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博物馆逼疯“砖家” 第112章

作者:露馅的包子 标签: 爽文 直播 成长 逆袭 现代言情

  虽然画面上的人数众多,但随着镜头的不断拉近。

  在一个个秀女排队路过的过程中,人们哪怕不需要任何的注解,也能够分辨得出哪一个,是被列为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王昭君。

  明明是相似的笔触,但人们就是能够从王昭君那各个角度都无比完美的面容中,Get到她与其她人相比的不俗。

  虽然此时此刻的秀女们还尚未面圣选秀。但入宫为妃,在她的人生里,似乎是早已注定了的光景。

  观众惊叹于壁画上,那王昭君一颦一笑间流露出的美貌与仪态。

  然而与此同时人们却在感叹这一切的同时,意识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那就是面前的壁画,似乎是会动的。

  【我天,永安博物馆不会专门给这个壁画,做了一套动画吧。】

  【有可能,先前看VR视频的时候,我就想过,永安系竟然能掏出如此精致的VR视频,就应该也有不少涉及莫高窟壁画的设计。】

  【同意,贾馆长之前不是说过吗?说永安系是在构思还原完莫高窟壁画最可能的形象以后,才经过反复试验决定的方案。】

  【他们有动画不稀奇。】

  【但他们是怎么做到让墙上的壁画动起来的,刚刚那个画面真的太过写实了,就算眼下的动画制作的技术足够好,也不可能真的摆脱不同次元维度的限制吧。】

  【真的我不怀疑永安系的制作能力,但这种仿佛真的让现实中的画作有了生命的技术,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直播间的观众在弹幕评论区不停地叫喊着,而与此同时另一边壁画上的故事已经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本以为只是平台的壁画,竟然顺着王昭君的入宫后的脚步,从原本的平面化为立体。

  大家的视线随着两边的城墙不断移动。

  他们惊讶的发现,面前的这个“动画”竟然不仅仅是有平面的2D,这么简单,在他们的视角,他们竟然仿佛真的走进了壁画当中一样。

  那种在立体线条构成的皇城内前行的感觉,让直播间里的所有观众都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他们亲眼看着王昭君在选秀画像的过程中,因为没有给画师小费,而被对方在画像上点了那样一个几乎占去她小半个脸颊的“黑痣”。

  恰到好处的小痣是美人的装点,但像画像中这样,几乎快要把左半脸颊全部占去的黑痣,就只能沦为丑女。

  这不禁让皇上一阵头晕。

  虽然他们今年的选秀,并未限制只有官家女儿参与,但长成这样还被送来的。除了官家子女外基本别无其他可能。

  水至清则无鱼作为皇帝,他能够理解大臣们选择在后宫安插“

  眼线“的行为。

  但问题是凡事总要讲个度。

  就像日料店的顾客,总是默认寿司师傅一定刚刚洗过手一样。

  顾客明镜似的知道,说日料店里一定大概率会有那种没有仔细洗手就去工作的寿司师傅。

  可大家基本选择了忽视。

  大家可以选择性的相信,但若是真的有人把这一切舞到了所有人面前。

  届时,那就是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有办法忽视的大问题。

  做事不能做得太绝,做人留一线,这是所有人为人处世的正常思路。

  皇帝也是一样,他能够理解达成向后宫输送“人才”,但他也是实在不能忍受那种演都不演的无视。

  是觉得自己的官够高,以至于不管送来什么人,他都得宠着。

  还是说对方就真的觉得自己审美是图画中的这个样子。

  讲真,若不是“心知肚明”的知道派此丑女选秀的,必然是个无法无天的大官。

  皇帝是真的有可能直接屠他个满门。

  然而最后皇帝终究还是选择了最为中庸的办法。

  他在将秀女落选的同时,不对外细查这个宫女的出处。

  为的就是在表明态度的前提下,稳住那个选派王昭君入宫的权臣。

  皇帝OS:没办法,姓王的这么多,不管是本姓还是母族的亲戚,派人细查就必然会暴露,所以他便选择了这种“心照不宣”的掩饰。

  王昭君就这样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连串蝴蝶效应下的牺牲品。

  她成了伺候他人的工具,但她并未因此就荒废自己的一生。

  她不甘心一辈子在宫里为奴为婢,所以当皇帝因为不想自己的女儿出嫁,而在宫中寻找替嫁之人时,王昭君想都没想便主动解绑并接下了这一替身和亲的人物。

  观众亲眼看着王昭君揭下皇榜,并在皇上遗憾斩杀画师,以公主之礼带着由皇家准备的嫁妆嫁去了匈奴。

  她的风光大嫁是一场政治联姻,亦是她对自己未来的奋力一搏。

  那一天她虽然是以公主的身份出嫁,但全皇宫的人却无一人羡慕她的“风光”。

  只因为彼时的匈奴,不但没有皇城的生活条件,甚至还有着很多不被汉人所接受的习俗。

  就比如匈奴作为游牧民族,最为代表性的“收继婚俗”。‘

  简单来说就是女子在丈夫死后,嫁给其兄弟的婚俗习惯。

  少数情况,甚至还会出现子收庶母(父妾)为妻的情况。

  为此当时的熊母,无论是在居住环境,饮食还是民俗习惯上,都无法被中原女子所接纳。

  但王昭君不在乎,成为远嫁匈奴的公主一事,虽然不是她的本意。

  但那却是她在那个时间节点,所做出的最好的选择。

  何况她虽为女子,却也明白大义。

  和亲虽然是牺牲女子未来的一种举措,但在这个婚姻大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做主的年代,如果仅仅牺牲一个女子的婚姻,就能够换回成百上千个在战场上死去的生命。

