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枝春 第158章

作者:怀愫 标签: 豪门世家 宅斗 先婚后爱 古代言情

  还是张皇后明白圣人意思, 知道皇帝此时最想问的是什么, 于是替他问:“前面还没散么?”

  誉王摇头:“没有, 是我想来看看皇兄, 等不及散朝会,跟太后娘娘告罪之后来的。”

  张皇后对着榻上的圣人道:“陛下您看, 誉王心里当真记挂着陛下呢。”

  皇帝想说什么,张着嘴没发出声音,张皇后便又体贴发问:“陛下他牵挂朝事,方才朝会上说什么了?”

  誉王一件件数给他皇兄听:“东宫的属官们致哀,礼部官员已经拿出了章程……”

  东宫属官们连太子的面都没见过几回,哪来什么哀切之情?连太子太傅对自己的学生都十分陌生,大家致哀也就是走过场而已。

  至于礼部,第一时间就拿出了十分详尽的丧仪章程,好像他们早就准备好太子会早死似的。

  这事要是禀报给皇帝,这些官员不会因为差当得好得嘉奖,只会因差事当得太“好”被杀。

  誉王是个厚道人,与礼部的官员交情也算深,便不详细说,只说已经拿出了章程。

  谁知圣人又用力握了握弟弟的手,他不想听这些。

  张皇后叹息一声,对誉王道:“陛下是想知道几位大人在做什么罢?陛下说是不是?俞大人和卫指挥使在做什么?”

  圣人怒极,可这确实是他最想知道的。

  誉王愣了愣,他方才在朝会上听过的,他立时想起来,说道:“荣王世子上表致哀,俞大人提议召荣王进京奔丧,太后娘娘夸奖了俞大人。卫指挥使与我擦身而过,听说是……是去拿人了。”

  拿的是谁他大概猜的到,京城的荣王府邸,只怕这会儿也被严密把守起来了。

  圣人张大着眼睛,张皇后道:“陛下这下可放心了罢,妾方才就说了,俞大人和卫指挥使尽职尽责。”

  他们还在为圣人办事,为太后办事。

  一个提出召荣王进京,进了京就是瓮中捉鳖,不进京就是抗旨。一个这会儿已经拿着密令悄悄包围荣王府。

  邓太后用最正当,也最温和的手段接管了朝政,两道旨意之后朝局已稳。

  张皇后又道:“两位徐良娣的事,陛下也不用担心,东宫要办丧,她们二人已经挪到昭阳妹妹那儿了。”

  宫中风水最好的地方,昭阳观,寻常宫人太监都不得入,两位良娣就在那儿“安胎”。

  “徐家虽办了那样的事,但这两个女孩儿当真八字不错,陛下说是不是?”

  徐家从穷人家买来的那两个有宜男相女孩子,送进东宫已经月余了,受幸的册子已经呈上去了,对外宣称二人刚入东宫便得幸。

  八字那样好,当然是真的“宜男”。

  誉王听不出其中机锋,但他诚心点头:“皇兄放心罢,有太后娘娘又有皇嫂在,前朝后宫都稳当得很。”

  他说完看圣人还张着眼,又恳切道:“启儿的丧仪我必事事躬亲,太后娘娘已经下令了,九大祭,一素祭,连……连徐妃都已经追封了皇贵妃。”

  这已经是破规格的丧仪了,还是两场丧仪一起办,让太子和淑妃母子二人到地陵也能永远相伴。

  之前定下的太子妃人选已经报到了礼部,好在还没最后下诏。

  裴忌在乾元殿朝会上提了一句,太后开恩,撤回旨意。

  原来圣人择定的人家就是朝中清流师玠,就像张皇后建议的那样,选功勋之后清流之女才对太子最好最有用。

  如今太子没了,万一皇家不讲道理,依旧要把太子妃抬进宫,抚养两位良娣所生的孩子呢?女儿的一辈子就毁了。

  师玠不断叩头谢恩,起身又后又向裴忌颔首示谢。

  他心里明白,圣人一时没想到此节,要是等他想起来,女儿势必是要进宫的。

  权势与女儿之间,师玠选女儿。

  圣人看了眼弟弟,不知是不是在感慨到最后只有这个弟弟如此实心眼,他目光盯着明黄帐子,喉口不断吞咽,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已经意识到,哪怕见到了俞惟忠和卫旋二人,他也不能做什么了。

