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富贵闲人 第52章

作者:十弋 标签: 红楼梦 清穿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历史衍生 BG同人

  “承蒙皇太后恩典,这一路走来再好不过了,我感觉比之前进京那次要好多了。”黛玉抿着嘴笑着,嘴角的小梨涡格外俏皮:“反倒是你,若非与你熟识,我真要问问,是哪里来的泥猴子。”

  春日风大,灰土也大,城中尚且也泼水盖住扬尘,等出了城,如此多人走过,地上的黄土全被扬了起来,胤祺一直骑在马上,远看还不觉着,近看却只见他头上脸上衣服上都沾上了土。

  只不过,黛玉说的泥猴子,却是故意打趣了。

  “要我说,这风大灰大的,不若你也在马车里待着,何苦去骑马呢。”黛玉见着胤祺的这般模样,不可谓不心疼,她凑到胤祺耳旁,轻声劝着。

  “大哥和三哥、四哥都骑着马呢,太子爷被皇阿玛召过去议事,我们几个要在外头支应着。”胤祺也不是一个喜欢没苦硬吃的人,能在车里舒服地待着,他也不乐意骑着马跑上跑下,但这次南巡,康熙大手一挥,将年岁稍微大些的皇子都拎上了,其他人都骑着马,就他一人坐在马车里,多少有些显眼。

  黛玉闻之,也不多言,只在心中盘算着晚些时候给胤祺送些疏络筋骨的药酒过去,嘴上还笑着:“那这泥猴子,可得再当些日子了。”

  胤祺见黛玉还有心思说笑,倒也稍稍放下心来,他无奈地笑着,马鞭轻轻敲在掌心:“没事就好,若有什么不舒服的,随时派人找我。”

  黛玉笑着应了下来。

  但胤祺到底是多虑了,这一路上,从马车换到大船,从直隶到山东,再到江苏,一路上黛玉都没有生病,反而由于日日在外走着,瞧着身子骨反倒强了些,不是风一吹就倒的美人灯模样。

  南巡的队伍,就这样走到了苏州。

第93章 姑苏甄家

  春日的苏州,正是鲜妍之时,河边白墙灰瓦的屋檐下,是俏生生地冒出枝芽的玉兰,氤氲着江南水乡之气,姑苏之景,如在画中。

  春雨连绵不休,雾蒙蒙的将一切笼罩,黛玉随着皇太后走下御舟,只觉着被湿漉漉的水汽裹住,深深吸口气,呼吸着空气裹挟着的泥土气息,这正是她念念不忘的江南。

  早就等在码头上的姑苏官员,齐齐跪下,迎接康熙的圣驾,黛玉扶着皇太后从船上下来,只能见着一个个官帽上的红缨。

  康熙率太子站在众臣前,受这姑苏官员的请安,黛玉悄悄地找着胤祺,只见胤祺与胤褆,胤祉和胤禛站成一排,垂着头,状似恭敬地听着康熙的训话。

  当然,按着黛玉对胤祺的了解,此时的胤祺,还不知道神游到了什么地方。

  要不怎么说心有灵犀呢,胤祺此时确实是百无聊赖,他听着康熙与那些大臣们的问答,只觉着眼皮好似糊了浆糊,耷拉地睁不开半点,比之眼放精光的胤褆,温文尔雅的胤祉,冷厉严肃的胤禛,他这漫不经心的模样,直让其他人看得连连摇头,宁寿宫阿哥,名不虚传。

  对着人群中隐晦的打量眼神,胤祺全不在意,根据他勉强记着的那点,不知是正史还是野史的内容,康熙朝的那些阿哥们,将来会为了那个位置,人脑子打成猪脑子,此时风光无限的太子,到底也敌不过一个成王败寇。

  胤祺由宜妃所出,太后所养,再如何不学无术,一个亲王位跑不了,日后只要别发疯和未来的皇帝对着干,他这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已经稳了。

