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的红楼生活 第28章

作者:半卷舒帘 标签: BG同人

或许是病中之人爱胡思乱想吧。这些时日,病中的贾敏将黛玉的命运想了又想。若是命运是按照既定的轨道运行的,纵使有偏差,也要扭转回去,那么不知道,若是她去了之后,林海、清玉和霁玉也不在了,黛玉该怎么办?终究这个问题无解。如今她只希望,清玉这个她强加进来的人物能够保存下来,这样的话,黛玉也就有了个哥哥,有兄弟的孤女不算孤女,她的人生要明朗的多。

贾敏屏退屋里服侍的下人,对着黛玉笑了笑,声音虚浮:“我若是有个不好……”见黛玉张口欲言,贾敏伸手摆了摆,示意她听她说话。“若是真有那么一天,你外祖母家必来要派人来接的。……”不管是从黛玉的教导上,还是为了拉拢林海这个女婿,贾家一定会来人。若是林海肯续娶,为了不断了这门亲,黛玉也是要去京里的,继室先天身份上已经低了贾敏一等,而贾母又是一品诰命,除了宗室外最高的品级,这样的教养人选,在世人眼中看来,再无可挑剔。

“清玉和霁玉是要上学读书的,自是不能去。只有你……还有釉玉,漱玉年纪还小,不知道文姨娘未必舍得让她远离。……”贾敏说到一半,停了下来。若是她真的病逝,贾家派人来接,黛玉是她的女儿,自然不必说。釉玉和漱玉虽然是在她的名下,却没有她的血脉,贾家肯把她一并接走吗?以贾家的凉薄和“悭吝”,未必愿意。若是不接,从法理上又说不过去。若是接走,到了贾家算是怎么回事?和贾家并没有瓜葛的她们恐怕也未必愿意去,而林海也是知道这一点的,他就算再不通人情世故,文姨娘也不会不提醒他,这样一来,黛玉还能到贾家去吗?不过也说不准,以贾家的厚脸皮,没准就接黛玉一个呢。……

想了半晌,想不出来结果的贾敏干脆不想了,继续:“你外祖家于别家不同。你两位舅舅,是荣国公的后人。宁荣两国公,是同胞兄弟,起于草莽,二人于本朝初立之际,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从而被封爵。两人兄友弟恭,感情甚笃,连皇上赐的宅子都要求在一起。所以你若去京里就能看到,两座府邸连在一起,几乎把整条街都占下来了,那条街道也被称为‘荣宁街’。只可惜后代子孙不争气,除了我祖父因为立功原位承袭之外,其他子孙都是降等袭爵。因此虽然外面还称两府为‘国公府’,但是早已经不是了。如今,整个贾家宗族里连一个顶梁的男子都没有,……”

黛玉的眼圈随着贾敏的诉说红了,眼泪不住在眼眶里打转,哽咽起来:“母亲,好好的怎么讲起古来,而且说的还是外祖家的事。我不要听,你还是躺下好好歇歇吧,只有休息好了,病才会好的快。”说着就要扶贾敏躺下。

贾敏拦住了黛玉的动作,反握住她的手道:“我若是好了,就当我今天再给你讲古。若是有个好歹,将来你去你外祖家心里也有个数。下面的话你要听清楚了:林家始祖乃千秋忠义之臣比干。且不说这些年传下来的林家历史,单看本朝。林家,四世列候,你父亲虽无爵位在身,可是却是科举入仕,高中谈话,蒙太上皇青眼,最终官居正二品的两淮巡盐御史兼兰台寺大夫。到你这代是第六代。”教导了半天,把这块最重要的给忘了,赶紧给补上。

贾敏歇了口气继续:“三代看吃,四代看穿,五代看文章,六代成世家。世代簪缨的清贵世家,那种家族端的是门风严谨,子孙出息,数代不衰,就是有爵位的人家也不敢轻视了去。林家既是钟鼎世家,又是书香之族,所以你的出身可谓既有钟鼎之家的尊贵,又不乏书香之族的高雅,实乃‘诗礼名族之裔’。林家虽不显山漏水,却是经世的宗族,纵使在皇家面前,我们林家在身份上不失臣子的本意,可是在出身上并不低了他们去。且不可见了那行事张扬,富贵豪奢做派的家族而看低了自家,自贬身价。”贾敏不好意思直指贾家,毕竟那是她名义上的娘家,她出身于那里。

贾敏咳了几声,就着黛玉的手里捧着的茶吃了几口,又道:“大舅舅素来是后宅的事情一概不管,一概不问。你这个大舅母是后娶的,小门小户的,行事不大气,不讨你外祖母喜欢。你大舅舅又因和你外祖母起了嫌隙,在住处另开了大门进出。你外祖母和你二舅舅一家同住。你二舅舅是个好的,只是后宅之事,他也不太过问。你二舅母,因我从小到大压她一头,对我素有心结,等到她嫁进来之后,我们姑嫂之间又结了几个疙瘩,至今也未曾解开。她又不是个有心胸的,你又生的和我十分相似,因此她看到你,虽不至于难为你,但也不会待见你。府里有那溜须拍马的,惯会揣摩人心思的小人,说不定就会暗地里给你下绊子,背后说你的坏话,……。你要小心。”

叮嘱完了黛玉,贾敏完成了一件大事,心里松了一口气。还没等她喘完气,又想起一事来,赶紧道:“因为你年纪小,我怕你身边服侍的人不精心,你又辖制不了她们,因此都是我身边的人伺候你。直到你开始读书,我才帮你挑了两个人伴你读书,只是你若是去了京里,这两个人是不够的,还得再挑几个才妥当。……咳咳咳……”

