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下太子之后 第43章

作者:鹊桥西 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甜文 轻松 日常 古代言情

  他无法获知那段记忆,而谢仪舟更紧张当下形势,暂未对他生出怀疑的心,具体表现在不管他去哪里,谢仪舟都寸步不离地跟着,生怕他漏了馅被人发现,再度遭到刺杀。

  ——对于一个生长在危机四伏的皇城中的太子来说,失去对京城形势的记忆,的确十分危险。

  江景之手底下的人做事利落,证据确凿地抓了周琦,不出三日就审讯出结果,可惜周家不是罪魁祸首,还得顺着这条线索往深处调查。

  “周家人为什么要勾结叛贼呢?”谢仪舟想不明白。

  别人她不知道,但谢府这些年的行事准则她很清楚,总结起来就是明哲保身,麻烦事能不沾就不沾,谢府既然与周府定了亲,按理说,周府应该不会掺和进这种要命的事才对。

  “殿下这两年清查了许多旧案。”宋黎杉解释道。

  两人正在坐在用金丝幔隔开的书房侧间,另一边是江景之与前来商议朝事的属官。

  起初谢仪舟还怕江景之露出破绽,提心吊胆地盯着,后来见江景之一个眼神,下面的官员就主动分析、献策,江景之根本不需要说太多话,才慢慢放了心。

  后来又听侍卫来汇报周琦的事情,谢仪舟分心琢磨起来,悄悄与宋黎杉打听。

  宋黎杉声音也很低,大概解释了下。

  意思是皇帝精力减弱,有意退居太上皇,江景之的权力越来越大,兵权与尚书省几乎全都为他所掌控。

  他对外展现得亲和,实则规矩严明,到了他手里的东西和人都要被彻查一番,被查出有不轨行为的官员,有的获罪被发落了,有的被调职贬谪。

  周家人早些年在明德帝继位的事情上做出过些阻碍行为,怕被他揪到把柄,索性率先倒戈。

  “那些事已经过去了,圣上都没计较,殿下便是追究也不会下狠手。”宋黎杉道,“周家这是做贼心虚,又舍不得到手的荣华富贵。”

  谢仪舟道:“他是不会计较,可他也不会让人好受。”

  依照江景之的脾性,就算放过了对方也不会让其好受,估摸着隔三差五就要敲打一番。

  他在招仇惹恨这事上,独具天赋,最好的例子就是方震。——追杀了谢仪舟那么久。

  宋黎杉道:“那么三小姐是觉得殿下不该清旧账?”

  “不是。”谢仪舟回答。

  江景之是因为清旧账,让那些背负烂事的臣子感受到了威胁,害怕失去荣华富贵,从而投靠叛贼,也就是说只要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家都当那些事没发生过,他就不会遇刺了。

  也许他可以用更委婉的方式。

  但那就不是他了。

  谢仪舟道:“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对是错……我觉得只要他能承受后果,不后悔就好。”

  江景之当然毫无悔意。

  不止没有悔意,他还变本加厉地命人更加严谨地清查。

  “你不怕危险啊?”谢仪舟很担心,在属官们退下后拉着他道,“你还是太子的时候都被算计到了,现在没有太子的记忆,你还敢去挑衅,不是更加危险吗?”

  明明是担心的话,听在江景之耳中分外刺耳,跟骂他无能没什么区别。

  他心口梗了下,咽下憋屈感,做出无谓状说道:“遭人算计的是江景之,不是我。”

  谢仪舟道:“你们就是同一个人啊,他还比你更熟悉京城和朝堂呢。”

  “我们是同一个人,那你为什么偏向我?”江景之立即代入饿死鬼的身份质问,“还是说你是骗我的,其实你待江景之也是这般?”

  熟悉的无理取闹非常令人安心。

  谢仪舟熟练地视而不见,催他检查批阅过的文书,生怕他胡乱涂画,误了民生大事。

  比照着江景之以前的折子翻看了一遍,见“饿死鬼”批阅得条理清晰,甚至一些小习惯都与之前无二,谢仪舟非常惊诧。

  字迹一样正常,习惯是刻在骨子里的,一模一样也挑不出错,可“饿死鬼”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事情,连个过渡都时间都没有,就完全适应了江景之的日常公务,有点怪异。

  江景之对饿死鬼的事情接受的就没那么快、那么熟练,第一次挨打的时候懵了好久呢。

  谢仪舟心中怪异,细致观察着江景之的神情,谨慎地问:“你真的是饿死鬼?”

  这是谢仪舟第一次起疑。

  江景之从容不迫地迎着她的探究目光,哼笑一声,反过来质问:“你想他了?”

  这德行放在饿死鬼与江景之身上都不违和……谢仪舟有点分不清他究竟是谁了。

  她思忖了下,问:“你记不记得,有一次你打翻汤碗,浪费了我的粮食,被我饿了几日?”

  江景之不为所动,语气尖锐道:“你就是想他了!”

  “你不要给我顾左右而言他。”谢仪舟道,“这一招你用过许多次,现在没用了,你越这样我会越怀疑你。”

  “……”江景之怎么都想不到,饿死鬼当真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暴露给了谢仪舟。

  转移矛盾的法子不顶用,但不巧,这事他有幸在梦中体会过。

  江景之满面冷淡,回道:“两日。”

  说完转身就走,俨然是一个被深深信任之人伤透了心的模样。

  谢仪舟长出一口气。

  她与饿死鬼朝夕相处,两人之间发生过的事情太多了,林家兄妹并非事事知晓,这事绝不会是他们告知给江景之的,所以这一定就是饿死鬼。

  她忙追上去牵住江景之的手,江景之甩了下没甩开,冷眼一瞥,看见一张灿烂笑脸。

  “给你陪不是啦!”

