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暮时夏
正巧面前有一位活了三百年的城隍,孟园也不犹豫,当即将自己的疑惑问了出来。
老者也不隐瞒,如实地回答说:“非是我欺瞒仙长,而是小神也不清楚其中缘由。小神成神日短,且未接受正式册封,真要算起来,只是一介不入流的野神,地府未曾来拿我的罪,便是万分侥幸,遑论去探究这些秘辛呢?仙长若想探明此事,或许可去向一些老城隍询问,天道破碎,众神皆消,相信不论哪位大人见了仙长,都会卖您一个面子。对了,据说如今存世最久的,便是古长安城隍,听闻已存活了几千年,想来应该知晓许多旧事秘闻。”
孟园闻言,倒也不觉得意外。
丘林县城隍地位太低,只是一个编外公务员,能知道的事自然不多。
从他口中得到长安城隍的消息,亦是一桩收获。
孟园暂时将心中疑虑按捺下去。
她向来是十分淡定的*性子,上辈子五百年更是养出了一颗圆融道心,即便此刻天道崩塌在她面前,也能面不改色,继续求自己的道。
此方天道破碎,对她的修行影响也并不大,不是什么迫在眉睫的事。
孟园转移话题,回到了今晚的正事上。
“我在附近那条河中发现一只小鬼,因其欲害人性命,我便将他抓来交于城隍大人,不知您能否把他带去阴司,交给阴司处置?”
城隍转头看向两人交谈时,躲在一旁瑟瑟发抖的小鬼。
他举手又行一礼:“多谢仙长为民除害,仙长尽管将他交给小神,小神稍后便将此鬼带去阴司。”
“好,那便麻烦城隍了。”
“此鬼兴风作乱,也是小神失职,何谈麻烦?”
一人一神简单说了几句,并不多言客套,便就此道别,各自离开。
城隍一挥手,水鬼化作一个黑色烟球钻入他宽大的袖口。老者随后冲孟园一礼,便重新走回到城隍像内,金光一闪,虚影与神像合二为一。
孟园则驻足片刻,而后转身,自庙门迈步而出,重新步入昏昏夜色。
寺庙内红光氤氲,红箸香烟气袅袅,漆黑的城隍像凶神恶煞,仿佛在震慑黑暗中的无数宵小。
寺庙外夜色清凉,道人缓步行走在空无一人的马路上,形单影只的身影不知何时便已融入到无尽的夜幕中,如一场幻梦般消失无踪。
只余夜风里飘来的一缕细细人声,若隐若现,恍若梦呓。
“小黑,你说我们该什么时候去长安拜访那位城隍大人呢?”
“嘶嘶。”
“好吧,我也觉得不急。”
“嘶嘶……”
“时间还长着呢……”
夜深人静之时,小和尚阿金突然无缘无故从睡梦中惊醒,一种莫名的预感驱使着他,仿佛在告诉他,有什么事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发生了。
阿金打开紧闭的后院门,朝着前院大殿走去。
进入前殿,他目光一扫,只见城隍像前几支已经燃烧一小半的香,白色的烟气弥漫在空气中,烟雾缭绕。
再四下一张望,庙里地面上不知何故出现一滩水迹,黑暗笼罩之下,像是一团黑影。
“奇怪,怎么会有水?难道是今天白天那个人留下来的?”
今天上午送走那四个少年人后,没过多久,他们又突然跑回来了,其中一个男生浑身湿漉漉的全是水,还对阿金说他救了他的命。
虽然阿金觉得很莫名其妙,但还是给男生再次抽了一个签,这次的签文就非常好了,是一个上上签,这说明男生身上的劫难已经彻底解除。
事后阿金把这件事告诉给了师父,师父对他说,他们遇见的那个长得像花一样的女人大概是个很厉害的道士,她的平安符解了男生的劫难。
小和尚挠挠头,走去侧殿提着拖把过来,将那一摊水给拖干净了。
而后又看一眼城隍像,小声嘀嘀咕咕。
“这么晚还有人来上香,嗳,不是你自己点的香吧?”
城隍像自不会回答他,仍旧怒目圆瞪,丝毫不理睬世人的眼光。
暮影重重,一灯如豆,小庙坐落于寂静的夜晚,好似夜幕一孤星。
第36章
地府黄泉,丘林县城隍黄泰民提着手上那只小鬼,一脚跨进了地府大门。
昔日声名赫赫的地府,如今却门庭寥落。
门前早已无人看守,周围也见不到来往的鬼神,荒凉地几乎叫人难以置信。
黄泰民也许久没来了,上一次似乎还是五十年前,当时他的城隍庙被打成了封建迷信,庙门都被封起,香火一夕间全部断绝。而他又没有城隍金身储存香火,日渐坐吃山空,为了谋求一条活路,不得不来地府祈求上官。
可惜城隍印玺遗失,而他是已走了鬼神道的鬼,即便连投胎也不成了,最终还是没有办法,只得回来继续等死,之后香火耗尽沉睡了下去,却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醒来。
数十丈高的巨大黑色大门敞开,门上雕刻着狰狞的巨兽,有三只如犬一般的兽头,一只头的双眼看着前方,一双眼睛看着左侧,一双眼睛看着右侧。
黄泰民走进门时,中间那只兽头的两眼忽闪了下,倏而朝他看来。
兽瞳盯了他一眼,瓮声瓮气的低沉声音自门上传来:“丘林县城隍,黄泰民?”
