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含胭
“哥,403室卖掉了。”祝满仓告诉陈念安,“买家是个二十多岁的姐姐,她一个人买的,好厉害。”
陈念安正搀着刘爷爷在病房里来回溜达,问:“卖了多少钱,你知道吗?”
祝满仓说:“好像是两百一十万,吴阿姨想卖两百二,买家还价两百整,她俩当着我的面讨价还价,最后各退了一步,两百一成交。”
“你们租的那个破房子能卖两百一十万啊?”刘爷爷听得咋舌,“那我们家面积更大,不得卖两百三?”
陈念安说:“你卖了,你住哪儿去?”
刘爷爷嘿嘿笑,祝满仓问:“哥,咱们家那个房子,姐姐是不是卖亏了?”
陈念安说:“账面上看是卖亏了,但姐姐当时也是没办法,卖了房子,咱们三个的生活才能过得宽裕,你也能有钱去学音乐,那多烧钱啊。”
刘爷爷说:“没事没事,星星不是正在挣钱么,卖亏多少,挣回来就是了。”
祝满仓离开后,陈念安干完活,躺在狭窄的陪护床上,他不禁想起自己拆钢板住院时的那段经历。当时是姐姐给他陪床,他俩在医院待了十几天,还是
在医院过的年。
那时候,他们都很小,在医院里,很多陌生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会来帮助他们,还会给他们送吃的,医生护士也对他们格外关照,陈念安记忆犹新。
姐姐说,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又残酷,拥有牺牲奉献精神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这样的人会被人当傻子看。
陈念安知道社会趋势的确如此,因为贫富差距悬殊,人们的自我意识觉醒,利己主义已经不是一个贬义词,各种鸡汤都在教人们要“更爱自己”,而“感动中国”里的那些大好人,在世人眼里,个个都成了大傻子。
可是,陈念安还是想做一个好人。
不是以德报怨的滥好人,而是恩怨分明、有恩就要报的那种好人。
像姐姐那样的人,像刘爷爷、俞奶奶那样的人,像祝叔叔、妈妈那样的人,他们都是好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都是傻子。
祝繁星知道刘爷爷生病了,给俞奶奶转了两千块钱,俞奶奶不肯收,说陈念安在帮忙陪夜,不能让他们又出钱又出力。
电话里,祝繁星说:“陈念安是陈念安,我是我,他在出力,我又没出力,这是我给爷爷的红包,奶奶,你必须收下。”
俞奶奶说:“什么他是他你是你的?你俩就是一家人,没有这么分的。”
祝繁星说:“我俩都是成年人了,户口又不在一起,各算各的很正常,奶奶你别和我争。”
在病房,俞奶奶把这件事当笑话般讲给陈念安听,陈念安听完后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笑了笑,说:“她没说错,我和她……的确应该各算各的。”
刘爷爷担忧地看着他,说:“念安啊,我觉得,星星恐怕是不会回来了。”
陈念安一惊,脱口而出:“不会的!她答应过我她会回来的,再过一年,最多两年,她就会回来。她还说,明年夏天会回来一趟,给我过生日。”
俞奶奶说:“我家安安去德国前也是这么说的,说挣够了钱就回来,结果呢?直接在那边嫁了个老外。星星长得这么漂亮,个子又高,说不定哪天也找着对象了。”
陈念安摇着头:“我姐不会的,她会回来的。”
刘爷爷问:“你和她现在联系还多吗?”
陈念安:“……”
他垂着头,语气沮丧:“不是很多,以前她还会在群里报平安,现在也不怎么报了。她工作很忙,几乎都在外面出差,我要看她的朋友圈才会知道她的行程。哦,她那边的朋友有我电话,如果她出了什么事,她朋友也会联系我。”
刘爷爷叹气道:“唉……就是这样的,一模一样,去的头一年电话打得最勤快,第二年就少了,第三年更少。到了现在,一个礼拜能通一次视频就不错了,我那两个外孙几乎不会说中文,见面了也不亲,你奶奶和安安还有天聊,我和她已经没什么话好说了。”
陈念安想说,他和姐姐联系变少是有特殊原因的,要不是因为他闯祸了,他们不会走到这一步。
但这是个秘密,他说不出口。
“所以说咯,我当初就反对星星去留学,不是不想让她继续上学,是怕她去了就不回来了。”俞奶奶一副“未卜先知”的语气,“你看,我没说错吧?一开始说毕业了就回来,真毕业了又留在那边上班了,说是两年后回来,念安你看着吧,她不会回来的。”
陈念安沉默地看着爷爷奶奶,心里的底气越来越不足。
——
六月中旬,刘爷爷出院回家,刘安安和俞奶奶一起照顾他,陈念安不用再顾着那头,开始专心照顾祝满仓。
东耀中学已经放假,初三生们需在家自习一周,迎接中考。
陈念安白天去A大上课,晚上回来给祝满仓做饭吃,空下来还得继续收拾行李。
403室的过户手续正在进行中,他们在光耀新村的生活正式进入倒计时。
这天晚上,陈念安正在写他的原创剧本《哪家人》,手机响了,居然是黄怡然的消息。
她没头没脑地发来几句对话,又问——
【黄怡然】:你看看这个,眼熟不?
【磐石】:?
那几句对话是这样的:
魏海洋,你是不是有喜欢的人了?
没有。
没有?没有你脸红什么?天啊,你耳朵都红了!你肯定有喜欢的人了!她是谁啊?
