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替代 第16章

作者: 取名狂魔小洋 标签: 现代言情

  “他是我弟弟,方朔。”

  故事开始于周迎暄十八岁那年的夏天。

  蝉鸣微噪,风温热。周家庄园的宅子二楼某处,一阵清脆的碎裂声怦然掷地。

  周迎暄偷偷申请了高等音乐学院,拿到录取通知后才告诉周日德。他气得摔了一个茶杯。

  “我不同意!你赶紧给我重新申请学校,必须读管理!”周日德拍桌子道。

  “不可能。我就要学钢琴。”周迎暄拒绝。她耸耸肩,无所谓道:“我也不是来征求你的同意,只是通知你一声。”

  周日德对她的不顺从勃然大怒,拿起书桌上的杯碟又往地下砸:“信不信我把你信托断了!”

  “呀,好好的地板,”东西碎在地毯边缘,周迎暄看着地板上的印子心疼道,而后抬头看他,“信托也没要求我必须读管理啊。”

  “反正我想断就能断,你考虑清楚吧。”中年男人往椅子里一坐,眯眼冷哼。

  周迎暄挑挑眉,没正面回应:“您消消气。我们都再考虑考虑吧。”说完离开书房,迅速关上门,把怒吼隔绝在另一边。

  习惯了父亲的专横固执,她早已学会不为所动,要是花一般的年纪就气出结节,可真是得不偿失。

  走过长长的走廊,转角下楼梯,周迎暄正碰上继母孟秋。

  中年女人看起来优雅知性,说起话来温温柔柔的:“刚才怎么听见有东西摔了?”

  “我爸发火呢,”周迎暄摇摇头,对她说,“孟阿姨,聊一会儿?”

  宽敞的半圆露台上,佣人推来茶点后离开。

  周迎暄给孟秋倒茶,见她饮了一口后,才说:“我想请您帮个忙。”

  孟秋惊讶地放下茶杯,斟酌着说:“能做到的话我尽量帮。”

  “我想请您劝劝我爸。我要读钢琴专业,他非得让我读管理。”

  孟秋没立刻说答不答应,她垂下眼转了转杯碟上的小银勺,才笑道:“他对你寄予厚望,肯定希望你以后接手家业的。”

  “孟阿姨,坦白跟您讲,我对经营一点兴趣都没有,”周迎暄抿了一口茶,大大方方说,“如果您不放心,我可以走法律程序放弃经营权。”

  孟秋一惊:“这……”

  “但不包括我应有的股权和信托,”她笑,“毕竟我得有点零花钱。”

  “怎么突然提这些?”

  “我爸说如果不听他的学管理去,要断了我的信托,”周迎暄笑,语气有些为难,“没钱可就什么都学不了了。所以我想请您帮着劝他,让他别那么固执。”

  “这也是为了小香着想,”她接着说,“毕竟他才是你的亲儿子。”

  “我一直把你当自己的女儿,没有想过要怎样的……”孟秋忙道,生怕她误会自己是个只图利益的坏女人。

  “我知道,孟阿姨,您一直对我很好,”周迎暄说,“我喜欢您,也喜欢小香这个弟弟。这就算是我对你们的一点表示吧。”

  正在庭院里撒欢的小男孩看见阳台上的人,大喊:“姐姐!姐姐!”

  周迎暄笑着跟他招了招手。

  这么多年,孟秋对周家两个孩子算得上一视同仁,但到底有一份私心偏向亲儿子。周迎暄的提议太诱人,孟秋没考虑太久就答应了。

  她看过去,少女正趴在石栏上跟周香说话,侧脸的轮廓青涩,眼睛却明亮而生机勃勃。

  她惊觉这个小女孩已然长大,到了一个可以跟她谈论这些的年纪。可这女孩却又和这个年纪的其他孩子不同,这么年少就已分外清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只拿自己想要的。

