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惹不起的黛玉 第77章

作者:紫生 标签: 红楼梦 情有独钟 BG同人

  北狄王怎么病的,自然是五王子手下的巫医动了手脚,那两个所谓为的国师也在里头打配合,替五王子说了一些该当继位,有利北狄好话。若不是司徒卓及时冲破五王子的软禁,说不定北狄就换天了。

  至于北狄五王子的动机,当然还是为了王权。

  五王子也没想和朝廷翻脸,原本是准备继位之后继续和朝廷交易的。但是他之所以将朝廷使团软禁,又对北狄王发难,还是因为北狄王确然病了,五王子控制的巫医趁机在草药里头下了轻微的毒药,就是试药的婢女吃了,也不会立刻毒发,但是对于本就身子不好的人,却无法抗拒积累的药性。

  五王子觉得,十九王子得北狄王宠爱,又出使过大灵朝,这时候大灵朝使团来北狄造访,会更加增加十九王子的继承王位的资本,所以对北狄王下了手。

  当然,五王子的怀疑是有道理的,北狄王在位几十年,自然知道现在北狄内部这么四分五裂的,不管谁继位,都要得到朝廷的承认,北狄才不会陷入内乱。那么十九王子天然就有优势。

  因为司徒卓一行及时揭破了五王子的阴谋,而且为北狄王争取了时间,五王子当然就继位无望,而且还被处死了。北狄王将王位传给了十九王子,而且还将一僧一道作为答谢交给了司徒卓。

  新任北狄王是十九王子,其实不管是谁,要在想王位上坐得稳,除了联合其他兄弟外,最好的办法就是投靠朝廷。不得不说新北狄王的运气实在是很好,他继位的时候,朝廷使团就在北狄。

  那就一切顺水推船了呗。

第102章 新北狄王阿兀……

  新北狄王阿兀尔为了维系统治, 之前北狄王和朝廷使团谈好的条件几乎没怎么改动,在配合收购肉干上也很是积极。

  当然,天|朝上国做生意还是很公允的, 也跟北狄交易了不少粮食。至于瓷器、丝绸等物,阿兀尔也要了一些, 倒不是他自己享乐, 而是分配给原因支持他的其他哥哥兄弟。

  这一趟出使北狄, 虽然耗时比之预计的要久,但是朝廷收获颇丰。

  这大批的采购物资并不用使团押运, 而是拿着谈好的文书派军队到边境交接护送, 所以双方达成协议之后,使团就快马加鞭的回来了。尤其因为捉拿了一对僧道,司徒卓路上格外小心, 生怕一个看守不到位,这一僧一道或逃或死。

  一僧一道关系到小钟妃和九皇子的旧案, 押解回朝之后,依旧是大理寺负责审案。

  不过英莲作为当年僧道案的受害者,封氏曾经去辨认过哪些被问斩的僧道, 只找到了当年去甄家行骗的癞头和尚, 并未找到跛足道人。这回又捉拿了一僧一道, 封氏自然要作为人证,再去大理寺天牢辨认一辩。

  这次封氏认出了当年到甄家行骗的跛足道人,而另一个癞头和尚非但不丑, 一盆凉水泼脸上抹干净之后, 此人还非常年轻,颇有几分俊俏。而且押解回京这段时间,因为坐在囚车里没来得及剃那平时假扮癞头不让长出来的几戳头发, 现在那几个地方已经长出乌油油的头发来。

  至于这个人是谁,原是林家多年的仇人,逃走了杳无音信的傅试。

  傅试和那跛足道人都不是什么硬骨头的人,就是一般的州县狱刑都未必熬得过去,何况是大理寺主审。

  没花多少工夫,二人就竹筒倒豆子般的什么都招了。

  当年的一僧一道到甄家行骗之前,已经落魄得吃了上顿没下顿了,二人行到苏州阊门的十里街仁清巷,躲在葫芦庙后面落脚。当初贾雨村也是落脚在葫芦庙的,且贾雨村得了甄费资助时候,等不及与甄老爷亲自道谢辞行,只跟庙里的和尚交代了几句,便上京赶考去了。

