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飞升后还要回来收债这件事 第229章

作者:三水小草 标签: 女强 爽文 复仇虐渣 异闻传说 玄幻仙侠

  封康平和吴崇茂二人自称军粮不足,军心散乱,想要带兵入城“略作添补”,被她直接拒于城外。

  二人心生不忿,这才有了此次之事。

  此时,凤城内有平卢军四万人,凤城外有封康平和吴

  崇茂的主帐加起来六万人。

  “咱们的军粮还有多少?”

  “大人,从兖州调来的十万石军粮两三日后便能到凤城了。孟月池点点头。去告诉两位将军,我打算分义武、武宁两军将士一些军粮,让他们来见我。”

  古莲娘看向自家的大人,却只见她眉目间有淡淡的笑意。

  “是,大人。”

  吴崇茂得信之后立刻去寻封康平,自从那本折子送出去,他每天都在做噩梦,梦见孟阎罗派了厉鬼吃他身上的肉。

  “封将军,她这个时候要给咱们分军粮,是不是知道了咱们干的事儿了?”

  封康平比他淡定多了。

  新帝登基,女官早晚要被赶出朝堂,像孟月池这等手握兵权的女子早就成了朝中几位大人的眼中钉,他那份折子送上去,自然有人会对孟月池群起而攻之。

  日积月累,积毁销骨,早晚有一天送这个孟阎罗下地府。

  “她知道了又能如何?哼,还能砍了咱俩的脑袋?既然她给了粮草,咱们就要。那些平卢兵穿的棉衣,要是能弄些来更好!”

  第二日,两人带了上百精兵入了凤城。

  穿着淡紫色的短衣绣裤的当朝太尉,刚刚年过三十的孟月池对二人礼敬有加。

  “石灰填得足一些,省得送去了繁京,旁人认不出两位将军。”

  “是。”

  替陛下传旨的兵部郎中匆匆赶到淮水后的第二日,平卢军的快马已经把来自淮水的两匣子重礼送到了政事堂。

  巧的是,这一天政事堂里当值尚书正是户部尚书范徐。

  在打开匣子的一刹那,他发出了一声惊吼。

  封康平和吴崇茂,他们的头颅还维持着他们死前的狰狞。

  “臣孟月池启奏,封康平、吴崇茂二人于军务上贪功冒进、不思退敌,一年来几番欲纵兵劫掠淮水百姓,臣身为太尉,奉旨平乱安民,此二人不听劝阻,任意妄为,臣不得已以军法惩之。”

  干净有力的行书落在折子上,一看就是孟月池的亲笔。

  她的这一手字,十几年前她被称作“庐陵明月”的时候就被人盛赞过,现在,人们看她的字,只觉得一股凉意从背后冒出。

  这么干净的字,是怎么写出这么冰冷的话的?

  什么叫“不得已”?

  看看这两颗人头!看看他们死前的样子!太尉大人您不得已什么?您的不得已是嫌弃他们死的不够惨,还是装他们的盒子不够气派?

  听闻孟月池竟然看了封、吴二人还把他们的人头送来了繁京,宫中很快就派了人来将人头取走了。

  又过了许久,死一般的政事堂里才终于有了些许人气儿。

  “大人,此事决不能这般就算了!”

  范徐看向说话之人。

  那人大声说:“大人!那孟阎罗想用此举震慑朝堂,我等断不能让她如意啊!定要让世人知道她的狂悖妄为……”

  范徐的脸色仍然泛着青白,见此人慷慨激昂,他拍了拍此人肩膀:好,你去写折子,就写她狂悖妄为,再来一句“嗜杀成性,有不臣之心……”

  那人像是被掐住了脖子。

  “连杀两位将军,朝中该给太尉议罪才是。”

  先帝时候最爱用的内殿又被封了,如今的陛下召见臣下用的是文远堂,站在文远堂内看着那两颗人头,被召来议事的梅舸神色平静。

  听见梅舸说要给孟月池议罪,万俟引没有说话。

  另外几人也都是他的亲信,此时叽叽喳喳窃窃私语,显然都拿不出什么稳妥主意。

  “要是给太尉定罪,太尉……带兵回了平卢怎么办?”

  “陛下,如今朝中正是用人之际。”

  此次造反的刘参等人号称是要“平均田亩”,在淮水一带很是得人心,平卢军南下之前,朝廷十数万大军真的是被压着打。

  比起封康平和吴崇茂的两颗人头,这些朝臣们考虑更多的是天下的安危,繁京的安危和自己的安危。

  看着他们的模样,万俟引没说话。

  过了半个时辰,其余人都走了,万俟引叫住了梅舸。

  “梅师傅,若是朕当机立断申饬他们二人,是不是反倒能保住他们的性命?”