  也许是感叹岁月,孟秋看着虎头虎脑的儿子在下面乱跑,喝茶叹息。

  不知道孟秋怎么劝的,反正周日德让步了,没再逼周迎暄。周迎暄欢天喜地,立刻搬出家里。

  她家的继母不恶毒,弟弟不顽劣,家庭没那么多尔虞我诈,甚至说得上和谐。但对于刚成年的少女来说,独居的快乐胜过一切。

  说独居也不准确,还有从小陪她长大的管家Emma和两个佣人。隐于巴黎市区的一栋小别墅,没有庄园大,但住四个人绰绰有余。

  刚搬完家,还没熟悉完每个房间,周迎暄就收拾行李准备出游。

  她拖着行李箱往外走,Emma不放心她一个人,摘下围裙就要陪她一起走。

  周迎暄止住她的动作,眨眨眼道:“接下来是Dolores的自由时间。”

  第一站是罗马。两小时飞到,一下飞机,皮肤就被南欧的干热温度烘着,周迎暄呼吸着微燥的空气,只觉得自由的味道太香甜。

  她直奔圣彼得大教堂,然后是罗马广场和博格塞美术馆。她对贝尼尼的作品情有独钟,从前光是看图片和视频都震撼不已,现在亲眼见到实物,她才明白鬼斧神工这个词的意义。

  尤其《阿波罗和达芙妮》《被劫持的普洛塞庇娜》这两座雕像,本该冰冷坚硬的石面却看起来柔软细腻,动态的瞬间凝结于静态的形体中,时空被浓缩在此刻成了永恒。石头是死物,却被赋予生命,精彩得宛如神迹,摄人心魄,让人无法呼吸。那种美远远超过语言的限度。

  周迎暄流连忘返,一边想着干脆在罗马长住好了,一边前往最后一个地点,科纳罗小礼拜堂。

  临近傍晚,人不多,周迎暄直直走进去就看到那座雕塑——《圣特雷莎的狂喜》。

  顽皮天使拿着金箭朝半躺于云端的修女刺去,后面的金属条被灯光照耀,辉煌如交响曲。她的心被这灵性而伟大的艺术击中,久久不能回神。

  雕像在墙壁里比较高的位置,她拿起相机,调整焦距,去看更多细节。

  心醉神迷地欣赏了一会儿,周迎暄心情平复下来。余光察觉到右边似乎有人在看她,她放下相机看过去。

  是个高大的年轻男人,肤色白皙,穿着灰色T恤和米色工装裤,背着双肩包,左耳三颗耳钉,三七分的黑发下有一张英俊的东方面孔。

  他看到她看过来,眼睛亮了一下,立刻走到她面前。他想说什么的样子,又半天没有说,手无处安放似的来回比划,看看她又去看雕像。

  看雕像时,他侧脸的轮廓一览无余。仿佛哪位大师精心雕琢,额头、眉骨、鼻梁、嘴唇、下巴,线条一气呵成,流畅优美。

  “Sweetie,”他终于开口,有些语无伦次,“你……看起来很美,能不能……”

  周迎暄因他轻浮的话语蹙眉:“怎样?”

  “你会中文,”听到她的话,他亮了眼睛,“我能不能给你照张相?”

  周迎暄上下打量他后问:“你有相机吗?”

  他有些窘然,才想起来似的:“忘带了。”

  她想结束这场搭讪,却听他又问:“我能给你画张画吗?”

  “你是画家?”她来了兴趣。

  日暮时分,天边一片金黄橘红。两人坐在路边的石阶上,男人说了句“你轻松随意就行”后没再说话,低头在速写本上勾勾画画,时不时看她一眼,又继续勾画,非常专注。

  周迎暄随性坐着,看看夕阳,看看街景,再看看认真的男人,觉得此时此刻很美好,很特别。

  到路灯亮起,他才画完。抬头发现天色已暗,他道歉:“抱歉,我光顾着自己画,一不留神就这么晚了。”

  她表示理解:“没事的。灵感有时候就是一瞬间的事,及时抓住挺好的。”

  “谢谢!”他开心道,然后把手里的画本递过去,“我叫Frank,你呢?”

