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书白
顾九思笔尖顿了顿,似是被人窥探到心事。
他忍不住抬头瞪了木南一样,怒道:“就你话多!”
这封信是在柳玉茹离开那天写的,却是在柳玉茹下榻第一个城市当天到。
柳玉茹落脚的第一个城市,是沧州的芜城。
她当初路过沧州时,记忆里就是绵延的黄沙,干裂的土地。而芜城是沧州的州府,与柳玉茹记忆中截然不同。
芜城建得很大,城墙很高,周边一望无际全是平原,外面青草依依。与望都并没有太大差别。
沈明对于沧州比她熟悉得多,于是他们一个商队都是跟着沈明,由沈明交涉着进入了沧州。
这一次顾九思给柳玉茹准备了一个假文牒。他如今当着望都县令,虽然是个八品小官,却也是个官,弄一个假文牒,对他来说就是手到擒来的事儿。
柳玉茹和沈明等人拿着假文牒入了城,随后找了一家客栈下榻。柳玉茹一入城,就开始四处打量物价,瞧着所有人的服饰言谈。
对于柳玉茹而言,这些行走过的人,其实都许多行走的银子,他们每个人值多少钱,在柳玉茹心中明码标价。
穿着、举止、谈吐,绝大多数都会彰显出这个人的生活习惯,知道了对方的生活习惯,自然会猜出对方的收入水平。
所有人都觉得,柳玉茹对于数字有种天生的敏感。
每个人都知道高卖低买会赚钱,可最难的一步,就是确定什么时候算高卖,什么时候算低买。
而柳玉茹面对这种问题,总是仿佛是有预知能力一般,她总能揣测出最合适的价格。所有人都以为这是偶然,可柳玉茹却慢慢察觉,这或许和她从年幼时就爱看别人脸色,关注周遭,不无关系。
她有一套揣摩价格的法子,基本就是以小见大,这种事儿谁都学不来,所以只能她亲自走一趟。
她打听到了晚上,进入了房里,顾九思派来的信使,也差不多就到了。
柳玉茹接着顾九思的信,还是有些诧异的,她以为是出了什么事儿,所以信来得特别快。于是她忙开了信,就看见信上第一页,就写了一句话:
你什么时候回来?
她瞧了日期,发现是她出来那日写的,也就是说,她前脚才出门,顾九思就开始琢磨她回来的事儿了。
她哭笑不得,翻开了第二页,就看见顾九思那算不上好看,只能算是规规矩矩的字落在纸页上:
千重山,万重山,山高水远人未还,相思枫叶丹。
第63章 第六十二章
柳玉茹瞧着信, 不由得笑了。看第一句时,她还想着, 顾九思果然还是朴实, 要不再给他请个诗词的老师, 免得想表达感情了, 就只会说大白话:
我想你了。
我很高兴。
哈哈哈哈哈哈。
这样以后往上升迁,怕是要被人瞧不起的。好在第二页就转了话风,终于有了几分读书人的酸调子。
柳玉茹瞧着信, 她想了想, 决定等事儿做完了,有什么报告的,再同顾九思去商议。
她停留在芜城,第一日先去打探消息,她几乎走访了所有粮店和胭脂店, 胭脂店里大多放着花容的货,价格有高有低, 真假掺和着卖。
柳玉茹花了一天时间, 差不多摸清了芜城的底。粮价是差不多的价格, 没有太大波动, 而胭脂铺良莠不齐, 有一家谢氏香的铺子,在芜城颇有名望, 无论是价位装修, 都与花容贴近, 而且里面的货全是真品,柳玉茹问过,这些都是他们老板从望都亲自带回来的,因此价格要高上许多。
柳玉茹心里差不多有了主意。
这一次主要是来买粮,次要是搞清楚各地花容销售的情况,看适不适合用代理售卖这种方法来买货。如何适合的话,她再在当地挑选出合适的代理人选,等回了望都,组一队人过来谈这事儿。因此她也没出面和谢氏香细谈,差不多了解了情况,就回了客栈。
等到第二日,柳玉茹便吩咐下去,将商队里的人全都扮成商人,去芜城各大粮商买粮。速度要快,而且都放下话来,要买更多。
安排好的人下去,柳玉茹就在茶馆里坐着喝茶,打听着周边的信息。
等夜里回来,所有人已经买得了一千石粮食,而且城中粮商都答应,会从各地调粮。
柳玉茹看着外面的景象,一言不发,沈明看了柳玉茹一眼,不由得道:“你瞧什么呢?”
“半年之前,”柳玉茹笑着回头,慢慢道,“我曾来过沧州。”
沈明点点头:“我听说过。”
“那时候到处都是流民。”
柳玉茹叹了口气:“我和九思被关在城门外,亲眼看到有人杀人多财,乃至易子相食。如今芜城里也有流民,可你瞧瞧,同样是沧州,芜城的富商,却还能调粮来卖给我们。”
“所以我说,”沈明冷着脸,“这些富商狗官狼狈为奸,都该杀。”
“沈明,”柳玉茹摇摇头,“你若是为一人仇怨,那自然可以快意恩仇。可是若你想着的是一批人,乃至一国,那就得往更高处去走。你以为九思喜欢当官吗?”
柳玉茹苦笑:“不也是为着,想让更多的人过好一点?”
沈明没说话,这些时日,越了解这对夫妇,他便越是明白,自个儿过往对着许多人的认知就是偏见。
但他也不说话,柳玉茹喝了口茶,平淡道:“明日再去买粮。”
柳玉茹每日都让人出去,不断加价买粮食。无论价格如何往上,柳玉茹都照收不误。
如此不足四日,城中突然就掀起了买粮的热潮,家家户户都去各处收粮,过来换银子。而这时柳玉茹又让人将钱联络了当地的钱庄,拿了一部分钱出去房贷。
柳玉茹不要肉、不要菜,只要粟米和面,于是一时之间,这两样东西的价格,却是比其他食物贵上很多。芜城一时之间,所有人都闻风而动,做起买粮的生意来。
粮食少,价格自然就水涨船高。大多数人其实不明白这粮食是怎么涨起来的,而却也发现,哪怕不卖给柳玉茹,城中也有人高价收粮,于是也放心大胆开始收粮食。
柳玉茹趁着大家四处买粮的劲头,又将之前买的粮食,悄悄小量多次投放到了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