给釉玉和黛玉伴读的人都是贾敏精心挑选的,家生子中父母的差事体面,或者家里孩子少,很疼宠的,或者想着把孩子送到两人身边“镀金”的,……一概不取。选的都是那种,孩子能够和黛玉远走京城的,当时她挑人的时候,防的就是这天。未雨绸缪,当时没想过会真的用上。

黛玉见贾敏一项项的叮嘱,宛如安排后事一般,眼中的泪水早已经忍不住滴了下来,见贾敏说话吃力,心中大恸,道:“母亲快别说了,我身边已有古嬷嬷和王嬷嬷,还有雪雁,再加上朝容夕颜两个,尽够了。到了贾家,万事都有外祖母操持,想来诸事妥当,就算少了丫头下人,外祖母也会帮我配齐。所以还请母亲不用再为我操心,还是快躺下歇歇吧。”

提到雪雁,贾敏不得不叹一声命运大神真是无所不在。雪雁是贾敏陪嫁丫头轻雾的女儿。轻雾跟着贾敏嫁进林家,后来嫁给林家的一名管事,先生了两个儿子,后又生了一女。前几年冬天,轻雾出门滑到,磕破了头,死了。家里留下几个大男人,哪里会照顾人,他们身上又都有差事,一出门好几天不在家的情况都有。

雪雁已经到了进府当差的年龄,原来,因为轻雾舍不得,就把她留在了家里。于是爷几个一商量,就把雪雁送进府里来了,她被分到花房当差。原主知道后,就吩咐下面的人不要累着了她,。因此,花房里的人也不敢使唤她,雪雁每日作的都是轻省的活计。因为她在家是最小的,家里的哥哥最小的都比她大了近十岁,所以都让着她,就养成了她天真的性子。偏她又长成一张娃娃脸,看着更像长不大的孩子。

花房是个在主子面前没太多露脸的差事,但是主子发怒一般也波及不到它这里,所以只要不出大的差错,一辈子都会很安稳。因此这里面争权夺利的事情就非常少,雪雁年纪小,又有贾敏的话在前面,所以花房里的人都很照顾她。雪雁在花房里呆了几年,性子依旧和小孩子似的。

后来,雪雁有一次往黛玉处送花,被放学回来的黛玉碰到,就和她说了几句话,雪雁娇憨老实的模样博得了黛玉的好感,两人玩在了一起。黛玉身边的朝容和夕颜年纪只比雪雁大了那么一两岁,但是很懂事,小大人似的,把黛玉照顾的很是稳妥周到。黛玉年纪小,还有玩性,可是朝容和夕颜和她玩的时候,好像哄孩子一般,大家玩不到一起,所以遇到雪雁之后,黛玉就跑到贾敏跟前去和她要人。原主本来的打算就是等雪雁再大点,就把她调到自己身边或者到黛玉身边伺候,但是不等她把人调过来,贾敏过来了,于是这事就搁置了。兜兜转转,最后,这对主仆还是遇上了。

“傻丫头,林家是勤俭持家,从不摆阔,奉行低调行事的政策,讲究财不外漏,做事不招人眼。可是你到外祖府上,是出门作客,代表的是林家的身份和体面,自然和在家时不一样。不要想着是客居人家,所以不好意思大张旗鼓的带太多人,觉得会惹人生厌。你外祖府上,人多口杂,免不了有那不长眼的势力小人从门缝里看人,看轻了你去。其实,让你多带人去,除了撑场面,更是为了让你过得舒服一些。岂不闻‘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你外祖府上人多事杂,你外祖母又上了年纪,哪里处处看顾得到。有些小事小清,少不得靠身边的人提点照拂。何况,使自家的人,与使别人家的人,能一样吗?”

贾敏停了停,接着道:“你是当朝二品大员的千金,祖上又是四世列侯,身边的伺候的也得有匹配上身份的做派,并不是奢靡徒费。只是你之前还小,想着等你长大了,再慢慢的增添。这些人早就划到我的院子里教导了,单等你分院子的时候再挑给你。如今我这样,你还是先把人领回去的好。回头,我派人把釉玉和漱玉的,也都送过去。”

贾敏一面说,一面暗暗思索,尽力把她能想到的,能让黛玉在贾家生活舒心些的安排全都说出来:“你再挑三个,和雪雁作一起。这样的话,和你屋里现在有的,带到你外祖府上,待到了那边府上,再由你外祖母给你配些跑腿使唤的小丫头。浆洗洒扫的婆子,倒也便宜。你也不用觉得不好意思,你在那边的吃穿用度一应使费,家里都会送往你外祖家,只多不少。并不是客气,也不是拿钱压人,而是你此去恐怕要等及笄发嫁才能归来,一去经年,林家又不是没人,万没有让亲戚家帮着养女儿的道理。”

靠在抱枕上,贾敏长出了一口气,她很长时间没有说这么多的话了。现在这副身子真是虚弱呀,只是说了些话,就冷汗不止,要支持不住的样子,真让人心焦。似乎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安排,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想到贾府,就不免想到在内帏厮混的宝玉,贾敏又是一阵头疼。有古嬷嬷在,而且贾敏也和黛玉讲了女子闺誉的重要性,她不知道懂得了这些的黛玉还会不会和宝玉结下私情。就算没有私情,若是彼此依旧像原书中起坐不忌,依旧会让人觉得她行止不端,将来的婚姻就成了大问题。

其实在原书中,一开始贾敏也没想过把黛玉许给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是她对宝玉的评价,这个评价不仅不高,而且带有很深的贬义。黛玉的一个“亦常听母亲说”说明贾敏不是一次两次在黛玉面前说宝玉的坏话,批评他。

