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达宋
没有下雪,但是到处都结了一层厚厚的霜。
黄沙的土色和冰霜的白色,混合成了让人说不出话行动滞缓的脏灰色。
周惟静从他旁边探出脑袋,趁这个小缺口没有被再次冰霜封上之前也看了眼外面。
没有人影,这个温度也确实不是适宜人在室外活动的范围。
只有偶尔,能看到穿得厚得像个雕的壮年男子在道路上开车撒着化冻剂。
周惟静刚打算开门去厨房喝杯热水,就察觉到外面的空气冰得吓人,完全不像是打了一夜空调的样子。
她摸了摸电源开关,果然,断电了。
“一下子降温这么多度,估计水管和电线都受不住。”江述从她身后出来,了然地看向毫无反应的灯泡。
他们俩里面穿了系统黑科技的保温衣,外面再套了厚衣服,除了手掌和脸冷之外,身体还算暖和。
那那些普通人怎么办?
周惟静皱了皱眉想到了带着两个孩子的钱春爱,叹了口气。
她能自己活下来就不错了,纠结于自己做不到的事没有意义。
太冷了,周惟静和江述也失去了折腾的力气,转身窝回了温暖的炕房,食物也很好解决,吃空间里的囤货。
广播的夏城公共新闻频道正在持续不断地播报这次突发的雪灾,主持人每隔半小时就会严肃地重复一遍,因为极端低温的出现,现在一切生产活动都被停止,请所有的新居民旧居民都尽量呆在家中,避免冻伤。
新闻中坚定恳切的话语给倾听者带来让人信服的力量。主持人如实地说明断电断水的原因,并表示,政府和军队已经开始排查供暖管道的损坏情况,最晚在两天内就将开始集中供暖。
夏城有天然的防寒基础,老式的水暖锅炉,新式的电暖,设施都非常完善,只是维修更换耐低温的管道需要时间。
周惟静哈了口气,在房间里掏出了充满电的户外电源,还有电暖炉,让房间的温度更高一点。
江述闲着无聊,搬了个小椅子观察着炕床里面的结构,将已经烧成灰的残渣清理出来,再添新的进去。
收拾着收拾着,又摸出几个番薯和土豆扔了进去。
打发时间的事情很多,周惟静忽然想起农科院送的土豆和番薯。
她将种子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放在花盆里养在空调里,一部分种在了空间里,还有一部分扔在了阳台上,观察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下长势如何。
种在空间里的那一半在肥沃舒适的环境下长得壮实无比,一个多月就成熟了,挖出来的块茎各个都有小孩脑袋那么大,被周惟静按照芽点切成块再抹上石灰留种。
养在空调房花盆里长势也不错,生长周期两个多月,叶子长得肥厚茂密,估计收获也不错。被扔在阳台连浇水都偶尔的几盆则病恹恹的,不断重复着地表叶子被晒死再发新芽的过程,看起来一直游离在生死边缘。
既然想起来了,周惟静也好奇经过大降温和霜冻,土豆们都如何了,和江述一起把它们都搬了进来。
出乎意料。
在客厅花架上的土豆和番薯虽然土表上的叶子都冻死了,埋在土里的块茎居然看起来依然鲜活。
就连阳台上盆土豆被冻严实了的土豆,把泥敲开来,里面也长了不少小小的黑土豆,只是摸起来软软的,像是被冻坏了。
她又试了试将软塌塌的土豆扔进水里煮熟,尝了一口。
有点难吃,口感一言难尽,但起码没有奇怪的异味能勉强果腹。
寒灾到来的第一个白天,温度-42℃。
无事发生,左邻右舍都安安分分地窝在自己家中,听话地没有出门,等待着集体供暖。
寒灾到来的第三天,温度-50℃。
周惟静在空间里种下了新的一轮水稻和番薯土豆,她现在有了机器人助手,种地就变成了轻松的指挥。
广播中承诺的集中供暖依然没有来,小区里出现了在家中用扩音喇叭求助的人家,恳求谁家有木炭或者发电机借用。
寒灾到来的第五天,温度-48℃。
傍晚出现了一个光着身子神志不清从楼道里跑下来,结果没几分钟就冻成冰雕死去的邻居。
广播中开始播报呼吁捐献物资的声音。
也出现了招募壮年男子编队出城挖土豆的广告。
周惟静眼珠一转,想到一个好办法。
她家距离市政府很近,极端低温下,所有的摄像头连最基础的录像存本地的功能都无法使用。
小吉是系统兑换产物,不怕低温,周惟静用雪白的毛线给它织了一层毛外套,小巧一只在霜冻里几乎隐形。
它可以作为空间的锚点,也可以在周惟静允许下挪动空间里的物资。
在呼吁物资捐献广告发出的第二天。
其实市政府也只打算循序渐进,先发出广告,等到全力支撑的个别生产线生产出急需的物资,他们就可以组织巡逻队进行募捐和日常的治安活动了。
因为格外冷,市政府24小时的巡逻也停了,夜晚巡逻只需要清醒地坐在窗口处就行不用出门。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到冰霜层生的屋檐,看门的守卫照例慢腾腾地费劲掰开了冻严实的栅栏门。
可眼前的壮观景象让他一下吓呆了,下意识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不是在梦里。
这……这……这么多是捐赠的物资吗?
守卫惊喜地连滚带爬地回去找人把东西搬进去。
这么多的粮食!还有抗寒的衣服!甚至连车行的防滑链、汽油都有!哈哈哈哈真是天上下物资了!