  何必与那些兄弟们卷生卷死。

  “你们当差很好,朕心甚慰。”康熙的接见到了尾声,早就候着的甄忠,立时迎了上来,跪着请康熙去他家园子里下榻。

  是的,此次南巡,康熙在苏州定好的下榻之地,仍是甄家。

  甄忠早半个月便使人在沿途等着,快马加鞭给他报着圣驾的位置,等圣驾快到姑苏之时,甄忠已经在码头上守了好几天。

  甄家园子再大,也住不下这浩浩荡荡的南巡队伍,康熙、皇太后、阿哥以及公主坐上马车,往甄家院子行去,兵卒在城门外就地扎营,至于其他随驾的大臣,自是有其他姑苏臣子扫榻相待。

  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地格外干净,蒙蒙细雨在地上还没形成积水,便顺着沟渠流走,汇入泛着涟漪的河中,车轮在地上滚过,带起细微的水花,发出轻微声音。

  没多久,便到了甄家。

  甄家一如黛玉记忆中景象,仍然是长到仿佛没有尽头的院墙,黑油油的大门上,不知被桐油刷了几遍,亮地能照出人影,在这暗沉的黑色中,隐约可见金光闪烁,这是将金粉混入了油漆之中,重新刷过的模样。

  门槛早就被人卸下,马车从正门长驱直入。刚进屋子,黛玉从打开的马车窗户中闻见了一股奇香,往外望去,只见甄家到处搜罗而来的名贵花草种在家中各处,此时正是花开的季节,各色花儿争奇斗艳,吐露芬芳。

  黛玉蹙着眉,她闻着的并非花香,那香味较之花香更显沉郁,她凝神望去,心头一惊,只见这一路上摆满了木头雕成的摆件,看似低调,却全是奇楠刻成,这些摆件正散发着霸道的香味。

  黛玉已经管了家务许多年,对于家事很是了解,打眼一瞧,便知甄家扔了多少银子进去,接一次驾,没有百八十万止不住。

  黛玉蹙着眉,一时想着出了神,好在皇太后精神头也不太好,在马车中恹恹地躺着,没有瞧见她心不在焉的神色。

  马车大概走了一刻钟,穿过奇花异草,绕过假山湖泊,便到了地方。

  康熙与随行阿哥住在东半边的园子里,皇太后领着嫔妃与公主住在西半边,她看过舆图,对宫妃住哪间屋子没什么兴趣,只随意挥手,吩咐她们自去寻找喜欢的屋子住下便可,又将公主们托付给大公主,让大公主领着妹妹们好生安置。

  随后才走往正屋走去,见着那三层的木楼,皇太后怀念地点了点头:“上次我在姑苏,也是住的这儿,瞧着倒是没有什么变化。”

  候在一侧的甄家老夫人连忙行礼问安:“臣妇家得天之幸,娘娘您纡尊住了几日,圣驾回銮后,臣妇立即令人将这园子锁上,并让丫鬟好生守着,每年都找人入园子修葺,确保这屋子是您当年住着的模样。”

  皇太后走进屋子,果然一切都如往昔,她这一路行来的不适,都好像轻了许多,她生在蒙古,久居京中,习惯的是北方干燥、凛冽的天,乍然到了南边,感受着这温软的雨,只觉着浑身黏黏腻腻的,格外难受,甚至多动几步都觉着要喘不上气来。

  “你们有心了,做得很好。”皇太后露出个笑脸,让忐忑的甄老夫人安下心来,她殷切地站在皇太后身旁,帮着宫女递些钗鬟,皇太后笑着她摇了摇手,止住甄老夫人动作:“你也是当曾祖母的人了,何必这么小心。”

  甄老夫人恭敬不已:“无论臣妇年岁多大,能伺候您都是我的荣幸。”

