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256章

作者:大白牙牙牙 标签: 爽文 朝堂之上 成长 正剧 古代言情

  宋叙既是臣子,又是外人,无法评价太后对陛下的保护是不是有些过了,但他也得承认,陛下在政治上的应对是不够成熟的。

  换做是以前,在他问出那句“陛下的心情似是不佳”时,陛下应该会顺势聊一聊自身的烦恼。

  但现在,陛下已经可以将话题牵引到更宏大的命题上。

  陛下学会了隐藏自己的真实心情。

  ——即使是对着自己最亲近的老师。

  但这又不能算是在说谎。

  ——边境战事不休,承恩公在除夕佳节惊马落水,里面似乎还牵扯到了承恩公最信任的幕僚。任谁看了,都得承认朝廷这两年确实不太平。

  十二三岁的少年,身量如抽条般拔高了一大截,立于风雪之中,苍劲挺拔,如松如柏。

  许是刚刚病愈,唇色还有些苍白,紧紧抿起时,给人以一种倔强之感。

  宋叙有些心疼,但更多的还是欣慰:“陛下今日突然出宫,为的就是承恩公落水一事?”

  季衔山应了一声:“朕想看一看。”

  “陛下想看什么。”

  季衔山目光放空,声音很轻,被风一吹,就消散在了苍茫雪色间。

  “朕想看一看,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想好好看一看,母后是如何善后的。

  以及,在只有极个别人知晓的真相之外,大众所能知晓的真相,又是怎样的。

  ***

  与此同时。

  霍泽在和季衔山分道扬镳后,没有重新返回河段监工,而是直接回了承恩公府。

  他屏退下人,蹲到方氏身边:“娘,这段时间,爹和孔易有没有发生过争执?”

  方氏皱眉回忆,摇头道:“没有。你也知道,你爹有什么事都是在书房和孔易单独商议的。就算他们发生过争执,我也未必清楚。”

  霍泽想了想,又换了个问法:“那这段时间,爹和孔易身上有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孔易再受霍世鸣信任,也是外人。

  方氏久居后宅,与孔易接触不多,对孔易的了解不深。

  但霍世鸣身上最不对劲的地方……

  方氏问:“你爹大病过一场后,就知错认错了,这算不对劲吗?”

  霍泽:“啊?”

  方氏抿了抿唇,像是在回答霍泽,又像是在劝说自己:“也没什么不对劲的。你爹就是想跟太后缓和一下关系。不说这个了,今天是什么情况,陛下怎么来了?

  “刑部又怎么会突然上门查抄孔易的住处?”

  霍泽叹了口气,将他的猜测告诉方氏:“我怀疑,爹出事和孔易脱不了干系。”

  方氏一惊:“怎么会?”

  霍泽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反正孔易这个人肯定有问题。”

  孔易有没有问题,有什么问题,霍泽和方氏都无从得知。

  他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一边等待刑部的消息,一边继续在沿途河段搜寻打捞。

  只可惜,这场轰轰烈烈的找人活动持续了整整十天,从大年初一持续到大年初十,都没找到承恩公的踪迹,只在京郊外的河岸边,发现了承恩公的一只鞋子。

  其实大家心里已经默认承恩公去世了。

  尸体迟迟没有找到,要么是被冲去了更下游的地方,要么是被卡在了某个狭窄的河段。

  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很难办。

  而且京兆府是朝廷衙门,即使有太后的命令在,也不可能无限制地散开人手去帮承恩公府捞人。

  再这么下去,京兆府的日常公务还要不要办了?

  只不过没有人敢主动站出来,说要停止这场无意义的搜寻行动。

  唯一能主动站出来的人,只有方氏。

  她对霍泽道:“就这样吧。”

  霍泽还有些不甘心:“可是……”

  他唇角颤了颤,垂下头:“总该找到尸体,让爹入土为安吧。”

  方氏道:“找肯定还是要找的,但不能让京兆府帮我们找了。我们自己出钱请人继续打捞,再拿出一笔丰厚的银钱作为悬赏。”

  要霍泽这个做儿子的直接放弃搜寻他爹的下落,他做不到。方氏提出的这个办法,总算让霍泽心里好受了一些。

  “那我们是要现在办丧事,还是等找到爹的尸体再办丧事?”

