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辰木离火
“大哥哥还没好吗?二哥可是又去书院了?”
史苗笑道:“略好些了。”
像是有感应似的,外面说大爷回来了。
贾赦风一样的掀了帘子进来。
“听说四妹妹回来了,可是真的?”
贾敏看见贾赦,果然是比自己出嫁时瘦了,脸色还有些蜡黄,气色都不太好。
感叹道:“大哥哥瘦了许多。”
史苗让贾敏别担心:“人啊,吃不好,睡不好,本来就会瘦。”
孕吐而已,还没经历十月怀胎的辛苦和分娩时的痛,这才哪儿到哪儿。
兄妹二人见了礼,贾敏眼里有几分心疼:“大哥哥身子可还安泰。”
贾赦笑着点头:“安泰,安泰。”
林海也上前来见礼。
贾赦拍拍他,成亲那日没注意看,这小子也和自己差不多高了。
贾赦满意点头:“你小子倒也长高了不少。”
外面丫鬟又道:“二老爷回来了。”
接着便是贾政和刚刚贾赦差不多,风一阵的进来:“妹妹回来,怎么不先来个信。”
他也是在书院得了消息,慌忙回来的。
若早有消息,就该在家中等着,这算是妹妹回门,庄重一些。
贾敏反而不太在意这些繁文缛节:“总能见着的,这样也给你们一个惊喜。”
确实够惊喜的,瞧得出来,贾赦和贾政都很高兴。
大嫂周氏见自己儿子没什么存在感,开口道:
“瑚哥儿要开蒙,正给他挑先生呢!你哥哥今日就去忙这个了。”
接着周氏又道:“我看白先生就很好。”
史苗见状直接驳了回去:“我的意思等瑚哥儿读书上渐渐上道了,再让白先生教不迟。”
各个年龄段有各个年龄段的教法。
如今白琪忙着修书,她又教惯了贾敏和贾政这个阶段的学生。
给小孩启蒙不合适。
大儿媳肯定会心里有意见,但史苗也不想为了儿媳顺心,就耽搁白先生的大事。
史苗转而对女儿贾敏,岔开话题:
“你不是想在那边弄个印书坊,却没找到趁手的人……这事你可以和湘湘商量商量。”
现下印书的事,白湘湘还比较上心。
史苗也不怪自己两个儿媳,成家有孩子了,又是在这种环境下。
重心不由自主,就改变了。
晚上在母亲那用了饭,贾敏马不停蹄又去赶下一个场子。
林海的母亲徐慧和白琪很投机,她不好留在荣国府过夜,就把白琪接过去说话。
贾敏当然要来找自己心心念念的知己姐妹叙话。
这些日子只靠书信,好些话是说不完的。
况且她要印书的事,必须要找人参谋一二。
天色黑了许久,屋里的蒹葭忽然找了过来。
贾敏有些头疼:“什么事?”
蒹葭也有些头疼:
“姑爷见您还不回去,特意来接人呢!”
又来了……
第104章
贾敏过来的时候分明就已经和他说过了,今日要秉烛夜谈,大约还会歇息在这里。
想不到林海竟然会牛皮糖似的黏着撕不开。
“我今日要歇在这儿,请他先回去……”
贾敏无奈,话说一半,看见丫鬟神情为难。
总不该让丫鬟在中间传话两头受气。
贾敏叹了一口气:“罢了。”
旋即跟着丫鬟出去,林海果然在外面等着。
他自己还打了一盏灯笼,黄澄澄的光,今夜月色不好。
林海站在那里跟个委屈的小白菜似的。
贾敏见了他,耐心再解释一遍:“我今儿要和湘湘秉烛夜谈,你先自己……自己独守空房一回。”
林海好似还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小白菜,声音中带出委屈来:“这是我头一回住在府上。”
贾敏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里面服侍白湘湘的丫鬟出来,低着头道:
“姑奶奶,我们姑娘说坐得久了腰疼,您还要在此处住好几日,且待明日有多少话再叙不迟。”
这回是湘湘考虑得更多,贾敏也不好坚持,只能和林海一起回去了。
进到屋内,里面陈设和贾敏出嫁时候没多大改动,一直有人打扫,贾敏住的非常习惯。
她脱下外衫,咕咕哝哝抱怨起来:“一日日的,粘人精,醋汁子里拧出来的一样。”
林海得了意,只跟在后面傻笑。
往后贾敏又出去看了一回自家的印书坊。
因印刷文报关系,荣国府的印刷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流程。
虽赚不了大钱,起码算不上亏,当中花费最大的居然是宣纸。
贾敏才回来四五日,京城那边传来了贾敬榜上有名的好消息。
原本人都在史苗屋里。
史苗去年得了几株草莓苗,本来想着能不能试着种出来,想不到都得霉病死掉了。
史苗想这应是原本植株上早就带着的病,现在又没有什么针对性的药物,只能看老天安排。
史苗还没来得及说下回种植的注意事项。
外面传话的婆子就吵吵嚷嚷的进来磕头:“太太,大好消息,敬大爷中了!”
史苗看这婆子有点眼生。
不过她这么高兴,多半是有人在宁国服上,也跟着一荣俱荣了。
宁荣二府的头一个进士老爷。
贾政毕竟只考到秀才。
史苗积极教大家读书识字的功劳。
现下家里上上下下对秀才、举人、进士之间的差别,都有很深的认识。
听了这个消息,原先落座的贾敏等人都站起来。
贾政听着心热,赶紧问婆子:“敬大爷中了,多少名!”
那婆子脸笑得皱成一团,像是一朵绽开的秋菊:“二榜的进士,第二十三名,给太太和大爷们道喜。”
算是不错的名次了,其余人发出小小的赞叹。
史苗也应景漏出一个笑,转头就吩咐两个儿媳妇:
“是一件好事,你们记着给他备礼,厚一点,从公中出,备好了与我过目。”
这意思多半是还要自己添几样。
两个媳妇应了下来。
贾赦等人又问了些关于贾敬中举的细节,那婆子麻利的答话,后面还得了一吊赏钱。
后来一问,原来荣国府从京城下来报信的人就是这婆子的亲侄儿。
怪不得她能抢到这个好差事。
晚间回到屋里,林海才与贾敏说些体己话,今儿他一早就看出来不妥了:
“我瞧着敬大哥虽然中了,岳母大人和你,并不高兴的样子。”
真高兴还是勉强高兴,林海还是看得出来的。
贾敏对着铜镜,从发髻上拔下一根簪子,无奈道:
“中了也无用,难不成让敬大哥卸下一品的衔,去翰林院当庶吉士,纵使他想去,圣上愿意让他去?”
依着宁荣二公的地位,若是圣上真的要用你,何必等后人苦哈哈的考取功名?
就说贾赦因为远在江南,反而能捞到一两件不痛不痒的差事。
贾敬在京城,也就能在各个王公大臣间走动罢了。
至于走动之后能做什么?
也要顾忌着圣上的脸色。
贾敬高中的消息前脚到,荣国府里还没来得及正经庆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