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仪天下,从冒充丞相寡嫂开始 第190章

作者:洛春水 标签: 复仇 虐渣打脸 轻松 甜宠 古装迷情

“妾身乃胡县令夫人蒲氏,特来给夫人送午膳。”

说罢,将食盒放到地上,一层层打开,露出里面的丰盛菜肴。

“多谢蒲夫人。”

冯清岁笑道。

“不过我们有规矩,不得随意收受他人赠送的吃食,你的心意我领了,膳食还是收回去吧。”

蒲氏一脸讶异:“可是担心吃食不干净?这是妾身盯着厨房做的,绝无问题。”

冯清岁摇头。

“只是不好坏了规矩而已。不然我收你也收,吃出疫病该如何处置?”

蒲氏讪讪道:“妾身不知此规,只是见夫人躬身亲为,自己安坐后宅,羞愧难当,想略尽绵薄之力。”

冯清岁轻笑:“你若有心,可以加入我们,一同照料灾民。”

蒲氏神色一顿。

旋即摇头苦笑:“妾身倒是有心,可惜府中还有幼儿需要照料,脱不开身。”

冯清岁:“既如此,你便安心照料家人。”

说完低头用膳。

蒲氏见她看也不看自己送来的饭菜,唯有将食盒收起,叹息道:“夫人如此吃苦耐劳,真真令妾身自愧弗如。”

她站到一侧,等冯清岁吃完饭,方再次开口。

“等夫人空闲下来,还请给妾身一个机会,带夫人品尝我们云怀当地美食。”

冯清岁挑眉:“云怀有何美食?”

“我们云怀有两大名菜,一是糖醋鲤鱼,二是窑鸡。”

蒲氏笑道。

“这糖醋鲤鱼,夫人在京中可能也吃过,不觉稀奇。窑鸡估计还是头一回听。”

不但吃过还亲手做过窑鸡的冯清岁:“……”

“愿闻其详。”

“这窑鸡,须得到田里挖土块,用土块搭建土窑,将土窑烧得滚烫后,再把泥巴和荷叶包裹的整鸡放进窑膛,借余温焖熟。”

“挖出来后,撕开那一刹,可以说是香飘四野,沁人心魂。”

“窑鸡皮焦肉嫩,不用旁的调料,只蘸着焖烤渗出的原汁吃,就好吃得不得了。”

“妾身平日用膳一个鸡腿都吃不下,吃窑鸡的话,一个人啃一只还觉得不够味。”

冯清岁一脸向往。

“听得我都要流涎了,回头定要尝尝。”

蒲氏趁热打铁:“不如明日我便带夫人试试?我在城外有个陪嫁庄子,庄头尤擅焖窑鸡,保证夫人吃过还想吃。”

冯清岁面露迟疑。

“这两日正是忙碌之时,我恐怕抽不出空……”

“要不我找个郎中,替一下夫人?”蒲氏提议道,“免得叫夫人为难。”

冯清岁意动:“这主意不错,我问问方院判,看他应不应。”

她让蒲氏在原地等她,自己去找了方院判。

随后带着一脸笑容折返:“方院判同意了,明日下午你将郎中带来,我随你去吃窑鸡。”

第205章 窑鸡

“我一说那冯氏就同意了。”

蒲氏回府见着自家夫君后,得意洋洋道。

“像她这种贵妇,怎么可能吃得了赈灾的苦,不过装模作样罢了。”

胡县令赞了句:“夫人口才了得。”

而后提醒:“别掉以轻心,那纪长卿刁钻得很,说不定会派一大帮人保护她。”

蒲氏嗔笑:“老爷你就放心吧,妾身保管叫她有去无回。”

次日下午,她去甄宅接冯清岁,见冯清岁只带了一个丫鬟出门,眸光微闪。

“夫人不带护卫吗?”

冯清岁奇怪地看了她一眼:“有钦差和京师将士坐镇云怀县,谁敢造次?”

