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遁后他疯了 第105章

作者:陈年烈酒 标签: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甜文 成长 正剧 古代言情

  姜幼安没一会儿便叫他看得脸热,“……走吧,去施针。”见这人没把心思放在肃儿身上,她索性拉他去软塌看伤。

  萧无衍这才有所收敛,垂眸轻笑,乖乖随太子殿下走向软塌。

  他身上的外伤太久又无人细心照料,现如今若想痊愈便须勤换伤药,因而这会儿软塌矮几上除了太子殿下常用的药箱外还放着数瓶生肌膏和宫中最好的金疮药。

  姜幼安将萧无衍按在软塌,一边走去博古架旁净手一边道:“把衣裳脱了。”

  萧无衍从善如流,黑眸一垂率先解下腰封,然他身上细细碎碎的伤实在太多,这般大幅动作难免会牵扯伤口,从前在外人面前,萧无衍时常会忍着疼痛不动声色,可如今面对姜幼安,他忽然就不想忍了。

  于是待姜幼安擦干手回神看他时,便见这人眉心紧蹙、薄唇也紧紧绷着,露出一副明显的在忍耐疼痛的表情。

  她忍不住笑,唇角轻勾又迅速压平,装作没有看穿的样子快步走到他身边道:“怎么了?扯到伤口了么?我来帮你……”

  萧无衍倒也顺水推舟,正在解领扣的手迅速垂落两侧,薄唇轻抿,那双潋滟桃花眼却故意可怜巴巴地仰起盯着她:“那便有劳殿下。”

  姜幼安原还想继续打趣他两句,可这会儿叫他这般盯着看,那些涌到喉间的话莫名便说不出口了,只是默默想,这人倒真是有些变了,从前受伤都故意瞒着不让她知晓,今日竟在她跟前故意博取可怜来。

  “……对了,昨日有件事忘了与你说。”帮他褪下上衣后,姜幼安忽地想起一事,不由正色道:“你刚回长安,若想了解长安诸事,可去大理寺寻顾寺丞,他是我义兄。”

  “义兄?”萧无衍眸光微变,“难道是……秦兄?”

  他自然知晓先皇后曾在顾氏族人中收一孩童做义子,也知此人自小便是太子殿下的伴读,却不知太子竟真与此人情分深厚,若此人是秦晋倒还好,但若不是……

  刚想到此,萧无衍便听他的太子殿下清声道:“表兄姓叶,单名一个晋字,受我牵连,他如今也赋闲在家——”

  说到这儿姜幼安话音忽地一顿,连带手中为萧无衍拆纱布的动作也停了下来,继而轻哼一声道:“险些忘了,萧侯与兰丰表兄交情颇深,倒是不用我多此一举。”

  提起顾兰丰,两人的记忆瞬间便回到当初在甘州治疫的时候,那时姜幼安只需躲着不与顾兰丰见面就是,萧无衍却为隐瞒身份撒了不少谎。

  他顿时心虚,垂眸轻咳:“顾寺丞既是殿下看重之人,臣自然要去登门拜访。”

  姜幼安并非真想翻旧账,见他转移话题便顺势放过了他,继续为他换药。萧无衍身上的伤颇难清理,待帮他重新包扎好伤口、施完针,竟不知不觉就过了一个时辰。

  夜色愈发浓厚,刘喜公公敲响殿门,细声提醒:“殿下,再有一刻便要关宫门了。”

  姜幼安刚刚阖上药箱,闻言便道:“已施完针了,进殿罢。”

  殿外高高响起一声“是”,紧接着殿门被推开的声音便传进殿内。

  床榻上的小皇孙似是被这动静吵醒了,忽然皱眉“哼唧”了两声,两只白白嫩嫩的小爪子胡乱在空中挥舞起来。

  姜幼安见状不由疾步走向床榻,急忙伸出手指握住小家伙两只圆圆的小爪,下一瞬,便见小家伙皱起的眉头慢慢抚平,嘴里的“哼唧”声也渐渐变弱直至无声,两只圆圆的小手紧紧握着自家娘亲的两根食指便继续香香甜甜地沉入梦乡。

  萧无衍方才便快步追了上来,此刻无声在床边瞧着母子二人,胸腔中忽然有股难以名状的情绪在震撼回荡。

  失而复得,上苍锤炼,此生他已无憾了。

  *

  次日巳时,镇远大军抵达长安,刘喜公公将消息递进东宫时还呈上一封萧无衍的信。

  姜幼安未拆便知他信上写的是什么,大军回朝,他今日约莫无暇入宫治伤。

  这般想着,她拆开信封,便见信上内容果然如此。

  幸而昨日她让他将生肌膏和金疮药都带了回去,军中又有裴大夫在,姜幼安便也没有太担心,只是让刘喜帮她送了封回信,叮嘱萧无衍记得换药,好生养伤。

  信先送到了顾青树府上,但彼时萧无衍正在长安城外的营地犒赏大军,传信宫人得过吩咐,太子手谕必须亲自送到镇远侯手上,他便又策马出城去了燕山营地寻人。

  如此兜兜转转,及至日暮,这封信终于递到镇远侯手上。

  萧无衍当着宫人的面拆开了信封,看着信纸上熟悉的简洁言语和略显陌生的字迹,他眼尾不禁弯了弯,相比从前那“保重”二字,如今他在娘子心中的分量应是重了许多,这封信上可是足足有八个字。

  镇远侯心情甚好,不由大赏传信宫人。

  宫人是刘喜公公的心腹,今日能得这份差事本就心生荣耀,这会儿又得了大把赏钱,面上笑意便愈发开怀,连忙恭恭谨谨地向镇远侯道谢。

  萧无衍摩挲着信上字迹,问:“殿下哪日解禁?”

