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和真少爷在一起了 第57章

作者:好大一锭银 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甜文 古代言情

  这简直就是在打她的脸,不将东宫放在眼里!

  什么意思,东宫侧妃娘娘的身份,还比不上嫁给一个翰林小官为妻吗?

  太子性高气傲,当时就要找个由头作践一番那个姓程的小子,再赶出京城,弄死了事,是皇后拦住他,觉得不能与薛家撕破脸,薛徵手握重兵,若能为自己所用,太子将来登基,位置也能做得稳一些。

  实在无法拉拢,再除掉薛家也不迟。

  皇后今日见侯夫人,也是为了谈谈这件事。

  皇帝眼看着就要不行了,六皇子那边虎视眈眈,他们这里也要早做准备。

  “上次和你提起过,本宫有个侄女,一直仰慕明羽,竟有非他不嫁之意,这孩子也是情深,明羽明年都该二十六了,太子像他这个年纪时都已经当了爹,本宫想着,她二人郎才女貌,门当户对,何不成全本宫那小侄女的一片情意,也算是一段佳话,你觉得呢?”

  皇后款款道来,眉眼间满是慈和的笑意。

  侯夫人垂在膝上的手无意识地紧了紧,面上却没显露出什么。

  果然,皇后留她在此谈话,就是为了说起这个。

  东宫想要拉拢薛家也不是一日两日了,有意无意地试探过许多次,只是,侯府并不想掺合进这些事情当中。

  侯夫人沉默许久,说:“阿徵一心保家卫国,边关未定,他不肯成家,臣妹与驸马也劝过许多次了,当爹娘的,哪有不操心儿女婚事的。”

  “这不要紧。”皇后长袖一挥,“本宫做主,为二人赐婚,先让那小丫头嫁到侯府,叫她替明羽好好侍奉公婆,待明羽回来,还能赶走自己妻子不成,本宫那侄女你也是见过的,蕙质兰心,端庄清贵,不会委屈明羽。”

  侯夫人低着头,“那是自然,皇后娘娘的侄女,定然是个顶顶雅致的可人儿,只是我们阿徵毕竟戍守边关,生死难料,几年都回不了家,若娶了妻,实在是委屈人家姑娘,好好的孩子,何必在我们薛家耽误了。”

  她欠身一礼,态度谦卑,叫人挑不出错处,“娘娘还是莫为臣妹那不肖子烦心了,由着他去吧。”

  皇后脸沉了下来,眼底是掩饰不住的不悦。

  “既然如此,那这件事情就放下,暂且不谈吧,改日,本宫做主为那丫头挑个别的郎君嫁了,省得她还不死心。”皇后站了起来,“本宫乏了,建安,你也早些出宫吧。”

  “是……”

  侯夫人低声应道,行了个礼出去了。

  皇后在殿中坐了片刻,太子姗姗来迟。

  他们是一对各怀心思的母子,此刻却都怀着一样的心思,皇后想扶持太子登基,让姚家水涨船高,太子想做皇帝,爬上龙椅。

  “姑母那儿怎么说?”

  太子斟了一杯茶,抿一口。

  建安公主既然是皇帝胞妹,太子套套近乎,称一声姑母也显得亲近。

  “她回绝了。”皇后冷笑。

  太子沉着脸,眉头皱起,“薛家几次三番拒绝,莫不是已经向着六弟了?”

  这朝中,无外乎太子党,六皇子党,薛家既然不向着他们,那便是敌人,如果不能为自己所用,那便不能留着。

  他沉吟良久,放下茶盏,“母后,舅舅已经到边关了吧。”

  前不久,他刚派了皇后母族的兄弟姚敬去边关增援薛徵。

  “估摸着,是到了。”

  太子眼神冰冷,“敬酒不吃吃罚酒。”

  *

  日子一天天过去,中元节的时候,薛瑛怕死了,她前两日刚看过一本志怪小说,说里面有些民俗规矩,中元节夜里,鬼门大开,阴阳相通,夜里会有许多非人的东西出来,要紧闭门窗,不能出去乱跑,她胆小瘾大,硬着头皮看完,到了晚上,第一次主动抱着程明簌睡。