这样看来,贾敏根本未把宝玉列为女婿人选。只是后来命运作人,她病逝,而后林海也病故。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女,没有母家依靠,就算出身再清贵,能找到什么好人家?何况她又是在贾家长大,是贾家教养出来的。与之相比,尚未败落的荣国府嫡孙,知根知底的宝玉已经是最好的人选了。

贾府的名声实在是不好,荣国府和宁国府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这样人家出来的女儿,就算是好的,人家也会怀疑她的操守,所以若是为了黛玉的未来计,根本解决方法就是不要让她去贾府。但是这一前提就是贾敏得活着,否则,她死了,黛玉的外祖家要把她接过去,林海也不好拒绝。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局面,贾敏曾经起意想早早的给黛玉定下亲事,最终未果。因为古代婴儿成活率很低,就算是豪门世家,正常夭折的婴儿也不少。所以婚订的太早,若是男方或者女方有个万一,不免会背上克夫/妻的名声。男的死了未婚妻还可以再定一个门第相当的。女方再议婚,一下子就降了一个档次。能够婚嫁还是幸运的,有的女方为此就要为死去的丈夫守节,守望门寡。

所以,世情并不提倡定娃娃亲。倒是一些风流话本为了表示什么姻缘天定,弄这个噱头。一般情况下,略有些家底的人家,都要到了孩子十一二岁的时候才开始说亲。孩子到了这般年纪,不管是学问还是脾气秉性通常已有了雏形,能够看出好坏来了。这个年纪,要成亲的话,至少得过两三年,可以慢慢的挑,慢慢打听,挑中之后男女双方也好量媒说媒。先订亲再准备嫁妆,总得花个一、二年功夫,嫁过来刚好。

黛玉年纪小,为她未来考虑,不宜过早定亲。林家在扬州,往来的人家,就算不知道她病弱,但是一看人,就知道她身子不好,这样病歪歪的,让人担心她养不大,愿意订她这么一个身体羸弱的媳妇的不多。现在,就算贾敏想给黛玉把婚事定下来,她连床都下不了,出不得门,已然来不及。说宝玉的坏话是没有用的,原书中的前车之鉴,已经让贾敏引以为戒,因此贾敏盘算着,回头和林海商量一下黛玉的未来,看看若是她去了,能不能想个更好的办法安置黛玉。实在不行,她趁着最后的日子再好好教导黛玉一番,再不行,就给黛玉设计个“假定婚”。黛玉若是有了婚约,到了贾府应该能够给她减少不少麻烦吧。

“母亲!……”黛玉见贾敏安排妥当,方方面面都考虑到,感动非常。看着贾敏盯着虚弱的身体,硬生生的挣扎着,为她作着谋划,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忍不住伏在贾敏身上失声痛哭。

说了这么些话,费了贾敏好多气力,现今,她觉得浑身疲累,阖目靠在靠枕上休息,听见黛玉的哭声,伸手抚上胸前黛玉的头,虚弱无力的劝道:“不要哭了。你知道我最不喜欢人哭的,快把眼泪收起来。想想那次我们关于‘聚散’和‘花开花谢’的谈话,你房里摆着的你父亲好不容易搜求来的昙花,看着它,要记住我说的话,笑对人生,……”

话说了一半,贾敏只觉得身子一沉,坠入了黑暗之中,昏睡了过去。恍惚之间,至一所在,只见绿蔓低垂、朱栏白石、绿树清溪,好一个清雅的所在。贾敏正慨叹间,一僧一道相携而来,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贾敏跟前,那僧人指着贾敏厉声喝道:“尔乃何方妖孽,竟敢妄自篡改天数,以至于警幻仙子所掌薄命司中金陵十二钗为首者命运轨迹发生变化。绛珠仙子为酬报神瑛侍者灌溉之德,故五内之中郁结了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是以投胎下凡历劫,以其泪报恩。待到度劫完毕,尘缘归尽,就是再列仙班之时,如今被你这么一搅,待她醒悟,归来已不知是何期。”

穿成林妹妹的母亲,贾敏从来都没觉得她占了什么便宜。在现代,她有体面的工作,有房有车,衣食无忧,银行里有巨额存款,而且眼看就能实现她的“提前退休”计划,优哉游哉的过日子。却一下子被丢到这个鬼地方来。由一名独立自主的新女性,未婚女士,单身贵族,变成一个“以夫为天”的已婚妇人,附赠包子两枚,公用丈夫一个。什么自由、平等、独立……都成了浮云,更不论其它诸般好处。何况穿到这里来,平白无故的大了几岁,而且现在马上就要挂了,让她郁闷的不得了。因此贾敏从来没有对这具身体里的原主感到愧疚,因为穿过来之后,她做的要比原主好多了,何况,她是代替原主受苦,有什么好抱怨的。

如今被人指着鼻子骂妖孽,说落她的过错,贾敏从穿过来之后就憋在肚子里的闷气终于爆发出来。“女子‘为母则强’,天下间没有哪个母亲眼睁睁的看着自家的孩子往死路上奔的。我不想法拦住她,难道还要推她一把不成?还有,别跟我说什么狗屁‘以泪报恩’的鬼话,谁听说过长在灵河岸边的仙草会缺水?既然不缺水,那么神瑛的灌溉根本是多此一举。绛珠不怪他多事已经不错了,怎么还跑出来个‘灌溉之恩’来?这是谁的强盗逻辑?再说,这事本就是神瑛自愿的,甚至可以说是强迫的,因为那时绛珠尚未得换人形,开启灵智,就算想拒绝都拒绝不了。拿人家不需要的东西做人情,最后还要换的人感恩戴德,这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况且浇多了水的植物,扎根不深,根系相对也不发达,如此一来,自然在生长上也受到了限制。所以绛珠不但不该感谢神瑛,反而应该怪罪他才是。”

不等那僧人说话,那道人指着贾敏道:“妖孽果然妖孽,惯会强词夺理,切辞狡辩!”