  难得的可以理直气壮发火的机会,江景之一点火气也提不上来了。

  你想江景之了?江景之还是想再次逼问,但一想可能收到的答案,皱眉作罢了。

  姑且放过她一次,留作以后暴露了与她翻旧账的筹码。

  他牵住谢仪舟的手,道:“原谅你这一回,再有下次,我也饿你两日。”

  谢仪舟只笑不说话,模样看得人心痒,江景之不由得想到他假装饿死鬼刚醒来时的情形……

  正浮想联翩,贺岭匆匆赶来,禀报道:“殿下,文公公传信过来,说陛下突然晕了过去!”

  侍卫已备好马,江景之当即就要入宫,走出几步,再转回来,问:“与我一起去?”

  “我会碍事吧?”谢仪舟惊讶,也有顾虑。

  不管饿死鬼还是江景之,在明德帝出事时,于情于理都必须入宫守着。

  在府中,谢仪舟还能提醒他一点,去了宫中,她就毫无作用了,还需要江景之分心照看,谢仪舟本是做好了留下的准备的。

  “消息一传开,群臣都会入宫探视,指不定有多乱,你不陪着我,不怕我出事了?”江景之道,

  “还是你害怕,决定让我独自面对陌生环境?”

  事实证明只要时机恰当,装可怜这一招对谢仪舟十分有用,她立刻向江景之迈步。

  一路顺遂,直入宫门。

  文公公在宫门口迎接江景之,急道:“陛下是在回寝的路上突然倒下的,御医脉诊说是老毛病,气虚严重……喂了碗汤药,陛下已经有意识了,就是还没完全清醒……”

  谢仪舟听好几人说过皇帝精力衰退的事情,来的路上也猜想过明德帝是什么模样,看见时仍是惊了一下。

  他很老,不是外在,而是精神上的,特别是那双眼睛,宛如干涸的泉眼,是一种精神气极速耗损导致的衰老感。

  他就像沿途的树,枯黄凋零,可能活不久了。

  ……难怪许多折子都要江景之来处理,难怪江景之出了事,皇帝会动那么大的肝火……

  从前谢仪舟距离皇城太远,没想过明德帝是什么样的人,进京后,她听人说了他的事迹,也亲眼看见了他。

  少时受天命,不受生父待见,艰苦求生磋磨数十年终登帝位,遇到的是不甘臣服的群臣,间或有兄弟起兵造反、民间谣言四起……

  相比名垂青史的先贤明君,明德帝做的或许不算很好,但他已尽最大努力,能把江山治理成这样,已经很好了。

  谢仪舟觉得他是个好皇帝。

  谢仪舟是随江景之来的,宫中内侍皆知她是为太子献药的谢府三小姐,无人敢多言。

  她就在殿中远远看着,看着江景之去了明黄寝榻旁,看着他亲自给老皇帝喂汤药,又俯身靠近,侧耳听着苍老的皇帝嘱咐些什么。

  明德帝是个好皇帝,也为江山选定了一个很好的继承人,只是……

  谢仪舟看着江景之自如地将空药碗递给文公公,冷静地询问御医皇帝的情况,以及他皱眉沉思的模样,心跳声砰砰地响。

  她觉得她可能又病了,竟然觉得自己看见的人不是饿死鬼,而是江景之。

第43章

  做梦救命之恩当以身相许。

  明德帝人无大碍,只是血气透支得厉害,需卧榻静养。

  他一倒下,所有政务全部落到了江景之这个储君身上,江景之离不得宫,琐事繁忙,就把谢仪舟安顿在太子寝殿,命人好生照顾。

  等江景之震慑过因皇帝倒下而心思各异的群臣、处理完堆积的奏折时,夜已深,往偏殿一瞧,谢仪舟歪靠在小榻上,脑袋一点一点的,正在打瞌睡。

  “三小姐亥时就犯了困,奴婢请她回殿中休息,她不肯。”宫人轻声禀告。

  她当然不肯,一为放心不下饿死鬼,二为心底起了疑。

  江景之自知入宫后表现得太过自如,与第一次入宫的饿死鬼不符,谢仪舟一定再次起怀疑了。

  她与饿死鬼太熟悉了,不好糊弄。

  但没关系,总有应对办法的。

  江景之让人退下,坐在榻边看了会儿,弯腰去抱谢仪舟,手刚探入她腰下,谢仪舟一个激灵睁眼,两手就惊吓地按住了江景之的手臂。

  “怎么这么惊慌?以为是坏人啊?”

  谢仪舟瞧见是他,刚提前的劲儿一松,身子又软趴趴靠了回去,重新闭上了眼。

  见她没有回去睡觉的意思,江景之收回手,在矮榻边蹲下,一手搭在膝盖,一手搁在榻上,视线正好与谢仪舟合着的双目平齐。

  “既然醒了就说说话。”

  谢仪舟眼睫如蝶翅,轻扇了下,困倦问:“你谁呀?”

  江景之皱眉指责道:“那些大臣把我与江景之弄混也就算了,你也能弄错?我要生气了。”

  谢仪舟道:“我今日太困了,懒得与你计较……你等我歇过来了……”

  时辰已到午夜,她确实太困了。

  江景之见她勉力睁开的眼睛里含着困倦的水雾,跟嵌着黑珍珠的半开扇贝极其相似,心想这两日她确实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