  说话间,皇太后已经卸下珠钗,又换上了轻便的衣裳,在苏曼的伺候下,入了内间躺了下来。

  甄老夫人年岁也不小,经这一番折腾,只觉浑身酸疼,亦告退离开,一转身,却只见一直跟在皇太后身旁,姝色惊人的女子,也准备离开。

  “这位姑娘,”甄老夫人自诩见人无数,但眼前姑娘这般气度的女子,也是世间难寻,绝非常人,她连忙笑着喊住黛玉:“不知您住哪间屋子,老身领您过去。”

  黛玉连忙避开,浅笑着福了福身子:“老夫人折煞我了,我也是姑苏人士,待会儿回自家屋子住着,劳您费心。”

  甄老夫人更是啧啧称奇,甄家在姑苏也是大族,如此出众的姑娘不至于从未见过,凝神细思,甄老夫人恍然,拍手道:“可是林家姑娘。”

  姑苏林家,自数年内被召入宫后,再也没回过姑苏,算着时间,幼年时候见过的那个粉雕玉琢姑娘,也是这个年纪了。

  “老夫人,正是呢,我父亲现任翰林学士。”黛玉笑着应道。

  甄老夫人握着黛玉的手,上下打量着,心中连连点头,望着黛玉的眼神满满都是慈爱:“我就说见着你眼熟,果然有你母亲的神韵,若你母亲还在,也不知该多开心。”

  贾敏早逝一直是黛玉心头痛,听了甄老夫人的话,黛玉神色一黯,几要垂下泪来。

  甄老夫人暗道不好,连忙岔开话题:“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不知你还记不记得。”

  黛玉勉强笑着:“承蒙老夫人厚爱,恍惚中有些印象,却记着不太清楚了,许是回家看看,说不得能想起些什么。”

  甄老夫人连连道恼:“人老了就糊涂,姑娘多年未回,必定思家心切,我还拉着姑娘说了这么半天话,耽搁了这么长的时间,实在是我的错,姑娘莫怪。”

  “老夫人万不能这么说,您是长辈,对我这般爱护我感激还来不及呢。”黛玉眨眨眼,盖住了眼中的不耐。

  “林姑娘,还好您还没回去。”黛玉正与甄老夫人应承之时,服侍着皇太后睡下的苏曼走了出来,见着黛玉的身影眼前一亮,笑吟吟说道:“皇太后让您将这些日子用惯了东西带回府上,免得一时不趁手,回家反倒不适。”

  说着,太监们抬来一个箱子,里头满满当当摆满了东西,不乏皇家御用之物。

  甄老夫人心头一惊,这林姑娘在皇太后这儿比她想象的还要受宠,她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却未见到预料中的诚惶诚恐,只见黛玉落落大方地接了下来,笑着与苏曼说道:“按理说皇太后老人家对我的这一片爱护之心,我当向她谢恩,但太后娘娘这一路上舟车劳顿,难得休息,我想着不便进去扰了娘娘的情景,在外头谢恩可行?”

  苏曼本就爱屋及乌,听了这话,更是赞道:“怪道太后娘娘疼您,说句拿大的话,您这水晶心肝人,奴婢见着都疼得不行。”

  等到黛玉谢了恩,领着那一大箱子的东西回林府,甄老夫人也回了前头她自己的院子。

  入夜,琉璃灯亮起,将甄府照得亮如白昼,烛光从窗户的玻璃上射入,与屋子里头的灯火相呼应。

  伺候完康熙与皇太后的甄忠与甄老夫人,便坐在这个屋子里,屏退了下人,商议着事情。

  甄忠拿着玉锤,轻轻地敲击着甄老夫人的小腿,虽然由于一路舟车劳顿,康熙特意下旨,次日再大宴群臣,这一日先好生歇息,但主子都在甄家了,甄老夫人和甄忠必须在外头候着,随时准备被召见,这么一天下来,甄老夫人只觉全身疲乏。

