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最爱冰萄
张伯祖不屑的白他一眼:“不然你以为我是哪里跑来的登徒子。”
张宗汉干笑:.....仲景未来的老师怎么一副混不咎的样子,仲景跟着他不会学坏吧?
幼年张仲景小脸白嫩,明亮的眼眸看着张伯祖。
张伯祖越瞧越萌,抱着人,说话声都变成了夹子音:“哎哟,小景儿,随为师学医可好?”
【张仲景仔细研读医书,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终于在建安十五年写成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一书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在这部著作中,张仲景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首次记载了人工呼吸、讲述如何解决窒息的人,提出了药物灌肠和胆道蛔虫治疗方法。】
东汉以前的医者,下笔飞速,可依然来不及记载翻得飞快的书页。
“天女您慢点,慢点诶,我还没抄完。”
“反复按窒息者的胸脯.....竟能用这种法子救自缢之人!”
张仲景之后的时代,许多人跑进书肆里,点名要买医圣的大作。“什么?店家您说没有这本书?”
“谁家有,我家主子愿出高价购买!”
【张仲景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邪入侵经络、脏腑的深浅程度,患者体质的强弱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创造性地把外感热性病的所有症状归纳为六个证候群和八个辨证纲领。
例如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脉浮,属表证,为太阳病,同是太阳病,又分有汗无汗,脉缓脉急之别,其中有汗、脉浮缓者属太阳病中风的桂枝汤证;无汗、脉浮紧者,属太阳病伤寒的麻黄汤证;无汗、脉紧而增烦躁者,又属大青龙汤证......这样精细的辨证及选方用药法则,使医家应付各类复杂的证候都能稳操胜券。
此外,张仲景还提出了辨证治病的灵活性,即辨证必须有望、闻、问、切四诊的前提,如果出现脉证不符的情况,就应该根据病情实际情况分析,摒除假象或次要矛盾,抓住证情本质。[1]
这无疑为医者理清乱麻一般的复杂症情提供了极大帮助。】
【对于治则和方药,《伤寒杂病论》的贡献也十分突出,书中提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诸法。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方剂。据统计,书中实收方剂269个,且根据成分变化有不同的疗效,对于后世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2]
其中一些著名方剂在现代医疗中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病症中发挥巨大疗效的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
还有治疗乙型脑炎的白虎汤,治疗急、慢性阑尾炎的大黄牡丹皮汤,治疗胆道蛔虫的乌梅丸,治疗痢疾的白头翁汤,治疗心律不齐的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括萎薤白白酒汤等.....都是临床中常用的良方。
所以后世又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是中医的基础与灵魂。
清代著名医学家张志聪说:“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
后该书流传海外,亦颇受国外医学界推崇,时至今日,亚洲各国的医学发展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影响,“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
六十多岁的张仲景仰头看着天幕,神色欣慰,他的医书能对后人有帮助就好。
至于什么从医者人人必读的重要医籍。
这份名誉实在令他喜悦又感沉重,张仲景想着要不他再好好检查一遍《伤寒论》,别有些部分没写明白误导了后世的子孙。
晋朝,太医令王叔和惊喜得脸庞都扭曲了。
印刷术还未曾发明,书籍的传播只能靠手抄,难以流传开来。张仲景死后,《伤寒杂病论》也随之流失,是王叔和偶尔发现了这本未完整的奇书,全力搜集《伤寒杂病论》的各种抄本,最后加以整理成完整的医书。
用名医徐大椿的话说,就是“苟无叔和,焉有此书”。
王叔和只是单纯的不想一本好医书遭到埋没,没想到《伤害论》流传到后世,作者竟然赢得了神医的美誉,想来后人也会知晓他收集医书的一段趣事。
哈哈,他王叔和眼光果然非凡!
“此书活人也。”华佗十分佩服张仲景这位医学大家,并特别想和对方交流一番,也不知如今对方人在哪里?
是的,东汉末年各势力都蠢蠢欲动,华佗落到了曹操的手里,等于虎口拔牙他们抢不走,现在来了一位张神医.....
宴明婉接下来的话解答了他们心中好奇。
【关于张仲景,现在还广为流传着关于他的两样趣事。
大家知道为什么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称呼为“坐堂医生”吗?
——与隋唐以后广泛流传的科举制不同,汉朝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举孝廉”。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学子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张仲景正是被南阳郡举为孝廉,建安年间,被朝廷指派为了长沙太守。
据说他在担任长沙太守的期间,正值疫病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
张仲景对前来求医者总是热情接待,从不拒绝,一开始他在处理完公务后于家中为人诊治,后来前来求医者越来越多,张仲景应接不暇。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日,不问政事,在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为群众仔细诊治。
张仲景首创名医坐大堂的先例,他的这一举动被传为千古佳话。
人民后来为了纪念他,将坐在药铺里给人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这便是现在许多中医药店称“堂”的来历。】
董仲舒望着天际,颇感意外:“举孝廉不好吗,选拔出来的学子德智兼备,日后为官一方也是百姓之福。”
刘彻皱了皱眉,没说话,孝廉是他设立的考试方式,听天女的意思它不如后世的科举制完善,那后世的科举制又更好在哪里。
南阳.....张神医出生于南阳?
曹操面露心动,南阳好啊,南阳就在他治下!