  他的旨意跟母亲是一样的,留下太子良娣,生下有用的孩子,保证江山从他这一脉传下去。

  而他连坐都坐不起来,连光都不能见。

  他已经是棋盘上最无用的那颗子,甚至他此刻能做的,唯一会重创太后皇后的事就是——早点死。

  他怎么可能求死呢?

  誉王看到皇帝的病情没有更坏,又说了许多宽慰的话:“皇兄,我明日再来看你。”说完退出殿去东宫。

  张皇后目送誉王离开,五月里天气晴好,今日更是艳阳高照,殿门一开一阖之间万道晴光从门外照射进来。

  皇帝一个字也没说,倒让张皇后意外,她还以为他会向誉王求救的。

  “宫城中的石榴花盛放,必是吉兆,陛下不须担心。”张皇后抬抬手,宫婢送了本书到她手上。

  原来她手上针线不断,日日都在为皇帝做软薄的里衣。不论何时臣子来见,榻边总有针线箩。

  如今那套没做完的里衣还摆在榻上,但张皇后不再用动针线了,她打开书册,翻到许久之前没再看下去的那一页。

  记忆已经模糊,看了两行也没想起之前写的什么,干脆翻到第一页重新再看一回。

  翻回第一页数重看之前,她像是想起什么,随口道:“陛下,如今跟你血脉最近的,是阿忌了。”

  可不可笑?

  誉王赶到东宫,裴忌已经等在正殿,他看到誉王微红着眼眶,知道誉王是真的伤心,问:“舅舅如何?”

  “皇兄瞧着倒没病得更重,只是太子没了,兄长总是伤心的。”

  誉王长叹一声,抬头才发现东宫处处贴上了白绸,门口结起孝棚,殿前设下祭坛,就连棺材都已经摆放进了正殿。

  礼部官员不仅私下早就拟定了太子丧事的章程,竟然连合乎礼制的棺椁都早就备下了!

  裴忌丝毫不意外,看着东宫处处井井有条,点头道:“等事情办完,该写个折子嘉奖他们。”办了这么多事,该升的得升。

  誉王这才发现,原来底下人心里都有谱。

  这一副棺椁是什么时候开始制作的呢?大臣们早就想好了,上面发生什么事,下面都有应对的法子。

  誉王阖上嘴,看了眼裴忌:“阿忌,你说……”他想问丧事办完之后会如何,想问荣王世子会如何……

  在乾元殿和勤政殿内时,他脑子还没转过来,到看见这幅棺椁,终于醒过神。

  裴忌依旧没意外,对他道:“这会儿荣王世子应该已经被追回来了。”

  太子薨逝的消息刚传出去,荣王世子便预备离京,他一面上表致哀拖延时间,一面改头换面,城门刚开就溜出城去。

  裴忌的人一直跟着,这个功劳几乎是白送给卫旋的。

  誉王定定看住裴忌,他其实早就猜到太后要做些什么,也知道阿忌并不是像外人看的那样闲散无为。

  阿忌时不时就去郊外汤山行宫养腿,那会儿皇兄示意他偷出京城去行宫看望阿忌,阿忌不在行宫殿内。

  他们一块长大的,隔着帘子他也知道躺在床上那个不是阿忌。

  那时阿忌大概十六岁,回宫之后,皇兄问他,他替阿忌说谎了。

  他们二人确是一起在太后身边长大,但他的出身让太后天然不会太相信他,他只能模糊的看到一点事情发生的影子。

  大臣们都有应对的法门,他竟然没有。

  裴忌看他:“你担心什么?太后娘娘让你治丧,你就好好治丧。”

  “治丧之后呢?我……我该做些什么?”

