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作者血色百合
杨天颖跪了下去。
“兵部接到的文书和长亭军中记载的有出入。”
涂希希转头看向文和帝。
“这出入的背后,牵扯不了多少银钱。它牵扯的是长亭军和大盛朝堂之间的信赖关系,陛下。红夫人当时应该向您提的就是这一点。”
涂希希转头问杨天颖,道:“兵部户部都有详细的记载,那三年中,消耗在北疆的物资到底有多少,还有人命。我猜得没错的话,这笔账虽然明面上没有算出来,可在陛下心中都记在出差错的长亭军头上了。这还不能算是有些人谋划吗?”
文和帝淡漠道:“朕念在长亭后夫妻战死的份上,可没和长亭侯计较这件事。算不得有心人挑拨。”
涂希希道:“但陛下您没有计较导致长亭军出那么大差错的主因这点着实让人费解。您就不怕再来一次这样的事吗?毕竟人被逼到一定的程度上,就会本能反抗。老侯爷能及时清醒,陛下能保证其他人也可以吗?”
文和帝顿了下。
朱沥面色都吓青了。
他是第一次见到有人这么跟自己父皇说话。
文和帝到底还沉得住气,说:“继续说。”
涂希希颔首道:“三年北疆战争结束后,红夫人建议办一个犒赏宴,慰劳三年在北疆出生入死的将士们。您一开始并不同意,后来也不是因为红夫人才办的。”
文和帝没有否认。
“是有人同我密告长亭军预谋反叛,朕才利用这次犒赏宴。可朕一开始并不觉得这件事是真的。”
涂希希低声道:“这不怪您,当时大盛国力耗尽,已经经不起再来一次动荡了。您会想要将所有隐患掐灭在未发生时是明智的决定。”
“唯一的缺点是,您听了一面之词。”
文和帝眉头挑得老高。
“何谓一面之词?他傅远自己都承认了,那是假的吗!”
涂希希道:“老侯爷承认的是反叛?不,他原本只是想同您说,朝内有奸人,希望陛下能够彻查。他一个失去了亲生儿子儿媳,以年迈之姿为大盛在北疆打了三年仗的老臣,想要查自己儿子儿媳生死真相,陛下也觉得那很过分吗?以老侯爷的身份,他就算是想要查杨明慧,那也是情有可原,不是吗?”
第219章 虎符案(七)
文和帝脸色黑了下来。在他看来,涂希希这三言两语,所有的过错全都指向了他。
长亭军有理,长亭军情有可原。
可做错的人明明就是长亭军啊。
“你在指责朕吗?”他说出来的话平稳,带着一股不跟她一般见识的傲慢帝王气息。
涂希希依旧很冷静。
“长亭军守卫北疆付出那么大的代价,连长亭侯夫妻的性命都搭进去了。战争好不容易结束,老侯爷不求功只想求个真相,您为何不想给?”
