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夹心棉花糖
像是终于听到了自己想要的那句话一般,黄卫英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行,这话可是你说的,以后我们家教训赵如茵,你们可不能护着那个净会害人的坏分子!”
“妈,那就这么放过他们了?咱们不是白跑了一趟?”徐元有些不甘心地道,眼神时不时地瞥向赵大柱,似乎是在掂量着从他身上能榨出几两油水来似的。
赵家两口子心里暗暗祈祷着,希望这娘俩儿能见好就收,要找就去找大丫头,可别再来找他们的麻烦了,毕竟,面前这个小年轻,一看就颇为不好惹!
“算了,总归都是赵如茵做的坏事,她爹妈也被瞒在鼓里了,冤有头债有主,咱们也不好牵连无辜。”
听到这话,赵大柱就像看到了救星一般,忙不迭地点头,示意自己非常赞同黄卫英的话,似乎是怕再多晚上一秒钟,他们家就要被这个脾气暴躁的年轻人给砸了似的。
徐元有些不满地撇撇嘴,威胁的目光落在了赵大柱身上:
“你们赵家的底儿,我可是一清二楚,我妈性子软,不跟你们计较,我可不是好惹的,要是再有下一次,我就直接闹到一车间去,非把你这个工作给搅黄了不可,让你们一家子,从此滚出钢厂。
另外,再替我给赵如茵捎句话,有本事她就一辈子都留在农村别回来,不然,我早晚要跟她算一算这笔账。”
看着黄卫英母子俩渐渐走远了,赵大柱这才让媳妇儿去关上了自家的门,躲开了看热闹的邻居们。
饭菜已经有些凉了,三个孩子却是丝毫不嫌弃,眼见着“热闹”没了,又开始动起筷子来扒拉着碗里的饭。
赵大柱两口子则是胃口全无,对视一眼,忍不住叹了口气,大丫头任性妄为,做下了错事,她倒是拍拍屁股下乡去、一走了之了,倒是把这一摊子麻烦事儿全扔给了家里。
且不提这些个听到内情的邻居们会在背后怎样议论,之后又会怎样迫不及待地疏远他们,就说,暗处里一直有户人家在盯着,随时准备揪你的错处,时间长了,有谁能接受得了啊?
这个大丫头,可真是把一家人给害惨了!
事实上,并没有出乎赵家人的预料,几乎是在他们刚关上自家门以后,邻居们便像是好不容易寻着了谈资一般,关上自家门、开始议论起刚才的事情来。
不过,虽然对黄卫英母子俩身份的猜测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识却是可以达成的,那就是,以后得离赵家人远着点儿,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赵家人能干出替人报名下乡这种事儿,谁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做些什么更出格的事情呢?
黄卫英跟徐元母子俩算是打了一场小小的胜仗,一路上即使遇到了认识的人,依旧面色如常,回到了家,在饭桌上,才你一言我一语的,对着家里人讲起了他们母子俩在赵家默契配合的故事来。
其实,按着黄卫英的脾气,有人敢算计她,别的不说,先上去抽三个嘴巴子再说,可是,事涉徐元,她就难免会更谨慎些了。
打赵如茵一顿,伤在身体,当时可能会给她带来些许疼痛,但十天半个月过去以后,伤好了,她极有可能记吃不记打、死性不改地继续算计。
与其这样,倒不如断其臂膀,给她一个格外难忘的教训,要知道,赵家虽然重男轻女,不怎么把闺女当回事儿,可到底是亲的,给不了太大的助力,在信里写一写省城的消息,这总该没有问题吧。
现在因着黄卫英母子俩这么一闹,爱面子且窝里横的赵大柱,只会把所有的怨气都撒在赵如茵头上,别说给大闺女寄东西了,不专程写信过去痛骂她一顿,都算是好的了。
如此一来,徐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最起码,在恢复高考以前,赵如茵还是老老实实地当她的知青吧,没有赵家人替她奔走,山高水远的,她怎么着也不可能把手伸进省城来!