  也就是在当时,一僧一道听到甄家老爷家中豪富,便起了上前行骗的心思。当然,刚开始,那两个骗子也是瞧上了生得水灵的英莲,才去甄家编派出那一番有运无命累积爹娘的话,至于甄家夫妇如何不允,将其撵出,也不必细述。

  后来霍启带着英莲赏花灯,英莲就是被那两个骗子趁乱抱走的。不过当时两个骗子确然穷困,也没能力将英莲养大再卖,所以直接卖给了拐子,得了一笔钱财。

  葫芦庙炸供烧了整条街确然是意外,不过这桩意外果然应了这两个骗子在甄老爷面前说的那一番话,然后二人就换了装扮,传出那一僧一道十分灵验的话,为的是替日后行骗铺路。

  至于到九江行骗的一僧一道,原是苏州这两个骗子的徒弟。这些个骗子寻到了装神弄鬼方法,很聚集了几对僧道全国各处行骗。当然,彼时虽然也已经传出了什么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的名声,因尚未被小钟妃母子收编,影响力倒也有限。

  至于后来,有了小钟妃母子做推手,最开始的那一僧一道的徒弟同党们,但凡不肯受小钟妃母子摆布的,就被杀了之后换小钟妃母子的人,这母子两个也将这些僧道的名声推得神乎其神,甚至让太宗皇帝觉得皇权受到了威胁。

  现在被捉拿回来的僧道,跛足道人是最开始在苏州阊门行骗那一对。因知道甄家富足,当年跛足道人胆子极大,甄费家道败落了之后,还上门骗过甄费,说是让其出家,实则是想诓骗甄家抢出来的细软地契等物。

  甄费当年本就受了极大打击,风烛残年,仅剩的家业被岳丈家哄骗去了,一僧一道没得好处,便拿甄费出气。甄费本就接近油尽灯枯的光景,哪经得住这个,没多久便一口气不来去了,尸体被两个骗子扔在乱葬岗。

  封氏和英莲知道真相,哭得泪人一般。

  就算当年知道甄费跟着渺渺真人走了,后来封氏母女重逢,英莲有造化做了尚书府的义女,母女两个日子过得好了,封氏母女也是希翼甄费是真的看破红尘,随神仙真人去修行历练去了。谁知是这个结果。

  这个跛足道人虽然心术不正,但是头脑极是灵活。不但编出了那套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的话,发现自己有些徒弟失踪,而且世上莫名其妙多出很多自己不认识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后,跛足道人很快就投靠了小钟妃,不但丝毫不藏私,还出谋划策。什么绛珠仙子、神瑛侍者,也是这个跛足道人编出来的。

  小钟妃见跛足道人头脑灵活,嘴巴子利索,十分能糊弄人,就将其派去了北狄。当然,北狄虽然有些贵族学了汉话,也并非人人会说,小钟妃给跛足道人派的搭档便是傅试。

  傅试当年拿了甄应嘉的好处,想害死林佑未果,后来就逃了。

  正如之前黛玉所料,小钟妃母子两个策划谋反,网络了很多走投无路的人,这些人只要有一口饭吃,能吊着一条命,就不敢出卖小钟妃母子。傅试也是在二皇子被夺了差事之后,投靠的小钟妃。

  傅试这个人是有些才学的,小钟妃也算是深谋远虑,收罗到傅试之后,便叫他学北狄话,果然后来就派上了永昌。水澜知道北狄哪年会遭遇大雪灾,小钟妃便提前让一僧一道去北狄煽动北狄王。

  因为跛足道人和傅试所言后来一一应验,哪怕一僧一道在大灵朝的谎言被拆穿之后,北狄王依然供奉二人为国师。若非这次司徒卓随使团出使北狄,恰巧揭露了此二人得了北狄五王子的好处,配合五王子夺权,恐怕二人还继续在北狄逍遥法外。