文和帝嗤笑了声。
“朕不给就动粗,那是求?分明是觉得自己功高,不把朕放在眼里罢了。这么多年,不将朕放在眼里的人太多了,陈庸,杨明慧,哪个在朕面前得逞过?他想求个真相,也要看看朕愿不愿意给。”
涂希希看着渺视一切的文和帝,心底生出些痛惜。
她忽然觉得红夫人当时去找文和帝,并非是因为文和帝对有人挑拨朝廷和长亭军关系一无所知。
相反,红夫人可能知道文和帝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坐山观虎斗的旁观角色,才会出面想劝文和帝。
但她还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文和帝的傲气。
只是,文和帝同样也低估了红夫人对他的爱意。
“陛下至今不知道为何红夫人会死吧?按照您当时对局势的掌控,红夫人应该完全被安置在了危险之外。您不明白她为何忽然来到山庄。”
涂希希低声道:“所以,我推测红夫人的死对您来说是个意外。”
文和帝吸了口气,说:“她若是听朕的话,安分待在盛京,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涂希希定定地看着文和帝微有些茫然的神情,片刻后忽然想明白了某一处,说:“……不是的,对当时的红夫人来说,她根本没的选。”
文和帝皱眉。
涂希希仔细捋了一下当时犒赏宴的前因后果,已经各方势力在其中对峙的情况,接着朝傅辛说:“我们来说说红夫人是怎么察觉,并为陛下做了些什么吧。傅统领,当初引荐红夫人和长亭侯夫妻俩认识的人就是你吧。”
这是事实,傅辛没什么不好承认的。
“是。南蛮不属大盛,不好管,但长亭军擅长战术,就必须要所有人进行统筹布置,虎符是必要的。”
涂希希点头,却不甚在意道:“我外行,不懂必要不必要。不过红夫人显然比我懂多了。”
她镇定道:“因为圣上的缘故红夫人无法信任常韦保,为了藏幼子早年便将钟大人送入兵部,同时又掌控了殷家替她查事情。巧的是,钟大人是个极为谨慎之人,他不小心发现了长亭军报告上的异状,他不敢和当时兵部尚书常韦保说,而是找了掌控自己的背后人,红夫人。”
殷家是走南闯北的走商,身份极方便查事,也很隐蔽。红夫人最初只是利用殷家来藏穆景天,直到那时候才开始介入朝局当中。
“只是民间的势力毕竟不如朝局当中的敏锐,红夫人始终没法查到背后。所以她才破天荒和陛下提了犒赏宴。”
说到这,涂希希无奈叹道:“其实红夫人差一点就抓到了真相。要不是她死早了,犒赏宴就不是长亭军内部分离的起点,而是幕后黑手的终点。”
“说到底,还是这个人足够胆大心细。因为陛下刻意对常韦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这个人通过常韦保知道了红夫人在查这件事,为了安全起见,红夫人成为他必除的隐患,加上有老侯爷可以背锅,犒赏宴等于是一箭双雕。但是陛下在红夫人死后,忽然出乎了这个人的意料之外,将矛头指向了常韦保。因此您以护驾为由,原本正常应该是天亮之后才能抵达山庄,却赶在了半夜到达山庄灭了常韦保的口。”涂希希看向傅辛,“我说的对吗?傅统领。”
傅辛否认。
“没有的事。”
涂希希道:“您必定没想到红夫人在山庄外也设下了自己的眼线。当时钟大人还只是兵部当中的一个无名小卒,您也没注意到属正常。”
傅辛看向退在一边的钟信。
“那我倒要听听看,钟大人当时看到了什么?”
钟信道:“微臣当天恰好轮值前往巡防营巡视,什么也没看到。”
傅辛冷哼,转向涂希希道:“钟大人这么说呢。”
钟信忽然往前一步。
“微臣是说,那天原本当时应该在营地等候的巡防营,在未曾接到圣令,便离开了营地。所以微臣什么都没看到。”
傅辛:“……你。”
涂希希道:“当然这种事并不能是钟大人说什么便是什么。但不管如何,半夜到山庄总是太过快了一些。也许真的是担忧圣上安危,毕竟事先是你同圣上提说了长亭军有变的消息。”
文和帝不明缘由地笑了声。
傅辛当即换了话锋,继续道:“我与老侯爷还是一家兄弟,反叛是诛九族的事,傅家一存俱存,一亡皆损,我有做这种事的道理吗?”