  “母亲,还有什么事情,您尽管吩咐儿子。”甄忠与甄老夫人交代了白日的事情,听了甄老夫人的吩咐,知晓哪儿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见着天色不早,便想告辞离开,回前头去将事情交代下去,却只见甄老夫人皱着眉头,欲言又止。

  甄忠知晓他这母亲是见过大世面的,他们甄家能有今日更是得益于这个母亲,他恭敬地等着甄老夫人的示下。

  甄老夫人斟酌片刻,向甄忠说道:“今儿个我在太后屋子里,见到了林家那个姑娘,长得齐整不说,行事也妥帖大方,更难得的是,那姑娘在皇太后那头特别得脸,你说,将她说给我们宝玉如何?”

第94章 妄想(甄家为主)

  雨水绵绵密密的,在地上悄然滴出小小的水洼,甄忠眉头拧紧:“母亲,能得您赞扬,林家姑娘想必不错,但我们与林家也多年没有来往,突然与他们谈婚事,未免有些冒失。”

  甄老夫人叹道:“你说的也有理,是我心急了,这些年也不是没有见过姑苏这儿的姑娘,到底差了几分,配宝玉难免觉着委屈了,你是没有见到那林姑娘,那做派,真是难得的齐全人。”

  甄忠素来信服甄老夫人的眼光,听她如是再三的强调,他缓缓踱步:“也不知这林家姑娘到底有没有许人,儿子回去让王氏打听一番。”

  “是极,是我心急了。”甄老夫人点点头,嘱咐着甄忠务必记着,母子俩方才散去。

  正房里,甄夫人已经吹熄了灯,换上轻便的衣裳躺在了床上,突然听见门环声响,外头守夜的丫鬟连声向甄忠问好,甄夫人连忙披上袍子,踩着绣鞋匆忙出来,见着甄忠仍是一身在外头的大衣裳,忙吩咐丫鬟打来热水,又亲自服侍着甄忠换下衣裳。

  “老爷怎么现在来?”甄忠近来有个颇受宠爱的姨娘,已经许久未来王夫人的屋子,此时已是深夜,却突然来到这儿,王夫人心知甄忠必定有事相商。

  甄忠仰着头,感受着帕子在脸上抚过的温热,舒畅地叹了口气,等到将肿胀的双脚放入热水盆中,才淡淡问道:“我记着你家与京中王家有亲,那王家有几个女儿嫁入了荣国府贾家,你想办法打听一番,林家的姑娘品性如何。”

  这一句话涉及到好几家人,若让旁人听了,只觉着一头雾水,但王夫人已经当家多年,这些亲戚关系了然于心,一听便明了,她家与京中王家是同族亲戚,只不过不是一支罢了,两家素有往来,对于姻亲贾家,也很是了解。

  王夫人略微思索,便想了起来,遂笑着说道:“若老爷您问的是其他人家的姑娘,我尚得打听一番,但这林家姑娘,却不用劳烦他人了,翰林家的姑娘,规矩礼数自不消说,最难得的是,林翰林将他家姑娘充作儿子养大的,见识学问不比男儿差多少,最是出众。”

  甄忠长舒口气,按这说法,这林家姑娘真真出众,他问道:“你可知那林姑娘是否定亲?”

  王夫人心重重一跳,她字斟句酌地试探着:“年前与京中写信,却没听说林姑娘定亲的事,听我族姐说,林家对林姑娘的婚事,有着打算哩,老爷您突然提起这事,可是有何想法?”

