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最爱冰萄
1985年,“华佗学术研讨会”在许昌召开,世界各地的中医前往许昌,瞻仰先人墓碑,交流学术成果。
白衣执甲,护佑苍生,今日的中医学子仍然记着先辈们的行为,将医学传承发扬光大——】
视频定格在“东汉杰出医学家华佗之墓”上,画面渐渐暗了下去。
然后是华佗一生行医四方的剪影,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秦岭的苍松,黄河的涛声,都曾经见证过老者的身影。
人们渴望他的到来,在他们的心里,他比日光更耀眼。
曹操的风评更差了。
孙权幸灾乐祸地吃瓜:“伯父也真是,人家华神医不想给他看病就随他嘛,非要逼着人家给他看,人家不愿意还要砍人家的头,哈哈,这样好了,我江东名医多,送一个给曹伯父,换华神医给我。”
接到孙权来信的曹操,气得颤啊颤,指着南方大骂道:“碧眼小儿,惦记上我锅里的肉了,待我元气恢复,必讨东吴!”
被人嘲笑的曹操在许昌社会性死亡,不过枭雄就是枭雄,他连忙把华佗放出来,以礼相待:“神医息怒,是我太小心眼,差点错失了您这样的大才。”
华佗经受了一番折磨,讲话声虚弱:“与丞相无关,只是在下思念妻儿,还请丞相允许在下回乡和妻儿团聚。”
曹操:又来这个理由!
他哪能让对方走,刘备那边有那么多人才,他好不容易有个神医,他不但想要华佗,还想把他的三个徒弟一起打包走。
“神医放心,我立马去接你的妻儿来许昌团聚,还有你的弟子们,我一并接来将他们奉为上宾。”
曹操大手一挥:“武帝将义妁娘子奉为国医,我对神医也绝不会吝啬!从今日起,您就是大汉的太医令,负责全国医疗事宜。”
华佗无奈,明白曹操这下是无论如何都不肯放跑他了。
唉,太医令就太医令吧。
天女说医者护佑苍生,华佗在天幕里见到百姓流离失所、凄惨死去的景象,心中说没有触动是不可能的,一人的力量弱小,可背后站有曹操的势力就不一样了,或许他能尽力帮东汉的百姓们避免疫病之灾。
见华佗态度软化,曹操心头窃喜。
然而不等他履行诺言将华佗家人接来,事情就出了意外。
原来华佗下狱后,家人惊惧之下,收拾包袱跑路到了益州。
益州那是谁的地盘?曹操的死敌刘备!
曹操火急火燎的送信,要求刘备交还华佗家人给他。
刘备呵呵一笑,说还他可以,但要求拿徐庶和其老母来换。
徐庶是刘备的第一任正儿八经的军师,为刘备推荐过诸葛亮,帮他打赢过曹仁的大军,后来因为老母亲被曹操掳获,徐庶不得不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在后世还留下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著名歇后语。
刘备理直气壮地要求曹操把徐庶和家人归还,才肯把华佗的家人送往许昌。
曹操气得直骂大耳贼,冷静下来后,他答应了刘备。徐元直的才智固然让曹操忌惮,但还不至于到让他头疼的地步,他麾下出色的谋臣众多,有奉孝、文若、公达(贾诩)、文和(荀攸)等人,华佗作为被天女点名的神医是目前独一份,不将他的家人带回来,他永远不会真心为他效力。
曹操只好捏着鼻子,把徐庶和
他的老母亲一起打包送往益州。
“主公。”
徐庶没想到他能有机会再见到刘备,压抑着激动的心情,看向刘备和他身边的诸葛亮、庞统二人。
“孔明先生,士元先生。”
徐庶欣慰一笑:“卧龙凤雏双双在手,主公天下何愁不期啊。”
诸葛亮不提,和徐庶是多年好友,庞统一见徐庶便对他极有好感,亲切地问他这些年在北方所见。
徐庶知无不答,他因为刘备的关系在曹营中受到了些冷待,但曹军没把他怎么样,徐庶甚至能接触到一些机密的政治事务。
他细细分析了曹操在北方施行的一些政策,叹道:“凭心而论,将军将河北治理得不错,主公您不该用神医的家人与我交换的,他得到了华神医等于如虎添翼。”
刘备面对徐庶愧疚的语气,只是笑了笑,手指向一旁的案几,“元直,看看这是何物。”
徐庶顺着刘备手指的方向望去,见数样物品精心放置在桌上,两本标题为《白糖制作法》、《军队绷带包扎与救急术》的书籍,一袋贴着改良水稻标签的麻袋,以及一盒名字读起来颇为拗口,他不知为何物的东西。
“主公,这是.....”
“此药物名为阿西匹林,可缓解疼痛,消除热毒,治疗风湿,我派人实验过了,用在受伤的士兵身上效果极好,还有这个包扎救急术....”刘备解释了一番绷带止血的妙用,以及庞统从南越带来的大批棉花。
徐庶惊喜地张大嘴巴:“有这几样物品在,军中如有名医在世,比华佗神医在也不差多少了!”
