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 第64章

作者:喜河山 标签: 花季雨季 单元文 群像 现代情感

那个时候袁老太也能轻松一些,毕竟是两个人。

可好景不长,有人在里面淹死了,那一次捞尸体,两个人都没有经验,从水里往船上拖尸体,怎么都拖不上去,最后船还翻了。

后面好不容易弄上去了,两个人都都做了噩梦,后面对方还病了一场。

山里的人忌讳这些事情,和她一起守水库的人就不愿意干了。

不干了以后,别人问起来,那人就说是这里邪门得很,于是后面也没有人愿意来干了。

她便是一个人守。

这一守就是这么多年了。

袁老太叹了一口气,很快,她就听到有脚步声。

狗狗伸直了脖子朝着另一边看,但并没有叫唤。

袁老太便知道是熟人了。

她赶紧拿了一个火把出来,往另一边的大路走去。

果然是熟人,是云松几人带着慧香和两个孩子回来了。

“袁阿嬷——”

云松还没有开口说借住一晚上,袁老太已经说了:“你们这是从哪儿回来?这么冷的天,快进屋。”

云松原本想的是先在这边的村子里借住一晚上,因为同林镇街道还得再走三个小时,实在是太累了,人受不了。

袁老太的屋子并不算大,但好在她这里还有多余的床。

慧香和两个孩子住在袁老太这里,其他几个警察去下面的村子里借住。

袁老太倒也没有想那么多,对她来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让人借住一段时间而已。

慧香心里十分不安,她不太习惯打扰别人。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她早早地起来了,她自己的红薯被云松她们也背过来了。

慧香生了火,洗了红薯,开始煮红薯,屋子里面的小狗见她生火,立马就蹲在了火坑旁边。

里面房间里,老太太和警察同志都还在睡觉。

她煮好了红薯,直接把铁罐子墩在火石里。

她也没有叫人起床。外面的风呼呼啦啦地吹着。

她打开了门,走了出去。

房子距离水库并不远,走几步路就能看到了。

这是她第一次白天来看这个大水库,她嫁来没多久就知道村子上面的上面有一个大水库,整个同林镇吃的都是这个水库的水。

她其实一直都想要来看看,可哪有那个事情,一共就来了两次,都是晚上来的。

而现在,天边泛白,她在冷风中和大水库一起迎接太阳。

云松醒来时,看到的就是坐在门口看太阳的慧香。

她也搬了一个凳子,坐了过去。

慧香看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忍不住说道:“这是我第一次看太阳升起来。”

以前好像从来没有这样认真地等太阳升起来,这也是第一次,她醒过来,做了饭以后,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也不知道以后该做什么。

云松坐在旁边,说道:“我也是第一次看水库的太阳。”

太阳终于挣脱了远方的山丘,一点一点地爬到了天空,水库旁边的森林被染成了橘红色,那橘红色慢慢地铺了过来,铺到了云松和慧香两个人身上。

于是她们就和水库变成了同一个颜色。

慧香感受着阳光落在身上,她的内心无比平静,阳光仿佛均匀地撒在了她的心里。

云松只是安静地陪在旁边,不去打扰她的这一刻。

等到袁老太醒来,大家再一起吃早饭。

“我一会儿回村子里继续查案子,你们暂时别回村子。”

袁老太一听,立马说道:“我昨天在水库捡到了你的衣服,所以就送去了杨家。现在杨家人以为她们都没了。”

袁老太的想法,这就是最好的办法了,不让他们知道慧香还活着,自然就不会来找慧香麻烦。

“后续肯定还是要回一趟村子,杨老三的房子和田地都应该是慧香继承。”云松一晚上脑子里都在想怎么跟杨家人斗智斗勇,帮慧香拿到自己应有的部分。

拿到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慧香后面的生活。

“他们家肯定不会干。”袁老太提醒道。

“我去村子里想办法。”云松说道:“你们在水库这边,又有两个孩子,一定要注意安全。”