我说了没有!
……
我的妈呀,魏海洋,你喜欢韩学姐?
别说出去!
你是有恋姐情结吗?
别说出去,我求你了程芸!别说出去!
……
妈呀,魏海洋,你好牛啊!
陈念安要疯了。
【磐石】:你从哪儿看来的???
【黄怡然】:!!!!!
【黄怡然】:你知道这个?你为什么会知道这个??
【磐石】:这是我写的剧本
【黄怡然】:。。。。。。。
这是陈念安独
立创作的那部12集网剧里的一段内容,男主高中时和女龙套的对话,故事是从校园到都市,去年就交稿了。
黄怡然把电话打过来,气得骂人:“陈念安你很过分哎!我答应你不说出去,到现在为止都没告诉过任何人!你倒好,居然写到剧本里去!你是想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吗?!”
陈念安自知理亏,向她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写这个剧情时偷懒了,想起了咱俩那段对话,就写上去了,你到底从哪儿看来的?”
“我去试镜啊!”黄怡然在那边咆哮,“我争的角色就是这个程芸!苍天啊!我拿到剧本时眼乌珠都弹出来了!我他妈以为我穿越了你知道吗?早知道我就告诉选角导演我就是原型了!他敢说我演得不好我削死他!”
陈念安把手机拉离耳朵,等黄怡然不吼了,才问:“这部剧要开机了?”
“嗯,暑假开机,你不知道吗?”黄怡然说,“你自己的项目哎。”
陈念安苦笑:“我不知道,我没署名,就是个枪手。”
黄怡然算半个娱乐圈人,当然知道编剧行业的情况,“啧啧啧”了几声:“你也太惨了,这部剧里头有好多高中生角色,剧组就来我们学校挑演员,我试镜时演得还行,感觉会被选中。”
“加油。”陈念安与她开玩笑,“我等你变成大明星,带我吃肉带我飞。”
“哼。”黄怡然傲娇地说,“那得看姐姐心情。”
第168章 第39章因为他已悄悄长大。
临近七月,距离三伏天的初伏还有半个月,钱塘的气温已是节节攀高,这天更是冲到37度。午后阳光刺眼,热浪逼人,学校门口却挤满了焦心的家长,一个个翘首等待着。
下午三点整,校园内响起一阵悠扬的铃声,这意味着,为期两天的中考结束了。
孩子们潮水一般地涌出来,家长们在人群中搜索自家小孩的身影,接到后,赶紧递上冰镇饮料,又拿小毛巾帮孩子擦汗,状似无意地问一嘴:“考得咋样?”
祝满仓和邱梓涵并肩走出校门,神情都很放松,一个是成竹在胸,另一个本来就没抱什么期望,觉得考完了就是胜利。
中考要提前填志愿,祝满仓第一志愿填的是一所叫南岭中学的普高,学校在普高梯队里属于领头羊,位于城北郊区,需要住校。本来,以他的情况,填一所市里的走读制高中会更合适,方便参加校外的艺术类培训,但他不想再让哥哥操心他的衣食住行,遂决定住校。
邱梓涵填了一所职高,学机电一体化技术,学校有3+2的高职模式,据说毕业后就业率还不错。
“祝满仓!”
身后响起一道熟悉的男声,祝满仓转头一看,陈念安迤迤然地走出人群。
“哥!”他高兴地跑过去,“你怎么来了?”
陈念安递给他两瓶冰可乐:“让你们也享受一下接考待遇。”
祝满仓丢了一瓶可乐给邱梓涵,向陈念安报喜:“哥,我考得还行哎,肯定能过线。”
陈念安眉毛一挑:“这么自信啊?走,哥带你们吃顿好的,庆祝你们暂时脱离苦海。”
两个男孩跟在他身边,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祝满仓想起一件事,说:“哥,今年我们学校建校三十周年,要搞个庆典,顺便给我们办毕业典礼,我和邱梓涵要上台表演节目,你能来参加吗?”
陈念安问:“什么时候?”
“六月三十号,礼拜天下午,在钱塘剧院。”
“我可以去。”陈念安问邱梓涵,“小邱,你妈妈去吗?”
邱梓涵摇摇头:“她不去,她要上班。”
祝满仓勾住好友的肩,说:“他妈妈还是不去的好,听到我们唱的歌,她会气死的。”
陈念安好奇地问:“你俩唱什么?”
祝满仓嘿嘿一笑:“秘密,先不告诉你。”
这一阵子,陈念安其实很忙,A大正在进行期末考,一直要考到七月初,403室的行李已经打包完毕,只等榕晟府腾空,就得搬家,手头的剧本又在赶工中,DDL是七月十号,他只能压缩睡眠时间,每天忙到怀疑人生。
不过,这可是祝满仓的毕业演出,无论如何他都要去捧场。
演出那天,钱塘剧院上下两层一千多个座位座无虚席,全是东耀中学的毕业班学生,以及他们的老师和家长。祝满仓的演出排在很前面,陈念安去后台找他,化妆师正在给祝满仓和邱梓涵化妆,陈念安站在边上看了一会儿,竟是有些恍神。
刚刚过去的春天,祝满仓和邱梓涵又长高了,两人双双突破1米8,只是骨架子还未长开,高高瘦瘦的像两棵小树苗。
前不久,祝满仓摘掉了金属牙箍,从侧面看,门牙不凸了,虎牙也与其他牙齿齐平,矫正近三年,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