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万贯
“神、神女在上,小人耳聋不敏,不知是否听错了,所需之物竟为树皮、麻头、渔网、敝布等物?”
为首的匠人说话时都带着难以置信的神情。
然而,诸萦面色不变,非常淡然的颔首,“然也。”
诸萦也知道,之所以让这些人如此震惊,是因为造纸所需的东西,实在太过廉价。这般下来,明明造出的纸轻便易书写,不知胜过竹简布帛多少,但是造纸时所耗之资,连其十之一二,恐怕都不必。
事实上,就是因为纸的优越性,所以诸萦才要想方设法造出来。否则,若只是聊胜于无的玩意,辛苦一趟又是何必。
看着那些匠人们犹疑不敢信的神情,诸萦一锤定音,索性给个定心丸,“尔等照吾所授之法造纸即可。”
出于对神女的盲目相信和崇拜,这些匠人也不再纠结,神色一定,齐刷刷的对着诸萦行礼,待诸萦同意他们退下,就可以回去悉心讨论一番,究竟要如何施为。
他们平日里本就是依样画葫芦,管辖他们的小吏如何说,他们便如何造东西。不过是诸萦方才所提出来的,太过匪夷所思,才叫这群人犹豫了片刻。
匠人们一走,久候在殿外的明月便走了进来,她是替桓珩来通禀的,只是见诸萦在吩咐这些匠人,加上桓珩的嘱咐,所以并没有贸贸然进去打搅。
听了明月的通禀,诸萦不以为意,只让明月宣桓珩进来。毕竟桓珩待她一向恭谨,礼数周到,从无出错,所以每日都会前来拜访一次,至于见或是不见,端看诸萦怎么决断。
今日恰好诸萦见过那些匠人,闲着也是无聊,便决定见一见桓珩。
桓珩缓缓踏进殿中,气质清隽,对着诸萦行礼跪拜,腰身挺得笔直板正,自有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和旁人大有不同。诸萦猜测,这应该是因为桓珩曾去过疆场,折戟洒血而磨砺出来的气势。
她照常等桓珩行完礼,才颔首令他起来。
桓珩恭敬的拱着手,向诸萦道明来意,“禀神女,珩此次前来,实有一事相禀。”
“嗯。”诸萦坐的端正,神情浅淡,“但说无妨。”
桓珩便也据实说了,“神女驾临卫国已久,然卫国却未能及时向您行祭祀之礼,实乃卫国上下的疏忽。珩故此前来,想禀明神女,不知可否让卫国上下得此机遇,能弥补之前的过失。”
他眉眼清俊,神情恭谨却又不失自若,只是在说及要弥补过失之时,配合的弯了弯腰,拜得更深了些。
诸萦略一思索,如果由卫国来昭告天下,证实她的神女身份,并为她行祭祀之礼,卫国有所受益不说,她的神女身份也算是铁板钉钉一般,在天下黔首中落了实,等同于正名,对她来说,也绝对是有益的。
但是身为神女,架子也要拿捏好,自然不能立刻露出欣喜若狂的神情。
所以她微微蹙眉,状似沉吟,晾了桓珩几息,才慢慢道:“也好,尔等自行斟酌便是。”
她连语气都是平平,只是突然间,似乎想到了什么,又开口道:“只是有一样,吾素性不喜人牲,麻烦的紧。”
诸萦一说,桓珩便会意的低头拱手,“是,珩已切记。”
交代过桓珩之后,诸萦便让他退下了,她一贯是不喜欢他们围绕着自己。再者说了,虽然是他们要祭祀自己,但是与她何干,那些繁琐的礼数步骤,是由卫国的人来烦忧,她只需要在祀礼高|潮之时出现,展现神迹。
反正卫国都会得益,那么在此之前,稍稍费些心思,想来并不为过。
等桓珩走了之后,摘星台又空旷了起来。
诸萦拿出案几上的竹简,熟练的摊开,对照着上头的字,认真的看起来。另一只手在案几上比划着,像是写字。她神情认真专注,只是在用手指写完几个字之后,忍不住长长的叹了口气,有些哀怨的想,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把纸造好,到时候,她就把铅笔也做出来,如果这里的工艺不足以做出铅笔,做炭笔也是一样的。
届时,她便向天下推行白纸和笔。
辛辛苦苦接受了多年的教育,千军万马才杀出一条独木桥的诸萦,决不允许自己一朝穿越,不但字要重新学着写,连熟悉的写字方法都要试着改。
只是,说实话,依诸萦对卫王此人的了解,若是他知晓自己惯用简笔,并且不介意传授天下,为了讨好自己,他定然是连犹豫都不必,就能宣告天下,卫国要推行新的字体。
那些臣下们定然是劝谏不了他的。
诸萦托腮沉思,一只手无意识的打着圈。其实也不一定,整个诸侯国,不管是那些王上,还是贵族和平民,都对神明十分推崇,说不定卫国的臣子们也乐意之至。
若是按照这个思路,说不定眼热卫国有神女的其他诸侯国,也会争相效仿。
一想到整个诸侯国尽是熟悉的简体字,诸萦就忍不住想笑。
不过,据她所知,除了宋王室所推行的字体之外,各国似乎也有个各自的文字,还有不同的度量衡。
这一点,倒是和诸萦所熟悉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十分相似。若是因为她,真的能推行简体字,其实也不失为一种好事。尤其是,想要让非贵族的平民子弟也能识字,简体字可比这些篆书们要简单许多。
越是想,诸萦的思维就越是发散,她竟然觉得很合理!
