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刀裁素
掏卡刷卡,一气呵成,两人来去匆匆,留下了220万和吃不明白的瓜。
萧妧妧抓耳挠腮,迫切想知道渣男下场,社交平台一搜,果然对应上了一条热门帖子。
三人凑在一起吃瓜,蛐蛐半天,一人骂了一句渣男做为结束语。
给小卖部冷藏柜补货,下架临期商品,做好前期准备,萧妧妧发誓古董铺绝对不会再营业了。
在孟甜甜质疑的目光中,萧妧妧回房间搞了一身佛女穿搭,戴上她的翡翠饰品,揣上拍卖藏品图录,出发看预展。
首先是佳博,藏品众多,关键是预展举办地点离家近。
她骑上史努比,先去鉴定机构送昨晚才选出来的翡翠加急鉴定,结束后绕去随园。
佳博秋拍在中秋前后,预展提前一个月举办,9月1号就开始了,萧妧妧担心人多拥挤,特意迟了两天过来。
她考虑得挺好,但没想到佳博的秋拍如此受关注,错峰看展仍旧有许多人。
最妙的是一路走来能看到不少老熟人,萧妧妧先后和林教授、孟有树、张老板几人碰面,一一打过招呼,各自散开继续看藏品。
萧妧妧偷摸关注他们,发现大家目标有大半重合。
来源清晰,曾在四大行拍出高价的藏品毫无疑问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来自民藏的生货同样受到大家关注。
她心心念念的青花大肚瓶、将军罐、釉里红……展柜前围了一圈人等着上手。
看的人不少,竞拍环节到底有多少人愿意出手,那就难说了。
总之,竞争激烈啊。
萧妧妧鬼鬼祟祟偷瞄半天,心凉了半截。
这还怎么捡漏?
临近中午,展厅的人少了大半,萧妧妧抓紧时间给自己看好的几款瓷器估价。
名家珍藏可以划出去,来源清晰,价格透明,市场行情一查就清楚了,没什么可纠结的,买不买、多少买,全看买家喜欢。
至于能不能捡漏,不好说,至少不会买到假货砸手里。
萧妧妧重点挑出几件民藏,尤其来源报告不清晰,真伪存疑的进行估价。
因为存疑,拍卖方给的估价不会太高,意味着起拍价也高不到哪去,竞争者少,适合知识储备丰富的藏家捡漏。
万一买到真货,转手能以百倍价差卖出去。
萧妧妧对古玩知识的储备甚至连标准线都没有达到,唯一靠得上的只有系统估价。
她快速筛一遍,果然有一件真东西,恰好是她一直关注的民藏生货,青花大肚瓶,正经一点的叫法是天球瓶。
小口,直颈,丰肩,圆球腹,保存相当完好,从其他藏家交流中可知,妥妥的雍正天球瓶,龙纹完整无损。
或许是这件藏品不算名品,又或许是引诱藏家竞拍,总之拍卖行给的估价在230-420万,不高。
但天球瓶的市场行情相当不错,便宜的小千万,贵的能飙到9000万,名品过亿不是难事。
系统给的估价和市场价差不多,6300-8400万,绝对是真货无疑。
萧妧妧当即做出决定,天球瓶势在必得。
这一圈走下来,看好的藏品大多心里有数,哪些可买哪些可不买,心里盘算的门清。
趁着人越来越少,她加快速度把书画区一起逛了。
老思路,先看真伪存疑,且如果是真货会非常值钱的那一类,能捡漏最好,捡不到就算了。
毕竟佳博是大拍卖行,有专业鉴定师把关,不见得能让人轻易捡到漏。
【作者有话说】
感谢读者“熙妍”,灌溉营养液 +5
感谢读者“婷婷”,灌溉营养液 +1
178
第178章
◎文徵明真迹◎
萧妧妧没抱太多希望,一边闲逛,一边估价。
才走出去十几米,拐了个弯,冷不丁看到孟有树拿着放大镜在看一幅画。
萧妧妧好奇凑过去,孟有树正好招呼她一起看。
“你来的正好,来掌掌眼瞧瞧如何?看起来是有点像那么回事。”
孟有树递来放大镜,自己绕去另一侧看卷轴。
萧妧妧哪看得懂啊,图录里翻到对应编号,只看到有标注“允许洽购”字样,没找到流传记录,拍卖行给的估价是300万-450万,疑似文徵明真迹。
萧妧妧恍然,书画收藏圈里,文徵明绝对属于热门选手,信札、扇面等小品类可卖出几十上百万不等,真迹精品画作动辄千万起跳,代表作甚至可以拍出过亿价格。
价格昂贵,普通藏家难以企及,大多是孟有树这样有实力的头部藏家更为青睐。
它既是一幅画,也是资产配置的硬通货,高回报、高稳定性,绝对是收藏圈的顶级品类。
别说孟有树了,萧妧妧也好奇它是真是假。
文徵明流传于世的作品数量不少,当然,仿品、赝品、代笔等同样不少,堪称泛滥,稍不留神买到假货不是稀罕事。
虽说大拍卖行真品率较高,但存在假货的可能不是没有。
萧妧妧兴致勃勃的估价,直到看见系统给出80-100万的价格区间,她刚火热起来的心瞬间冷却。
不是真迹,但能给出百万元的估价,估摸着有点历史了,大概率是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的仿作。
萧妧妧含糊提醒:“不好说,感觉差点什么。”
孟有树琢磨一会,记下编号发出去,安排专业人士后续再次评估。
萧妧妧羡慕不已,孟有树能摇来专业团队,她只有系统可以依靠。
正好碰见,两人索性结伴,孟有树笑呵呵问:“萧老板看上哪件了?”
