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富贵闲人 第24章

作者:十弋 标签: 红楼梦 清穿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历史衍生 BG同人

  林如海在处理家中事物时,时时让黛玉跟着,言传身教着诸般事宜,让黛玉学着管家的关窍。

  先是将家中的东西全部打包封箱,需要用上的,全部写上签子,封入箱中,整齐地摞好,好在他们从姑苏搬来没多长时间,未置办下多大的家当,搬来扬州时也有过一次经历,不至于手忙脚乱。

  然后是家中大大小小的奴仆,林家祖宅在姑苏,这扬州的宅子不过是临时置办的,服侍的下人多为本地采买,林如海将他们都找来,问清了意向,不愿意上京、有亲戚可投靠之人,将身契发还;实在无依无靠,不愿意走的,便跟着他们进京。

  等到一切全部收拾妥当了,林如海想着贾敏在这宅子里去世,终究是个伤心之所,找了中人将这宅子卖了,林家宅子位置好,又才收拾齐整,再加上坊间隐隐传言,林如海卖宅子是要进京当官,不少人为了这彩头对着宅子颇为动心。

  没过多久,也不过是林如海江盐政上的事情暂时交付给副职后,他们在扬州的宅子,便卖了出去。

  一切都收拾妥当后,在暮春的晨曦里,运河里官船扬帆,逆着河水的流向,往北行去。

  黛玉坐在船中,望着水中粼粼闪烁的水波,想着她正与胤祺走过同一条路,忍不住铺开信纸,用上好的狼毫笔写下:“胤祺阿哥,见字如晤...”

第42章 惊喜

  黛玉的信件还在途中之时,胤祺便已经知道了黛玉入京的消息,同时知道的,还有他将搬出贾府,搬入林府的消息。

  “胤祺。”皇太后保养得宜的手摸上胤祺的头发:“是皇玛嬷不好,让你在那等地方住了许多天,放心,林大人品性纯良,林家人口又简单,绝不会有那等肮脏事情。”

  而宜妃,则更是直接,翊坤宫中,宜妃沉重地身躯靠着软枕上,连挪动都得好几个宫人扶着,却丝毫没有影响她的精神,她望着愈发俊秀的儿子,冷笑不已:“胤祺,你是我的儿子,谁也不能将你欺负了去,你出了宫,我看顾不到你,但你遇着事不用怕,你额娘在皇上面前还是说得上话的,遇见那等泼皮无赖,打死了算我的。”

  宜妃话语中是全然的溺爱,胤祺也知道,皇太后和宜妃如此放心不下,是由于他并未封爵,却出宫居住,有那等不长眼的,许会觉着他失了康熙的欢心,从而折辱于他。

  但,这又如何呢,胤祺冷笑着,他也不是爱吃亏的人,他素日里与人为善,不主动惹事,但不意味着他就是一个怕事的人,若真有人敢欺辱到他面前,那便走着瞧。

  但现在想这些,为时过早。

  胤祺眨眨眼,将眼中的冷意眨去,宜妃身怀六甲,并不是能动气的时候,他笑着将话题转开:“额娘,林大人京中的府邸年久失修,即使派了下人过来,但他们到底也久未居京中,行事多少不便。都说有事弟子服其劳,儿子想着带人去将林府收拾出来。”

  “你倒是有心了。”果然,宜妃的注意力被转开,现如今后宫中份位最高的是统摄六宫之事的佟佳贵妃,其次便是惠荣宜德四妃,宜妃在宫中也能说得上话,她略一思忖,抚掌笑语:“有了,内务府里新来了几个姑苏过来的人,我瞧着他们做的样式甚好,修缮屋子的手艺更是了得,你带着他们去林家,将屋子收拾出来。”

  “谢额娘。”胤祺得了宜妃的准话,立时便盘算着,要如何对林宅进行修整。

  “行了,行了,你心思都不在这儿了,赶紧走吧。”宜妃看似嫌弃,眼中却全是笑意。

  “额娘,儿子学学宅子如何整理,等日后开府,亲自为您建造一个院子。”胤祺嬉笑着和宜妃逗趣。

  “走吧走吧。”宜妃挥着牌子,赶着胤祺离开。

  “娘娘,五阿哥到底年岁小,这般差事便交给他吗?”伴着宜妃入宫的贴身宫女,紫苏,仗着和宜妃的情分,忧心地询问。

  “他才多大,能干成什么事。”没想到宜妃却比她更加诧异,宜妃的眼神遥遥望着胤祺远去的背影:“有个尊师重道的名声就好。”