作者有话说:
动笔写这篇文,一开始是因为偶然有了个脑洞,和基友商量了之后,就激情开文。从有这个脑洞,到动笔写文案,放章节,应该不超过一个下午。
认真算起来应该是很仓促的。
但是我真的很喜欢她。所以白天再忙,也会努力赶更新,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种感觉就变了。(可能是从上榜开始,慢慢有了流量)我刚开始是很开心的,后来就变得患得患失,我怕自己写不好,怕不能满足大家的期望。
我总想周全一点,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是好像有点难,关于男主问题,关于叙述问题,关于我文笔不好的问题。我很抱歉,没有给大家好的体验感。
我试着努力,但是随着压力越来越大,甚至摸着键盘都会觉得难过,整晚整晚的失眠。我的状态差的有些明显,所以之前只能先停止更新,连看评论区的勇气都没有。
我试着把晋江卸载了,慢慢缓了几天,状态才渐渐好了起来,至少不会突然间就难过的想哭。
可能之后我会比较少看评论惹,想试着慢慢把这个故事写完,可能写的不好,也不太符合大家的期望,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完整的把故事呈现出来。
谢谢还在看文的宝^ω^
(好像有点长篇大论了,一打字就是好多好多_(:з」∠)_)
这些天没有更新,我很抱歉,对不起!这几天会试着补上!
(ps:如果可以的话,可不可以不要总是和别的文文放在一起比较,虽然我确实写的不好,但是作者咕看到明晃晃的比较和批评,还是会有点很难过吖。)
第42章
但是诸萦认真思量了一番,又觉得不太妥当,毕竟她自己也只是个半吊子,倒不如等这些人顺着历史的进程慢慢演化文字。
横竖她现在学也学了,就不要再大费周章推行什么简体字。说实话,照诸萦来看,若是抛开难度不提,诸侯国间的这些弯弯绕绕的文字,其实很具有厚重感,里头的很多文字都是象形字,只是看着字,似乎眼前都能浮现出前人的举止动作,栩栩如生。
放开脑海间偶然浮现的念头之后,诸萦又开始生无可恋的继续找着竹简学习。她不但要学习文字,顺带各国的记载,诸如风俗民情、史书官制都要熟悉一二。
只是……
她虽然照着自己熟悉的一些典籍,对照着学习文字,基本的文字是能看明白,但有的文字,实在是晦涩,并不算常见字。她偶尔遇到着实猜不出的字便会将之圈起来,回望竹简上做了标记的文字,不由有些头疼。
不论如何,她得想个办法,把这些弄个明白。
即便卫王要为诸萦举行祭祀之礼,但是对诸萦而言,并没有什么影响,她和之前一样,独自在摘星台中,学着这里的文字是如何写的,享受着高台上不徐不燥的微风。
祭祀一位神明,绝不是件简单的事,哪怕卫王那般重视,令臣工们都忙于此事,可仍旧用了许久。
久到诸萦都快忘了此事。
直至某日,诸萦一人坐于高台之上,她灵敏的五感,恰好听见了由风卷携而来的熙熙攘攘之声。
她疑惑的放下竹简,拨开萦绕着摘星台阁上的纱帐。
诸萦的目光先是落在王宫中,的确是有忙碌的宫人,但是不见异常。在王宫之中,即便是忙碌,也不会有这般喧闹细密的声响,除非这些宫人们不要命了。
她顺着王宫慢慢向外看去,明明只是隔着王宫的城墙,却恍若隔着一个天际,从宫墙起,不知何时多出了许多人。有衣着不凡的贵族和士子,也有穿着粗衣麻布的平民和游侠儿。
郢城身为卫国的王都,本来就热闹繁华,但是这般摩肩接踵的场面,却是少见。
只不过,人们是每日里一点点涌进来,诸萦平日里难以察觉,直至某一日,某一瞬,才会突然间意识到不对。
原来不知不觉间,郢城已如斯热闹了。
毋庸置疑,这些人是为了诸萦而来的。卫王早在半月前便昭告天下,有一位九天之上的神女驾临卫国,如今暂居在王宫之内。为了表明对神女的崇敬,卫国将邀天下之人,诸国之君侯,前来郢城见礼,为神女祭祀。
再过几日,便是神女的祭祀大礼,所以知晓消息的,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但凡能有家资,哪怕是行于荒野,啃食草根树皮,也要前往郢城,以求能得见神女,即便只能在茫茫人海中瞥见一个身影,也足矣。