他动一下眉毛,郭嘉就知道他要放什么屁,吐槽道:“别想了,算一算时间,人家现在是长沙太守,荆州那边肯放人给你就怪了。”
曹操闻言,咬牙切齿道:“又是该死的大耳贼。”
“他怎的这样好运气。”
刘备火烧屁股一样站起来大喊:“快快,赶紧把张神医请来!”
孙权那边催了好几次,要求刘备既攻打下了益州,赶紧归还他荆州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刘备暂时还不想破坏和东吴的结盟关系,正考虑要不要依言送还四郡给对方。
接着天幕一出——
得,还什么还!
放跑了张仲景,他做梦都会哭死!
毫不知情引起双方争斗的张仲景,精神烁烁地望着天幕中模样更加年老的自己。
这种看到自身未来命运的感觉十分奇妙。
【张仲景年老后辞官还乡,准备退休的那一日正值冬日,冰天雪地,寒风刺骨,他在白河边上看到有许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因为寒冷,耳朵都冻烂了。
张仲景看到这样的场景内心十分难受。
他心想着这些冻烂耳朵的人,研制出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
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再用面皮包好下锅。
煮熟后,面皮的样子像耳朵,又因为功效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他叫徒弟在空地搭了个棚子,为穷人舍汤。
人们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就再也不会把耳朵冻伤了。】
曾经喝过娇耳汤的百姓们望着天幕上的场景,再想到已经逝去
的张仲景,忍不住掩面哭泣。
张大人,我们想您!
【因为这一碗“祛寒娇耳汤”,民间从此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寒冷的冬天,张仲景用这种方式救治了许多受冻的百姓,饺子不仅成为一种美食,更是对张仲景的纪念和缅怀。
俗话说,人终有一死,神医也不例外。】
象征着张仲景生命的灯油即将烧干。
火光将泯的前一日,长沙人来看望张仲景,说长沙风水很好,希望他百年之后能在那里安身。
南阳人不干了,两方争吵了起来。
张仲景说:“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我死以后,你们就抬着我的棺材从南阳往长沙走,灵绳在什么地方断了,就把我埋葬在那里吧。”
大家按照张仲景的嘱托,从南阳至长沙为他送葬,结果队伍走到当年张仲景为百姓送“祛寒娇耳汤”的地方,棺绳忽然断了。
两地的百姓就在这里为张仲景修建坟墓,你一挑、我一担,川流不息,把张仲景的坟垒得大大的,还在坟前为他修了一座庙。
【千年之后,人们把这里唤做医圣祠。】
雕梁画栋,山水悠然,红墙黑匾上,写着医圣祠三个大字。
“万世医宗”四字匾额高悬,三米高的房间墙壁上贴着数不清的竹简,其上一笔一划雕刻着《伤寒杂病论》里的医书内容,雕刻者付出的心血肉眼可见,尽显中医文化神韵。
【后人研究张仲景的医理,敬仰他的医术和医德。
“阴阳有三,辨病还须辨证;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这是一代苍生大医的真实写照。
南阳张仲景,医圣之名,当之无愧!】
天幕下一片寂静。
好半响,才有一道声音说:“什么南阳人,医圣吃过咱们长沙的水,也算是咱们长沙人了。”
“没错!南阳有医圣祠,咱们长沙也有张公祠。”
张仲景的故事带给人们的震撼难以用语言描述。
若说前三位医家代表让他们心生向往,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了好感,张仲景的故事,就如同一把重锤,敲碎了底层人民尘封麻木的心脏外壳。
他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封建官吏,百姓病了,想办法为治病;百姓伤了,想办法让百姓不再冻伤。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是多少官员也做不到的事情。
既读圣贤书,又管窗外事,乱世之中,怜悯底层,为穷苦人民发声,张仲景让人们见识到了何为伟大,何为医者仁心。
这样的医者,若不受到后人的敬仰崇拜才是笑话!
这一刻,不知有多少人像曾经的张仲景一样,因读扁鹊的故事萌发出了行医的理想。
正如女子见义妁,内心受到鼓舞,愚昧无知的底层人们也从张仲景的生平中得到了某种坚定的力量。
嬴政五味杂陈。
他好像有些明白了,为何秦朝统一六国却不得人心的缘故。
归根结底,在于民一字。
他改革土地,将六国车同轨书同文,兴修水利、长城,他明白自己是治万世而非一世之计,可百姓们服役的困苦却是实打实的。
“李斯。”
“是,陛下。”李斯忙上前,敏锐地察觉到自家陛下心情不太好,头更低了些。
“造纸术的进展如何了。”
“回陛下,纸张虽不如天幕里出现过的书册精美,但已能成功造出了。”
嬴政:“好,派人誉抄《齐名要术》里我勾画出来的几篇,分发给各省,着力协助百姓施行。”
齐名要术上册共计三卷,讲述了粮食和蔬菜的种植方法,包括谷物、大豆、小豆、大小麦、胡麻、水稻、瓜、芋等粮食作物的种植,以及蔓菁、芜菁、萝卜、蒜、葱、韭菜等蔬菜的种植方法。
嬴政根据秦朝生产力的实际情况,暂时勾出了三篇,打算命各郡省推进:
上一篇:脸盲在木叶和暗部谈恋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