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白牙牙牙
陆琢道:“总得先张罗起来。”
季衔山道:“那明儿去给母后请安时,问问母后的意思。”
翌日清晨,季衔山和陆琢一起去给霍翎请安,顺便说了此事。
霍翎道:“也好,既然你们夫妻已经商量好了,那就命内务府操持起来吧。”
霍翎在政事上强硬得令季衔山难受,但她绝不是一个专制的、要控制儿子生活方方面面的母亲。
季衔山其实已经发现了,在不动摇母后权力的前提下,她是很愿意当一个慈母的。
无论是立后,还是选秀,她都愿意顺着他的喜好,让他挑选合心意的人选。
但也仅限于此。
母后心里有一杆秤,什么东西允许他触碰,什么东西不允许他触碰,她好像都区分得明明白白,有时让他感受到温情,有时又让他感受到冷酷。
温情的时候,她是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冷酷的时候,她是大燕朝的摄政太后。
选秀的风声传了出去,许时渡特意进宫一趟,原本还想开导女儿,但陆琢根本不需要许时渡开导。
“我是皇后,与陛下这么多年的情分,谁能越过我去?
“况且,还有母后护着我呢。”
虽然陆琢嘴上没有说过什么,但她心里很清楚,她在后宫最大的靠山并非陛下,而是母后。
她的名字是母后取的,她是母后看着长大的,如今还成了母后的正经儿媳妇。
只要她自己别想岔了疏远母后,根本没有哪个妃嫔能够动摇她的地位。
许时渡拍了拍女儿的手:“你能想明白就好。”
她的女儿生得像她,但这一副七窍玲珑心,当真是像极了陆家人。
这样也好,这样的性子才更适合在皇宫里生活。
陆琢握住许时渡的手:“听说外祖母病了,她身体好些了吗?”
自从前两年宁信大长公主大病过一场后,她的身体就不大好了,大病小病基本没断过。
许时渡脸上带着淡淡的忧色:“不用担心,已经好多了,只是你外祖母上了年纪,身体不如从前了。”
***
季衔山十七岁大婚,十九岁才开始准备第一次选秀,这对于大多数皇帝来说都算是晚了的。
季衔山受到的是标准的帝王教育,他对妃嫔的态度也很简单:反正一个个全都不认识,那就直接按照家世封位份。
相貌符合审美的,琴棋书画才艺出众的,位份会相应高一些,但也高得有限。
一场选秀下来,位份最高的妃嫔不过正三品。
反正真有合心意的,以后慢慢晋升就是了,开头先封低一点,也方便皇后管理。
这些妃嫔进宫后,原本还算冷清的后宫顿时热闹了起来。
不过再热闹,也热闹不到霍翎面前。
有资格参与选秀的秀女,全都是各地五品以上官员的家眷。在她们进宫之前,家里人都仔细叮嘱过她们,其中有一条铁律,就是绝对不能触怒霍太后。霍太后这样的人物,怎么敬着哄着都不为过。
私底下也有人给霍翎送男宠,这些年明里暗里向霍翎自荐枕席的人更是没有断过。
皇权之下,再出色的猎手,也不过是猎物。
高坐云端狩猎的猎人,其实并不介意底下人视自己为登云梯。
偶尔遇到一些个还算有意思的,霍翎也愿意给对方一个机会,将其调到御前聊以消遣。
选秀期间,霍翎还命礼部和国子监联手举办了一场考试,通过考核的方式再次选拔出一批底层官员。
大燕朝的世家势力还是太过庞大,她不可能现在就和世家对上,从世家手里彻底收走选官任官的权力,只能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布局。
有些地方还需要慢慢布局,但有些地方布的局已经够久了,久到开始开始尝试收网。
上尊号、改称谓这样的事情重要吗?
自然是重要的。
谁掌握了解释礼制的权力,谁就掌握了朝中大权。
但要是一味将视野放在朝堂这一亩三分地上,任由朝臣党同伐异、排除异己,不仅无法提升国力,还会造成国家的严重内耗。
所以该争的时候,要寸步不让地争。
该跳出来的时候,也要及时跳出来,从另一个地方重新落子,继而盘活整副棋局。
“娘娘下一步要做什么?”
