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成长实录 第38章

作者:傅延年 标签: 平步青云 种田文 励志人生 市井生活 年代文 成长 现代言情

  曲灵几人对了个眼色,送她来上学?还不够拖累她的呢,这母女俩,咋想的啊?

  放下心里头的嘀咕,几人依次做了介绍。

  李招娣也介绍了自己,“我叫李招娣,22了,我家世代贫农,我妈解放前备受地主压迫,经常被我们那里的学校请去讲述旧社会的遭遇。我妈在旧社会吃不饱暖不暖,导致现在身体也非常差。”

  介绍自己就介绍自己,咋介绍起她妈来了?众人不解,但也笑着,跟李招娣的妈妈打招呼,叫着“阿姨”,何春莲、秦桦、官凤英三人都热心地帮着整理东西。

  曲灵没过去,总觉得这母女两个挺奇怪的。杨明月也没上前,从李招娣母子三人进来后,就一直捂着鼻子,非常嫌弃的样子。

  曲灵的铺位在靠窗户右侧边的上铺,木制架子床,宽度大概1米左右,长度也就一米八左右,她睡惯了大炕,这会儿躺上去,怎么也不舒服,特别受拘束。找出临走时梁爱勤专门买给她的蚊帐,曲灵往顶棚上撒摸着,恰好有前人钉上去的钉子,正好将蚊帐的四角挂上去。

  杨明月的铺位恰就在她对面,那母子三人在她的侧对面下铺,几人的举动曲灵都能看得很清楚。

  杨明月也在挂蚊帐,她的蚊帐也是崭新的,质量看起来比自己的还要更好些,她挂着挂着,忽然发现屋顶上少了个钉子,气愤地将蚊帐团成一团,扔在一边,歪到被子垛上,捧起一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海岛女民兵》看着,一会儿又觉得热了,不知道从哪里摸出一把扇子呼啦啦地扇着。

  而那母子三人,在何春莲等人的帮助下,把床铺铺好了,床铺上面补丁不少,上面大合了圈套着小合了圈,几乎看不出原本的样子,跟斜上方杨明月那崭新的铺盖形成鲜明对比。

  那小男孩吃好了奶,睡着了,被放在铺位上面,李招娣从包袱皮里掏出个小枕头来,熟练地垫在小男孩脑袋下面,孩子妈妈的怀抱终于空了出来。她热得满身是汗,顺手就把套在外面的半袖脱了下来,只剩了一件松松垮垮的背心,那下坠的胸部形状一览无余。

  李招娣大概也觉得不好意思了,从行李包里翻翻找找,找出一件衣服递过去,“妈,你穿上这件。”

  李招娣妈妈:“我不穿,怪热的。”

  李招娣:“这是在宿舍,还有别人在。”

  李招娣妈妈:“都是女的,怕啥?”

  李招娣又劝了几次,她妈妈高低不穿,她也没办法,只好和其他人解释,“我妈怕热。”

  何春莲脸现尴尬,不好意思往李招娣妈妈那里看,但还是说:“没关系,都是女的,没事儿。”

  秦桦、官凤英两人也都附和着表示没关系,杨明月“哼”了一声,看都没往那边看,曲灵假装在忙,也没有说话。

  她刚刚注意到了,其中一包行李应该都是李招娣妈妈的东西,要是光送孩子,用得着带这么多的东西吗?这不像是送人,倒像是常住啊!

  曲灵坐在床上琢磨了一会儿,便起身下床,去了隔壁311房间。

  311房间的门也是虚掩着的,曲灵敲敲门,听见里面传来“请进”的声音,便面带笑容地走了进来。

  311应住的是五名同学,贴着名牌的床铺都住满了,只余下靠门的一个上铺,这会儿有四人在,齐刷刷看向曲灵的目光都很友好。

  曲灵微笑着,柔和的目光看向宿舍里的每一位同学,而后做了详细的自我介绍。

  坐在靠窗位置上铺的一个娇小女同学立刻激动地从铺上下来,说:“你是吉省的呀?我是黑省的,咱俩都是东北的,是老乡啊!”