萧妧妧:“随便看看,书画不是我擅长的方向,主要是来感受一下。”
佳博秋拍的书画藏品可不简单,不少名家珍藏,还有海外回流的藏品。
前者不必说,价格居高不下,后者真假难料,赌的成份很大。
黎行聿提前透露过,不建议她冲动消费,买点百来万的藏品练练手足以。
萧妧妧也确实没打算买什么书画,一是她目标高,想买个唐伯虎真迹狠狠出风头,其他的完全看不上。
二是她对书画没兴趣,更没研究,俗人一个,只爱珠宝翡翠。
孟有树一想也是,不破斋金银器物和瓷器最多,再是一些杂项,似乎没见到书画古籍。
“你要想感受啊,回头去杏问看看,这是一家专做字画书籍拍卖的,咱们南市本土的小拍卖行,大众知名度不高,说出去都没人听说过,圈子里倒是小有名气。”
萧妧妧意动,大拍卖行捡不到漏,小拍卖行可以试试。
孟有树见她感兴趣,顺势邀请:“正好,我下午要过去一趟,一起?”
萧妧妧神情微囧,果然,大小拍卖行一窝蜂举行季度拍的时候,收藏圈像赶场子一样。
孟有树用了三天时间把佳博的预展逛完,之后是其他拍卖行的预展,行程紧凑。
萧妧妧欣然同意,两人午饭都没顾上吃,逛完书画区直奔杏问。
说来巧合,杏问的预展展厅并不算远,严格说起来属于月牙巷范围。
整个拍卖行藏在一座古朴小院里,隔壁有一座民俗博物馆,街巷商铺、公司多是文化行业相关,浓浓的艺术文化气息。
原来这么近啊,难怪孟有树会把这两处行程安排在一起。
进了院子,萧妧妧首先拿来一本图录。
比起佳博的秋拍,杏问无疑是小规模,拍品总共120件,海内外藏品都有,书画圈稍微有点冷门的品类在这里都能找见。
知识不够深厚的藏家还真不一定能笑着脸走出去。
杏问专做书画拍卖,具有很强针对性,前来参观的藏家多数在此领域深耕,彼此熟得不能再熟,孟有树一进院子接连和三四位老朋友打招呼。
“刘老师好久不见啊。”
“真巧,秦教授也来了,您们约着一起的?”
“二位这次打算买几件啊?”
“我刚从佳博过来,正好给你们介绍一下,刚踏入收藏圈的新人,萧妧妧萧老板,佳博碰见了一起过来逛逛。”
“萧老板可别小看几位老师,都是咱们书画这个圈子的名家呢。”
萧妧妧惊讶不已,又遇见活着的名家了。
她笑容谦虚,一一握手打招呼。
托孟有树的福,萧妧妧接连认识不少书画收藏家,只可惜她太过年轻,相互介绍后,并没有多少人把她当回事,态度冷淡疏离。
对上孟有树安慰的眼神,萧妧妧耸耸肩,无所谓的笑笑。
这种场面不是第一次发生,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年轻的陌生女性,出现在专业性质较强且以男性为主导的圈子里,被轻视乃至无视都是家常便饭。
尤其在收藏圈子里,像萧妧妧这个年纪的,不论男女,老藏家一致的俯视姿态,认定年纪轻的阅历、经验、学识无一拿得出手。
当然,萧妧妧对书画方面也确实没有太多沉淀。
萧妧妧单纯的想捡漏,没打算社交,对他人的态度不以为意,自顾自闲逛。
偶尔碰到一处,她大大方方跟在他们身后听他们交流,姑且算偷师吧。
可惜萧妧妧对书画研究不多,底子不够,听不太明白,但这些并不妨碍她什么。
老藏家一致认定假货的东西,自然不用再确认,拿不准的她才舍得用一用系统估价。
“这件看起来有点像,但是名字糊了,不好说啊。”
“纸是对的,字迹风格也对,我看有点真。”
几个老头子老花镜一戴,放大镜紧攥,各自表达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