  甄忠笑着说道:“今儿个母亲一眼就瞧中了这林家姑娘,想将她说给宝玉呢,这不我想着让你打听一番,听你这么说,这林家姑娘果然不错,若未定亲,可堪为宝玉良配。”

  果然,王夫人着急不已,却仍要做出八分不动模样,京中信里对林姑娘满口子都是夸奖,但这夸奖若落在哪家少爷身上,真真是顶好的,可是林姑娘是个不用考科举的姑娘,时人讲究娶妻娶贤,德容言功一句未提,桩桩件件与贤惠二字毫不沾边,娶到家中也不知是福是祸。

  更何况,林翰林仅此一个独女,林家将姑娘充儿子养,难道是要招赘不成,若如此,那绝对不能将宝玉订给他们家。

  想到这,王夫人脸颊抽动,强稳住心神,笑着说道:“老爷,林姑娘定没定婚,打听起来倒也容易,只不过我想着婚事到底是结两姓之好,也得宝玉乐意,不然明日先找来宝玉问问,您看成吗?”

  甄忠对于幼子也是宠爱的,听了王夫人的话,他转头骂了句慈母多败儿,却没有否认王夫人的意思。

  翌日,天刚蒙蒙亮,甄忠又穿戴妥当,去康熙屋子门口候着等召见,王夫人连忙令人将甄宝玉叫来。

  江南水乡里长大的甄宝玉,长大后也更是温柔,他听了王夫人的吩咐,连饭也没吃,便走了过来,走到半道上,眼见着沿途的花儿开得好,挽起袖子,亲自挑了几朵最盛的剪下,两朵令人送去给甄老夫人簪花,两朵捧着到了王夫人院中。

  王夫人见着长得芝兰玉树模样的儿子,止不住地摩挲,等甄宝玉将亲手采下的花插上她的发髻,更是愉悦,她引着宝玉坐下,只见桌子上全是宝玉爱吃的吃食,宝玉也不客气,拿起筷子大口吃了起来。

  等甄宝玉吃完,王夫人才试探着询问:“你祖母和你父亲瞧了个姑娘,想着给你定亲,我想着问问你的意见,免得盲婚哑嫁,反倒不美。”

  甄宝玉在王夫人这儿最是恣意,他翘着腿,晃着椅子,漫不经心地说道:“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祖母与父亲都看好的姑娘,自然是极好的,我还能有什么可挑剔的。”

  “你正经些,”王夫人佯怒地拍了甄宝玉一掌,虎着脸说道:“那姑娘你也见过,小时候和你一道被绑的林家姑娘,你还记得吗?若你这么说,我们便给你定下了。”

  “砰”地一声,甄宝玉从椅子上摔了下来。

  “宝玉,你怎么样?”王夫人并一众丫鬟连忙拥上,七手八脚地摸着,唯恐哪里伤了。

  甄宝玉实打实地摔在了地上,臀部隐隐作痛,但他此时无心在意,他连连摇手,目露惶恐:“母亲,林家姑娘绝对不行。”

  王夫人虽也心中犹豫,却也见不得甄宝玉这般作态,她瞪了一眼:“林家好好的姑娘,哪里配不上你了?”

  “不是,不是!”甄宝玉有口难言,他着急的连连否认,见着王夫人仍要他说出个一二来的眼神,他赶紧命令丫鬟们全部退下,等到屋子中只剩下母子二人,才凑到王夫人耳旁:“林姑娘可是宫中定下的人,我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与宫中抢人。”

  王夫人瞧着甄宝玉比划出“五”的手势,也知晓这些年他这儿子与五阿哥一直有书信往来,不由信了。

  或者说,不管信不信,只要这句话传到王夫人耳中的这一瞬间,他们家都绝不可能再想着娶林姑娘了,皇族的威严绝不容冒犯。

  “怪道林翰林要这般教女儿,果然是个有大本事的。”王夫人连连夸赞,再也不想什么贤良淑德之语。

  私心里,王夫人只觉着她那族姐是个十足的蠢货,亲外甥女内定了这般的大好姻缘,居然不好好捧着,反而使些没什么用的小绊子,这对于伺候康熙起家的甄家而言,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一时间,王夫人更加扼腕,若这林姑娘是她的外甥女,她一定好生笼络,保住甄家再几十年的富贵。

  甄宝玉却顾不上王夫人在想什么,他见着王夫人不再阻拦,连滚带爬地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