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白牙牙牙
就在丁景焕准备伸出手去端最后一碗酒时,陈御史眼疾手快,抢在他前面端起了酒碗,骂道:“你这小子,就不能给我留一碗吗。”
“再说了,本官这是破例吗。本官这是听从了皇后娘娘的吩咐。”
他在都察院这么多年,也是第一次光明正大在都察院喝酒啊。
差点被丁景焕这小子坏了他的好事。
丁景焕傻眼,但余光一扫,瞧见剩下那几坛美酒,再次眉开眼笑。
接下来半个月的酒不用愁了。
第72章 中宫有孕。
霍翎此次出宫,最大的收获就是,见到了包括丁景焕在内的五位年轻俊才。
这五人各有性格,各有风采,但给霍翎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依旧是丁景焕。
类似这种“用酒引人”的无伤大雅的小手段,霍翎并非只对丁景焕一人用了。
但面对这种小手段,只有丁景焕表现得最自如、最受用。
他有非常明显的喜好,但如果有人将这种喜好视作他的弱点,那就大错特错。都察院里看他不顺眼的大有人在,迄今为止,依旧没有任何人抓到过他的错处。
看似狂放不羁,实则粗中有细。
从他伪装成马贩子,一步步成为监牧使的座上宾,就知道他的行事风格与寻常人颇为不同。
这种不同,才是霍翎最看重他的地方。
一位循规蹈矩的君子,当然也能被霍翎高看,却很难为霍翎所用。
而丁景焕,是有可能为她所用的。
趁着无锋入宫轮值,霍翎在御花园召见了他:“本宫没记错的话,当初你奉命护送钦差出京,去的是安平府吧?”
无锋应是。
霍翎道:“那你与丁御史关系如何?”
无锋有些讶异,神色也变得莫名起来:“属下在安平府时,多是护卫在钦差大人身边。不过与丁御史也有接触。丁御史此人,颇为,额……”
无锋犹豫了下该怎么形容:“他有好几次求上门来,说监牧使家中的美酒都是买来送给他的,希望钦差大人能尽数还给他,但钦差大人说那些酒都是赃物,拒不奉还。”
“丁御史最终还是没能从钦差大人那里要来被收缴的美酒,不过有意思的是,他靠着自己的软磨硬泡,成功敲诈了钦差大人的好几顿美酒。”
霍翎失笑,突然话锋一转:“那你有被他敲诈到吗?”
无锋:“……”
霍翎看他那副神情,就知道肯定是有的,别开脸笑了两声,才正色道:“我寻你过来,是要你做一件事。”
“娘娘请吩咐。”
“不是什么难事。每月月初,你亲自上门给丁景焕送五坛酒。要最好的酒。”
在霍翎和无锋谈话的时候,其他人都退得远远的,只有无墨能留在身边。
听到这里,无墨疑惑:“为何一定要送五坛?”
霍翎道:“以丁景焕的酒量,五坛酒只能解他的馋,却不能让他喝得痛快。”
免费的酒不是那么好喝的。
尤其是她送的酒。
丁景焕想喝个痛快,就要有所表示。
无锋问:“娘娘,他要是不愿收呢?”
霍翎微微一笑:“都察院的陈御史都不敢不喝本宫的敬酒。他是个聪明人,不会做出这种不明智的事情。”
等无锋按照霍翎的吩咐,带着五坛美酒登门时,立刻被涨了月俸却依旧钱袋空空的丁景焕迎了进去。
没办法,以前当七品小官的时候,喝的是最便宜的酒。现在好不容易立功升官了,要是还喝最便宜的酒,那他这功不是白立了,这官不是白升了吗!!!
这酒想买好的,价格自然就上去了,月俸自然还是和以前一样不够用了。
京师寸土寸金,绝大多数中下层官员都租不起内城的房子。为了照顾这些官员,朝堂建了不少廉租房来安置官员。
丁景焕独身一人,现在就住在廉租房里。
无锋走进里面一看,顿时被房子的简陋震惊到了。
好歹也是朝中正五品的官员,要不要穷得如此荡气回肠啊,多余的家具是一件都没有,厅堂里除了桌椅板凳就是乱七八糟的酒坛子。
丁景焕注意到无锋的神情,哈哈一笑:“无锋侍卫长别介意,这里对我来说只是个喝酒睡觉的地方,能住就行。”
无锋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连忙抱拳致歉:“丁御史至情至性,超凡脱俗,是我少见多怪,失礼了。”
丁景焕搓了搓手,立刻改了对无锋的称呼,顺着杆子往上爬:“无锋兄弟要是实在不好意思,想请我喝酒赔礼的话,我就盛情难却了。”
无锋面色古怪,下意识看了眼自己带来的五坛美酒,但转念一想,这五坛美酒的确不能算是他花钱买的。
只是,主动开口要他请酒赔礼,是不是太厚脸皮了点?