  宜妃心中的盘算,胤祺全然不知,他兴冲冲地走到内务府,按着宜妃的吩咐,点名要了江西新来的那几个人。

  “给五阿哥请安。”骤然被拎到胤祺眼前的几人,不知何事入了主子的眼,自入京以来,从未见过身份如此高者,几人对视一眼,恭恭敬敬地行礼。

  胤祺逐一打量,只见那几人个子不高,长得也很是普通,唯一特殊的,大概是每个人都手掌宽大有力、手指细长灵活。

  “你们是一家人?”胤祺见着几个人明显相似的五官,问了一句。

  “回五阿哥,”郑大,也就是年岁最长之人略微向前一步,恭敬地回话:“我们几人都是同族兄弟,建房子是家传的手艺,靠着这手艺养家糊口,承蒙乡邻不弃,在十里八方的也有些了薄名,经县太爷举荐,入了内务府当差。”

  这却是正正好了,胤祺继续询问:“你们既然在是姑苏来的,并颇有名气,建个姑苏院子倒也不难吧?”

  “这正是我们擅长的!”郑大激动地都忘了眼前之人是皇家阿哥,拍着胸脯便应了。

  也不怪郑大失态,他们几人的手艺有口皆碑,谁不说他们出来的活儿干得好,那些达官贵人们也没少请他们去,谁承想到了内务府,人家以他们不知京中建筑风格为由,只让他们几人按他人的要求做些屋子样式,郑大心中早就憋了口气。

  “就你们了,跟我走吧。”胤祺满意地点头,内务府总管连忙应了,白眉赤眼地训了几句,让他们一切听胤祺吩咐,便让他们和胤祺离开。

  京中林府。

  林如海也是列侯之家,林家在京中的房子占地自是不小,奈何林家人丁稀少,自举家搬去姑苏后,京中的林宅早就冷清下来,最近一次有人居住还是林如海娶亲之时,一晃眼,多少年又过去了,疏于打理的林宅,想要住人很是需要费一番功夫。

  林仁是林如海乳母的儿子,也是林府的管事,这次提前上京收拾宅子的差使,林如海便是交给了他,林仁从帐上支了银子,便往京中快马加鞭而去。

  出发之时,林仁自信满满,不过就是收拾个宅子,能多费劲,然而等到了地方,却发现这屋子虽然留了人看家,但木材已经开始被蛀蚀,家具门框深得的全部要换,更别说屋子里的布置,也得全部采办。总之便是,要想勉强能住人,很是需要一番功夫。

  奈何京中不比姑苏,置办东西倒还好,但修房子这事上,京中贵人太多,今儿个这家修个院子,明儿个那家修个亭子,好手艺的人就那么些,林仁总也请不到,至于那些能请到的,林仁又看不上那些手艺,两三天便这么空耗过去。

  林仁费了大力气,才打听出来,京中那些有名的师傅,请他们干活得排队一两个月,但现在林仁最缺的就是时间,他已经从信中知道,林如海携黛玉登上了船,不日将到京中。

  急出满头汗的林仁,想起他们在京中也有贾府一门的亲戚,便想着自作主张求过去,正令人写着拜帖呢,便听见了门外的喧哗声。

  林仁将笔掷在地上,大步走出,正好斥责来人的不讲理,抬眼却望见了为首之人身穿的蟒服,林仁随着林如海也是见过世面的,知能穿此衣服之人,身份地位绝非一般,再仔细打量,见着腰间的黄带子,当即眼皮一跳,领着仆人向胤祺行礼。

  “起来吧。”胤祺没有为难林仁的意思,他打量着林家在京中的屋子,同样意识到了林宅翻修是个大工程:“你有这屋子的图纸吗?”

  “有,有的。”林仁当即从怀中掏出一张泛黄的丝绢,这是林宅建成时的图样。

  胤祺接过图纸,来回打量一圈,见着屋子里放了张收拾干净地桌案,上头还放着文房四宝,只是正在使用之物,示意小厮将桌案上的东西挪开,小心地将图纸寸寸摊平。

  “你们看看,这屋子若全部修好,最快需要多久?”胤祺招招手,随他过来的郑大也凑了过来,仔细地看着图纸,灵活而有力的手在空中比比划划,口中念念有词,好半晌,才皱着眉说道:“五阿哥,最少也得半年。”

  哐当一声,却是林仁端过来的茶杯滚到地上,他知道这屋子不好收拾,却没想到要花这么长时间,等到老爷和姑娘到了,却没地儿住,他真不如找个地儿挂死算了。

  “大师傅,”着急不已的林仁立时请求:“这房子有急用,您能加快收拾出来吗?”