“是啦,我是强词夺理了,我也切辞狡辩了。”贾敏冷笑着承认他们安给他的罪名,说道:“那么我们说点不用强词夺理,切词狡辩的。和神瑛成亲,举案齐眉却让他意难平的宝钗和他是什么因果,以致于落得如此青春守寡结局?因他而亡的金钏儿和晴雯又是欠了他什么恩德以至于花样年华把命丧?还有他的父母及祖母,骨肉亲情,近二十年的养育之恩,教导之责,难道是‘了断尘缘’这四个字就能一笔勾销的吗?这笔账又该如何算?”

不等那僧那道回答,贾敏又问道:“绛珠为酬神瑛,以泪相报。可是缘何她父母早逝,兄弟姊妹一个皆无,这算什么?还有她寄人篱下时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这又算什么?这结下的因果又该怎么算?绛珠以泪报恩,泪尽而亡是何原因?一事一偿,何以还把性命搭了进去?绛珠有了兄弟姊妹,父母健在,难道就不能报神瑛的灌溉之德了?这是哪门子的道理,我怎么没听说过?”

冷哼了一声,贾敏道:“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故天地配以阴阳,阴阳相和,平衡万物。阴阳地位本平等,无孰高孰低之分。偏这个社会就成了女子卑弱第一,就算尊贵如皇后,贵为一国之母,却依旧在皇帝之下,依附其而生。生活空间由一个方寸之间到另外一个方寸之间,宛如囚徒一般,圈于高墙之中。世间加诸在女子身上的种种桎梏和枷锁,沉重的让人喘不过起来,进而低了男子一头,让这个时代的红颜不管是不是佳人,皆薄命。就算将来黛玉夫妻恩爱,子孙孝悌,富贵荣华一生,依旧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那僧人和道人不知道使了什么法子,竟然看到了贾敏在现代生活中的记忆。被现代女子的独立自主惊得目瞪口呆,听贾敏这么一说,一时语结。贾敏因为被带到这个世界的愤懑而大发厥词,发泄过后,脑筋回转,忽然想到眼前这两位可是神仙。他们可是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以他们的能力应该能够让自己回到现代。

想到这里,贾敏满脸堆笑,正想开口请其帮忙,突然觉得人中和印堂穴传来一阵疼痛,让人忍不住“哎呀”一声,叫唤出声来。伴随着她的叫声,耳边又传来大人和孩童的说话之声。贾敏勉强的睁开眼睛,看到眼前晃动的几个脑袋,林海和四个孩子的面容映入眼帘。贾敏心中一声长叹,她又回到这个悲催的世界里面来了。

看见她醒来,林海明显松了一口长气,几个孩子高兴的又蹦又跳。贾敏勉强对着他们笑了笑,眼睛一闭,又进入了黑甜乡中。再次醒来,已经华灯初上,林海握着她的手,坐在床前,趴在床边上睡的正熟。看着林海鬓间多出的星星点点的白发,还有他睡梦中紧锁着的眉头,贾敏忍不住伸出手去。

不等贾敏的手碰到林海,林海激灵一下,醒了,看见贾敏醒了,他忙松开握着贾敏手的手,从床边站了起来,理了理身上因为蹲坐而弄皱的衣服,又恢复到平素里那个正襟严肃的形象,才叫人上来伺候贾敏。等服侍的人从外面进来,他才施施然的走出去。

丁嬷嬷端着一碗药过来,贾敏接了过来,喝了一口,放下,问道:“这个味道似乎不是我素常吃的。我以前吃的药又苦又涩,今天的这碗有些发酸,可是换了大夫?”贾敏后来换的万大夫医术非常高明,她以前也吃了不少其他大夫开的药,都没什么效果,换了万大夫之后,吃了几副之后,感觉她一下子精神多了。因此贾敏对换大夫一事表示疑虑。

“太太你的体虚,虽然是要滋补,可亏空的底子不是一下子就能补好的。需要慢慢调养。万大夫开的药,都是大补的,而且都是猛药,见效是快,可是太太的身子全靠那么点生机撑着,若是药力把生机透支完了,这人也就……。太太体虚,底子弱,不能用大补之药,虚不受补,这一补,人看着精神了,可是底子就被掏空了,就像建的亭台楼阁,不管上面怎么好看,这下面的地基被挖出来了,那么只有倒塌这种结果了。”丁嬷嬷慢声细语的给贾敏解释着。

贾敏一愣,她吃万大夫这药,吃完之后,精神不错,可是越到后面越疲累。本来她还以为是病越来越重的缘故,如此看来,这药也是原因之一。庸医误人。“那这次是哪位大夫诊治的药的?”