刘备摇了摇头:“没那么厉害,这阿西匹林的药物成分极复杂,军中大夫试验了多次也造不出来,还有那白糖的制造也有些困难。”
“所以,许多事务都要拜托元直,还请元直助我。”
徐庶赶紧说:“主公哪里的话,为主公效命,臣万死不辞。”
于是君臣尽欢,一起上座商讨诸事。
明朝,一处深闺宅院内,谈小娘子悄悄地推开家里窗户,她自小身体虚弱,体弱多病,前几日看了视频里的五禽戏偷偷起来学着打,出了些汗,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感觉精神和胃口都好了不少,中午甚至能吃下一碗饭了。
谈小娘子不由对医学家们心生出向往,她也想学医,可父母说那是不务正业。
好女子就该裹上三寸金莲,再学上一手上佳的绣花手艺,嫁入高门大户找一个如意郎君。
谈小娘子轻吐一口浊气,她偷偷地掏出笔墨,聚精会神等待天幕开始。
傍晚,熟悉的音乐声如约而至。
各时空人们停下了手中正在做的事,抬头看向天际,或呼唤亲友家人:“阿爹,阿娘,仙人开始授课啦!”“来了,正好洗完了碗筷,仙人来的真准时。”
【东汉末年,疫病流行,《后汉书孝献帝记》中记载:建安二十二年,是岁大疫。
轻描淡写的几个字,却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伤亡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疫情。成千上万的人被病魔吞噬,造成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
无数人的生命在这场疫病中终结,平民百姓死伤惨重,上层名士也无法逃脱,如建安七子中的徐干、陈琳、应场、刘桢便相继染疫而亡。】
白布如雪花一般飘扬。
人抬着人,人们在活人署里痛苦地嚎叫挣扎,与病魔做斗争。
此情此景,简直宛如人间地狱。
生活在安稳王朝的百姓们何曾见过这般景象,吓得脸色煞白。
高阳公主心有戚戚,问李世民:“父皇,您治下也曾有这样的病情吗?”
李世民回过神,摸了摸女儿的脑袋:“当然,前几年,河东就发生了大疫,父皇连觉都睡不好。”
历史上,李世民统治期间唐朝天灾频发,光是大疫就发生了六回,他曾难过的怀疑是否为自己手刃亲兄的报复。
高阳幼年失母,自小被李世民千娇万宠,对民生疾苦了解不多,若非亲眼所见,她都不知道世上还有这么多百姓挣扎于水火中。
“父皇,”高阳定了定神,说:“孩儿想办医馆。”
吾家有女初长成啊,一向骄纵的小女儿居然也懂得了体谅民生疾苦,李世民面露欣慰:“父皇支持你,这样,让梁国公.....长子协助你可好。”
本来想说二子的,他想了想房家的长子更加稳重,能弥补高阳不足,于是改口。
房玄龄的长子房遗直?
高阳想到幼年见过几面的小古板,撇了撇嘴,看来父皇还没死心把她许配给房家啊。
也罢。
见就见,她就不信对方愿意娶她这个蛮横名声在外的公主。
三国。
众人脸色大骇,建安二十二年的大疫!离现在只剩几年时间了!
被点名的建安七子惊吓得失去了形状,不是吧,他们没几年好活了?
曹操扶着额头,头疼的老毛病又犯了,他一眼就看出视频里是他治下的许昌,这才几年光景,他治理的地方就变成这幅惨状了。
“神医,您一定要救救天下百姓啊。”他紧紧抓住华佗的手。
华佗忙说:“将军宽心,天女既说了这件事,不会放着不管,肯定有解决法子。”
果然,下一秒宴明婉就说道:
【危机中总有能者出现,此时此刻,出生于一个没落官僚家庭的医者挺身而出,他就是东汉末年另一颗耀眼无比的医家启明星——
医圣张仲景!】
一位身袭白衣,样貌温和的翩翩公子出现在天幕上,唇角挂着暖人心脾的笑意。
医者也能称圣!?
这一名号在各时空引起惊涛骇浪,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圣人的概念尤为重要,只有一些品格高尚、智慧卓越的非凡人物才有资格得到这种尊称。
这些人物往往被视为至善至美之人,在社会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连华佗和扁鹊两个医家鼻祖级的人物都无法称圣,这位张仲景有何能耐?
“是了,”有人忍不住说道:“兵家有兵圣,医家自然也有医圣,也不知后人心中的诗家圣人会是谁。”
张家宅院。
家主张宗汉听到张仲景的名字,不可思议地低下头,望向不到他膝盖高的奶娃娃。
张仲景眨巴着圆滚滚的眼睛,一脸懵懂地抱着他亲爹大腿,不明白父亲的表情为何变得这样奇怪。
他竖起耳朵,听仙女姐姐温柔的声音:
【张仲景幼年的偶像是扁鹊,他对扁鹊高超的医术十分敬佩。
当时社会朝政不安,黎明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张仲景厌恶官场,萌生出了像扁鹊一样行医济世的愿望。
他的老师张伯祖是当时民间有名的医生,张伯祖非常喜欢这个聪明用心的学生,把自己毕生行医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
张仲景刻苦学习,很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了他的老师。
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这里记载的是张仲景家族中的景象,他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一些庸医在这种灾难下却对百姓趁火打劫,不给病人认真诊脉,和病人相对片刻就开方抓药,赚昧心的钱财。
张仲景对这些人的做法感到非常气愤,认为他们忘记了行医的本分。他决心要控制瘟疫流行,研究出解决伤寒病的医方。】
张宗汉
又忧又喜。
忧心两百多口的张家族人,未来竟有一半多死于疫病之灾,喜的是自己是个没本事的落魄小官,小儿却如此出息,将来成为圣人一般的人物。
砰的一声,张家宅院的大门被一个老头儿踹开。
老头儿嚷嚷大叫:“我爱徒呢?我爱徒呢?”
他一个箭步冲上来,抱住张仲景肩膀,叫道:“好,好好,天质淳朴,不愧是我张伯祖的徒儿。”
听到对方的名字,张宗汉警惕的心这才落下来,他盯着眼前不修边幅的老头,“呃,阁下是仲景未来的老师?”
上一篇:脸盲在木叶和暗部谈恋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