“既然出了这口气,这件事情就此揭过吧,人家都说,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咱们家也不能为了这么个女同志,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她现在在农村,被分配到的下乡地点也不怎么样,以后见着这人,警醒些也就是了,咱们呐,该怎么过日子,还是怎么过日子。”
一家人正常的生活节奏不能因为赵如茵被打乱,徐来福希望孙子能记住这次识人不清的教训,如是说道。
那厢,诚如徐来福所料,赵如茵在农村过得并不好,要知道,同样是当知青,分配地点却是有很大讲究的,要不怎么会在每次下乡报名结束后,都有人去打点知青办的工作人员呢?
相比起书中她被分到的地方,现在的下乡地点可就偏远多了,经济自然也要更落后一些,进镇上买点儿东西都不方便,何况,赵如茵本就没带多少钱和票。
没办法,全国这么多下乡点,总有条件不那么好的地方,这些地方也总要安置人,赵如茵知青档案上详细写着的那件事情,后面可是跟了街道办主任的简短评语,这个时候不拿她顶上,又该拿谁顶呢?
看到知青点的条件,赵如茵心都凉了一半,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给家里写信诉苦,就指望着能从她爸妈手里,再多抠点儿钱票出来,也好让她过得更轻松一些呢。
可她不知道的是,她给家里惹来这么一桩麻烦,别说钱票了,这会儿她要是站在爸妈面前,赵大柱都恨不得冲上来抽她几下解解气,所以,这封信注定是要徒劳无功了。
另外,对她曾经做过的事情一清二楚的大队长,也时刻提防着她故意使坏呢,他们农村人没那么多心眼子,可玩不过赵如茵,啧啧啧,一出手就想害了人家后半辈子,真是人不可貌相呐!
省城里,对于徐元来说,女主角这颗大雷被扔到农村去了,没个三五年也不可能找到门路回城,而他,也早在拒绝下乡、参加食品厂招工的时候,就走上了一条与梦里完全不同的道路。
所有的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后,那个梦境只能做参考,却不能成为倚仗,而他们家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绝不会再落到那样悲惨的境地去!
第18章 录取
到了招工考试结果公布的这一天,徐家人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都是有几分紧张的,吃过早饭后,照常出门上班,并未把这股压力传递给徐元。
最近天气渐渐转凉,徐元给自己加了件衣服,冲着他奶安慰般地笑了笑,这才出门了。
尽管没有手表,但他在心里也能大致估摸出一个时间来,从家里到红星食品厂,走路大概需要二十分钟左右。
从家里到百货公司的路程更远,家里的那辆自行车肯定是归他妈用的,如果他成功进了食品厂,以后上班就得来回步行了。
心里那些杂七杂八的念头一会儿冒出来一个,且当是在打发时间吧,因着心理作用,这段路程倒是不显得长了。
总算是到了食品厂,远远地就可以看到宣传栏那里围了一圈人,想也知道,经过这几天的漫长等待,参加考试的人肯定都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自己的考试结果。
徐元亦是如此,深呼吸了两下,稍稍排解了些许紧张情绪,他这才挤进了人群,凑近了些,开始寻找起自己的名字来。
招工名单是按着一定的顺序排列的,招工人数最多的车间,自然是排在最上面,徐元并不细看,只是扫了一眼,目光往下移,很快便看到了财务科。
参加财务科招工考试的总共有七个人,名字后面都跟着成绩,徐元呼吸滞住了一瞬,幸好,他的名字排在最上面,后面跟着的分数,是几个人里面最高的,再后面,则是用粗笔写的“通过”这两个大字。
他真的考上红星食品厂了!他真的要进财务科了!