看着沉寂的白霜地上逐渐涌出一个个激动兴奋的人们,蹲着身子和白霜融为一体的小吉开心地‘唧!’了一声,下一瞬消失在雪地里。
轻巧的小团,连风都没有发现。
周惟静透过系统看到了另一个描点的画面,为了防止物资冻坏,她特意让小吉等了会儿,等到那人把门打开的那瞬间,再把物资放出来。
至于夏城官方会不会搜寻物资的来源,周惟静并不担心。
她本人没去,且这么大批量的物资忽然出现,比起某个人一次性的捐赠,还是上天显灵更可能点。
做好事但自己藏在人堆里不显眼,周惟静再满意不过了。
不出意外,当天的广播新闻中,就临时插播了一条,有热心市民匿名捐献了大量物资,夏城政府代表全体夏城居民感谢爱心人士!
这批物资将要用在出城挖土豆红薯的队伍身上,而挖出的粮食将按照原来的计算方式分给农人和全体夏城居民。
这一条播报一出来,顿时将几天下来供暖还没来造成的低沉氛围卷走了一半。
比起看不见希望只能等死,只要有领头人带领着人们继续努力就总能心存期待。
寒灾到来的第十天,气温-54℃。
供暖终于到来,重感温暖的那天,周惟静和江述甚至听见了楼道间传来激动的哭声。
有一道女生解脱地大喊,“终于能活过来了!”
周惟静也迎来了久违的客人。
戴着厚实帽子,双颊通红的陆夏夏提着两大块红糖砖来了。
客厅里的温度已经能正常活动,周惟静和江述终于有闲情逸致将壁炉烧起来,让刚供暖的家里温度更高一些。
陆夏夏看着燃烧的壁炉眸光闪了闪,“周姐,你家之前就存了柴火啊?”
周惟静笑着给她端上一杯咖啡,“是啊,当时刚搬来的时候看壁炉新鲜,就找我朋友换了点柴火放这做装饰,没想到真有用上的那天。”
“不过也只能烧一会儿,柴就那么点”,周惟静笑着比了个一点点的手势,又歉意道,“速溶咖啡不要嫌弃,家里的咖啡机被冻坏了。”
陆夏夏灌了一口热乎乎的咖啡,满足地眼睛都眯起来了,“不会不会!咖啡还是速溶的好喝啊!”
“对了姐!你那个朋友现在还能联系得上吗,不知道他手里有没有御寒方面的物资可以换啊?”
陆夏夏状似不经意地感慨道,“姐,你是不知道,前两天那位神秘人砰的一下就往市政府门口扔了这么多物资!要不是这批物资,估计出城的小队真的要死不少人,那些队员之前都是抱着牺牲自我的念头咬牙报的名……要是能再多准备点物资就好了。”
周惟静心知她的试探,得到这么一大笔物资,没人会不好奇来源和原主人。
但她只是做出了一个憧憬又遗憾的表情道,“我也不知道呢,我和那朋友的联系都是单向的,他要是到夏城附近,就会在对讲机频道里联系我,我没法子知道他什么时候来。他也好几个月没来过夏城这边了……”
周惟静歉意道,“很抱歉,帮不上什么忙。”
陆夏夏顿时笑着挥了挥手,“这没什么需要道歉的!姐,别有压力,我们现在物资是越多越好,没有省着点也能活!”
走之前,周惟静还是从客房里搬出好几箱暖宝宝和热水袋,表示这是自己捐的物资,专门给现在还在辛苦工作的巡逻员。
至于物资的来源,她眨了眨眼,只模糊说是这两天从夏城的地下商会用高价换的。
陆夏夏知道她有钱,可收到这沉甸甸的物资,还是惊讶地睁大了眼。
然后从心底里感到不好意思,面红耳赤地不好意思看她,临走前往她手里塞了个新对讲机,“周姐,这是军用的对讲机,范围有五十多公里,固有频道里有我还有几个我之前也当过审核员的朋友,有事你就在这里和我们说!”
看着她抱着箱子仓皇走远的背影。
周惟静吐了口气,感慨道,“不愧是高市长的女儿,这就怀疑到我头上来了。”
江述笑了下,拉着她关门进家,促狭道,“老婆女王大人,你现在演技可真是越来越好了。”
周惟静飞了个白眼,“我这叫雷锋精神!”
第126章
当供暖开始后,周惟静和江述又开始了窝在家里的生活,不同的是,周惟静又有了新乐子。
陆夏夏给的对讲机频道里,总是非常热闹。
那群年轻人们依然在做着巡逻员的工作,负责日常活动,比如维持治安,比如按街道和楼栋收暖气费和电费。
自从卫星坠落以后,一切生产经营都倒推了几十年,比如现在的水电费和暖气费又重回抄表和纸钞。
他们经常在工作之余在频道里吐槽或者感慨。
“哇塞,你们是没看到,我今天看到一个大爷把家改得像碉堡一样,我等他开门都开了十几分钟!”
“章江,你这是见识短了,我今天可是出城了,你猜怎么着,我在2号玉米地旁边看到一个地道口!警察拿着枪进去了,说不定是哪家商会在搞走私。”
“诶,从a市来的就是有钱,我今天还看到一个散财童子在让人往家里拉牛奶说要用来洗澡,门一开一股葱烧帝王蟹味,爹的,有钱人的生活让人嫉妒。”
“啊啊!救命!我在华安这边,居然有个人一开门就朝我拍砖头,还要抢我的包,还好我站得离门口远,你们收钱的也要当心点!”
当然,日常的活动中不仅有欢快,也有低沉。
这场打得所有人措手不及的大降温,无声无息地杀死了夏城三分之一的人口。
有人死在睡梦中,有人死于供暖到来之前的失温,也有人因为缺少粮食,全家饿死在狭小的小屋,至于那些在寒灾到来时正好停留在外的人们,无一例外,全都被冻成了冰雕。
在寒灾警报发出的第一时间,穿上防寒服的警卫们就赶去城外接那些正在玉米地和番薯地的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