  “等需要你的时候,你会知道的。”裴忌眉梢微挑,再一次说道,“你不是一直都做得很好么?”

  誉王明白了,治丧之后,他依旧还跟以前一样,与王妃恩爱,除了吃喝玩乐,万事少管。

  裴忌看了看天光,转动轮椅离开前对誉王道:“过些日子我大概会得场风寒歇上几日,再之后应当会出京。”

  誉王回过神来:“你想让我照拂容家姑娘?”

  裴忌笑了一声:“你有这心,那也很好。”到此时他哪还需要别人替他照顾容朝华。

  赵轸进殿对裴忌道:“世子,人拿住了。”

  裴忌点了点头,转动竹轮离开,留誉王站在殿中,四周白孝帆被风拂起,他后知后觉该给太子烧柱香。

  扭头看去时,就见香炉里已经插着三根,祭坛前还烧了两挂纸。

  大事未定,群臣们都还没来致哀,太子殿前连哭丧的都没有,这柱香是阿忌上的。

第142章 见面

  华枝春/怀愫

  太子薨逝的消息在宫外传开时, 朝华正坐在马车上欲往刚买的宅院去。

  城避正是开早市的时候,街市上处处都能闻见食物的香味, 芸苓看街边有卖包子的,问朝华:“姑娘,要不要买几个包子?”

  她们本来都吃不习惯羊肉大葱的包子,吃上了口反觉得比普通包子更香,只是家里的点心师傅都是南边来的,没北边的有味儿。

  朝华掀起车帘瞧了一眼,食店摊边挂起了五彩小粽子, 想起裴忌上一封信写的江米小枣粽子, 吩咐芸苓:“去罢, 问问店家有没有江米枣子的, 也买几只, 大家尝尝。”

  芸苓沉璧下车去买包子粽子, 突然听见大路后喧哗起来, 路人纷纷避散,赶车的车夫被迫停到街边。

  路上过了两队兵丁。

  朝华知道事情不对,立时想招呼芸苓沉璧回来, 刚掀车帘就听见有消息灵通的人在街市上传:“太子薨了。”

  百姓们像是暴雨前的动物们那样缩回洞中, 一间间刚开的铺子都横起木板关上店门。挑担的小贩们急忙跟店主说好话, 好歹先挤进铺子里, 看看外头的情势再说。

  早食摊子匆忙做上两笔生意就把蒸笼抬回店中, 沉璧护着芸苓回来, 二人跳上车, 朝华立时吩咐车夫:“回府。”

  芸苓还提着一包子, 车急急驶出去好一会儿,她才想起来:“方才没找钱!”

  车里没人管这个, 朝华掀开车帘向外看,不过一会儿的功夫,街上早起的民人散了个干净,有些店铺来不及把幌子收起来,就只关了店门。

  不过顷刻间,街上就便剩下零星几个路人和几辆马车在走。

  朝华赶回家时,岳氏就在府门内引颈往外看,看见马车回来,她长出口气,迎向朝华道:“好在你回来得快,要是还不回来,我就要拿着名帖到五城兵马司去托人了。”

  朝华一边往里走一边握住舅母的手:“我在外头看见好些穿禁宫服色的人,都是往西门去的。”

  朝华进宫两次,看见过禁军的服色,与五城兵马司的人穿的衣服和带的刀都不同。

  岳氏吩咐关闭大门,家中上下的媳妇丫头嬷嬷们不管前院后院的都不得外出,又命丫头们从库房里取出白布赶制丧服。

  要是城中无事,明日起三品以上的命妇们都要去哭丧。

  吩咐完这些事,岳氏才道:“太子薨了,不知外头要乱多久。”

  二人到府内最高的亭台往外望出去,只远远看见个宫城的轮廓,根本就不知道里面正在发生些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