脑海中只有这两句话盘旋着,让徐元一时间有些不敢相信,他的呆愣,惹来了同样想要细看名单的人不满,身后推搡的力道,总算是让他回过神来。
退出人群后,徐元嘴角的笑容已是怎么都压不下去的了,平复了一番心中的喜悦,往门卫室外面的那块墙上,去看张贴出来的文件了。
按着录取比例,最终成功通过招工考试的人才是少数,因此,围在门卫室这边的人也要少上许多,并不显得拥挤。
徐元站在那儿,细看了一番厂子关于报到、粮油关系这些事情的说明,和身旁的几个人打了招呼、算是认识了一番,这才离开了。
明天就要来厂子报到了,他本就是吃“商品粮”的,倒是不存在农转非的问题,省去了不少事儿。
居民粮油供应证是跟着户口本走的,徐元是城市“非农业”户口,刚上户口的时候,口粮是最低标准,后面随着年龄增长,粮食定量也逐级增长,直到上了高中,和正常城镇居民持平,都是27市斤。
现在他有了工作,红星食品厂的重体力劳动者粮食定量是45斤,干部的粮食定量标准是30斤,所以,他得等明天去了人事科报到以后,拿着厂里开具的证明,再抽时间去调整自己的粮食供应定量。
虽说只多了三斤,但积年累月下来,这也不是个小数字呢,更何况,他现在正是饭量大的时候,能给家里减轻一点儿负担是一点儿吧。
徐元回到家的时候,于晚菊还没有出门买菜呢,像是一直在等他、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似的,他前脚刚进门,就看着他奶手上拿着个毛线团,站起身来问道:
“食品厂的招工,结果怎么样?”
不得不说,近两年因为知青下乡政策,国营厂子已经很少对外招工了,这一次,也是正巧被徐元撞上了,机会难得。
于晚菊是精打细算着过日子的人,一想到如果给徐元买工作就要花出去的那大几百块钱,她就心疼得不得了,所以,最好还是这次招工考试顺顺利利地通过了。
老太太期盼的眼神,在徐元点头以后,渐渐弥漫上了喜悦,带着皱纹的脸上写满了骄傲:“我就知道,我们家元元指定有出息!”
钢厂的食堂同样面向职工家属开放,中午一般只有于晚菊和徐元祖孙俩吃饭,她懒得动手做饭的时候,就会支使徐元去厂子食堂打饭。
不过,老太太今天高兴,大手一挥,决定给他们祖孙俩开小灶,中午去“下馆子”。
临近十二点的时候,于晚菊换了一身压箱底儿的齐整衣服,又重新梳了头,还抹上了点儿蛤蜊油,这才算是打扮好了。
挽着徐元的胳膊刚出门,就碰上正在楼道里做饭的张成刚媳妇儿,见着老太太这一身打扮,不由得好奇地问道:
“哟,婶子,家里这是有什么好事儿呀?瞧您,这么高兴,还换了身新衣服。”
人都不是傻子,好意还是恶意总能感受得到吧,张成刚跟她儿子徐进生脾气合不来,这也不算是什么秘密了,于晚菊自然也不会有多喜欢张家人。
这会儿,感受到几家邻居同样看过来的目光,于晚菊抬高了嗓门儿,语气里带着几分炫耀地道:
“也不算新衣服,是前两年做的,只不过穿的次数不多,至于说好事儿嘛,这还不是我们家徐元,前几天瞒着一家人去考了场试,今天结果出来,这才告诉我,他被附近那家红星食品厂给录取了!
你们说说这孩子,主意怎么就这么大呢?还说是要给家里人一个惊喜,我看呐,他就是被我们家老头子给惯坏了,这才敢一个人拿这么大的主意!
不过,我想着,孩子考试说到底也是费脑子的,带着他去国营饭店,看看今天卖的东西能不能给他补一补。
反正呢,我就只管孩子的吃喝,这笔账呐,还是等到他爷晚上回来,再跟他算吧!”
于晚菊这样说,是有炫耀的成分,但也是怕有拎不清的邻居,知道徐元进了食品厂以后,怨他们家没把这消息分享出来。
干脆就说是徐元自个儿做的决定好了,真要有人不要脸地以大欺小、斤斤计较,他们一家子也会护着徐元的。
事实上,大家的消息都没那么闭塞,红星食品厂招工的事情自然是有所耳闻的,只不过,要么是年龄不合适,要么是学历不够,要不然就是还指着进钢厂呢。
总之,就算听说了招工的消息,他们也没打算去参加,这会儿听说徐元进了食品厂,一时间还有些惊讶。
毕竟,老徐家的条件在这整栋筒子楼,那都是数一数二的,别人家或许还担心孩子进不了钢厂,可徐元,是绝对没问题的。
不管是厂子内部招工,还是买工作岗位,他那个五级工的爷爷,和当科长的爸,都是有门路的。
哪成想,徐元却在意料之外地进了食品厂呢?
