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133章

作者:大白牙牙牙 标签: 爽文 朝堂之上 成长 正剧 古代言情

  霍翎道:“可以做些调整,适当怀柔。不过只要羌戎没有异心,这些贵族子弟来州学进学,就是好事而非坏事。”

  景元帝知道这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图谋的并非眼下,而是以后。

  等以后这些贵族子弟接过部落大权,继承部落以后,羌戎又会是何等光景?

  “而且还有一件好处。”霍翎又道。

  “燕西乃苦寒之地,想要在那里兴办学堂,朝廷就势必要多派一些朝臣去。世家子弟、勋贵子弟,有更好的晋升途径,他们未必乐意接下这份苦差事。就算真有人乐意去,也只占少数。”

  “所以朝廷派去的臣子,大都是些出身不高,没有背景的人。这些人若能忍住年岁,在燕西打磨多年,做出功绩,等他们从燕西归来,必是肱股之臣。”

  如今朝中大量的晋升途径都被世家勋贵把持,出身不高的人想要冒头,只能像先前的丁景焕一样,借着整治马政贪污一案,展示自己的才能。

  但在马政一案里,冒头的人还是太少了……

  这些人去了燕西以后,短时间内肯定都不会被调回来。

  等将来安儿长大,这些人也差不多苦熬出来了。到时安儿可以从中挑些有能力的,将他们调回京师,不愁这些人不效忠安儿……

  景元帝一下就想得远了。

  他垂下眼眸,看了看躺在小床里,不知何时已经睡过去的孩子,这才再次看向霍翎:“等明日陆杭进宫,你随朕去见见他。”

第80章 礼部对于娘娘的吩咐,不敢不……

  陆杭收到传召时,还以为景元帝是要询问年底祭天的事情。

  他将这几天写好的折子揣进袖子里,打算等景元帝问起时,就将折子呈递上去,请景元帝过目。

  结果到了宫里,才刚给帝后行过礼,就听上首传来皇后的声音:

  “陛下和本宫召陆尚书进宫,是为了在燕西兴办州学一事。”

  陆杭掏折子动作一顿。

  在燕西兴州学?

  陆杭小心翼翼道:“燕西并非文教昌盛之地,陛下和娘娘怎么会想到在那里办州学?”

  霍翎道:“州学开设在燕西,当然要惠及燕西子民,允许有才识的燕西学子进学。”

  “但办州学最主要的目的,还是用来教导羌戎贵族子弟。”

  “在州学官员的教导下,让他们通晓汉人文化,去其野蛮习性。”

  霍翎这神来一笔,着实让陆杭诧异不已。

  不过陆杭身为礼部尚书,主掌的就是教化之事。

  霍

  翎只是点到为止,他就已默默品出了这个主意的好处。

  “娘娘所言甚是。”

  “我朝愿意在燕西兴办州学,教化羌戎子民,实乃一项仁政,羌戎知道以后,势必会感念我朝的恩德。”

  陆杭深谙说话的艺术,完全将兴办州学一事,当做是朝廷在向羌戎施恩。

  霍翎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向陆杭学习一下,这种登峰造极的睁眼说瞎话的能力。

  景元帝不由笑了一下,这才开口道:“召你过来,不是听你说这些的。”

  上位者只负责决策,涉及到具体如何落实,就必须交由手底下的人来办了。

  而且在燕西兴办州学,是好差事,也是苦差事。

  要选派什么人过去,必须仔细斟酌。

  想到这儿,景元帝目光扫向霍翎,问霍翎打算怎么选人。

  霍翎笑道:“陆尚书在这里,陛下怎么还来找臣妾讨主意了?”

  景元帝道:“这个法子是你想出来的,你心中定有成算。但说无妨。”

  霍翎心里确实是有些想法的。

  她是土生土长的燕西人,远比朝中许多大臣都要熟悉那边的情况。

  这也是为什么,在她参与的许多政治事件里,超过一半都与燕西、羌戎有关。

  因为知根知底。

  “派去燕西的官员,最好是些熟悉羌戎情况的。”

  “如果有几个会说羌戎土话的,那就更好了。”

  陆杭委婉道:“朝中熟悉羌戎情况的官员不少,会说羌戎土话的,却不好找。”

  霍翎语气略带一丝责备。

  “陆尚书此言差矣。”

  “兴办州学这种事情,只需派三两个老成持重的臣子前去坐镇,剩下的,都可以选没有太多任事经验的年轻人。”