丁嬷嬷敛眉道:“是我。我原在宫里看到过类似于太太这样的病例,当时就是我给熬得药。起初我还不敢确认,只是后来,太太的表现和我见到的越来越相似,所以我就在太太昏迷的时候,壮着胆子把万大夫的药给停了,换了我的药。吃药的同时,用金针刺穴的方式把太太唤醒。”

贾敏看了丁嬷嬷一眼,什么都没说,直接把药碗拿起来,一饮而尽,然后把空碗递给她,道:“今后的日子就拜托丁嬷嬷你了。我期盼着痊愈那一天。”

丁嬷嬷本来以为贾敏会追问她怎么会医术,为什么在她生病一开始不给她诊治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但是没想到贾敏什么也没问,而且还表现出十分信任她的样子,让她有些不知所措。“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太太的身子本来就很虚弱了,又吃了万大夫的药,雪上加霜,变得更糟糕了,所以要想好,需要静养,还要清心,不可多思多虑……”

贾敏笑道:“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本来我是该死的人,遇到你是我的幸运,把命捡了回来。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还活着,想做什么不成。你是大夫,我听你的。”没有丝毫异议。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以为这章是要宝黛会的,没想到没来得及,下章吧。

☆、第五十七章

贾敏自病倒以后,病势越发的沉重,寻医问药不见效果。觉得大限来临的她撑着病体,费尽心思为黛玉筹谋。只是自她病重之后,还从来没费这么多的心思,说那么多的话,所以说到一半之后,支撑不住,晕了过去。

其实不是贾敏不想早早的把人给黛玉配齐了,而是配齐了又如何?若是她真的病逝,等贾府来接的时候,她相信,就算那时黛玉身边前呼后拥,有一大堆人伺候,到时能被她带去贾府的,恐怕依旧是小猫两三只。

黛玉的性子敏感细腻,遇事易多思多虑。贾家接她过去,她就会想,既然是去做客,那么作为客人,自然要小心一二,不能讨主子嫌。自然不肯大张旗鼓的带许多人去,免得让人觉得她张狂,从而惹人生厌。再则,她带的人多了,只怕贾家的人会多心,觉得她如此做派是怕贾家委屈到她,就不好与亲戚们相处了。再次,既然是去做客,那么自然要遵从主家的规矩,偏她对于外祖家的规矩不清楚。带多了人惹眼,只能往少了带。到时人不够,外祖母自然会给她配齐。何况,自家的人到了贾家,人生地不熟的,到不如贾家本府的好。再者,她也不忍身边服侍的跟着她背井离乡。……凡此种种,黛玉宁愿委屈自己,也不会多带人去贾家。

至于,林海,那更不要指望了,他对内宅的这种弯弯绕,一向不精通,自然是黛玉怎么说怎么是。在他看来,不过是服侍的丫头下人,不带就不带吧。反正少的,贾家自然会给补上,难道堂堂国公府还找不出几个会服侍的丫头。反正,由谁服侍不是服侍,何必一定要自家的人。何况,他每年送到贾家的银钱,照黛玉的模样,打几个与她一般大小的金人儿,也尽够了,更不要说买几个下人,无论多少,都足够。

他们爷俩,从来没想过,人到了一个新的地方,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身边没有几个熟悉的,贴心的人,如何使得?使自家的与使别人家的,看着好像是一样,实际上还是有差别的。别人家的再好,在贴心,终究不是自家的人。做下人的,心中难免有些偏颇,别人家的人岂能一颗心完全向着自家?

比如原书中,贾母给黛玉的紫鹃。紫鹃自己也说,两人极好,黛玉待她比从家里带来的好十倍,一时一刻她们两个离不开。因此心中发愁,所以说出黛玉会被接回姑苏的谎话来试探宝玉,以至于宝玉极痛迷心,惊动了贾府的一干人等。虽然紫鹃对黛玉说,她是为了黛玉的终身考虑,一片真心为她。一番掏心挖肺的话让黛玉为之感动,并更加看重她。

且先不说紫鹃的行为妥不妥当,若说她完全为了黛玉考虑,没有私心,那么她对宝玉所言,说因为两人要好,黛玉待她甚厚。因此若是黛玉将来离开贾府,她必要跟了去的。她是贾家的家生子,合家在这里。若不去,辜负了她与黛玉素日的情份。若跟着去了,又弃了本家,心中不舍。这话又是什么意思?

若是黛玉嫁给了宝玉,不仅可以解决她的难题,而且黛玉的终身也有了着落,岂不两全齐美。为了黛玉的终身兼她这点私心,紫鹃就打着为黛玉着想的旗号,自作主张,去试探宝玉。她的行为勉强可以说是忠心为主,急黛玉之所急,但是她有没有想过,这般莽撞行事会给黛玉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紫鹃在试出了宝玉真情的同时也把宝黛的关系明朗化,公开化。就算宝玉钟情黛玉有什么用,他的婚姻大事,从来都不是他自己能够做主的。她这样做,除了对黛玉闺誉的影响之外,就是让原本就不喜欢黛玉的王夫人更加厌恶她,加快分开黛玉和宝玉的步伐。而原本作为黛玉最后依靠的贾母也会因此对黛玉产生看法。贾母虽然默许宝黛的婚事,但是不代表她可以接受两人私相授受,暗地定情。给宝玉和黛玉本来就不明朗的未来在蒙上一层阴影。

下人们总是有个偏向,黛玉手里若是没有几个心里偏着她的人,让她遇事怎么应对?总不能一个千金大小姐亲身上阵,和一个下人去对嘴吧,这也太失体统了。再者,就黛玉的性子,和贾府错综复杂的环境,她也需要身边有几个家里带过来的得力的下人。

在这方面,黛玉年纪小,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也没经过事,虽然知道出门做客比不得在自家,但是也想不深远。林海身为男人,心粗,考虑的自然不周全。父女两个生活环境简单,林家人丁单薄,无从见识亲人之间的争斗和倾轧。在他们看来,就算有那么一时想不到的地方,做主人的也会帮着考虑到了,毕竟主人把客人招呼周到本就是应有之意。何况黛玉还有外祖母照看,差不了。