于晚菊却没管大家怎么想,总之,她孙子有工作了,还是凭着自个儿的本事考进去的,总比毕业之后一直在家里混吃混喝的人要强吧。
消息反正是放出去了,她也炫耀过了,等徐元一上班,大家总会知道的,区别只在于早晚而已,与其琢磨其他人的反应,还不如想一想,待会儿到了国营饭店要吃些什么呢。
第19章 叮嘱
省城有好几家国营饭店,最大的是市中心的那一家,而东郊这一片儿,因为国营厂子多,工人们也有这个消费能力,同样开了一家国营饭店,就在钢厂附近。
于晚菊跟徐元祖孙俩从厂子出来,没走几分钟,就到了这家国营饭店。
正值饭点儿,国营饭店里面的客人并不少,但还是能找到一两张空桌子的,祖孙俩一道走了进去,先是看了看挂在那里的菜牌,这才寻了空桌子坐下来。
这时候由于物资短缺,客人来国营饭店下馆子,也不能想吃什么就点什么,只能看饭店当天供应什么再做决定了。
饭店会把每天供应的东西制成菜牌,挂在刚进门的那里,也免去了客人不断询问服务员的烦扰。
于晚菊掏出钱和粮票递给徐元:“点一份红烧肉、一个青椒炒肉丝、一份尖椒干豆腐,再来四两米饭。”
他们俩人,其实点两个菜就差不多了,但是想着徐元的饭量大,于晚菊就又多添了个菜,反正,吃不完的话也能带走。
这年头,浪费粮食那是要遭天打雷劈的,就算能上国营饭店吃饭的人,家里条件都不会差,可大家曾经都是过苦日子的人,眼下也依旧会保持着好习惯,放眼望过去,饭店里没有哪一桌人会剩菜剩饭。
话说回来,国营饭店只有主食是要票的,四两米饭,他们祖孙俩一人二两,除了四两粮票,还得另外掏一毛二。
当然,国营饭店用的米,那也是经过了再三挑选的,大米饭的味道,可比他们在家里蒸的要好吃多了。
而且,徐家虽然条件还行,但也不会天天出来吃,难得下一次馆子,再去斤斤计较这些菜如果在家里做能省多少钱,可就没意思了。
何况,红烧肉一块五,青椒炒肉丝八毛,尖椒干豆腐五毛,零零总总,得花出去不到三块钱,以他们徐家的家底儿,还是能吃得起的。
“奶,尝尝这道红烧肉,我觉得,这家国营饭店开了这么些年,就属这道菜做得最好吃了。”
徐元说着,用筷子给他奶夹了一块红烧肉,这年头人人肚子里都缺油水,他们家每次领到肉票,捏在手里不出三天,就换成了肉,这红烧肉,也是他奶在家最常做的。
为了能让菜的分量更多一些,他奶往往都会再切两个土豆放进去,土豆块沾满了汤汁,变得粉面软糯,论起味道来,丝毫不输五花肉。
而国营饭店做的这道红烧肉,里面就都是肉块了,并没有再加其他的配菜,毕竟,大家来下馆子,不都是为了享受大口吃肉的快乐吗?
而且,一斤猪肉要七毛二,这一盘红烧肉的分量估摸着也就是在一斤了,要是再往里面加菜,饭店卖一块五的价格,可就有些黑心了。
“你也吃,尽量别剩菜,省得还得专门跑回去一趟取饭盒。”于晚菊如是说道,筷子上夹的这块肉裹满了酱汁,颜色格外漂亮,还有些颤颤巍巍地抖动着,看上去便让人垂涎欲滴。
肥而不腻,入口即化,于晚菊有一条格外灵敏的舌头,能尝出来,这家国营饭店的厨子烧肉的手法跟她并不一样,但,还挺好吃的。
上一篇:关于我爸是我妈死对头这件事
下一篇:终止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