  此事并非秘密,宫人略一思衬便细声回道:“太子殿下是上元节前夜回的宫,下月十五,便满三月之期了。”

  那便是还有一个月,萧无衍暗衬,既如此,那如今也是时候还当初那些枉死将士们清白了。

  于是当夜,萧无衍自营地返回长安后便率李拓、萧陆以及裴大夫等人搬进了皇帝赏赐的大将军府。

  谢峥早就派人在顾青树府外盯着萧无衍的动向,夜半收到消息后,他立即派人往镇远侯府递了话,让谢氏明日务必在百官下朝时堵住萧无衍劝他回镇远侯府。

第110章

  当头棒喝,事不宜迟……

  谢舒兰巴不得萧无衍这辈子都不回侯府,但兄长说只有这样做才能救皓儿,她也只好咬牙答应,连夜做起接萧无衍回侯府的准备。

  得了准话,手下悄悄从镇远侯府后门离开,一路躲着夜里巡逻的禁卫军返回东兴侯府。

  而在此人离开镇远侯府后,自入长安以来便藏在暗处监视镇远侯府的的叶硶则趁着夜色飞檐走壁匆匆疾行至大将军府。

  此时随萧无衍回大将军府落脚的李拓、裴大夫等人早已歇下,只有萧陆还在后院陪自家侯爷收拾书房,但也仅仅是陪着,毕竟那些从苍鹤旧宅中带来的属于夫人的书,侯爷压根不舍得让旁人碰,皆是自己亲力亲为,一本本按照当初夫人离开时的模样摆放。

  叶硶飞下屋檐,见此情形亦是见怪不怪,静静站在书房门外回禀:“不出侯爷所料,东兴侯果然有所动作,今夜秘传谢氏,令其明日在百官下朝时堵您为萧皓求情。”

  萧无衍刚刚将手中的《六韬》放在书案,闻言一边俯身调整书册位置一边沉声吩咐萧陆:“明日设法拦住谢氏,莫让她出侯府大门。”

  萧陆应是,接着忍不住劝阻:“侯爷,明日既要上朝,您还是早些歇下为好,裴大夫都说了,您如今身子禁不住这般熬,要静养……”

  这些话若放从前,萧无衍向来是当耳旁风,可今日却果断起身道:“也罢,今日便先到这儿。”

  萧陆闻言却是一怔,不由看向叶硶求证:“我方才莫非幻听了不曾?”

  叶硶亦觉意外,默了半晌才在萧陆身侧低语:“没幻听,不过……你这几日还是多留心侯爷一二。”

  萧无衍这会儿已走到卧房门外,听见两人明目张胆的议论,唇角不禁弯了弯,娘子既活着,他自然也要活得长久些,至少——要为她扫清障碍,活到再没有人能威胁她的那一天。

  与此同时,另一厢,蹲守东兴侯府的东宫暗卫亦在谢峥手下回府后将消息递了出去。

  只是姜幼安如今毕竟在禁足,这消息由锦盘递到她耳里时已是次日清晨,她无暇多做筹谋,只能让小桂子早早去宣政殿外守着设法将消息递给镇远侯。

  平日里若无要事,父皇通常辰时便会下朝,这日,姜幼安等到巳时一刻都未见小桂子回来,便知朝会上定然发生了要事。

  巳正时分,匆匆赶回东宫的小桂子果然一脸惊慌地跑到药殿上禀:“殿下,不好了,镇远侯竟在大殿上当众责怪圣上,说什么要为无辜死去的冤魂洗刷冤屈,惹得圣上大怒!”

  姜幼安闻言却波澜不惊,只是问:“吩咐你的事可办妥了?”

  小桂子忙不迭点头:“镇远侯一出宣政殿便看见了奴,还让奴转告殿下,今日早朝,西境急呈军报,西梁派三十万大军攻城,谢长山不敌西梁大军,已失青州、鄯州——”

  “什么!”姜幼安腾地一下起身,凤眸倏然紧眯:“不可能!西梁绝没有此等兵力!”

