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34章

作者:大白牙牙牙 标签: 爽文 朝堂之上 成长 正剧 古代言情

  景元帝如往常那般,醒来后用了些东西,又在御花园转了转,才去御书房。

  看到桌案上那低矮的一摞折子,景元帝笑了一声:“今儿的折子,倒是不多。”

  内侍总管将一杯温度合适的雨前龙井放到景元帝左手边,又往桌案香炉里投了一小块景元帝最喜欢的香料:“各地该禀报的事情,都赶在前几日禀报了。这会儿若没什么急事,不会有人特意上折子打扰陛下休息的。”

  就这点折子,景元帝也不急着处理,端起茶盏,用杯盖轻轻拨弄茶面。

  散发着氤氲雾气的茶水微漾,与杯底的梅花交相辉映,颇有趣味。

  景元帝突然问:“渊晚那孩子,出宫了吗?”

  内侍总管道:“今儿早上,奴才安排了一辆马车送大公子回端王府。”

  景元帝道:“你倒是周全。”

  说到季渊晚和端王府,就不免想到端王:“十三应该快回到京城了吧。”

  “回陛下话,端王殿下怕是要留在燕西过年了。”

  景元帝讶异,抬头看了眼内侍总管:“燕西形势一片大好,他还留在那里干嘛。”

  内侍总管微微俯身:“听说是为了一位姑娘。昨儿个端王妃发了好大一通脾气,不少人都收到了风声。”

  景元帝更诧异了,放下手中的茶盏:“这就有意思了。知道是哪家姑娘吗。”

  “暂时还没消息,陛下若是想知道,奴才这就着人去打听。”

  景元帝摆摆手:“不用,他对那位姑娘如此上心,日后定会将她带回京城。”

  说着不用,景元帝还是难掩好奇:“十三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小小燕西之地,能出什么绝色女子,竟然能勾得十三为她下端王妃的脸面。”

  细琢磨了一番,景元帝也觉得有趣,喝完杯里的茶水,坐到桌案前开始处理折子。

  拿起第一份折子,看到上面的署名,景元帝就先笑了。

  端王为了向霍翎证明自己的诚意,在折子里,他是不打半点儿折扣,将霍翎做过的事情都写了上去,行文间颇多溢美之词。

  景元帝起初还不太在意,但越往下看,他的阅读速度放得越慢。

  末了,他轻敲折子,竟是又从头看了一遍。

  连着读了两遍,景元帝将手里的折子递给内侍总管:“你也来瞧瞧。”

  内侍总管往下扫了几眼,笑着说出景元帝的心里话:“哎呦,真是巧了。方才陛下还在问是哪家姑娘,这会儿就从折子里知道答案了。”

  飞快扫到最后,内侍总管也总算弄清楚了端王上这本折子的用意。

  不过看了眼沉吟不语的景元帝,内侍总管有些把握不住他的心意:“陛下打算同意端王殿下的请封吗?”

  景元帝道:“区区一个县君,有什么可犹豫的。朕只是觉得,县君给低了。好歹也是十三心仪的女子,他怎么也不开口要个郡君,担心朕舍不得?”

  内侍总管面上露出些许踌躇之色。

  景元帝瞥他一眼,笑骂:“有什么想说的就直说吧。”

  内侍总管轻声道:“奴才也不敢揣测端王的心思,只不过,霍姑娘还未入端王府,身份太高,总归不好。”

  景元帝了然。

  端王府只剩侧妃之位,这位霍姑娘的身份要是太高了,不说端王妃怎么想,就是人家姑娘自己,心里也未必没有其它想法。

  “这就与朕无关了。”景元帝朱笔一批,“如何哄得人家姑娘心甘情愿,那是十三该操心的事情。十三既为她请功,朕就按折子上的内容论功行赏,封她一个郡君之位。”

  拟好批复,景元帝的视线已落到新的折子上,只随口道:“朕看折子上说,她为了赈灾,将自己的体己都捐了出去。再赏她一百两黄金。其余的赏赐,你看着办吧。”

第22章 话本。

  一番交谈,李宜春成功取得周嘉慕的初步信任。在请示过端王以后,周嘉慕开始调派人手营救李宜春的生母。

  不过李宜春之事,对于眼下的常乐县来说,只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

  真正吸引各方关注的大事,还得是行唐关几位高级将领的调换更替——

  原行唐关主将何泰,因疏于榷场管理,导致端王遇刺,被罢免职务。

  原行唐关副将周嘉慕,在端王遇袭一事上表现突出,接替行唐关主将一职。

  原永安县守将,正六品昭武校尉霍世鸣,在平叛一事上屡建功勋,晋升为正四品忠武将军,接替行唐关副将一职。

  此外,孙裕成、方建白还有周嘉慕的一众亲信皆有升迁。

  何泰在燕西驻守十几年之久,手底下聚拢了不少中低阶武将。他罢职离任,不仅意味着他本人失

  去了在燕西的经营,也意味着那些投靠他的中低阶武将失去了最大的靠山。

  一时间,前线暗潮涌动,不少人在私底下搞起了小动作。

  针对霍世鸣的小动作尤其多。

  这就是根基不稳的坏处了。

  像周嘉慕,本来就是行唐关副将,要能力有能力,要资历有资历,如今更进一步也是顺理成章。

  而霍世鸣呢,有能力却没有资历,光是弹压那些不满的声音,就够让他焦头烂额的了。

  在和霍翎商量过后,霍世鸣决定从县衙搬回军营,这样既能方便进出,又有利于早点熟悉军中事务和人手。

  “只是我这一走,你就要独自留在县衙了。”霍世鸣头疼道。

  但霍翎也不可能和他一起去军营住。

  霍翎平静道:“我是住在县衙,又不是住在端王府邸,爹爹在担心什么?”