蒲氏拍了一下自己脑门。

“瞧妾身这脑子,竟没反应过来,还当如今是先前流民作乱之时,走哪都得带着一帮护卫。”

冯清岁笑道:“宵小之辈但凡长了脑子,都不会在这节骨眼上在云怀县闹事。”

蒲氏心里暗嘲:果然是在天子脚下呆久了,以为全天下都跟京城一样太平,一点戒心都没有。

不过这份无知倒是方便了她。

“既然夫人不带护卫,妾身也不带了。”她朗笑道,“今儿也学夫人做个潇洒人,轻装简行走一回。”

说完遣了护卫回府,只留下两个丫鬟。

坐车出城走了小半个时辰后,两人抵达农庄。

蒲氏带着冯清岁走到农田边上,指着正带着两个佃农垒灶的四旬中年男子道:“这便是我跟你说的,极擅做窑鸡的贾庄头。”

贾庄头放下手中土块,点头哈腰道:“见过两位夫人。”

“你这灶还要垒多久?”蒲氏问道。

“马上便好。”贾庄头回道,“垒好后要烧半个时辰才能放鸡,夫人们可以先坐下喝会茶。”

冯清岁挑眉:“烧窑要半个时辰,焖鸡也得半个时辰吧,岂不是得等一个时辰才能吃上?”

蒲氏点头:“确实如此,不过这窑鸡就是等着吃才香,我带了叶子牌,我们边玩牌边等,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

“也行。”

两人便坐到花架下玩牌。

半个时辰后,一个佃农模样的男子慌慌张张地冲进县衙,大声喊道:“老爷,出事了!一大帮匪徒闯进庄子,把夫人和冯夫人绑架了!”

正领着随行官员和云怀县官员商讨流民安置事宜的纪长卿霍地站起。

“你说什么?”

“我们夫人和冯夫人在庄上被劫匪绑架了!”

佃农重复了一遍。

纪长卿脸色骤变。

胡县令也脸色大变:“哪里来的劫匪?护卫呢?都没把人拦住?”

佃农哭丧着脸道:“两位夫人都没带护卫过去,来了三四十个劫匪,我们庄上就二十多个人,根本打不过,小的是被劫匪放出来送信的……”

胡县令眸色一凝。

“什么信?”

佃农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信纸。

纪长卿一把夺过,只见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行字:请钦差大人半个时辰内独自前来,否则冯夫人性命不保。

“啪!”

信纸被他揉成一团,掷到地上。

“农庄怎么走?”

他寒声问道。

佃农:“出城后走三里左转,一直走到七孔桥边,过桥走到尽头便是了。”

纪长卿听完,转身就往衙门外走。

胡县令忙追上去:“大人,劫匪的话万万不可信啊!您一个人过去,谁知他们会做出什么!”

众随行官员本来不知信上写了什么,听了胡县令的话,悚然一惊。

“大人三思!”

众官齐声喊道。

“别因一时冲动,落入匪徒陷阱,您先坐下来,我们慢慢商量对策可好?”

纪长卿顿足回首,冷冷道:“被绑的又不是你们的家人,你们自然能慢慢商量。家兄沙场战死,家嫂随我赈灾,若她有个三长两短,我有何面目回京见母亲?”

说完阔步走出衙门,解了马匹,翻身上马,疾驰离开。

胡县令跺脚。

“纪大人这一去,岂不是羊入虎口?该如何是好?”

他茫然无措地看着众官,众官面面相觑。

工部侍郎冉喜年长叹了口气,道:“我们先将此事告诉宣提督吧,让京师第三营做个准备。”

“要不还是派点人跟着纪大人吧?”

县丞提议。

胡县令瞪了他一眼:“若是劫匪撕票怎么办?冯夫人岂不是有性命之危?”

县丞语塞。

裴云湛看着只顾担心纪长卿和冯氏,完全不担心自家夫人的胡县令,眼底掠过一抹狐疑。

胡县令心里偷乐:万没想到,事情竟如此顺利,轻而易举就拿冯氏钓到了纪长卿。

接下来,趁赈灾队伍群龙无首,军心大乱,在他们取水的水井里做点手脚,就能摆平这京师第三营了吧。

上一篇:临渊而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