  他去哪儿她都跟着,只是去净室洗个脸,她都要踩着他的脚面,挂在他身上。

  程明簌乐得享受,一手抱着他的妻子,一手打湿了帕子洗漱。

  近来,翰林院学士曹公在考察新科士子们这大半年来在翰林院的学习情况,程明簌文章写得很好,还送到皇帝跟前看过几篇,不管是校勘典籍,还是别的什么活计,程明簌都做得很好,曹公有心向皇帝举荐,只不过,皇帝一直病殃殃的,到现在也没有机会面见。

  程明簌想从京官做起,他无所谓外不外放,就是不能让薛瑛也跟着他在外面吃苦,可若让她留在京城,而他远赴别处,他又无法忍受与她分离,最重要的是,程明簌若不看着她,他怕等自己回来,他的好妻子给他这个大房丈夫找了好几个哥哥弟弟。

  程明簌洗完脸,搂着人回屋,薛瑛脸埋在他胸前,头都不敢抬。

  “夫君。”

  “嗯。”

  “我害怕,你搂着我。”

  到了榻上,她钻进他怀里,将自己缩成一团,程明簌如她所愿抱紧她,忍不住笑,“你害怕,那还看那些书做什么?”

  “我好奇。”

  薛瑛从被子里探出头,屋里亮如白昼,这让她心安许多。

  她睡不着,便搂着程明簌无所事事扯东扯西。

  “今日姑母来过侯府。”

  徐夫人如今来侯府做客的频率没有从前那么高了,薛瑛觉得姑母变了许多,珠光宝气的,满身富贵,与从前幽怨清瘦的模样很不同。

  她先是与侯夫人先谈,薛瑛坐在一边,听他们聊到徐星涯。

  她已经许久未曾看见徐星涯,好像有几个月了,听姑母闲谈,徐星涯已经去了吏部,做了个不大不小的官,好好混几年,将来前途无量。

  薛瑛还有些惊讶,她那没用的表哥什么时候这么上进了?!

  聊完徐星涯,徐夫人才拐到正题上,她也是来劝侯夫人早些为薛徵定亲的,侯夫人苦笑,没说好,也没说不好。

  “哥哥他一直没有成亲的打算。”薛瑛随口说起,“我娘都要急死啦,祖母早就想抱重孙子了,他不成亲,她们就来烦我。”

  “烦你什么?”

  “就问我们什么时候要孩子呀。”薛瑛神情苦恼,“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们,每日都要问我。”

  她抬起头,看向程明簌,“夫君,你想要孩子吗?”

  “不想。”

  程明簌直言,“我嫌烦。”

  程明簌虽然读过书,但对他而言,读书只是明智,以及向上爬的一种手段,他没有别人那种一定要报效朝廷,救济民生的无私想法,程明簌对自己一直有很清晰的自我认知,他就是个占有欲、控制欲极强的小人,不适合养孩子。

  薛瑛对他的回答并不意外,她咕哝道:“我也不喜欢小孩。”

  “嗯。”

  程明簌点头,“你自己都是个孩子,我伺候你穿衣洗漱,还要给你梳头,编辫子,已经很累了,不能再多一个。”

  薛瑛一听便怒了,她也不怕中元节的鬼怪了,直起身子,瞪着程明簌,“你是在嫌弃我吗?难道你就比我大很多吗?若较真起来,你还应该叫我一声姐姐呢!”

  她得意地扬起下巴,眉飞色舞。

  当年那个女仆是先产女,才有机会伙同稳婆在大雨夜调换侯夫人的孩子,所以,薛瑛应该比程明簌要早出生一会儿。

  那又怎样,大一会儿那也是大。

  薛瑛终于找到能压程明簌一头的地方。

  程明簌微笑,“没有呀,我没有嫌弃你。”

  他学她说话,眨巴眨巴眼睛,“我怎么敢呢,我是说,如果多一个孩子,我就不能尽心尽力地伺候你了,姐姐。”