  “若是有人在爹爹面前说起那些无端之言,爹爹只管驳斥。”

  霍世鸣叹气:“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如今世道,总是对女子更苛责。”

  霍翎眉心一动:“爹爹是听到了什么风声吗?”

  她和无墨一直待在县衙里,消息远不如进进出出的霍世鸣灵通。

  霍世鸣满脸尴尬,支支吾吾:“是……是有一些针对你的风言风语……”

  其实何止是一些。

  一个是燕西出了名的美人,一个是位高权重的王爷,这样的风流韵事,谁人不津津乐道。因着天气恶劣,道路难行,流言暂时还没有在整个燕西传开,但常乐县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霍世鸣恨恨骂道:“定是那何泰在暗中搞的鬼。他暂时报复不了我们,就用这种办法来抹黑你的名声。”

  虽然霍世鸣没有明说,但想一想何泰对她的恨意,霍翎也知道不会有什么好话。

  她并不畏惧人言,也不在意流言蜚语。

  但不畏惧,不在意,并不代表放任。

  她需要给自己经营一个好名声。

  就在霍翎垂眸思索之时,大门突然被人敲响。

  来人正是方建白。

  他在得到晋升后,就辞去了端王亲卫的职务,这两日都跟在霍世鸣身边跑来跑去,忙得不可开交。霍翎见到来人是他,还有些诧异。

  霍世鸣也道:“建白,你这会儿不是应该在军营里面吗?”

  方建白扫落肩上的积雪,低咳一声,呼出一口白雾:“我今日路过城中时,听到了一些有关阿翎的流言,觉着不太好,就赶紧折回来,想找你们商量一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止住流言。”

  霍世鸣神情一暖:“快来坐,我也正和阿翎讨论这件事。”

  霍翎给方建白让了让位置,又往他手里塞了杯姜茶。

  暖意源源不断地从手掌向身体蔓延,方建白捧着茶杯,紧拧着的眉心舒展了些:“我回来的路上,还抓到了一个正在造谣的混混。他说自己是收了对方的铜板,按照对方的交代传播流言。”

  更具体的情况,那个混混也不清楚。

  方建白将人狠揍了一顿,扭送来县衙。即使造谣坐不了多久的牢,也要让这人长点记性,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这些人收钱办事,抓得了一个两个,但根本抓不完。我们想控制住流言,还是得从源头来。”

  他可以揍服一个混混,将混混扭送来县衙关着,但涉及到何泰那个层面的事情,他就无能为力了。

  这些流言现在只在常乐县流传,谁知道再过几日,会不会在整个燕西都流传开来呢。

  方建白喝了口姜茶,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没那么干涩。

  “阿翎,此事关乎你的名声,耽误不得,你要不要去找端王帮忙?”

  霍翎抬头,打断他的话:“你就能帮到我的忙。”

  方建白一愣,立刻追问:“我能帮你做什么,你只管说。”

  霍翎语速并不快,一边说着一边慢慢整理自己的想法:“其实就算我现在去找端王,让端王警告何泰闭嘴,原先传出去的流言也收不回来了。”

  “想要洗清我的名声,最好的办法,是制造一出更热闹的戏码。”

  霍翎捏着杯沿,唇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何泰想用这个方法摧毁她的名声,她偏要借着这个机会成就自己。

  “方表哥,你去寻一些写话本的文人,让他们为我写一出话本。”

  “这话本主要讲的是,何泰迫害我爹,我为了我爹冒险前来常乐县,却被何泰那好色之徒看上。关键时刻是端王英雄救美,识破忠奸,不仅救下了我,还罢免了何泰的官职,提拔了我爹。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屡次立下功劳,受到朝廷的嘉奖,被册封为县君。”

  何泰想要把她和端王的事情往风流韵事上靠,她就将她和端王的事情定性为英雄救美。

  这样一出故事,几乎囊括了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情节。

  霍世鸣是被迫害冤枉的忠臣良将。

  端王是主持正义的青天大老爷。

  她则是至纯至孝,父女情深,不仅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救下父亲,还因功受封县君。

  唯有何泰,欺上瞒下,迫害忠良,强抢民女。

  “等话本写好了,请说书人在燕西各大酒楼说一身,再多请几个戏班子排这出戏。”

  “过年期间,让戏班子每天都在街面上演两场,正好给咱燕西的老百姓添些热闹。”

  方建白始终注视着她,听到最后,笑着点头:“这并不难,我会尽快落实这些事情。”

  三人又针对话本的细节聊了聊,方建白匆匆离去。

  霍世鸣望着方建白的背影,心下忍不住一叹,扭头对霍翎道:“让戏班子连着演半个月,需要的钱怕是不少,也不知道咱们家那点银子还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