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 第46章

作者:喜河山 标签: 花季雨季 单元文 群像 现代情感

现在田里地里的活并不多,正是农闲时节,这个时节大家都要去山里打柴,准备过冬的柴火。

通常这种时候,妇女们都是成群结队,一边打柴,一边说点新鲜事。

这些事情就正好能用上。

没过多久,几个村子都知道了雨兰镇这位改变全家生活的女娃。

云松原本在想如何把隔壁镇的陌生人家的故事深入到大家的生活中。

却不想,她们开了一个头,村子里自然而然地就开始有了新的方向。

村子里并非所有人都在生儿子,也有一些人生了两个女娃后就不生了,或者是生了四五个女儿,不想生了。

对于这个群体来说,这样的事情,本身就能够安抚到她们的情绪。

于是,自己家女孩子能读书的,就会跟人说这个故事。

自己家孩子读书不行的,心里也不甘啊,怎么全村子人都开始做这种美梦了,就她们没有是吧?

那不行。

而这个时候,正好是常芳给自己的三姑送猪肉,大家才意识到,常芳……这个姑娘不得了啊。

那个雨兰镇的女娃,大家都没有见过,可常芳不一样,这个娃儿从小就出名,从小不是在大姨就是在二姨三姑家,那个时候村子里面有些好事的人就会故意去问她“你妈老汉是哪个?”

那个时候,这个娃儿还小,大家一问,她就会傻呼呼地说:“不能说,我妈说了,这件事不要说出去,要不然会被老虎拖走,你们也不要说了。”

后来长大了,就只看到她低着头干活,听说她这么大了,还是没有户口,准备找个婆家,由婆家给她上户口。

明面上大家不说,私下里还是很同情她,没有想到这个娃儿她居然去做生意了,而且还有声有色的。

于是,家里孩子读书不行的,就有了新的对标。

“也不只是读书这一条路,张家那个不给上户口的常芳,也没有读过两年书,现在在做生意了,不仅把自己妹妹送到镇上幼儿园读书,还给自己的姑姨买了猪肉。”

“说起来,她好像只给她三姑和大姨送了猪肉吧?”

“这要怪就怪她自己爹妈不当人,这么好的闺女,要是好好养着,说不一定就跟雨兰镇那个女娃一样了。”

这些在打柴的时候,做胡豆瓣酱的时候,流传在大人们嘴里的话,也被孩子们听进了心里。

于是,同林镇家里不上户口的女娃子现在吵架又有了新的攻击方式了——

“你们等着,等我有了钱,我一分钱都不会给你们!”

像常芳那样!

第49章

同林镇这一 代的女娃本身就和常芳的三姑那一代不一样。

村子里好多人家外面的墙上就是明晃晃地喷着“生儿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

村子里也有不少跟着国家走的村民,能够顶住外界的压力,只剩一个女儿或者就两个女儿。

比如说三里村的女孩们就都知道梅家有个梅悦,她们家就她一个女娃。

老麻村的女娃们则是知道河坝上面那户人家,家里只有两个女儿,但送两个女儿都读书。

这些人,在村子里大人口中就是“不晓得她们在想什么?以后女儿大了,嫁人了怎么办?”“招上门女婿也不好,毕竟女婿只是半个儿子,半个儿子哪有自己儿子贴心。”“等他们老了就晓得厉害了。”

这些话,自然不会避着家里的孩子,可这些话,听在家里那个为了追生儿子而超生下来没有户口的女孩耳里,会完全变了样——

有人能够不追儿子,对女儿也很好。哪怕被人这样说,依旧对女儿好。

尤其是这些人就在自己村子里,每天都能看到,能看到人家去山里打柴,父母背篓里有一个带盖的搪瓷茶杯,她们这些半大的娃儿在打柴的时候喜欢摘桑葚,人家父母也跟着摘,说是家里娃儿喜欢。

她们割猪草回家的时候,看到的就是放学回家和她们差不多大的女娃正在拿着勺子吃茶杯里的桑葚。

这怎么能不让人羡慕?

“要是我能遇到那种父母就好了。”“为什么我爸妈不能像那样呢?”

当大人们不断地说着“你要让着弟弟,要不是为了生你弟弟,怎么可能生你?”的时候,这一代女娃和上一代的选择就不一样了,这一代就会选择在心里埋怨父母。

——为什么自己的父母不能像梅悦的父母那样呢?为什么一定要追生儿子呢?那些没有追生儿子的人家,也不是过不下去啊?而且自己干的活比弟弟多得多,凭什么就觉得女儿没有用?

那些爱女儿的家庭,在自己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也给村子里其他女孩提供了一个生命的落脚点。

而现在,大人们开始说着雨兰镇的故事,说着常芳的故事,一小部分大人回到自己家,看着家里这些个孩子,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原本只想考这个儿子,现在想想别人家,不免心里头也有了一些想法。

这种家庭的孩子们年纪都小,于是就有想法,看看送去读书,能不能撞个大运。

而另一部分大人则不一样,家里超生的女儿都十几岁了,读书也不行,人还死犟死犟。

大人们便教育这种半大的孩子:“看看别人家的娃儿,都是吃饭长大的,怎么就这么争气?再看看你们,没一个省心的。”

家里女娃长这么大,会自然而然地把雨兰镇的花京带入到村子里那些读过书的女孩身上,说道:“那是她家里愿意供她读书啊,要是她读不了书,她肯定就没有那么钱了。”

“常芳也没有读书,现在也有出息。”

“常芳姐姐是我的榜样,现在有出息,我以后也要像她一样有出息,她爹妈肯定后悔死了,常芳姐姐有出息了也不管她爹妈,因为她爹妈不让她读书,不养她,对她不好,所以她不管她们。”