  曲灵也很激动,握住她的手,笑着说:“真的啊,能在首都见到老乡,太高兴了!”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两人虽然没有执手相看泪眼,但也是欢喜非常,两人聊了好一会儿,其他几人才插得上话。

  跟曲灵互相通了姓名,做了自我介绍,曲灵心里头便有底儿,这边这几位,都是不个色的正常人。不多一会儿,另外一个人也回来了,曲灵跟她聊了几句,立刻得出结论,这也是个好相处。

  “你们宿舍真好,大家都很好相处。”曲灵有些羡慕地说。

  她的老乡,也就是名叫白小梅的女同志顺口说,“要不你搬到我们宿舍来住,正好有一个空床,这样咱俩就能一块了。”

  女同志哪儿有不贪伴儿的?大家虽然相处得还行,但认识还没有几个小时,要说有多熟,也没有,忽然来了个老乡,说着熟悉的方言,聊着共同话题,怎么不让人惊喜?

  白小梅恨不能跟这位老乡吃饭、睡觉都在一块。

  曲灵惊喜:“能行吗?我倒是愿意,你们宿舍其他人能不能乐意啊?”

  白小梅一副“看我的”表情,提高声音,朝着大家问:“同志们,我想着,让曲灵同志搬到咱们宿舍来住,你们同意不?”

  都这么问了,谁能不同意,不就是得罪人吗?其他几位纷纷表示“同意,欢迎”,于是白小梅就跟着曲灵一块,乐颠颠地去

  找宿舍管理员。

第44章

  刺头这种私下里调宿舍的事儿,只要双……

  这种私下里调宿舍的事儿,只要双方商量好,宿舍管理员是不会有意见的,只不过是将310的钥匙回收,把311的钥匙给了曲灵一把,再在入住登记册里将曲灵的名字在310宿舍名下划掉,写在311那里。

  齐活了!

  两人在门口分开,曲灵去310宿舍收拾自己的东西,白小梅则回311宿舍将那张空着的床铺收拾出来--大家把一时半会儿用不到的东西都堆放在了那张空床上。

  曲灵进了310宿舍,一推门就看见那母女三人挤在一张床上睡得正香,李招娣半个身体悬空着,李招娣的妈妈挨着墙睡着,母女两个此起彼伏地打起了小呼噜。杨明月不知道去了哪里,剩下几个人或坐或躺,面色紧张,小心翼翼,鸟悄的,都不敢发出声音。

  听见曲灵进来,何春莲轻轻“嘘”了一声,说:“小声点,那小孩睡得不稳,有点声音就哭闹。”

  曲灵心里头哂笑,点点头,便看见宿舍里唯一的一张木桌子上已经摆满了那小孩子的东西,椅子上明晃晃地晾了两片看不出颜色的尿戒子,稍微近一些,就能闻到骚哄哄的味道。

  曲灵便和其他几人说:“同志们,隔壁宿舍的白小梅是我的老乡,我俩刚才聊了一会儿,她非得让我住到他们宿舍去,我不好拒绝,这就搬走了。”

  “啊?你要搬宿舍啊,这才住进来。”何春莲惊讶地说。

  秦桦和官凤英也是惊讶得不行,“你就在310住着呗,反正就在隔壁。”

  他们和曲灵相处不到一天的时间,但对她印象极好,一听说她要走,都有些淡淡的不舍。

  曲灵将才清空不久的提包拿出来,开始收拾东西,说:“我也舍不得你们,可实在是盛情难却。我就住隔壁,没事儿我就过来串门,你们不会不欢迎吧。”

  “当然欢迎。”几人齐齐地说着,挽留的话就被堵住了,见她去意已决,只好开始帮着收拾东西。

  曲灵爬上床,将新挂好的蚊帐拆下来,再将床铺卷起。

  311宿舍的同学们也都过来了,准备帮着曲灵拿东西。

  310跟311宿舍的同学们,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见,便又互相做着介绍。班里总共就这11名女同学,天南地北地相聚在一个班里,都想好好相处,渡过这三年的时光。