涂希希想了想,说:“没道理的事多了,那不代表您不会做。更何况那个时候,您不得不做。”
傅辛显露出些不耐烦,说:“虎符的事,我已经说了我不知情。”
“您怎么会不知情呢,”涂希希镇定如常,“您若是不知情,那么常韦保怎么拿到的那块和虎符相同材料的玉被红夫人逮了个正着?毕竟,这个世上,能知道虎符存在以及材质的当时还活着的人不超过两个,一个是红夫人,另一个是知道虎符是红夫人所制的您。”
傅辛抿紧了唇,一言不发却脸色黑沉地看着涂希希。
涂希希说:“犒赏宴上红夫人故意显露自己身子不适,原本只是想借口找机会和陛下谈话。没想到常韦保多此一举送了块玉,让红夫人想起了她经手做的虎符。以此才怀疑起了犒赏宴背后的真相。”
御书房内又毫无预警地陷入了安静。
涂希希道:“当时已是宴会第四天,红夫人没有别的选择了。只能利用常韦保,逼他对自己下手。这样才能保住老侯爷的同时,又除掉常韦保。”
文和帝微微有些出神。
“你是说,嫣红她是故意……为何?长亭军与她何干,值得她搭上自己性命。”
涂希希道:“因为您执迷不悟,错而不知,还不愿意站在她那边啊。长亭军确实和她无关。可当时的大盛,长亭军一灭,长亭侯一脉株连,倘若那时候大盛再起一点波澜,谁来护卫大盛?当时正得圣意的杨明慧,还是常年驻守宫闱的陈家?红夫人只能以死来阻止长亭军的覆灭,为了救您,救大盛一命。”
涂希希转向文和帝,忽然又跟了一句。
“所以,您什么都知道唯独不明白红夫人为何而死的原因就在这里。您不愿意承认长亭一脉对大盛来说是不可或缺屏障的事实。”
文和帝无情冷性,擅长养蛊。多年的帝王生涯,让他成了一个喜爱玩弄制衡术的君王。
他高高端起,俯瞰群臣,谁都不放在眼里。连大盛稳固的基石也能毫不犹豫的拆掉。
第220章 虎符案(八)
无情的帝王嗤笑了声,说:“这是事实。大盛子民这么多,能替代长亭侯的人大有人在。甚至朕,也是随时都可以被替代的。”
涂希希道:“是吗?那么有谁可以替代红夫人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吗?”
文和帝一顿。
涂希希察觉到他的视线,当即道:“不能吧。总有些人是无可替代的。确实长亭侯死了这么多年,大盛也依然还存在着。可陛下想过没过,现在守着大盛边疆的那些人,有多少人是追随着长亭军意志的?”
“或者,您以为以现在大盛朝重文轻武的风气,又有几个人是为了大盛朝拼上自己的性命?”
文和帝显露出些不耐,道:“所以你就想让朕给这些人开脱他们犯下的罪?”
涂希希道:“不是的陛下。您还是没有理解民女这番话的意思——民女想说的是,长亭军没错。只是军中之人犯了错而已。有了错,就改之。让长亭军继续在大盛正常长久地存在下去……”
她忽然停了下来——她想起了自己前往漳州的时候,远远朝他们鞠躬的刘州府,以及在漳州邹家别庄内邹启明那放得极低的姿态。
再久远一些的江行以及包括她爹,潘季辽等在内这些人为何受了冤屈,有失望,有忿恨,却不反抗。
涂希希毫无招架之力地红了眼。他们再替长亭军旧部认错,希望君王能给他们改正的机会。
她得替他们传达这些。
涂希希缓缓地跪了下去,朝高高在上的帝王伏低姿态,说:“长亭军的根扎在大盛的土地上,他们不可能反叛大盛,还请陛下给他们一个机会。”
文和帝不明白她这副姿态的意思,问:“机会?”
涂希希道:“纠错的机会。”
文和帝反问:“不是说都是朕的错吗?”
涂希希道:“错有大小。相对来说,长亭军内部的问题,就由内部解决。陛下您的错,您自己负责便足够了。”
文和帝冷笑。
“刚才还求朕给一个机会,现在又指责朕了?”
涂希希道:“大家都有错,各退一步,自己知错就改,不是很好吗?”
文和帝却是不以为然。
“你这粉饰太平的说法……”
他话还没说完,就听涂希希喟叹了声,从地上站了起来,说:“难道陛下还想听民女将您犯下的错说出来?听听您是这么一步步逼死红夫人?”
“我以为既然大家都有错,各自心里有数,悄悄纠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