这两个人想不到的,不代表府里没人想到。可是她们又何必趟这趟浑水,黛玉在贾家过得好不好,与她们有什么相干。再者,若是说多了,再没有亲身经历贾家的复杂之前,她们不但讨不得好,没准会落得个“挑拨离间”,说贾家坏话的嫌疑。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她们才不会做。不要说出言提醒,她们不落井下石,暗中下绊子已经是好的了。

贾敏正是知道这些,所以才没有早早的把伺候的人派到黛玉身边。她想着,若是她无法避免旧有的命运,她把她安排的后手都当作遗言说出来。将死之人的意愿,是无法被拒绝的。她临死之前对黛玉做出的安排,堪称殷殷慈母心,黛玉不管多么不情愿都得听从,何况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好,黛玉没个不肯的。当然,她若是还活着,那就另说了。

本来贾敏真的以为她过不去这道坎了,所以就把人指派给黛玉了。至于她隐藏起来的财物,本来也想着一并说出来的,但是孱弱的身体支持不住,晕了过去。等丁嬷嬷施展手段,将她救醒,并重新为她拟定药方。贾敏听她说的头头是道,心中升起一丝希望,把银钱的事情也就按下不提。

原因是这笔钱财交到谁的手中,她还没想好。若是她真的就此去了,那么是不是说明命运无法扭转呢!若是命运真的无法改变,那么林海和霁玉是不是在她去了之后,也将不久人世?那么清玉、釉玉还有漱玉会不会也不复存在?毕竟在原来的命运中,黛玉是孤女一个。

这样想来,这钱交到黛玉手上最保险,因为至少能够确保彼时黛玉是活在这个世间的。可是,黛玉的秉性基本上继承了林海文人清高的那一面。就算贾敏多方面纠正,依旧没有太大的改变,黛玉仍然没有把黄白之物看在眼里。究其原因,除了本性之外,还有林海和刘夫子的教导之功。林海自不必说,刘夫子虽然做不到视金钱如粪土的地步,但是他也不屑在黛玉面前谈钱,认为那是件俗不可耐的事情。因此,黛玉也羞于谈钱。

前有林海,后有刘夫子,就算有贾敏在旁教导,并允许她出门,见识市井百态,黛玉受两人影响,让贾敏对她的教育起不到什么效果。黛玉每月二两的月钱基本上都存了下来,再加上逢年过节,或者夫人们交际往来,得了不少金银锞子,所以小小年纪,私房钱数额不小。她深宅大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哪里知道知道外面的市井经济。

就算得贾敏的允许出门,黛玉在外面也不过买些朴而不俗的新奇土物,在丰厚的钱包支持下,只会觉得东西便宜,根本不能体会到银钱的珍贵。而为了她安全考虑,贾敏就算让她出门,也不可能允许她去太危险的地方,所以黛玉并没有见识到贫民最低层的生活,也就无从体会“一文钱逼刀英雄汉”的窘状。

虽然,贾敏在家里的孩子读书识字之后,就开始着手让他们学习本朝律法,不仅要做到倒背如流,还要熟知其意。釉玉和黛玉学习的时候,曾提出异议,觉得清玉和霁玉是男儿,将来是要在外面办事的,学这个理所当然,可是她们身为女子,学了似乎没有多大用处。

贾敏让孩子们学这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黛玉知道本朝“关于在室女财产继承”,为将来做准备。只是他们学习的时候,贾敏和林海都活的好好的,黛玉兄弟姐妹皆全,若是把真正目的说出来,绝对会让人认为贾敏疯癫了,哪有人好好的咒自己不说,而且还恶毒的诅咒一家死绝了。因此,贾敏告诉两小,虽然女子身处后院,也不该把目光局限于后院一亩三分地。

后宅之事从来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和外面的事情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明晓本朝律法,日常管理后宅,约束家人,交际应酬,……行事就有了准则,就不会在男子在外奔波劳苦的时候,发生后院起火的事情,“妻贤夫祸少”就是这个道理。只是黛玉年纪小,就算记下了律法,在父兄姊妹皆在的情况下,又不像贾敏这样,有“前瞻”的目光,也未必放在心上,当一回事。

何况,若是真的林家就只剩下她一个的时候,那个时候,她就算知道自己拥有林家的财产,可是她一个养在深闺的闺阁儿女,孤苦无依,若不借助贾家的力量,这钱未必能够到她的手里。就算她拿到了这份财产,若是贾家真的起意谋夺她所拥有的那份财产,难道她还有什么法子和贾家相抗不成?就黛玉的性子,知道的越多反而越痛苦。若是真的到了那个地步,还不如什么都不知道的好。

除了担心黛玉不识银钱之外,贾敏还担心她纯良的性子。不识钱,没关系,身处贾家那样的环境之下,吃过几次亏,碰过壁后,就会懂得银钱的重要性了。可是黛玉这个别人待她一分好,她就十分的回报于人,真诚相待的性子让贾敏不放心。

若是把银钱交到她的手上,她担心,黛玉在疼她的贾母几句好话之下,就把这钱交到贾母手上了,让她的安排化为流水。在原书中,直到了黛玉死去,她一直都认为贾母对她很好,她在贾府的立足也全都是建筑在贾母的疼爱之下(后四十回的章节本文不承认,所以后面贾母对黛玉的慢待是不存在的。个人观点,应该是原著中贾母年纪渐老,精力不到,顾不过来,在仗着女儿封妃,势力增长的王夫人一步一步的逼迫下,从而对她支持的宝黛姻缘有心无力,最终无可奈何之下,赞同了王夫人让宝玉娶宝钗的意见。黛玉是死在二宝婚事定下之前。)。就算贾敏叮嘱黛玉,要把这份钱财藏匿好,不得告诉任何人。但是贾敏所说的任何人,未必和黛玉所认知的一样。