  “朝中会土话的官员不好找,那就去国子监找,甚至可以在民间张贴告示,求取贤才。”

  说到这儿,霍翎看向身侧的景元帝。

  “在陛下的治理之下,大燕人才济济,还怕选不出足够数目的官员吗。届时应召的才子如过江之鲫,礼部多出几套题目考教他们,从中选出一些有真才实学的就是了。”

  陆杭也算是知道,皇后娘娘入宫三年,为何还如此盛宠了。

  他顶多就是擅长睁眼说瞎话了点,哪儿像皇后娘娘,是奔着不给拍马溜须的佞臣活路去的。

  心下略作一番感慨,陆杭拱手:“臣知道该如何做了。”

  景元帝微微颔首:“那就交由礼部了。”

  离开皇宫时天色尚早,陆杭先去了趟国子监。

  听说礼部要出卷子来考教国子监的学子,从中选出成绩优异者去燕西任官,江祭酒自是十分乐意。

  打好招呼,陆杭就将这件事情交给了底下人,让他们尽快弄出卷子。

  等底下人出好题目,陆杭仔细看过以后,又略做了一些调整。

  “行了,将这份卷子重新誊抄一遍,拿去印刷,再通知国子监那边,可以定下考试——”

  在陆杭吩咐的时候,底下人已伸手过来接卷子。

  结果还没触碰到卷子,陆杭突然止住话音,抽回了卷子。

  “大人?”

  陆杭微垂眼眸,思量片刻,再次探手递出卷子,却是改了主意。

  “在午时之前誊抄好,本官要带着它进宫一趟。”

  凤仪宫里,霍翎正倚在榻上小憩。

  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隐约听到屏风外传来李满的声音。

  一刻钟后,霍翎睁眼,唤人进来伺候她重新梳洗。

  无墨捧着几张纸稿走了进来。

  霍翎余光扫了她一眼:“方才李内侍来过?”

  “娘娘听到动静了?”无墨问。

  霍翎:“原本还以为听错了。他送了什么来。”

  无墨走到铜镜前,将纸稿递给霍翎:“您瞧瞧。李内侍说,这些东西是陆尚书送进宫里给娘娘过目的,陆尚书希望娘娘在闲暇时,能够指点一二。”

  “给本宫过目?”

  霍翎朝正在给她揉肩的宫女摆摆手,接过纸稿一看,顿时笑了:“礼部出过那么多套卷子,这天底下还有比他们更会出卷子的人吗?”

  无墨疑惑:“卷子?”

  霍翎折起纸稿,起身道:“走,去书房。”

  坐在书房里,霍翎将礼部准备的卷子仔细看了一遍。

  礼部出的题目都极有水准,不仅涵盖了燕西的风土人情,还考察了考生对羌戎的了解,最后一道占分极重的题目,询问了燕西兴办州学一事。

  能将这套卷子答出高分的人,绝对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霍翎思索片刻,吩咐无墨:“磨墨。”

  霍翎提笔,没有改动卷子的内容,只是在末尾又添了一道题目,询问学子应该如何治理羌民,才能让羌民更好地融入大燕,在大燕的国土上生活。

  等到墨迹晾干,霍翎道:“送回给李内侍,托李内侍转交给陆尚书。”

  陆杭在衙门里等待许久,下衙之前,终于拿到宫里送回来的卷子。

  他飞快扫看一遍。

  看着卷子最末新添的那道题目,陆杭抚须一笑,递给亲信下属:“行了,可以通知国子监那边,让他们准备考试了。”

  下属接过卷子,却还是不解:“大人,出题本就是我们礼部的职责,您怎么还特意将卷子送进了宫里?”

  陆杭微笑:“这件事情若是经由陛下授意,确实不用送进宫里,请陛下过目。”

  “但这是皇后娘娘吩咐下来的事情,万一娘娘在看完卷子后,还有其它吩咐呢?”

  还有一句话陆杭没对下属说。

  ——将卷子送进宫里,也能让娘娘知道,礼部对于她的吩咐,不敢不尽心。

  江祭酒得知礼部出好了卷子,也没耽搁,将考试时间定在了三日后。

  考试地点也安排在国子监,不过监考一事是由礼部来负责。

  霍翎得知这个消息时,两位公主正好过来凤仪宫看大皇子。

  霍翎问两人,最近在天章阁都学了些什么。

  二公主快言快语。

  大公主等二公主说完以后,再补充些二公主没提到的内容。

  霍翎:“几位老师给你们讲过羌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