慧香点头。

云松吃了早饭就去了村子,于是屋子里就只有慧香母女三和袁老太。

袁老太知道慧香现在的心情,她没有家可以回了,心里是慌的,是害怕的。

于是袁老太忍不住说道:“只要你不嫌弃,你就在我这里住着,别跟我客气。”

她也知道如果自己什么都不让慧香做,慧香肯定会不好意思待太久,于是袁老太说道:“正好我现在年纪大了,守着水库也吃力,你可以帮我也照看照看。”

慧香也想要帮忙,道:“可我……我不懂这个。”

“这个简单得很,每天拿根竹竿绕着水库旁边的路走,遇到了人就打出去。”

“平时还要去看一下旁边的铁网有没有人破坏,铁网如果被破坏了就要修补。”

“要是看到水库的水面上有死掉的松鼠老鼠或者野鸡,都要赶紧捞起来。”

旁边,慧香的大女儿听着听着,突然说道:“我妈肯定会喜欢这个活。”

“什么?”

“遇到人就拿着竹竿赶走。”慧香大女儿说道:“妈妈,你肯定喜欢!”

慧香愣了一下,然后脑海里想象出那个画面。

每天沿着大水库走路,一路上只会有树,一遇见人,她就拿着长长的竹竿,挨个打走。

还真很喜欢。

第69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古人说的话还是有几分道理。

张家人这几天切出来的萝卜花都比过去多切两刀。

“谁让他们过去不干人事,现在遭报应了吧。”

张老嬷最近人逢喜事精神爽,趁着这两天没有下雨,一大早就背了半背篓老姜,四十几个鸡蛋,往雨兰镇来了。

她当然是来看自己的女儿。

她女儿住在雨兰镇桃花村,需要从镇街道的东边往上爬石阶。

这条路正在修,要把原本的小石头台阶换成整块整块的大石板。

她背的东西不重,爬起来倒也还好,远远地就看到前面有几匹马正托着大石板。。

应该就是修路的,下面走的这段路还不错,大石板走起来要稳一些。

但很快,她就看到了前面有人在背石板子。

一块大石板压在背上,那些人再往上走的时候,每一步都很难。

张阿嬷很快就追上了这群人,这才发现是一群妇女。

她就看了一眼,正要超过去,就看到了最前面这个女人很眼熟。

她愣了一下。

“小珍?”

原本低着头的人,抬起头:“妈?”

“你怎么在这里干这个活?”

“妈,你怎么来了?”

“不是,你怎么在这里背石头?”她记得女婿在雨兰镇做点小工挣家用,女儿在家里把田里地里的活干了就够辛苦了,怎么还要来背石头?

“妈,监工在看着,一会儿我回家再说,你先去家里,我干完活就回来了。”

张阿嬷这才看到前面有个中年妇女看着这边,表情很不好。

她也不想给女儿添麻烦,只能先去女婿家。

这一去,这才知道怎么回事。

她女婿去别人家做工,砌墙的时候,墙倒了,把人砸了,腿断了,虽说医生来看了,可人得修养一段时间,而且那家人说是砌新房子钱都花了,也不赔医药费。

现在家里一个腿断了,两个孩子要读书,所以她女儿只能去找活干。

“刚开始是累的很,现在习惯了也还好,我一天能挣15块钱。”她女儿说道。

张阿嬷自己也没什么钱,也拿不出来什么。

她在女儿家住了两天,还是得回自己家。

回去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想女儿背那大石板的样子。

越想越觉得难受,心里头充满了恨意。

恨意需要一个发泄口,而杨家就是发泄口。

都是杨家的错,当年如果不是他们家说那些闲话,她女儿怎么会嫁这么远!

但凡嫁近一些,有点事情也能帮衬着来。

她回到了村子里,正好就看到杨家人一副没事人的样子,正在和人说警察的坏话。

杨家人不愿意被人看笑话,于是现在依旧装作没事发生一样。

村子里当然有人想看他们笑话,就专门去问杨老爹:“你们家老三怎么回事啊?怎么听说警察一直不走就是在查这件事,说是他是被人杀的?”

上一篇:第九个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