  梅舸摇了摇头:

  “陛下,你让人把那份折子在早朝的时候拿出来,从这时起就错了。”

  万俟引默然不语。

  梅舸袖着手,走出了文远堂。

  陛下想用封康平和吴崇茂的折子试探孟月池的底线。

  孟月池却用这二人的人头试出了朝廷此时的虚弱无能。

  路过内殿的时候,她停住了脚步,抬起头。

  又是一年梨花盛开之时。

  她的陛下,没有等到。

  “梅大人,兰姑姑带着几位女官,已经辗转到了平卢。”

  宫女说话的声音又快又低。

  梅舸站着不动,任由传话的人从自己身侧离开。

  走吧,都走,等人走光了,这摇摇欲坠的王朝,就应该倒下了。

第147章 姑娘请披黄袍(三十三)

  刘参比当年的屠勋要难打,这是平卢军上下一致的看法。

  当年屠勋作乱,既有他们身为武宁戍卒出身当地的地利之便,又有他们一路上以同乡之说招徕兵马的人心之利。

  刘参出身私盐贩子,他所招徕的都是在三年大灾之后无路可去的失地百姓,一句“平均田亩”,为他招来了人心,灾荒不绝的中原,则是他的天时。

  面对这样的敌人,首先经受挑战的就是平卢军原本的“从犯无罪”之策。

  因为平卢军抓获的俘虏只要把他们放了,他们中的很多人就会想办法回到逆军之中,又因为平卢军军纪严明,对俘虏也优待,造反的军队中有不少人竟然打着“先去平卢军里混两顿干饭,再回来跟着将军干”的主意。

  交战不过两月,有人已经被抓了三四回了,甚至能带着自己整小队的人一块儿进平卢军的俘虏营混饭吃。

  “吃咱们的粮,杀咱们的兵,大人,以后这些俘虏抓了之后放不得呀。”

  “放不得怎么办?养起来?养起来就得用粮食,要是咱们真有这么多粮食,这些流民也不会造反了。要么就杀了?如果知道只有死路一条,这些本就无路可走只有就只能以命相搏了。”

  孟月池说服了自己的属下继续这种“怀柔”之策。

  只不过在那之后,被平卢军俘获的“逆贼”在走的时候都得学会平卢军的“军纪”,奸淫掳掠、屠杀百姓、纵火烧粮被这些俘虏称作“三必死”。

  明明是造反的逆贼,却要在平卢军的俘虏营里学平卢的军纪,此事说来何其可笑?

  有人就故意说:“等俺吃饱喝足了出去,先把‘三必死’给犯个遍,你们平卢兵还真能杀了俺不成?你们怎么查?”

  平卢军当然能查,光是凤城一地,他们找到了被害的苦主上千人,这些人先后在俘虏营指认出了九百多恶贼,被平卢军在凤城府衙前明正典刑杀了个干净。

  后来,从平路俘虏营出去的叛军俘虏就少了很多。

  不仅如此,在淮水一带前赴后继投奔刘参的各路人马也少了。

  “人心对人心,刘参有他的‘平均田亩’,咱们也有咱们的‘三必死’。”

  凤城里,孟月池带着自己的幕僚一起吃凤城特产的辣汤,所有人的脸上都是疲惫之色。

  查案审案定案……看似简单的“你检举我砍头”背后是铺天盖地的案牍劳作。

  一碗带着鳝鱼丝的辣汤灌下肚,柳朝妤满头都是汗,她忍不住说了声“痛快”,才说:“这些年里淮水生乱,咱们平卢军多次南下,军纪之严明亦被广为人知,百姓信平卢军,这法子咱们才能用。”

  古莲娘是几人中最能吃辣的,神色如常地连喝下了第三碗辣汤,她说:

  “百姓信平卢军,却不信朝廷……”

  幕僚们都安静了下来。

  坐在上首的孟月池将两合面的蒸饼撕进了辣汤里,吃了两口,才说:

  “若是少了旁人的投靠,刘参在泗州撑不了多久,他们要是离开了淮水,要么向西,要么向南……”

  向西就是扑杀向繁京,向南就是南渡大江。

  端碗吃着泡在辣汤里的蒸饼,孟月池起身看着自己身后的舆图。

  “刘参是个很会分析自己得失的有谋之人,向西,他会遇到咱们和并州军的夹击,所以他多半向南。”

  江南,世家豪族群聚之地。

  孟月池看着那里,面无表情地喝掉了最后一点辣汤。

  “给江南各家传信吧。”

  升平元年五月,发现自己无法在城池攻防之中胜过平卢军的刘参下令分散在淮水几座重镇里的守军放弃驻守全数南下。

  此时的大江上,江南世家们以船和铁链项链,竟成数十里链锁大江之势。

  刘参只得带人向西,就在人们以为他会陷入并州和平卢军两方夹击之时,他竟然在江州一带渡江南下,尽管十数万大军只有六万成功渡江,可一入江南,他就重举“平均田亩”的大旗,损失的兵力在短短数日内就得到了补充。

  平卢军在南下之时却遇到了麻烦,世家的锁链不止阻挡了刘参,也拦住了她们的南下之路。

  若是也在江州渡江,很可能遇到刘参的截杀。

  这时,有人找上了孟月池。

  “孟大人可还记得我?”

  女人的脸上多了几道伤疤,笑容却依旧爽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