  至此,所谓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的全部来龙去脉查清了。刚开始这只是一对骗子编纂的骗局,葫芦庙失火也只是巧合,但是后来,一僧一道和那些徒弟们却胆子越来越大,为了让自己的‘预言’变得灵验,没少做杀人放火的事。

  再后来,有了水澜提供的‘梦境’,这个谎言像滚雪球一样,越编越大,用越来越多的‘预言’去支撑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的神通,终于引来皇权的忌惮,以至于这个谎言被戳穿的时候尤其惨烈,死人无数。

  不过傅试投靠了小钟妃之后,刚开始一直在学北狄话,并没有参与那些不为人知的工程,傅试仅仅隐约知道确然有些和自己一样走投无路的人会被小钟妃母子派去做些事情,但是具体的地点和内容,傅试也不清楚。

  太宗皇帝知道小钟妃和九皇子确然藏了东西,到底没问出来藏在何处。

  查清了甄费之死的真相,封氏母女给甄费立了个衣冠冢,又在牟尼院做法事。毕竟英莲已经做了林家的义女,不好在尚书府守孝,英莲便禀明了义父义母之后,搬到牟尼院带发修行,一是为甄费念经超度,二是守孝。

  贾敏跟黛玉说起此事的时候还道:“英莲那孩子一片孝心,我也不好阻拦,不过这一守孝三年,越发耽搁了。”

  黛玉安慰贾敏道:“母亲不必为这个操心,反正现在到咱们家提亲的也没什么好人家,何必草草将英莲姐姐嫁了,日后日子不顺遂,岂非白受罪。等英莲姐姐这几年孝守过了,就是在军中择一出息子弟结亲,不比现在那些上赶着巴结咱们家的小人好?”

  贾敏道:“这几年西海沿子打仗,几年后确然会有出色子弟冒头。但是你也不想想你英莲姐姐的年纪,日后被人说闲话可怎么好?像你结亲之前,我和你父亲都担心,现在听说你们父亲感情好,我也放心了。”

  喜怒不形于色如黛玉,都微微怔了一下,自己跟司徒卓夫妻感情好?呵,革命战友的情谊深还差不多。

  贾敏虽然发了下牢骚,但也觉得黛玉之言有理,便没再说什么。

  司徒卓一趟差事回来,人黑瘦了些,黛玉自然忙着给司徒卓补身子。不管两人具体情况如何,起码在所有人眼里,两人都是正儿八经的恩爱夫妻,小别胜新婚的戏码得做足了。所以这段时间,在外人眼里,黛玉夫妻过得蜜里调油似的。

  展眼第一批从北狄购买的肉干运回大灵朝境内。为了避免浪费人力物力,这批肉干并未送回京城,而是和运往西北的其他补给汇合之后,直接运去西海沿子。

  西北的冬日非常寒冷,并不适宜动兵,原本,朝廷上下都以为到了这时候,双方都是修养时期,战事至少要托到明年决胜负了。

  谁知南安郡王就那么有本事,就在入冬休战前期,托大亲自追出城外,结果中了对方诱敌深入之计,把性命丢在了西海沿子。

第103章 消息传回京城……

  消息传回京城的时候, 南安王妃倒是很冷静,立刻吩咐家中布置灵堂,立刻则将南安王世子叫到跟前吩咐一番。南安王世子会意, 也是换了素服,立刻入宫去了。

  至于南安王妃自己, 则递了牌子入宫。

  人死不能复生, 再说, 南安郡王是战死的,就为这个, 自己出身钟家那点事也该一笔勾销了。现在于南安王妃最要紧的事, 便是给世子请封王爵,然后奔赴北疆,执掌帅印, 继续握住西海沿子的兵权。

  前世九皇子逼宫成功,现在已经称帝一年多, 南安郡王不仅是新帝登基的工程,还是新帝维护统治的重要依仗之一。南安王妃如此行事,新帝也就下旨让南安王世子继位, 封南安王妃为太妃, 新南安王夺情前往西海沿子领兵抗击西海国。