霍翎站在那面巨大的舆图前,将手中的红色旗子,插在了“羌戎”的领土上。
“天下如此广袤,满朝文武的视野,何必局限在小小的朝堂上。他们想要立功,想要上位,那朕就给他们一个立功和上位的机会。
“距离上一场大战结束,我朝已经休养生息了七年。
“如今国泰民安,兵强马壮,是时候开始吞并羌戎,让大燕的旗帜,在无定河畔飘扬,在贺兰山下招展。”
***
霍翎从来都不
是一个甘于守成的人。
她的目光,一直都停留在吞并羌戎和收复燕云十六州上。
之前没有大动作,不过是因为大燕还需要蓄积力量。
如今军政大权在手,粮草充足,国库盈余,已经到了谋取羌戎的最佳时机。
在霍翎定好吞并羌戎的基调后,她立刻召集重臣,与他们商议接下来的行动。
本朝初立时,羌戎畏惧大燕的兵锋,第一时间上书俯首称臣。
自那以后,大燕就一直在边境布局,包括设立榷场,控制茶盐流通数量,鼓励羌人搬进燕西,与燕人混居。
随着天下承平日久,羌戎也开始变得不安分,前任羌戎首领李向笛就曾率兵攻打行唐关,想要自立为皇。
后来李向笛兵败被俘,李向笛之子李宜春被推上了羌戎首领的位置。
李宜春是羌燕混血,生母是被掳去当女奴的燕人。
为了活命,也为了保全生母的性命,在霍翎的劝说下,李宜春与大燕展开了合作。
李宜春在羌戎王庭里毫无根基,而且羌戎贵族对于他这位混血首领多有不满,他想要坐稳羌戎首领的位置,就必须要依附于大燕。
这些年里,在李宜春有意无意的推动,以及大燕越来越咄咄逼人的兵锋威胁下,大燕在燕西兴办州学,加强对榷场的控制,严格管控盐、铁、茶、马等重要物资的大宗生意流通,扶持那些亲近大燕、心向大燕的贵族……
经过二十年如一日的渗透,羌戎王庭里会说汉话的人越来越多,大燕对羌戎的影响也越来越深。
“李宜春是我们扶持起来的人,我们能通过和平的方式将羌戎纳入领土版图吗?”
“这不现实。而且李宜春当了这么多年的羌戎首领,他心里未必没有旁的想法。”
“不错,依我之见,我们可以一边与羌戎展开谈判,一边让行唐关的军队行动起来。先礼后兵,要随时做好用武力收复羌戎的准备。”
大燕的疆域很广袤,但没有一片地方适合养马。
除了燕云十六州外,放眼天下,最适合养马的地方,就是羌戎所占据的贺兰山——那里有着全天下最好的马场。
大燕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就必须要培养出骑兵精锐,而想要培养出骑兵精锐,牧场就不可或缺。
所以吞并羌戎,是霍翎北伐大计里,必不可少的一步。
“如果我们对羌戎动兵,大穆不会坐视不管。他们肯定会派兵支持羌戎。”
“这一点确实不可不防。”
一番畅所欲言后,众人基本得出一个共识:
作为宗主国,他们要有宗主国的气度,先派一支使节团去羌戎进行谈判,试探羌戎的态度,如果羌戎不肯乖乖投靠,那他们只好先礼后兵,断掉榷场贸易,派出大军压境,用拳头来跟羌戎好好讲道理。
……
毫无疑问,使节团是个非常好的差事。
不会有生命危险不说,要是能靠唇枪舌战就兵不血刃拿下羌戎,不说青史留名,加官进爵肯定是少不了的。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使节团上。
那些个有能力有地位的自不必说,目光全都放在了正副使的位置上。
那些个知道自己争不过的,也不去争抢正副使的位置,只想着把自己或族中晚辈塞进使节团里混一份功劳。
而季衔山也在这件事情上,再一次深刻感受到了母后的手腕——
通过抛出“吞并羌戎”这个极具诱惑的鱼饵,将反对派、中立派和支持派全部都拧成一条战线。
在羌戎被彻底拿下之前,再也没有人会主动站出来要求太后还政了。
因为想要推动吞并羌戎这样的大事,他这位年轻天子的威望是不足够的,必须有太后在朝堂上坐镇才行。
季衔山深吸一口气,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拎得清轻重缓急。
亲政之事暂不可为,那就转换思路,想办法多塞几个自己人进使节团。
尤其是正副使的位置。
他不贪心,但使节团有一位正使和三位副使,至少也要给自己人争取到一个位置。
第169章 时隔二十四年的攻心计……
霍翎在抛出“吞并羌戎”这个鱼饵前,就已经猜到了朝堂众人会有的反应。
以她如今的身份地位,只要不是那种明确反对她的官员,霍翎都可以重用。
适当给各方势力分润一些好处,才能让满朝文武拧成一条线,劲往一处使。
所以使节团的其他普通成员,到底是太后党的人,还是支持皇帝的人,又或者是宗室、世家、勋贵出身,霍翎都不在意,只要各方势力最后推举出来的是能办事的人就行。
真正需要霍翎在意的,只有正副使的名额。
出使羌戎,确实不会遇到任何生命危险。燕西驻扎着十几万精锐将士,给羌戎再大的胆子,他们也不敢对大燕使节团下杀手。
但是,她派遣使节团出使羌戎的目的,是为了说服李宜春和羌戎贵族,让他们乖乖放下屠刀,放弃抵抗,归顺大燕。
上一篇:打掉孩子后这将军夫人谁爱当谁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