  他声音清润好听,尤其是叫“姐姐”的时候,尾音上扬,落在耳朵里麻麻的,薛瑛耳根子软,被他这么一念叨,羞红了脖子,捂着脸钻到被窝里去了。

  程明簌好似找到了她的弱点,掀开被子也钻进去,嘴上叫姐姐,行为上没有一丝尊敬姐姐的意思。

  毕竟没有哪个世俗意义上的好弟弟会在姐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越来越来劲的。

  没多久,就该到中秋节了,薛瑛叫小厨房做了些耐储存的月饼,打包好,想要托人送给薛徵。

  第二日,她陪侯夫人去了一趟永兴寺,为薛徵求平安。

  回城的时候,一直好好的马车突然晃了一下,有一只车轱辘滚落,坐在里面的侯夫人吓得惊慌失措,薛瑛扶着她下来,由护卫陪着,母女俩走回城内。

  一路上,侯夫人都惊惶未定,捂着胸口。

  “娘,没事的。”

  薛瑛宽慰她,也许马车经久未修,车轱辘松了而已,城外官道都是平路,没出什么大事。

  侯夫人的脸色却并未好转多少,她摇摇头,握住薛瑛的手,“瑛瑛,不知道为什么,我今日,一直心慌,我的眼皮也一直在跳,我……我怕,我怕你哥哥出事了……”

第47章 第四十七章下狱

  关外风沙满天,刮在脸上犹如刀割,大军行进时,马踏黄沙,风衣猎猎,薛徵听到身后传来不成串的刺耳呼叫声,勒马停下,将脸上的面罩推了上去。

  森寒铁甲下露出一双锋利的眉眼,若鹰瞵鹗视,满是震慑,后头慢吞吞跑过来一匹战马,趴在上面的姚国舅吐得昏天黑地,一身污秽,他腰杆软得直不起来,眼白翻出,喘气道:“我不行了……”

  “姚大人。”

  薛徵沉声开口,“大军行进,任何人都不能掉队,私自脱离队伍,视为逃兵处置。”

  姚国舅养尊处优,以前在宫里,托皇后的提携,在禁军中领了个混吃等死的官,他懂什么行军打仗,被派过来督军后也是作威作福,几次险些闹出事,薛徵看在皇后的面子上,没有罚他,只警告了事。

  驻军要迁营,时间紧迫,容不得几次三番地歇息,更遑论为了照顾某个人耽误整个军队的行程,而姚敬没有吃过这种苦,从早到晚都在赶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夜里枕着刀睡觉,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要立刻爬起来。

  他哪里受得了这种颠簸,赶路赶得吐了,整个人都如同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薛徵冷眼旁观,看他吐得胆汁都要出来,才示意军医过来看一看,大军也趁这个机会停下来休息休息。

  李副将乐呵呵地看着不远处跟死了一回似的姚国舅,笑得脸都开花了,“哎哟,笑死俺了,瞧那龟孙的衰样。”

  薛徵面色平静,打开水袋喝了两口,一旁的下属将地形图拿给他,薛徵凝着眉低头盘算,按照脚程,应当是能到的。

  大军即将北上,分成两拨,一拨驻扎在小盘沙附近,另一拨继续往西,这一年,薛徵一直在打胜仗,虽败过几回,但都会拼尽全力撕下敌军的一块肉,雁门关附近几座丢失的城池也悉数收复,驻军继续往西攻打,欲收复其余失地,薛徵此次领兵便是为了这个目的。

  赶到小盘沙后,薛徵将队伍分成两拨,他对李副将说道:“你与姚敬留在此处守城,我不放心他。”

  李副将重重颔首,“末将明白。”

  姚国舅这个督军指望不上,真正能做决定的还是李副将,留在小盘沙的这批人,就如后盾一样,来之前他们已经计划好了路线,倘若前线需要营救,他们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赶过去。

  恰好姚国舅也已经经不起折腾,赶了几天路,他就吐了几天,如今好不容易能在小盘沙驻扎,他是半点路都不愿意继续走了。

  薛徵将这里部署完,带着另一批兵马继续赶路。

  李副将站在城楼上望着大军离去,回头,看了眼脸色苍白如纸的姚国舅,冷哼,“国舅爷这身子骨未免太弱了,不若早些回京去的好。”

  姚敬两眼昏花,听不清他在说什么,被人扶着去休息。

  姚敬在榻上躺了三日才能下地,一封密报正是此时送到了他手中。

上一篇:朕与夫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