若是贾敏直指贾母的话,黛玉必会觉得贾敏秉性凉薄,竟然连自己母亲都不相信,令人齿冷。恐怕她这个做母亲的形象在黛玉的心中不仅大跌,而且对她的话也未必肯言听计从了。若是解释的话,个中复杂的缘由,哪是和一个稚龄女童解释清楚的。再者,一面依靠着人家,一面又防备着人家,的确难为情的,让人说不出口。说一千道一万,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黛玉太小了。就算贾敏再怎么教导,不管她多早慧,她都是一个娇养长大,不足六岁,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在没经过世情磨砺之下,有些东西是无法理解的,可是真等她经过贾府的风霜之后,付出的成长代价未免又有些昂贵了。

思虑种种,醒过来的贾敏就把她藏起来的钱财之事暂且按下不提。准备看看,她用了丁嬷嬷的药之后的情形再说。换了药之后,贾敏虽然依旧病卧在床,却一天比一天精神,每天清醒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四个孩子看见贾敏身体有所好转,一个个喜极而泣,黛玉更是一大哭。看着站在床前的几张原来满是担忧和惶恐的小脸因为她病势渐轻而展露笑颜,贾敏心中怆然,看来她这病,可是吓坏了他们。

本来,几个孩子自幼锦衣玉食,又有贾敏的精心看顾,再加上婴儿肥,小脸圆润,可是如今却瘦削下来,露出尖尖的下巴,格外惹人怜惜。“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若是贾敏真的去了,指望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林海看顾好几个孩子,根本是天方夜谭。那么母亡,父亲又顾不上,还有谁来怜惜几个孩子?想到因为她不在了而被送到贾家的黛玉,所受的种种苦楚,贾敏心中又是一痛。望着眼前小小的几个人,贾敏下了决心,她才不管什么宿命,只要有一线希望,她就要活着,一定要或者,而且要好好的活着。只有她活着,别人才不敢糟践她的孩子!

有了强烈的求生**,再加上丁嬷嬷的精心诊治,贾敏在死亡线上徘徊了多时,转了一圈,又回来了。虽然人救了回来,可是到底大伤元气,贾敏足足将养了一年多才停了药。此次痊愈之后,日常生活要倍加精心,稍不注意就很有可能再次染病。为此,贾敏和黛玉一样,也开始吃起药膳调养身体。除此之外,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健身方法,贾敏皆拿过来,在不引人侧目的情况下悄悄的锻炼着,为的就是尽早把身体养好。

因为贾敏的病不宜劳心劳力,本来白姨娘、章姨娘和文姨娘就分管着一些家事,她本来想着把管家之权再次拆分,交付下去。反正府里经过她接二连三的整顿,已经牢牢的握在她的手中了,就算她养病不管事,几位姨娘想着借机做点什么,绝非易事。

早前,贾敏让白、章、文三位管事的时候,田姨娘就已经心生不忿。论资格,她比不上白章两位。可是她和文姨娘是一起进府的,凭什么她能帮着管家,而她就只能在一旁看着?难道就因为文姨娘生了个小崽子?田姨娘不服,早前她就向林海闹过,只是林海一句“后宅的事情全由夫人做主”将她的要求堵了回去。

如今贾敏病重,田姨娘的心思又起来了,一面打着为贾敏分忧的幌子,又向林海要管家之权。一面找几位姨娘的麻烦,下绊子,上眼药,向林海哭诉她的委屈,说几位姨娘借着管家“苛待”她。几位姨娘正想着趁贾敏病弱,扩大手中权柄之时,怎肯让人“虎口夺食”,何况田姨娘背后还对她们下暗手,自然要给予还击。

一时之间闹得不可开交,让林海烦不胜烦。即为外面公务忧心又担心贾敏的身体而心情烦躁的他一怒之下,将几位姨娘的管事权全部收回,让贾敏房里的媳妇和嬷嬷管着,反正一切都有例可依,实在不行,可以问贾敏。就算是几位姨娘管事的时候,碰见委决不断的事最后还不是要让贾敏拍板。

对几位姨娘的争斗,贾敏选择冷眼旁观。倒是最终林海把她们的管家权全都收了回来,还出手惩戒,并责备她这个当家主母待下过于宽厚,让她有点惊讶。对家里的这几位姨娘,贾敏是真的宽宥。面对她们的不怀好意,贾敏只是一味的防御,甚至是逃避。明知道她们不安分,也没有实施什么霹雳的手段,只是卸了她们的爪牙,让她们就算再想做什么都有心无力。

起初是因为,贾敏觉得她是穿越而来,带着一股天然的优越感,不想陷于宅斗之中,所以从不主动出击,只是被动的防御。待到后来虽然意识到了后宅争斗的残酷,可是贾敏却不想逾越了心中的底线,不到万不得已,不是你死我活的地步,她不想让手染上血。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头凶兽,蛰伏在道德的约束下。可是一旦某些道德底线被打破,那么在放出凶兽的人心指使下,会发生什么实在是难以预料和控制。所以,在贾敏可以控制的情况下,她对于几位姨娘的小动作,虽然表面上只是敲打警告一番,但是在心里默默的为其记上一笔,累积之后,再行出手,务求一击必中,免得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因此,几位姨娘在她的这种“宽大”中折腾着,没想到她们的举动尚在贾敏容许的范围内就已经先惹翻了林海,管家权收回,每人还被禁足半年,田姨娘惩罚加倍,涵容更是因此被厌弃。