这话换来了一顿打。

打完了以后,父母也只能得到:“你们对我不好,户口不给我上,读书也不让我读,今天早上弟弟有鸡蛋,我连鸡蛋都没有!我以后有出息了,我绝对不会管你们。”

女娃吼得很大声,这个年纪的孩子到底还是希望父母能对自己好一点,控诉的背后,每个字都是在提醒自己不孝顺是因为待遇不好,每个字都是在说只要对我好一点,好一点我有出息就一定会对你们好。

可惜大人们听不懂,大人们只能听到不孝顺。

晚上,两口子睡觉的时候,越想越睡不着觉。

“现在的女娃听那些事情听多了,把心听大听野,一个二个的,都觉得自己不得了,我们给少了一点就记仇,我倒是不怕她以后有出息不管我们,她那个样子能有什么出息?主要还是觉得她心越来越野了,咱们哪点对不起她了?她一点事就要记仇,我心里想到这个事情就难受!”

这个娃儿感觉像是白养了,有些时候真恨不得直接掐死了算了。

“要不然把她送去你妈屋头?”

“不行,她走了,谁割猪草打柴喂猪?家里这么忙。”

夫妻两翻来覆去睡不着,恨不得起身去把人打一顿,可现在她们也知道,打一顿没有用,这个孩子歪理越来越多。

另一边,门角偷听的人突然就有了歪主意。

第二天,家里猪没有人喂了。

这些有劳动力的半大孩子决定自己全天挖药材。

“在哪儿干活不是干活?”在家里干再多也没有钱,还不如挖药材自己挣钱,万一不行,后面自己挣了钱给自己上户口。

这些十几岁的孩子早就知道,父母是准备把自己嫁出去再上户口。

现在她们有来钱的方式了,她们不想那样。

于是整个村子更加乱了。

云松是真的很想把控一下整个事态发展方向,但她们就是起了个头,然后后面的事情已经完全不受控制了。

不过,云松知道村子里人议论常芳后,还是嘱咐了常芳。

“之前大家只知道你在卖药材,不知道药材这么挣钱,现在知道了,肯定会有人来打你的主意。”

不是云松恶意猜测,主要是在城里见多了这种情况。

“平时尽量早点回学校这边,有事出去要跟我们说。”

学校这边就是这点好,安全,但白天就说不准了。

她们在城里面处理的事情中,最多的就是两家做生意,抢客人,最后大打出手。

这也是云松知道常芳作为同林镇人,如果宣传用她肯定效果更好,但云松没有用的缘故。

“啊?他们怎么打我的主意?来抢我的药材吗?”

“以前我在城里遇到过眼红别人挣了钱,最后情绪上头,拿刀捅人的情况。后面你不要一个人去村子里,我们平时也要上去,每次都跟我们一起去。”云松没有把常芳当小孩子看了,直接把可能有的最坏情况说了出来。

常芳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会听话。

常芳这两天真高兴呢,她这两天只要回到村子里面,无论是谁见了她都会跟她打招呼,说她现在在做生意,都知道给家里买肉了,然后就是打听她能赚多少钱。

她每次都美滋滋的,可还是有谦虚的本能:“没多少啦。”

“听说你都让你妹妹在镇上读幼儿园了,这要一大笔钱吧?”

“没要太多钱,我们是半场入学,而且那个钱是我之前捡的金蝉花挣的钱,金蝉花比较贵,但少,后面就没有这个药材了。”

“那你们这些药材多少钱一斤啊?”村子里的大人也要面子,于是就找了个理由,道:“我看我女儿前段时间都在弄那个老虎姜,这个能卖多少钱?”

常芳没有理解大人要面子的那一套弯弯绕绕,还真以为对方是来打听自己孩子弄的那些东西挣到了钱没有。

常芳虽说是大人,可她心里还是偏向孩子,她怕自己说出来以后这些大人会回去找孩子们要钱,于是说道:“挣不了几个钱,很多药材晒干了也就一两毛钱一斤。而且山里也没有多少药材,我在村子里面收,很多孩子都只拿得出几斤来,最后也就几毛钱。”

她这样说了以后,大人们半信半疑。

“这么不挣钱吗?”

“怎么可能?你别看她看着老实本分,实际上做生意的人,肯定精得很。”

毕竟常芳给妹妹上幼儿园是真的,给家里买猪肉也是真的。

常芳的大表哥知道了这件事,他心里头异常不甘心。

和其他人不一样,常芳有钱了,很多人都只是惊讶,但大表哥不一样,过去常芳可是在他家里寄人篱下,他觉得对方还害死了他弟弟,现在常芳日子却越过越好,他心里自然不甘。

他就去镇上打听了药材的价格,一打听才知道,有些药材能卖到两块钱一斤,现在是农闲时节,于是大表哥也开始来挖药材卖药材了。

可是哪有那么简单?

山里比较多的药材是苦蒿,野菊花这些一年草本植物,但这些药材便宜啊,从山里面挖回来,晒干了几毛钱一斤,而且已经被孩子们被搜罗了一遍又一遍了,现在已经没多少了。

还有一些药材贵一点,可是都是几年才能长成,背着背篓在山里忙活一天下来,也就几斤,最后晒干了还卖不到10块钱。

可问题是,大表哥现在在村子里帮人砌房子打零工,一天都有十二块钱,还包两顿饭。

这挖药材还不如去打小工。

孩子们能满足这样的收获,毕竟没有人会花十块钱请这些半大的孩子去干活,可大表哥是抱着挣大钱入场的,怎么可能满足?

而这个时候,他便去找了常芳的父母,他的小姨和小姨夫。

上一篇:第九个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