  郑大有比划好些时候,为难地说道:“五个月不能更少了。”

  林仁脸皮耷拉下来,犹如霜打的茄子般,只觉愧对林如海。

  林仁和郑大对话之时,胤祺暗自盘算着,这林府占地颇大,比占了一整条街的宁荣二府也少不到哪儿去,郑大敢说半年便能修完,已经很让胤祺吃惊了,至于林仁所求的缩短工期,胤祺压根就没考虑过。

  “郑大。”林仁仍在抓着郑大算着工期,胤祺指甲轻磕两下桌案,话出口的瞬间,争论瞬间停止,林仁和郑大连忙为他们的争吵请罪。

  “都是想让林大人住得舒服,你们又何错之有。”胤祺笑着安慰一句:“未来这屋子里也住不了几个人,倘若将正屋,小姐的闺房,书房收拾出来,再加上一个客院,又要多久。”

  比起宅子的全部翻新,胤祺的要求难度骤减,郑大都不要算,立时回话:“五阿哥,我这几个兄弟都是能干的,您说的那几个地儿,一个兄弟带着人干一块,一个月绝对能弄完。”

  一个月。林家接了圣旨后,林如海工作需要交接,扬州宅子也要收拾,再登船往京中二来,一个月的时间,够了。

  胤祺舒了口气,看向郑大:“内务府里工程部的人不少,最近宫中也没什么地儿要修缮,你回去再叫些人听你吩咐,务必一个月内将屋子修整整齐。”

  “是。”郑大自来了京中就坐冷板凳,早就手痒了,听着胤祺的吩咐,大声迎了,抽出随身携带的尺,量起了尺寸。

  “我记着你们刚刚说过,最擅江南之风,其他地方你们按着原样修,后面花园里,给我修个苏式小院子,院子的样子待会儿林仁会和你们说。”

  林仁不解抬头,却只瞧见金尊玉贵的贵人吩咐:“将姑苏林宅中你们姑娘的院子模样告诉他们。”

  郑大闻言,摩拳擦掌,恨不得大干一场,他们兄弟俩一定不会辜负五阿哥的期待。

  倚在船舷上漫不经心喂鱼的黛玉,还不知道远在京城的胤祺,给她准备了一个巨大的惊喜。

第43章 决定(贾家人为主)

  郑家兄弟得到贵人重视,自是心潮澎湃,撸起袖子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作为林家管家,胤祺都将工匠送到他手下了,若林仁还不能将宅子修成利索,那也不能在林如海身边留那么多年。

  胤祺令郑家几兄弟与林仁对接着,务必要尽心尽力地将林家宅子修缮妥当,然后才上了马车,往贾府而去。

  是的,胤祺此行的目的地仍是贾府。

  宫中对宁国府彻底怒了,皇太后忍不了胤祺在贾家多待一天,当即便下了旨意,皇太后思念五阿哥,让五阿哥入宫陪伴些日子。

  对于搬出贾家,胤祺并无不舍,最多不过就是遗憾,在荣国府住了这么些日子,居然没有见过红楼的主角,贾母对贾宝玉实是宠溺,养在以贾宝玉年纪尚小为由,养在内帏之中,不见外人。

  当然,胤祺若下令,再如何宝贝,贾宝玉也得来拜见他,但这又何必呢,书中的贾宝玉最是讨厌仕途经济,用皇子身份勉强一见,也没甚趣味。

  只不过,胤祺彻底搬出贾府,也非说走便走,他在贾家也住了些日子,在贾府中已经放了不少私物,更有些是他的心爱之物。宫女小厮去收拾,胤祺又担心着他们毛手毛脚的,将东西弄坏了去,虽不贵重,但到底可惜,遂软磨硬泡的求了半天,让皇太后松了口,许他去贾家盯着宫人收拾。

  宁国府中,贾蓉的亲事刚结束没多久,从主子到丫鬟,人困马乏的,只想躺着松泛松泛,规矩难免松了些,两府同气连枝,都还沉浸在婚事的喜悦之中。

  康熙的圣旨,便是在这个时候到的。康熙有着帝王的考量,不知是不愿意让宁国府的丑事让全天下知道,惹来其他人对满清政权的嘲讽;还是看在宁荣二国公尽心尽力,不能寒了武将的心,总之,圣旨中并未写明宁国府中的荒唐之事。

  贾敬仍在郊外的道观出家,不管俗世,这份圣旨,是由贾珍领着阖家上下一道接的。

  自宁荣二公去世后,贾家一代不如一代,除了按等世袭的爵位之外,贾家只剩下贾政一人仍在朝中,但也不过是个员外郎,早已远离了权利中心,上一次的圣旨,还是吩咐他们,将五阿哥照顾好。

  听见天使又来,贾珍只觉着是宫中对五阿哥的关心,暗暗决定务必对五阿哥更加关照几分,没想到宣读的圣旨却和他的预想全不想干。当听见圣旨念到贾蓉新娶的媳妇,与宫中格格八字相合,特恩赐她作为格格的替身出家时,贾珍的笑意变得勉强,再如何牵动嘴角都笑不出来。