  王昭君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何况她也从不甘心就这样以宫女的身份老死宫中。

  从皇城到草原,她亲眼见证着周边环境和景象的巨变。

  她无比清楚地知道在匈奴的日子,可能远没有在皇城那般舒适。

  别说是遥远的塞外了,就光是从仙安出发后的这一段路程,就已然让王昭君吃尽了苦头。

  那一刻明明只是线条式的立体作画,但人们却依旧能够从非常轻松地从构图,以及王昭君神态的变化中察觉到周边环境的越发艰难。

  塞外的风光虽然壮丽,但对于一个长居于城市的人而言,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显然不是她所能轻松习惯的存在。

  在这一段壁画中,塞外的风光越是自然,就越是让人能够感受到那种贯彻未来的艰难。

  哪怕匈奴方面给了她十足的“优待”,也没有办法弥补两边的落差。

  一个二十岁的女子要嫁给一个能做她爷爷的老头,这个

  但她明白大葱她接受和亲旨意的那一刻起,她所代表的就是西汉的态度和颜面。

  她选择了为自己的决定坚持,同时也确实让西汉与匈奴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和平。

  人们歌颂着她的功绩,并赞誉她为广大黎民百姓带来了安稳的生活。

  但她所承担的苦楚,却永远被那些架高的赞美所淹没。

  就比如她才嫁到匈奴两年,她的丈夫便因病归西。她本以为她能借此轻松卸下和亲的担子,却又被告知必须按照习俗嫁给丈夫的大儿子。

  她也曾试过写信求助自己的国家,希望能够让她在“和亲对象”死去后,重归故土。

  但等来的却只是为了民族大义的“高帽”。

  让她遵循匈奴的旧俗。

  这是她这辈子最大的苦楚,试想一下在那个思想封疆的旧时代,一个女子究竟要做出怎样的牺牲,才能接受这种连现代人也无法想象的习俗。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种耻辱,永远不会被故乡的人民所知晓。

  因为皇室从来都无比轻吹的知道,有些事打从开始就是耻辱。

  他们因为害怕战争,而送派王昭君,又因为不想得罪对方而选择继续牺牲王昭君的后半辈子。

  这本就是无比耻辱的事情,哪怕她被冠上了再多的殊荣也是如此。

  故乡的民众永远不会知道,他们只会知道她嫁给了匈奴的王,成了受匈奴人敬仰的王妃,却永远不会知道她所承担的苦楚。

  这一点哪怕是在后世的历史教材上,也只会不断的弘扬她的功绩。

  但这一次永安系所制作的动画,却用最触目惊心的线条,向所有人展示了那看似风光大义背后,最为黑暗的阴霾。

  永安博物馆没有回避,而是直接向所有展现了所谓东煌历史背后,最凄惨直接的惨剧。

  管理人OS:对小朋友而言会不会太黑暗了一点儿。

第131章 东煌公主系加油

  小朋友能够接受得了这么黑暗的历史背景吗?

  不少成年观众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出这样一个想法。

  在国内绝大多数的历史教学,都往往只会教学这些历史故事的正面意义。

  就比如文成公主和王昭君和亲的故事,学生们在历史书上学到的往往只有她们带来了和平,以及将中原地区的文化还有技术带到了塞外边疆。

  人们在歌颂着其促进民族融合的功绩,却几乎不会提及那个年代的和亲公主,在和亲过程中要经历着怎样艰难的处境。

  试想一下,现代人去到外地,都尚且会因为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特点,而出现各种水土不服的情况。

  然后就更不用说在那个交通医疗条件并不发达的古代。

  和亲公主的本质就是在以命相搏。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对和亲一事如此避讳。

  人们都默契地把这些秘辛,当成了人们会随着时间流逝,在长大后自然而然理解的“隐晦‘。

  但现如今永安博物馆,竟然就这样赤裸裸地将一切展现在了所有观众面前。

  甚至那壁画的故事里面,还有王昭君嫁给单于儿子,也就是自己继子的故事。

  不少观众甚至开始心惊胆战地担心直播间会不会因此被封。

  他们就这样默默地注视着石壁上的画面,一步步从出嫁,到长途跋涉,再到单于死后王昭君二嫁。

  虽然永安博物馆的直播间镜头,也有着重向观众展示这中间,有关王昭君将中原种植技术和文化,带到单于故事。

  甚至她还凭此得到了不少匈奴人的认可。但即便如此当大家意识到哪怕她贵为单于夫人,也不得不向匈奴旧俗低头时。

上一篇:少爷又在想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