无锋一边腹诽,一边果断应道:“过几日休沐,我请丁御史去酒楼饮酒,不醉不归。”
丁景焕大喜,送上门来的冤大……不,这分明是他一见如故的好兄弟啊。
丁景焕拉着无锋聊了好一通天,直到天色渐暗,丁景焕才和无锋依依惜别。
目送着无锋离开的身影,丁景焕没有起身相送,拎起离他最近的一坛酒,打开后闻了闻扑鼻而来的酒香:“上等的玉泉酒。”
有美酒喝,丁景焕当然是高兴的。
但是一想到喝完这几坛美酒后,钱袋空空的他又要回去喝那些寡淡无味的便宜酒水……丁景焕痛苦地闭上眼睛。
潇洒了这么多年,终于还是被人拿捏住了他的弱点。
丁景焕心下唏嘘,给自己狠狠满上一大碗酒。
“好喝!痛快!”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的事情,且等明日再看吧。
***
兵部前前后后忙了两个多月,终于赶在腊月之前,将一应章程准备得差不多了。
兵部左侍郎亲自将足有一掌厚的章程,送到柳国公面前,请柳国公过目。
等柳国公确定没问题后,这份章程才会上呈给景元帝。
柳国公吩咐道:“你将东西放下,我这两天好好看看。”
等兵部左侍郎退下,柳国公坐回桌案前,却不急着翻看。
他在思考的,是另一件事。
时至今日,柳国公已经不敢小瞧霍皇后了。
在霍皇后没进京前,柳国公府是何等声势。
陛下和文盛安一直想打压勋贵,多年下来却收效甚微。
但在霍皇后进京以后,短短两三年的时候,柳国公府就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今不如昔”。
组建骑兵这个主意是由霍皇后提出来的,柳国公就难免要怀疑她的用心。
以霍世鸣的官职品阶,足够独领一军了。
霍皇后有没有想过为她爹争一争?
这一琢磨,就琢磨到了下衙的时间。柳国公回到府邸,二儿子柳通和孙子柳诚过来给他请安。
柳诚是柳通的长子,端王妃的堂弟,这几年一直在国子监读书。在柳世子外放以后,柳诚就被叫了回来。
如今柳国公府有什么迎来送往的事情,都是这位孙子在张罗。
儿子一辈,柳国公已经没什么指望了,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培养孙子一辈。
所以等两人请过安后,柳国公将此事告诉了他们。
柳诚听完以后,面色十分
凝重:“祖父,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霍家坐大。这支骑兵,决不能落入霍家手里。”
柳国公颔首:“这支骑兵是由霍皇后提议组建的,好在霍世鸣此人在军中资历不足,又没有接触过骑兵。”
“只要有各方面条件都比霍世鸣更合适的将领出现,霍皇后也不好亲自下场拉偏架。”
当然,在柳国公心里,是期待霍皇后下场拉偏架的。
从霍皇后入主中宫以后,就尽可能一碗水端平,从来不会因个人喜恶影响了行事和判断。
所有人都知道京兆尹邱鸿振是霍皇后的心腹,但不久前各衙门上折子请求景元帝批银两时,霍皇后并没有选中京兆府的折子,而是选了三个与她毫无交集的衙门。
这也是陛下愈发信重她,朝臣看到她涉足朝政却反应不大的原因。
一位才能出众、公允周全的皇后,是值得朝臣敬重的。
但是如果这位皇后亲自下场拉偏架,偏袒自己的家族,就是破坏了自己以前努力塑造出来的形象,有纵容外戚坐大之嫌。
柳通这会儿却突然插话:“爹,我们能举荐我们的人吗?”
不等柳国公勃然斥责,柳诚先一步道:“爹,这支骑兵,我们也不能要。”
“不管这支骑兵最后落入谁的手里,只要能让霍皇后的算盘落空,对我们柳国公府来说就是好事。”
几日后的大朝会上,柳国公代表兵部,将组建骑兵的章程呈给景元帝。
原本还有些昏昏欲睡的众臣立刻打起精神。
组建骑兵的前期准备都由兵部负责。等兵部完成了这些前期工作后,这件事情就可以正式提上日程了。
眼下就要过年,招募新兵、训练骑兵的事情可以放到年后再做。
唯独一件事情,需要在年前敲定。
那就是这支骑兵的将领人选。
驻守在各地的大燕军队多达几十万,但只有两支骑兵。这两支骑兵的份量可想而知。
只要是武将,就没有不眼馋的。早在消息传开以后,不断有驻守在外地的武将给景元帝递折子,阐述自己关于组建骑兵的构思和想法,末了还腆着脸,求景元帝给一个表现的机会。
上一篇:打掉孩子后这将军夫人谁爱当谁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