  秦可卿的模样性格人品脾性,无一不好,贾珍到手还没多长时间,为了和她久久相守,甚至强令他儿子娶了秦氏女(1),此时正是贾珍最热乎的时候,谁成想宫中却传了这个旨意。

  贾珍的脸色发白,既是舍不得秦可卿,皇家寺庙不比其他,若是尼姑庵那等地儿的姑子,他倒是随时能摸过去上手,反倒是别有一番意趣,但秦可卿作为格格替身出家,贾珍吃了熊心豹子胆都不敢去皇家寺庙放肆。

  此外,在贾珍的内心深处,他更是惊恐。秦可卿不过就是个小官的女儿,即使嫁入了宁国公,但贾蓉甚至连个捐官都没有,每日只在学堂里读书,按理来说,宫中是绝不可能知道秦可卿这个人存在的,更别说特意让她出家。

  难道是知道了他们之间的丑事,宫中在敲打不成。

  想到这,贾珍的脸愈发惨白。他好声好气地给传旨太监塞了红封,悄声打听许久,那太监却只摇头口称不知,任贾珍如何加红封也不多言。

  没法子,贾珍只能强笑着将太监送走,一个人在屋里急得团团转。

  正在这时,收到消息的贾母,拄着拐杖,从荣国府赶来,邢夫人、王夫人,王熙凤跟在她的身后,一行人都只着家常衣裳,作日常打扮,头面更是寻常,一看便是接到消息便匆匆赶来,甚至都来不及换上出门的衣裳。

  “珍哥儿,到底是怎么回事。”贾母的拐杖用力地敲着地板,青石砖发出震天的响声,回声在空旷的屋子里回响,一声声地好似敲击在贾珍的心上。

  贾珍从齿缝中逼出几个字:“老祖宗,皇恩浩荡,蓉儿媳妇能够替格格出家,这是贾家的福气。”

  贾母顺着贾珍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他们夫妻身后,贾蓉身旁,站着的便是圣旨的主人公,秦可卿了。

  说也奇怪,别看那秦氏只小门小户出身,那通身的气派,看着却像大家小姐一般,骤然遇见大事,也不见惊惶,仍安然地站在原地,颇有气定神闲之感。

  贾母自诩也见过无数的人,她在秦可卿身上,却无论如何也未见到慌张,甚至隐约还有着放松之意。

  这其中必有隐情。

  贾母神色凛然,她看着贾珍,怒声斥责:“珍哥儿,你这话糊弄糊弄你老子还行,在我面前弄鬼,你还差了些火候,你父亲不在,这事有关系到整个贾家的安危,我这叔祖母少不得要问个究竟。”

  贾珍冷汗连连,望着满院子的人,一咬牙,弯下身子:“老祖宗,还请您先进屋缓缓,待孙儿和您慢慢道来。”

  贾母十来岁就嫁到了贾家,在贾家生活了一辈子,也不愿其他人见了贾家的笑话,见着贾珍那厚重的朝服甚至都被汗水打湿,心知事儿一定不小,遂吩咐邢夫人去安慰秦可卿,只携王夫人和王熙凤走了进去,贾珍瞪了尤氏一眼,跟了上去。

  邢夫人恶狠狠地瞪着前方,却阻止不住酸枝木雕如意云纹的门板合上,只能忿忿不平地向秦可卿走去。

  下人全部挥退后,屋子里暗沉沉的,半点光也透不进来,贾母苍老却威严的声音,在室内缓缓响起:“珍哥儿,你老实告诉我,到底出了什么事。”

  对于替身之事,贾母不算陌生,昔日荣国府里也是有这种替身出家之事。贾代善自出生之后便身子不好,听了游方道士的话,在穷人家找了个姓张的孩童,作为贾代善的替身出家,由贾府供养张家人,现在那张道士,还好好的在清虚观里活着。

  但问题是,贾蓉是宁国公府的长孙,若无意外,宁国府将来是由他继承的,宫中再如何找替身,也不会找到国公府继承人的新婚妻子身上,这其中必然有诈。

  贾母话刚落下,尤氏眼泪漱漱掉下,贾珍的毛病她又何尝不知,但一来她是续弦,二来她嫁过来后并未生出一儿半女的,在贾珍面前大气也不敢喘,故而知道归知道,对于贾珍却半点也不敢劝,眼睁睁地瞧着他惹出大祸来。

  “哭什么,天塌下来也不关你的事。”贾珍厉声呵斥,尤氏果然止了眼泪。

  见此情景,贾母暗暗叹了口气,但到底是隔房的叔祖母,也不好多言,只对贾珍说道:“和你媳妇撒气算什么本事,到底是什么事,必须给我说道明白,不然我明儿个便去道观,将你老子喊回来,被他打一顿就知道轻重了。”

  贾珍这辈子最怕的便是贾敬,听了贾母这番话,立时两股战战,扶地跪下瑟瑟发抖,将事儿和贾母交代了个底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