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玖拾陆
论天资,温辞不算顶尖,但他刻苦,家里也能予以支持,论韧性,杜老先生很欣赏他,但现在,老先生又要补一样,品性。
踏实,无论是念书还是做官,这一点不容忽视。
不夸大而侃侃而谈,也不会因风光而飘飘然,且,他不占别人的功劳。
越看这学生,真是越喜欢。
替他办这么个茶会,让他展示自己的才华,真是太对了。
温辞对杜老先生笑了笑,笑容里透着感激。
又与几位山长见礼,温辞走下了台,走回霍家兄弟那里。
霍以暄一脸激动,直接与他探讨起来。
读文章,就是温故而知新。
李三揭的文章,他读过好几次,也与温辞讨论过一些,但刚才听温辞在台上一说,霍以暄又冒出来很多想法,迫不及待地想要说一说。
他们说文章,其他在场的,更多的是在说温辞这个人。
“我信他秋闱是自己好好考的。”
“答了一上午,最后还这么游刃有余,这是真的不怕考。”
“经义背得很熟,策论,他的思路很快,能找到很多点,看得出来基本功很扎实。”
“文笔可以练,脑子不活可救不了。若文笔是弱项,这么多年硬练也练出来了,不可能写得一塌糊涂。”
“有这等水平,没必要去做那样的事情。”
“那他怎么不考这科春闱?”
“侯府还缺他三年束脩银子?别人想再练三年,图个好名次,也正常。”
“也是,反正年纪也不大。”
议论声此起彼伏。
吴公公笑眯眯的,听了会儿,问身边做小厮打扮的小内侍:“你觉得怎么样?”
小内侍笑得很腼腆:“不瞒您说,小的还是进、进府后才认字的,高深的道理听不懂,但温公子说的那些,小的好像有点听明白了。小的在家的时候,也临着条溪,温公子说的,与印象里的很像。”
吴公公把玩着玉球,笑道:“你在家时才多大?”
哎,问错人了。
温辞说的那些,若是去问问田间生活的老百姓,他们都是懂的。
那就是他们的生活。
那位李大人,确实不错,这下子,这么多人都会想读一读他那篇文章了。
吴公公正想着,视野里出现了一个清瘦的身影。
那人裹着厚厚的裘衣,身高比较突出,因而很是显眼。
就在吴公公对侧的高台上。
第430章 推翻
吴公公定定看了那侧两眼。
其实不用仔细去看,他也能一眼辨明对方的身份。
两侧高台隔得虽然远,但那一位的身形实在太过显眼了。
或者说,有特点。
那是唐云翳。
唐云翳很高,坐着的时候就比别的人高,站起来越发显得鹤立鸡群。
而且他瘦,很是清瘦。
以沈唐两家的家底,唐云翳的瘦定然不会是因为幼年吃喝上跟不上,他就是单纯的只抽个子不长肉。
沈皇太后在时,还让太医给唐云翳调养过,可惜没有什么效果。
好在,并不影响康健,也就随他去了。
又高又瘦的唐云翳,在冬季时候,看起来会让人舒服些。
冬衣厚重,再搭上裘衣,一层叠一层的,掩去了他瘦得过分的体型,让他看起来匀称许多。
这也使得吴公公认他认得很轻松。
身高卓越,裹成这样还不显臃肿的,也就是唐云翳了。
吴公公摸了摸胡子。
这事儿,得回禀皇上一声。
对面,唐云翳垂着眼看着台下。
他皮肤白,看起来没什么血色,但他并不冷,裹成这个模样,要冷也难。
有那么一瞬,唐云翳察觉到有视线落在他身上,他本能地望过去,目光所及之处,人挤着人。
唐云翳并没有发现吴公公。
吴公公那么一装扮,别说是隔着遥遥的高台,哪怕是擦身而过,他都未必能一眼就认出来。
唐云翳收回视线,他太高了,时常受人注目,这很正常。
他重新把目光落在了温辞身上。
他是中途才来的,没有听完全场,但温辞的几次问答都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谦逊、大方、得体,又不失才华。
这是唐云翳对温辞的印象。
这场茶会过后,想借着温辞舞弊继续发挥,几乎不可能站稳脚了。
考生们不是傻子,谁答得好、谁答得不好,心里都有一杆秤;京城百姓更不是傻子,他们哪怕不懂策论文章,也会有基本的判断能力。
城中若是再传什么温辞舞弊、秋闱不公,不仅不会有效果,反而……
反而会把“其中有阴谋”五个字舞得所有人都知道。
想要帮兵部,从温辞这里是走不通了。
其他那些法子,尤其是唐云翳先前推演过的从温子甫入手的法子,也在此刻全部报废。
试都不用去试。
温辞先倒了回霉,自证之后,又轮到温子甫。
这么盯着人家父子俩做文章,朝堂上那一个个,也没有傻子。
风险太高了。
不合唐云翳的心意。
也不合老太爷的想法。
唐云翳低头,与身边的小厮道:“走吧。”
茶会虽未结束,但也不用看下去了,之后如何做,得回去再做打算。
推翻先前的计划,从头再来,真不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
唐云翳皱着眉头。
吴公公看到唐云翳离开,他不着急走,依旧把玩着玉球,听符山长说话。
符山长点评了先前他印象深刻的考题与答案,在他之后,几位山长轮流评点。
温辞的名字,是其中绝对绕不过的一个。
杨继林站在台下,面无血色。
他只上台答了一回,太过中规中矩不说,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还被霍以暄怼了。
山长们此时自不会再提到他,可这并不能让他好受一些。
他抬头看了眼不远处的温辞,阳光明亮,晃了他的眼,却没有一点儿的温度。
到底是冬天,站在人群之中,杨继林感受到的是寒风阵阵。
冷得慌。
温辞和霍家那几位公子,皆是厚实的裘衣。
不似他,家里这几天点的炭还是顺天府发的。
杨继林想着这些有的没的,再回过神来时,周围人声鼎沸。
茶会结束了,学子们依旧热情,三五成群,约着友人再聚一聚,探讨一下刚才来不得说完的话题。
杨继林没心思与人探讨,他转身往外头走。
北大街离这儿不算远,杨继林走了一半,看到了钱晖与王笙。
那两人似是有什么争执。
杨继林不想掺和,今日这状况,他也掺和不动。
可惜,钱晖余光瞥见了他。
三人打了个照面。
杨继林不得不上前:“在争什么?”
钱晖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
反倒是王笙,情绪激动,直接道:“钱晖说,他觉得温辞没有舞弊。”
“是吗?”杨继林看了钱晖一眼,“我回去念书了。”
王笙又道:“这几天的风言风语,跟你有关吗?”
杨继林的脚步一顿,眉头皱了起来:“我疯了吗?我就只跟你们两个说一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