  当然, 结局是南安王世子也是个草包,即便朝廷增兵派粮,新任南安王依旧兵败西海沿子, 南安王被活捉。以至于生出南安太妃到荣国府认义女, 探春远嫁和亲,换南安王回朝这样的事。

  现在南安王妃母子的应对其实是没有错的,这等大事, 若是迟得一点儿,就兵权旁落了。问题是,现在的太宗皇帝又不是前世的新帝,太宗皇帝记挂西海沿子兵败这事儿很久了,若不是战事起得太快,都安排司徒卓就藩,交接兵权了。

  现在么,南安郡王既然死在了西海沿子,那死者为大,太宗皇帝也不会继续追究霍家,落个刻薄寡恩的名声。但是南安王世子想继位,继续执掌西海沿子兵权是不要想的。

  太宗皇帝派了个内侍去南安王府赏了份奠仪,算是给了一份哀荣,除此之外,什么给南安王世子授爵出兵的事压根没提。那内侍就留下一段漂亮话,说南安郡王世代镇守边关,现南安王为国捐躯,皇上甚为痛心。只是人死不能复生,除了赐下奠仪,聊表心意外,又嘱托南安王府好生打理南安王后事,必要风光。

  风光是风光了,但这也是南安王一系最后的风光。所谓好生打理后世,就差明明白白让南安王世子不要想别的,安心在家守孝了。

  南安王妃不甘心,她当年以旁支嫡女的身份嫁入南安王府,从出身门第来说是高攀了的,但是之所以能让她高攀上,也是因为她自身素质不错。

  其实本朝让异姓王镇守边关,但是其家眷大多留京,也是作为质子的意思,皇家对于异姓王并没有那么放心。那么,留在京城这些家眷,则需要审时度势,平衡各方关系。

  坦白说,南安王妃这些年做得不错。前世长康宫势大,人家没有站错队,即便南安王父子都是草包,双双兵败西海沿子,南安王妃也重没有犯重大过错,所以还能以势压人,强认探春做义女,送出和亲。

  至于今世,南安王妃依旧没有犯站队上的错误,局势不明朗之前,南安王妃可没像先承恩公府的史夫人那么蠢,直接倒像了九皇子。至少在彻查小钟妃和九皇子案的时候,没查出来南安王府有什么越界行为。

  也是因此,南安王妃才有胆量仗着南安王的死,趁热打铁入宫给南安王世子请王爵。

  当然,有水澜的口供,南安王妃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南安王妃自己都没想明白哪里出了错。

  南安郡主战死是一桩大事,京城里头议论纷纷。

  司徒卓得了消息,就回来跟黛玉说:“这次我可能真的要准备就藩了,我想了一下,现在西海沿子打着仗,你暂且别去了,等局势安稳了你再过去,到时候咱们商量下一步怎么办。”

  黛玉道:“入冬了是件好事。即便南安王战死了,这样的天气也不适宜打仗,西海沿子的副总兵是卫修将军,他只守城不出,应当能撑到朝廷援军赶到。”

  司徒卓点头道:“虽然冬日行军要吃些苦头,但是前线不会大规模冲突,到底有了缓冲时间。”

  黛玉道:“我也想去西北看看。”

  司徒卓皱眉道:“这次去西北,必是要带大军增援的,又是冬日里,行军路上且不知道要吃多少苦,你一个女孩子家,何必去受那些罪?就是迟一些去,也不耽误什么。”

  黛玉道:“我以为王爷知道,皇上为何留我们活着。”

  司徒卓自然知道。不过和黛玉相处久了,总归是心疼小姑娘的,黛玉还要明天开春才及笄,现在这年纪,搁现代社会就是一初中小姑娘,冰天雪地的,跟着几万大军赶路,确然太过辛苦。

  “不过是迟几个月等化冻了再派人接你去,想来皇祖父也不会如此不近人情。”司徒卓道。

  黛玉却非常坚定地摇头道:“我怎么说都是王妃,路途虽远,是有车坐的,累不着我。再说,满京城都知道我们‘恩爱’,我跟去了西北,才更合乎情理。”

  司徒卓非常认真的看着黛玉道:“我作为一个男人,是觉得女孩子的体力比男人更差一些,这不是性别歧视,而是雄性激素含量不同导致的。但是我知道你的内心有一个非常强悍的灵魂,或许我应该尊重她,所以,如果你坚持,我们一起去西北。

  我知道你智慧非凡,如果你去了西北,对占据有利无害。但是我必须告诉你,运筹帷幄分析局势,和近距离接触战争,面对肉搏和死亡,是有很大不同的。玉儿,你真的想好了吗?”