涵容虽然面上待遇和姨娘一样,可是不过是个通房。身为通房,是可以随时被打发出去的。贾敏说过,她若是有个一男半女,就可以被抬为姨娘,可是早已经被几位姨娘严防死守的她怎么可能有怀孕的机会。心急想正名的她也曾旁敲侧击的像林海撒娇看能不能把她直接提上去,得到的结果自然是失望的。

等贾敏病重,涵容忍不住了。若是贾敏真有个万一,不管是新来个主母,还是府里的几位姨娘,都不会容下她,因此她找了个机会向林海提出抬她为姨娘,借口是“给贾敏冲喜”。话刚出口,林海幽深的眸子死死的盯着她,半晌,一言不发,拂袖而去。等后来贾敏要养病,把管家权下放的时候,田姨娘以帮她抬姨娘为条件,拉拢了她做帮手,和其他几位打擂台。事情闹大,惹怒了林海,几位姨娘受到惩戒,涵容更是因此不被待见。虽然明面上处罚,但是只要有林海出现的地方,就不允许涵容在那出现。林海更是绝迹于涵容的房前。

此次老皇退位,新皇登基,大肆改革。原本林海递上去被搁置的整顿盐务的办法被启用。身为倡议者,又是两淮巡盐御史,林海主持此事,责无旁贷。这番盐务整顿,牵涉的瓜葛和利益让不少人寻门路求到他的门上。偏主持内务的贾敏病卧在床,让本来想走夫人门路的人大失所望。偏这个时候,有人打着林家的旗号行事,打听到对方家里的女儿是林海心爱的姨娘,有那钻营的或者不怀好意的,就往这家送了重礼。

事情爆出来,林海一查,查到了涵容父母的头上。查出真相的林海,大怒,本来看在涵容是贾敏身边出来的人份上,他虽然不待见她了,但是还是把她留在家里。如今见她的家人这么不知事,竟然敢打着他的旗号任意妄为,自然不肯再留下涵容。为了避免“惊扰扰”到病中的贾敏,林海下令,直接把涵容撵了出去,把她的家人以欺诈的罪名送进大牢。处置完,林海亲自到上房告诉贾敏,让她不要觉得他为涵容的事情而伤了她的体面。

病床前,贾敏听到林海饱含歉意的言语,再一次确定两人不在一个脑波上。天底下没有哪个女人愿意把自己的老公和别人分享的。涵容是她身边的人不错,可是从她选择作林海的通房丫头开始,就已经站在贾敏的对立面了。林海不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因为涵容是贾敏身边的人,她犯了错,被处置,还担心贾敏会护短,护着她。让人无法理喻。

对林海,贾敏已经无力了。林海的行为在当前社会规则下,并没有错。就连写出“一生一代一双人”的纳兰容若,还不是生活在娇妻美妾的环绕中,哪怕妻子过世,哀伤到形毁骨消,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身边还不是接二连三的出现新的女人。所以,对林海的行为,她就算生气,气坏的也只能是自己,因为严格遵守社会准则的林海也不知道你为什么生气。

本来,看到林海因为她病重不起,忧心忡忡,吃不好睡不好,每日亲身守在病床前,一副鹣鲽情深的模样,让贾敏有些感动。想着,等病好后,是不是改善一下目前相敬如宾的夫妻关系,拉近一点儿彼此的距离。如今看来,算了吧,还是保持现状为好。

时光如流水,跟随弘一法师学习多年的清玉和霁玉于去年和弘一法师结束了四处游历的生活,回到了扬州,开始为科举做准备。在参加正式科考以前,考生先要取得入学的资格,即成为生员。入学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称为童试的县、府、院三级考试。另一方法是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监生中有皇帝恩准的恩监;因长辈曾为国建功而特准的荫监;和最常见的透过捐献金钱财物而成的捐监。

林海身为二品大员,有一个入监读书的名额。另一个名额,以家里的家资为其捐监也很容易就能做到。但是不管是清玉还是霁玉,都拒绝捷径,想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考试,取得入仕的资格。对此,林海和贾敏两个自然乐观其成。两人顺利的通过了童试,得到了秀才的身份,并且在最后的府试中考了一等,成了廪生,每月有二两银子一斗米的收入。

为此,清玉和霁玉两个得意洋洋的在釉玉、黛玉和漱玉面前炫耀,被姐三个毫不客气的敲了一笔竹杠。在清玉和霁玉随弘一法师游览九州山河的时候,贾敏并没有把釉玉、黛玉和漱玉拘在房里,也时不时的带着她们踏青、拜佛、游河、赏景、……。并且借着给回祖籍给婆婆办十年的冥祭的机会,带着三人玩遍了姑苏。除此之外,还利用林海查探福建盐场改革情况之际,跟着到了福建。

在福建,贾敏带着釉玉她们三个,住了大半年。在福建,贾敏除了检查了和与她联合作海贸生意的姚家交上来的账本,并收取了分得的利润之外,最大的收获就是彻底矫正了黛玉的“君子耻于言利”的毛病。

这几年,不管贾敏怎么教导黛玉,黛玉对经济事务都不感兴趣,说的多了,甚至让黛玉觉得她这个母亲浑身充满“铜臭味”,母女两个最后闹得不欢而散。就连林海,也不支持她。其实就贾敏而言,并不想把黛玉教成锱铢必较守财奴。对贾敏来说,在她眼中,一文钱和一千两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她并没有把钱看得多重。

她只是无法接受的是黛玉在欣赏“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同时却不知道,钱,有赚才有花。而黛玉只学会了“花钱”,却无视“赚钱”这一个过程,只认识到“钱不是万能的”,却没有认识到“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个道理。就算黛玉是仙子,可是她也要懂得,在这个红尘俗世,仙子也是要吃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