  人一多,就没有注意音量,大家的声音就大了起来,不一会儿,睡在下铺的小男孩就吭吭唧唧地哭起来。

  李招娣和她妈妈都醒了,忙不迭开始哄孩子。哄了一会儿,还不见好,李招娣妈妈浑浊的目光透过厚厚的头帘,就投射到了笑声比较大的贾冬梅身上。

  贾冬梅是311室的,说话比其他人都高了个调门,并未察觉这落在自己背后的目光。李招娣清清嗓子开口了,“那个,同学,能不能小点声,我弟弟在睡觉。”

  她的声音不算太大,起初大家都没有听见,她两说了好几遍,才有人捕捉到了她的声音,停下来看向她,才听清了她说的是什么。

  “弟弟?”贾冬梅纳闷地开口,他们进来时,只瞥到下铺躺着两个女人,其中一个穿的太少,他们也没好意思使劲儿看,并没看见最里面还躺着小孩子。她的目光从李招娣划到旁边的李招娣妈妈脸上,立时吓得一缩,连忙将目光收回,用目光询问310宿舍的其他人,这是谁。

  曲灵忙低声说:“咱们回头再聊,麻烦先帮我收拾东西吧。”

  贾冬梅,还有311宿舍的白小梅、刘卫东、王芳芳这才收回好奇的目光,也不敢再多说话,麻利地拿了曲灵的东西,就离开了310室。

  人多力量大,曲灵的那些东西,一人拿一点,一趟就拿完了。曲灵最后离开,将写了自己名字的木头牌子也拿走了。

  等众人到了311室,才敢大声说话,纷纷追问那位妇女和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官凤英主动解答了311众人的疑问,几人听完了,都对这对母女表示了同情。家庭条件优渥,来自于津门市干部家庭,本人也是干部身份的刘卫东说:“看他们母女三个挺不容易的,要不,我们发动同学,给他们捐款吧?”

  同样出身于农村的王芳芳虽然没说话,但撇撇嘴巴,明显是不乐意的,白小梅看向曲灵。刚认的这个老乡,虽然年纪比自己小,但成熟、沉稳,总给人一种特别可靠的感觉,一向喜欢随大流的白小梅下意识就看向了她。

  曲灵笑了笑,说:“我老家是农村的,对农村的贫下中农同志们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虽然贫困,但坚韧、倔强,并不喜欢别人的施舍,更习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赚取劳动成果,如果我们贸然捐款,没准儿,他们会觉得受到了侮辱,反而不好。”

  白小梅和王芳芳立即附和,“我觉得曲灵同志说得对,捐款并不是个好办法。我们可以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曲灵这话,让310宿舍的几人也松了口气,跟李招娣母女相处的这一会儿时间,他们已经意识到不对劲儿了。赞颂劳动人民的词儿,淳朴啊,勤劳啊,这些词,好似跟那对母女并不沾边。

  关于那对母女的话题就此打住,大家又帮着曲灵将床铺都归拢好,310宿舍的人便回去了,也因为这事儿,两个宿舍的几名女同学都熟识起来。

  晚些时候,一位姓王的三十多岁的女同志来到了宿舍,说是他们的生活管理员,让以后有什么生活方面的问题,尽管找她,还让两个宿舍的同学们自发选出宿舍长来,管理整个宿舍的卫生、出勤什么的。

  曲灵没有竞选的意思,跟着大家一起选择了宿舍里虽然年纪不是最大,但当过小领导的刘卫东,隔壁的310宿舍,不出意料,选择的是年纪最大的何春莲。

  宿舍长曲灵不想当,但班干部她是想要争取的,当了班干部,证明具备领导能力,在将来,也是履历上的一笔。

  等正式开始上课时,第一堂课,就是让同学们互相认识,并选出班干部了。英语(甲)班的担当老师叫李春亮,是个戴着眼镜,有些矮胖的中年男人,也就四十来岁的年纪,但脑门前一片光亮,只剩下零星几根头发盖住稀疏的头皮,他的外号叫“秃老亮”,不知道是哪一届同学给起的,这个外号比他的大名还要响亮。

  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结构与曲灵之前认知中的不同,学校的领导班子,是教工代表、学生和工宣队三结合的革委会。

  而每个专业又由学生、老师、工宣队组成教研小组,每个班又按照这个配置,组成小型的教研小组。学生和老师们共同设计、讨论课程。换句话说,学生学什么,老师说了不算,学生说了才算。所以“秃老亮”这个老师,在学生们面前极为客气,说每句话之前,都要问问“同志们怎么看,同志们怎么想。”