  “现在办吧。”方氏别开脸,“找不到尸体,就先立衣冠冢。”

  霍泽吐了口浊气,重重点头:“我这就去办。”

  他先去和庄府尹打了声招呼,让庄府尹不必再派衙役去寻人了。

  庄府尹愣了愣,才道:“京兆府是奉娘娘之命去寻人的,没有娘娘口谕,本官不敢擅自将人召回。”

  霍泽道:“大人放心。我已经往宫里递了报丧的折子。”

  霍泽还对庄府尹表示了感谢。

  虽然没有找到尸体,但京兆府在办这件差事时,确实是极用心的。

  “我夫人从樊楼那里订购了一批糕点,不日就会送去京兆府。”

  直接送钱不合适,给每人准备两盒糕点一身衣服什么的,惠而不费,也让人心里更慰贴。

  等宫里批复了霍泽的报丧折子,下人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灵堂布、挽幛等物,开始布置灵堂。

  方氏、霍泽等人也都换上孝服,派人去给亲朋好友及邻里报丧。

  礼部尚书李寒松那边一收到消息,收拾收拾就进宫了。

  他要询问太后对承恩公的丧事可有什么章程。

  依照朝廷惯例,一等国公过世,朝廷是要为其拟定谥号,盖棺定论其一生功绩,再赐下一些治丧用的奠仪和银子,以示死后哀荣。

  如果朝廷愿意加恩,还可以追封虚衔。

  反正人已经死了,追封虚衔主要是能让身后事更体面。

  但是——

  所谓惯例,只是约定俗称,不代表一定要遵循。

  如果上头的大人物不愿意给这份体面,朝臣也没什么好说的。

  李寒松知道太后与承恩公彻底闹翻了,也知道太后未必乐意加恩于承恩公。

  但是他怎么都没有想到——

  太后一上来就说要罢免承恩公的爵位,不允许他以一等国公的身份治丧、下葬。

  这完全在意料之外的处置办法,令李寒松大惊失色。

  “娘娘,血浓于水,承恩公怎么说都是您的亲生父亲,他的身后事要是太过简薄,您也会面上无光。”

  霍翎平静道:“哀家的荣光,并不来自于家族。”

  李寒松语塞,想了想,又道:“娘娘,赐爵与除爵都非儿戏,是要经

  过朝堂决议的。您要罢免霍大人的爵位,总要给礼部一个理由。”

  李寒松嘴上说得硬气,实际上这会儿已经改口称霍大人而非承恩公了。

  霍翎道:“礼部的规矩,哀家自然是清楚的。”

  她朝一旁的祝青云示意。

  祝青云捧着一本折子上前:“请李尚书过目。”

  霍翎给李寒松看的,正是霍世鸣生前所写的那本长达万字的请罪折子。

  霍翎道:“哀家本不欲宣扬家丑,但李卿乃哀家的肱股之臣,你有一问,哀家也不欲瞒你,使我君臣生分。”

  李寒松既受宠若惊,又坐立不安。

  我的太后娘娘哎,您这话说得,倒叫我不知道自己是该看还是不该看了。

  职责所在,还是看吧。

  请罪折子很长,李寒松全部看完需要一些时间。

  霍翎将他打发去了偏殿慢慢看,又命人去传召丁景焕和庄府尹。

  结果丁景焕和庄府尹还没到,季衔山先一步赶了过来。

  季衔山一身鹤氅,满身风雪。

  他进入殿中,随手解开脖颈前的绳结,将大氅递给一旁的宫女,快步行至霍翎面前。

  霍翎问:“听说了?”

  “是。”季衔山道,“听说承恩公府往宫里报了丧,我就赶紧过来瞧瞧。”

  他唇角轻轻一动,似有许多话想说,但此情此景,最适合说出口的,也唯有那句:

  “母后,节哀。”

  霍翎温声道:“坐下吧,我让人给你倒一杯梨汁暖暖身子。”

  祝青云进来请示:“娘娘,丁大人和庄府尹已经到了。”

  霍翎道:“请他们进来。还有,去偏殿请李卿过来。”

  等三人行礼坐下,霍翎先点了庄府尹的名,称赞他办事用心,恪尽职守。

  “这段时间,你们都受累了。给京兆府的人都加三个月俸禄。走哀家的私账。”

  庄府尹连忙起身,为下属们谢过太后的恩典:“属下办事不利,多谢娘娘宽宏。”

  霍翎看了眼李寒松,想了想,也不急着点他的名,随手一指丁景焕:“你前些日子进宫,说承恩公落水一事颇多蹊跷之处,需要仔细追查。过去了这么多天,查得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