  西梁不过弹丸小国,其历代君主又软弱不堪,当初大燕内忧外患国力最弱之时它都未敢举兵,只求自保,后来父皇登基励精图治,渐平内忧,大燕国力亦愈发稳固,其君主却又误判局势,举全国之力突然发兵攻打青州。

  彼时大燕除南境以外,北境、东境皆不太平,朝中大将只有东兴侯可用,父皇虽有忧虑却也只能放手一搏,令东兴侯率十万大军支援青州边军。

  那场仗打了五年,及至三年前,东兴侯终于得胜回朝,西梁原本的二十万大军亦仅只剩七八万残军,他们主动派使臣前来求和,诚意十足,每年进贡的钱银良驹等物皆是从前的两倍。

  落入这般境地,西梁如今自保尚且艰难,怎么可能会有三十万大军攻下青州?

  那便只余一个解释——东兴侯府要反了,谢长山恐怕不是不敌西梁大军,而是拥兵自立与西梁共谋巧夺鄯州。

  “父皇可将谢峥与谢长河二人下狱?”

  “奴并未瞧见东兴侯父子……”

  姜幼安急问,然小桂子不知其中内情,只略显迷茫地摇头回话。

  姜幼安又问:“那镇远侯可与你说父皇要派谁率军支援?”

  小桂子仍是摇头:“禀殿下,镇远侯并未提及此事。”

  姜幼安闻言反倒知晓了答案,若是他人,萧无衍不会瞒

  着她,他既不提,想来那领军之人便是他了……

  姜幼安心头一沉,挥散众人,握着手中医术,兀自在药殿坐了许久。

  她有信心治好萧无衍身上的伤,有信心养好他的身体,让他平平安安,让他活到白发须眉,可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萧无衍如今的身子,至少要养上三五年才能重上战场。

  可她……不能自私的将他留在长安。

  有些事,顾幺幺可以任性,但姜幼安不能。

  她微微仰头,望向窗外,骄阳热烈,殿外的日光越来越盛,晒得人脸颊发烫,可姜幼安眼里的光却渐渐寂灭,仿若又坠入寒冬,凛冽寒风一寸又一寸地凌迟着她的血肉。

  自母后病逝她便知世事无常,哪怕再不舍,人与人之间也终要离别。

  所以这些年,她再不曾与人结交,即便当初与萧伍成亲,她也一直克制着,时时提醒自己终有一日她会失去他,或是生离或是死别,尤其是在塞河镇时,她几乎将这句话刻进心底,就是不敢让自己舍不得。

  可上苍怎能这样戏弄她,竟在她失而复得满心期盼与萧无衍相守时忽然给她当头棒喝……

  然而这日午后,在姜幼安愁思难解之际,顾若泓竟又送进东宫一则噩耗——东兴侯父子今早称病并未上朝,西境军报呈上之际,圣上便命周统领密围东兴侯府,不想东兴侯父子竟早已逃之夭夭,并不在府内。

  而此时,驻守在长安城外的谢家军则在谢家父子高举在手的圣旨和虎符之下挥旗西行。

  东兴侯假传圣旨的消息,萧无衍比皇帝还要早收到一步。

  镇远军驻扎之地与谢家军只隔了两个山头,五万大军铁马金戈,阵势这般大,军中守将一听到动静便派了斥候前去查探,查清楚后又派其速入长安大将军府传信。

  萧无衍今日在朝上的确自请率军西下反攻西梁,可长安城兵力不足,两万镇远军、五万谢家军、圣上又抽调三万禁军才勉强凑足十万先行军。

  整合兵力需要时间,萧无衍回府后便叫来师兄,让其留在长安听太子之命行事,又留萧陆、叶硶在大将军府,命他们二人日后帮师兄做事。

  交待完这些,他才叫来李拓等副将,命他们速速收拾行囊随他西下征讨逆贼。

  镇远军斥候便是这时赶到了大将军府。

  萧无衍安排完诸事,本想在大军出发前再去东宫与太子见最后一面,然而斥候所言却让他不得不止步,转而吩咐萧陆:“让李拓进宫向圣上禀报此事,事不宜迟,本侯会先率镇远军追击谢峥。”

  

第111章

  大结局(上)

  兵贵神速,萧无衍疾奔燕山率镇远军众将率先西下追击谢峥,李拓奉令入宫求见圣上禀明此事,而姜幼安收到义兄传进东宫的消息时,皇帝已命周统领协助李拓抽调五万禁军速速去支援镇远侯。

  一步迟,步步迟。

  黄昏,姜幼安赶来御书房向父皇请命随军西征时,周统领、李拓及镇远军诸将已号令五万禁军挥旗西行。

  皇帝亦不愿姜幼安再犯险,听见宫人上禀此事反倒松了口气,遂安抚太子道:“安安,这段时日委屈你了,如今东兴侯谋逆西逃,你自不必再困于东宫,父皇这便撤了你的禁足,明日你便去刑部视察重修律例之事如何?”

  重修律法并非朝夕可成,从姜幼安提出此事至今已两月有余,但近来棘手案件一桩接一桩的袭往刑部,是以如今的刑部尚书不过才刚刚命人整理好往年旧律及其相关判案卷宗。

  姜幼安最近时常抱着燕律批注,闻言不禁无奈道:“父皇,您怎么还当儿臣是小孩儿那般哄?重修律法,事关国本,兹事体大,便是诸事顺遂,没有三年五载也修不完大燕律。”

上一篇:媚妾为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