢了。

  这么一来,他们大批量屯粮趁机发财的念头就成了泡影。

  要知道,北海郡封了城门后,半个月来粮食价格飞涨,一斗粮食已经卖到一两三。粮食每日一个价,再过个几日,涨到二两多银子一斗也是有的。这可是八倍到十倍的暴利。

  做粮商的,盼得可不就是这一天么?

  这件事,他们绝不同意。

  粮商们很快激动起来,一个个慷慨激昂,表示绝不肯接受此事。

  倒是霍恒文,权衡一番过后,叹道:“大家伙儿请听我一言。眼下北海郡遭了匪祸,我们也该尽一份心出一份力。王爷既已下了命令,我霍家没有二话,便将家中存粮都交出来。”

  然后,说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数字。

  粮商们个个心眼活络,立刻会意过来,很快改了口风,纷纷宣称家中存粮不多了,愿尽绵薄之力。

  谢郡守是文官,对庶务并不精通,见粮商们低头,颇为欣慰。待粮商们离去后,特意留下霍恒文:“今日这事你做得对。现在北海郡闹了匪祸,最要紧的是稳住百姓们的心,守住北海郡。你领了个好头,我明日去见王爷,一定在王爷面前为你美言一番。”

  霍恒文忙笑着道谢:“多谢郡守大人。”

  等出了谢府,上了自家的马车,霍恒文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无踪,似有若无地哼了一声。

  回霍家后,霍恒文立刻召集所有的大掌柜来,低声吩咐下去:“明日王府的人来收粮,每间铺子只拿出一成粮食。”

  一个大掌柜小心地问道:“其余粮食该怎么办?以后还开不开门卖粮了?”

  霍恒文冷笑一声:“等王府的人拿走粮食,你们立刻关了粮铺的门。就说我们没有粮食了。”

  “其余粮铺,也会关门。我倒要看看,王府收去的粮食,够支应多久。总之,我们霍家没有存粮了。”

  大掌柜们纷纷应下。第一个发话的大掌柜,有些忧心,仗着胆子说道:“这么做,一旦被王爷和谢郡守察觉,只怕会惹来祸端。”

  霍恒文不以为意:“霍家谢家是姻亲,谢郡守不会对我们霍家动手。现在土匪围攻北海郡,王爷整日发愁怎么保命,哪有心情来管我们。”

  “王爷在北海郡这么多年,除了吃喝玩乐,就没做过别的。没什么可惧怕之处。”

  大掌柜们这才齐齐点头。

  ……

  隔日,王府管事来买粮的时候,十分顺利。各家粮铺以霍家为首,眼见着霍家痛快地卖了粮食,其余粮铺也纷纷拿出十分之一的粮食来。然后各自关了粮铺的门。

  囤粮居奇,每到灾荒或战乱时候,就是粮商们发大财的良机。

  管事买了粮食后,将账册拿到北海王面前。

  北海王仔细翻了一遍账册,忽然笑了一笑,然后叫了亲兵统领过来:“这些粮商,太平日子里发发财就算了,这等时候,还想着囤粮卖高价,一个个心都黑透了。”

  “你先去一趟郡守府,将本王的话传给谢郡守。就说买粮一事,都是本王的主意。接下来的事,也都是本王的意思,谢郡守无需过问。”

  这些话,半个时辰后就传进了谢郡守的耳中。

  谢郡守听得心惊肉跳,脱口而出问道:“王爷要做什么?”

  亲兵统领声音平平板板:“小的也不清楚。”

  谢郡守碰了个软钉子,只得闭了嘴。

  不出三日,谢郡守就知道北海王要做什么了。

  十六家粮商,全部被“请”到了北海王府。谁有粮食卖给王爷,谁就能离开王府。

  有小粮商顶不住压力,将存粮全部交了出来。不过,粮价已经从三钱银子降到了两钱。

  又过五日,十六家粮商只剩了五家。这几日的粮价更低,从两钱变成了一钱。

  熬了八天都没松口的五个人,都是北海郡里最大的粮商。霍恒文也赫然在其中。

  霍恒文熬得双目赤红,一口咬定家中没有粮食。

  其余四个粮商,也咬着牙和霍恒文同进攻退。

  一直没露面的北海王,今日终于露了面,目光掠过五个粮商的脸,淡淡问道:“本王再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你们家中真没有存粮了?”

第281章 第二百八十一章 献粮

  素来以温和好脾气著称的北海王,此时没有发怒,语气还算和气。

  其中一个粮商大着胆子答道:“回王爷,草民家中真没有存粮了。”

  另一个粮商也跟着附和:“这些话,草民已经翻来覆去说了好多回。草民家里确实还有几石粮食,不过,草民一家老少二十余口,最多够吃半年。求王爷给草民留一条活路。”

  北海王呵呵一笑,挥了挥手,就见有四个面无表情目光森寒的亲兵过来了。将两个死到临头犹不知的粮商拖了出去。

  那两个粮商还在大呼小叫,喊着“草民所言句句是真”之类。

上一篇:合喜

下一篇:春色欺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