  黛玉内心一颤,前世今生加起来,她是学到很多东西,还有幸在后世学到不少军事理论和搏杀技巧,也参加过军事演习。但是她真的没有上过战场,甚至杀鸡宰鸭都不曾有过。直接面对生死,甚至自己那起刀剑杀人,真的做得到吗?

  黛玉问司徒卓:“你……曾经上过战场?”

  司徒卓没有否认,而是继续道:“再强大的内心,真正第一次杀人的时候,依旧会受到极强大的冲击。但是一旦上了战场,甚至连心理建设的时间都没有,就必须面对杀人或者被杀。我希望等西北的战事结束了,再接你过去。但是我尊重你的决定。”

  黛玉突然语气坚定的道:“我随你一同出发。这不是我能否适应肉搏式战争的问题,而是我去了,对所有人都好。包括我们和我的家人。皇上希望我们阻止战争扩大,希望我们扭转西北战局。能否做到,不但关系我们自己,还关系我的父母家人。”

  司徒卓没有再说什么,道:“那你准备准备,我会跟将士们同吃同住,但是会尽量为你准备一辆舒适些的车。”

  黛玉点了点头。

  既是要准备就藩了,司徒卓很忙的,和黛玉商量好之后便又入宫了。

  瞧着司徒卓的背影,黛玉突然想到那番上过战场的话。从司徒卓往日的谈话来看,他当过兵,但是生在和平年代。但是他上过战场,杀过人,那么最有可能的便是缉毒和维和。他参加过维和吗?世上有这么巧的事吗?

  等司徒卓走后,黛玉便也命人套车去了宝庆堂。黛玉是去邀请柳行同往西北的。

  柳行当年入京,是为了对付甄应嘉,后来在京城安顿下来,原本也没什么。

  只是年前太宗皇帝重病,太医院束手无措,大理寺卿崔宏安举荐柳行给皇上诊病,恰巧治好了太宗皇帝,柳行在京城就没那么自在了。

  这个要从柳行祖上说起。

  柳行的祖父柳炳医术高明,人称阎王敌,不过前朝末年战乱的时候,此人失了踪迹。后来太|祖皇帝重病,曾重金寻找柳炳的下落,去最终一无所获。当时太宗皇帝见过柳炳年轻时的画像。

  彼时柳炳在战乱中落下残疾,而且也不想子孙后代做了宫廷御医,除了好生行医之外,还要在各种斗争之中权衡,便隐性埋性在林家将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写了下来,便是那本《柳氏杂术》。彼时的林公封了候,但也没暴露柳炳的行踪。

  后来柳行在《柳氏杂术》封皮的夹层中看到前因后果,才对林家分外感激。

  谁知兜兜转转的,数十年后,柳行不但治好了太宗皇帝,还因太宗皇帝见过的阎王敌画像本就是柳炳年轻时候的,祖孙二人长相相似,叫太宗皇帝认错了人。

  皇家的事柳行也不想牵扯过身,省得日后不好脱身,原本,柳行都准备收拾行囊南下了,不过太医院院正还亲王宝庆堂请过一回柳行,邀其入太医院,柳行虽然拒绝了,但是南下是不好启程了。

  黛玉到了宝庆堂之后,柳行夫妇都要行礼,让黛玉给拦下了。黛玉自小习惯了称柳行为叔,依旧没改称呼。三人坐定之后,打发了屋内的人,黛玉开门见山的问:“柳叔父,皇上的病情,还能支撑多久?”

  柳行吓了一跳,王妃都忘了叫,直接问:“玉儿你怎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