  毕竟工农兵大学生们是带着“上大学,管大学,用马列主义、主席思想改造大学”的使命来的,换句话来说,学生是学校的主人,而老师则是被改造的对象。

  这种情况下,老师们的态度自然是谨小慎微,慎之又慎。

  班上20名同学,女同学11名,男同学9名,女盛男衰,相对于女同学这边,男同学之间的年龄差距就更大些,最小的19,最大的都28了。那位28岁的男同学叫刘建国,66年之前就下乡了,扎根农村十年,即是班里头年纪最大的,也是响应主席号召,政治性最强的,自然而然就成了班里的领导者。

  这曲灵可争抢不了,只能看看以后有没有表现的机会了,目前当务之急,还是把专业课学习好。

  这些学生们,每个人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小学没毕业的,有初中、高中的。有老三届,踏踏实实经过正统教育的,但更多人中学阶段基本就没学过什么知识。为此,学校白天教专业课,晚上开补习班,给文化基础太差的人补齐知识。

  曲灵不用上补习班,又因着跟邹师傅学过一点,好歹是有基础的,学起英语来进度就快一些。她也非常刻苦,每天老早就起来,到学校里的小树林处大声朗读、背诵,练习口语。一开始,白小梅还天天跟着她起大早,后来就懒了,只剩下

  曲灵自己还在坚持,冬夏寒暑,风雨无阻。

  很快,整个外语系,都知道了曲灵,她以一种很奇怪的方式出名了。

  因着她英语学得好,人又好相处,班上很多同学都跑来和她请教问题,每次,她都热心地教授,遇到嘴笨的,理解力差的同学,也始终保持着充足的耐心,很快,她的人缘也好起来,同学们提起曲灵,无不举起大拇指,说她是个好同志。

  10月份,迎来了入学以来的第一次测试考试。

  老师在黑板上出题,同学们自己在本子上写下答案,老师将本子收上来,当场判卷。

  曲灵只错了一道拼写题,总体来说,对于自己如今的水平还算是满意,她正帮着旁边的白小梅解答问题,忽地,身后传来“呜呜”的哭声。

  转头去看,却见是李招娣,趴在桌子上,哭得厉害。

  “她怎么了?”曲灵小声问着身后的秦桦。

  秦桦撇撇嘴,说:“她得了满篇的X”。

  老大姐何春莲忙过去安慰,李招娣的哭声却越来越大。满教室的人都停下来,听着李招娣的哭声。

  刘建国搞清楚缘由,见李招娣不拾劝,将好好的课堂搞成这样,就不耐烦了,站起来说:“李招娣同志,这是在课堂上,你哭成这样算什么事儿?这次没考好,下次努力就是了!”

  李招娣忽地就站起来,却不是针对刘建国,而是朝向“秃老亮”,怒瞪着哭红了的眼睛,激声说:“我要批评李春亮,搞这样的考试,是对没有英语基础贫农的迫害!”

  这句话,让整个教室都安静了。

  虽然工农兵大学生们是要来改造大学的,入学以来,也没有间断了批判和政治斗争,但从来没有这样直剌剌地针对过自己的老师。绝大多数人对于英语这门从来没有接触的学科和语言充满着好奇,对于教授这门语言的老师也保持着尊重。

  却不料,李招娣竟然因为自己考试没有考好,而要批判李春亮。

  批判啊,那可是能让人脱层皮的!

  李春亮的秃脑门上这会儿已经泛出汗珠,脸上满是惊恐之色,好似回忆起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嘴唇哆嗦着,手扶在讲桌上,有些发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这些年来,李春亮都在夹起尾巴做人,但作为老师的责心人又让他没有办法放任学生们,于是就在学习上抓得紧了些,却没想到为自己招致了无妄之灾。

  曲灵悬起了一颗心,脑袋里头迅速组织着语言。她得帮助李春亮,如果真的开起了批判会,这位可爱的秃脑亮可就要遭殃了!

  她绝对不能让李招娣这样的人得逞,否则,以后,再没有老师敢真心教他们了!

上一篇:逐澳游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