路途近些的,这几日间就赶到了郢城。过几日,只怕涌进郢城的人会更多。仅是如今,郢城外的逆旅,连草棚都应是住满了人。
更甚者,莫说这些贵族平民了,就是各国的君主们也是动了心思,尤其是那些大诸侯国的王上们。
不说诸侯国的君主们有没有蠢才,单是他们底下的上卿和大夫们,就不是善茬。所以各国之间,多多少少有些彼此安插的人马。诸萦的事,当日在卫王宫闹的那般大,后来又有郑国的使者们吃了瘪,很难不令他们信服。
于是,诸国的君主们,不约而同的都有了忧愁。此次祭祀,他们究竟是去,还是不去。
这可不像当年的鹿台之盟,虽然也是各诸侯国的君侯们齐聚,可那不是他们间任何一人的地盘,身后又有各自的大军,彼此间虎视眈眈,牵一发则动全身,谁敢妄动。
现在可是直接往卫国的都城去,怎么能不叫这些养尊处优的大国诸侯们担忧。
小诸侯国们的君主倒是不必忧虑,他们虽然微弱,却不像大国们之间的关系那样微妙。
但是,若论最为苦恼的是谁,那定然是宋王。
比起担忧是否安全的诸侯们,宋王可是堂堂的正统,按礼法,只有宋室天子,才能称为祀,诸侯只能称之为祭,而宗庙称之为享。
现在,卫国直接祭祀一位驾临凡间,活生生的神明,这不是明晃晃的打宋王室的脸吗?
更遑论是让堂堂的宋天子屈尊到诸侯国见参与祭祀,这般举措,岂非是承认一向自诩正统的宋王室已经失去了上苍的庇佑,连神明都不再眷顾宋王室了吗?
若是宋王不去,仅仅派一位臣子前往,而这位能被卫国举国上下尊崇的神灵却是真的,则又变成了失礼于神明。宋王乃是天子啊,让卫国行祭祀礼,已经是薄待了神灵,若是连亲自迎见都做不到,即是有违天子的身份,是大大的无礼。
如此这般,宋王室真真可谓是进退维谷。
所以迟迟不见宋王室的动静,只怕宋国的那些臣子们,连同宗室,这几日都愁煞了。
为了能应付此次祭祀,大国的诸侯们,只怕私底下费尽心思的在商量,想来应是难得的团结一致了。
这里头的弯弯绕绕,诸萦还不是怎么清楚,毕竟要么就是太过晦涩,要么便是不能摆在明面上的事,只粗略看过些各国轶闻,贤臣良相传的诸萦,压根就没机会了解。
至于现下,最令诸萦心动的还是外头的热闹景象。
她想起自己的背包里,似乎有件衣裳,是通过系统抽奖得来的,原本是适用于侠客一类的游戏角色,但是身为辅助的她穿上去之后,虽然不至于拥有像侠客一样的技能,但是却能增加灵敏度。
而且还十分合宜的是,它近似于男子衣裳,穿上去之后,连发髻也会随之变成发带束起的模样。一袭深色衣裳,配上绯红的束发带,动作的时候,随风而起,说不出的意气洒脱。
而且这个换上这身衣裳之后,游戏人物的手中还会多一把佩剑,可谓是物件齐全。
当然,作为一个只能放四个技能的治愈系游戏角色来说,这把佩剑只有美观的作用。
但是看起来,的的确确是有模有样。
诸萦猜测,按照游戏自带物品往往会有加成效果的情况来看,说不定这身侠士的衣裳,也能迷惑别人,让人一样看她就觉得应该是侠士。效果应是比她先前在宋王畿的岐下之学的装扮,要好上许多。
动了心思的诸萦,眼睛一弯,唇角扬起,就毫不犹豫的呼唤起了游戏背包,也就是她的玉佩,然后再脑海中突然浮现的一排格子中仔细的寻找着,认真瞧着那件侠士衣裳在哪儿。
其实每个格子前,都浮现着物品的名字,但是问题就出在这些东西的名字都过于拗口。比如好好的一个补血丹药,它非得要叫什么九天玉露花酿丸,还有什么上品雪莲合气丹。
如果她自己不吃一颗,压根就没法分辨是干什么的。
因为里头的很多东西,其实她都不能在游戏对战的时候直接使用,而是用来合成物品的,所以有的她也不是很熟悉。
就在诸萦顺着格子慢慢寻找的时候,突然,她目光一凝,找到了!
是九霄鎏金镶边深色侠客裳。
她深吸一口气,不由在心间感叹,这名字还真是一言难尽。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名字取得奇奇怪怪,换上的效果却是极好。诸萦取出这件衣裳,然后拿着转了一圈,心中默念换裳,下一刻诸萦的身上就萦绕着潋滟的流光,等光晕消失时,诸萦也似乎换了个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