黄泰民躬身道:“正是小神,见过三头犼大人。”
“你竟然还活着。”三头犼说。
黄泰民苦笑了下:“侥幸,侥幸罢了。”
三头犼显然没什么兴趣去探究这么一个编外小城隍为何还能活着的原因,只看了一眼便又将双眸闭上。
“进去吧,秦广王大人正在殿中。”
“多谢大人告知。”
黄泰民躬身行礼,起身时兽头已恢复之前的雕像模样,小城隍不以为意,抬脚继续往里走去。
手里提着的小鬼见了这地府看门人,似是吓到了般,不住发抖。
黄泰民低头道:“今日才觉得害怕?已是晚了。不过你遇见了心善人,那位仙长明明可以直接将你诛杀,却叫我把你带来地府问罪,你不曾真正害人性命,去地狱里赎罪些年,洗清了罪恶,恐怕还能继续投胎……”
小鬼渐渐止住了发抖,小心翼翼地问:“我不用死吗?”
黄泰民笑了笑,似是觉得这小鬼实在天真。
“若你见过地狱,大概会觉得死也是一种好事。”
小鬼又开始发抖了,细细的啜泣声传来,黄泰民丝毫不为所动。仙长叫他送这小鬼来,他便要将事情办到。
杀人害命的鬼,也不值得同情。
黄泰民很快便来到了城隍司,这是地府设立的专门管理各地城隍的机构。
城隍司由一殿殿主秦广王管辖,其他九位殿主协理,黄泰民记得自己第一次来这里时,里面还很热闹,可以见到天南地北的各地城隍往来于此,将一些无法处置的恶鬼邪魔抓来,交给地府处置。
如今再来,却见偌大的城隍司内也是人迹寥寥,清冷得可怕。
从前以他的身份,是断不可能见到阎王这类的大人物的,今日却被带到了秦广王面前。
只见一位身着锦袍面相威武的男人坐在书案后,面前摆放着一册书卷,黄泰民下意识瞄了一眼,发现书页一片空白,看不到半点字迹。
秦广王注意到他的视线,笑道:“此乃生死簿,常人看不见其中命数。如今天道破碎,各种灵物皆在消散,我必须将其随身携带,才能保证它不会也散于天地。”
黄泰民连忙收回视线,恭敬地向着秦广王行了个大礼。
“丘林县城隍黄泰民见过秦广王大人。”
他没想到,一殿殿主秦广王大人竟然是这么和蔼可亲的一副模样,还对他这个小人物解释这种重要的事情。
不过他也从秦广王的话语中听出,地府如今的局势的确是非常严峻了。
秦广王感叹地说:“没想到你还在,你今日来可有何事?”
黄泰民连忙将手中的小鬼交了出去,“小神在辖地内发现一作乱害人的小鬼,不敢私自处置,便来交于地府管辖。”
秦广王道:“我还当什么大事,这样的小事,以后你可以随意处置。”
虽然城隍的确是隶属于地府的鬼神,办事必须经过地府的批准,但这种小鬼,随便处理就行,根本没必要专程带下来惊动地府阎王。
再说了,现在地府的大多数鬼神都消散了,人手紧缺,也没工夫去管这种小事。
这丘林县城隍,还是太过小心谨慎了。
黄泰民听了,却是支支吾吾地道:“非是小神想要劳烦大人,而是受人所托……”
随即,黄泰民便将遇见那位道人的事讲了出来。
秦广王听完,倒是起了几分兴趣:“你说的那位道人,确有真正的道行?”
“不错,小神虽无正神之名,但也有一分眼力,那仙长魂体透出一抹神光,行在夜间,就如一轮曜日一般灼眼,绝对是不出世的高人。”
秦广王思忖道:“如今道统断绝,不可能再有人修到神光透体的境界,估计是哪一位隐居多年的高人出山。”
黄泰民极为认同这个观点,“小神也是如此想,而今末法时代,天道破碎,仙道断绝。却又有这般能人出现,会不会是此次劫难的转机?”
听他这么说,秦广王的面上也浮现出一抹深思。
天道虽无情,却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消亡,或许真如黄泰民所说,那位忽然现世的仙修道人,许是救世的契机?
片刻后,秦广王抬头道:“你好好与她接触,能结善缘便结,这小鬼,我就替你收了。”
秦广王手一挥,小鬼钻入他的袖口。
黄泰民恭敬应道:“是,小神知晓。”
“去吧,无事不必再来,好好发展香火。如今时代变了,但也并非真正走到绝路,你若是努努力,也能继续维持个上百年。”秦广王殷切地叮嘱道。
黄泰民受宠若惊,连连揖手:“多谢大人指点。”
秦广王摆摆手,黄泰民便知趣地告退了。
天道破碎之后,因为地府不在天道之内,只是依托天道而存,虽然受影响,但其实影响不算特别大。
至少不像仙道之流,现在一点儿踪迹都不见了,能找到一个都算稀奇。
其实他们鬼神之属真正的劫难是这个科学发展的时代,科学越发达,便显得玄学越不可信。人的知识水平增加了,就不会再相信那些虚无缥缈的玄学,而是信自身的能力以及科学发展的规律。
五六十年前那才是鬼神道真正的劫数,所有的玄学都被打成了封建迷信,一些寺庙道统也都被毁掉,不知造成了多少鬼神陨落。
近些年来情况倒好一些,也许是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了,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反而兴起了一批玄学热潮,这时若是有鬼神显显灵,绝对不缺香火。
毕竟这个年代,信仰虽然不纯粹,人口却多得要命。
质量不足,数量来凑嘛。人要懂得变通才能活得更长,鬼神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