  “Dolores。”她接过本子回答。

  素描怎么会如此神奇。石墨色单调,却完美重现了她的神韵,又并非单纯的复制,而是融入了个性的创造,有种朦胧的质感。她虽是外行,也隐隐看得出他功力不凡。

  周迎暄惊叹:“你画得真好。”

  Frank反称是她的美丽成就这张画,赞美之词不绝于口。

  周家到底是个源自东方文化的传统家庭,尽管生活在一个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周迎暄还是很少听到这样直白而丰富的夸赞,她不太习惯,下意识有些排斥。

  他问她:“你也是学艺术吗?”

  她胡扯:“不。我学计算机。”

  小小的谎言没影响两人自然而然的聊天。两个人顺着窄窄的小巷走,饿了就在街边买个披萨三明治。走到三岔路口,又坐在喷泉边继续聊。他们聊贝尼尼,卡拉瓦乔,宗教,神学,聊莫奈,梵高,德彪西,李斯特,又聊波德莱尔,马拉美,兰波。

  特莱维喷泉里的灯光都暗下,月亮飘在水波里,碎金流淌。

  他言之有物,颇有才气,周迎暄对他改观不少。矿泉水都喝完两瓶,似乎还有很多可以接着聊,但天晚了。

  她向他道别:“Frank,今天谢谢你。我该走了。”

  他欲言又止,她好像知道他想问什么,立刻笑道:“有缘自会再见。”而后转身离开,朝背后的人挥挥手。

  愉快的几个小时结束了,但周迎暄想她一定不会忘记罗马街头的晚夜。

  分别总给人带来点遗憾和不舍,但她觉得旅途中的小插曲到这儿结尾刚刚好,美丽的余韵比长久的联系更珍贵。

  后来几天周迎暄没再遇见这个人。计划中的目的地还有很多,她收拾行李,离开这座城市。罗马假日结束,她启程前往下一站。

第19章

  .我们在巴黎重逢

  公园的草坪上三三两两的人结伴野餐晒太阳。周迎暄双手撑着草地,仰头看墨镜里变暗的日光。

  秋天的温度很舒服,和煦的阳光让人松松懒懒的。Lola和其他女孩吃着甜点,聊学校里的八卦,她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沉浸在此刻的温馨安宁里。

  Lola突然喊:“这边这边!”

  周迎暄偏头去看,一帮背着画具的高大男孩向这边走来。Lola似乎跟他们其中一人认识,打招呼道:“多谢啦,带朋友一起来,女孩们想见你们很久了。”

  “不客气。这些家伙也想见你们很久了。”那人也笑着招呼。看到Lola的珍珠耳钉,他夸赞道:“Lola,你让这颗珍珠看起来更美了。”

  Lola是非裔,有深而亮的黑皮肤,白色珍珠钉在耳间,和她笑时露出的牙齿一起跟皮肤形成强烈对比,非常有能量的美丽。

  她对这句赞美很受用,笑得更开心了。向年轻男人道谢后,她跟女孩们介绍:“这些男孩来自高等艺术学院。和他们一起度过愉快的时间吧。”说着朝女孩们眨眨眼。

  女孩们都起身围过去,跟男孩们聊起来,隐隐以那个人为中心。他很招人喜欢,轻易就让大家笑声连连,明明穿的是白衬衫,却像个花蝴蝶。

  周迎暄觉得他有点眼熟,摘下墨镜去看。

  草坪上还坐着一个女孩,年轻男人看过去,跟她对上眼。他惊喜道:“是你!”

  “你们认识?”Lola的眼神在两人之间一转。

  周迎暄没想到时隔几个月后还能再见到这个人。她摇头,那个人却点头:“见过一面。”

  “什么时候?”

  “七月四号,在罗马。”他不假思索地说。

  周迎暄解释:“偶遇。”

  Lola意味深长道:“那到底是认识还是不认识?”

  “认识”“不认识”两道声音重合。说认识的人觉得那次相处了几个小时算是认识,说不认识的人觉得只见过一回不算认识。

  Lola大笑,一锤定音:“那你们现在重新认识下吧。这位是Dolores周迎暄,这位是Frank方朔。”

  她说得郑重,两人都自觉地伸出手,看到对方的手,他们愣了一下后同时笑了。方朔蹲下,跟她握手。

上一篇:雨的第七种颜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