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M豆
这些年来,段夫子虽释然了很多,但读书人的清高,让他依旧介意被外人看到他的不堪。
……
等大夫给老阿笃检查完了,确认没有大碍,夫子舒了口气。
裴少淮三人这才进了院子,进房内向夫子行礼问好,佯装没瞧见方才的那一幕。
正值午膳时候,又架起炭炉子温酒,就着羊肉煲打甂炉,房内暖融融的。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出门,果然是有道理的。”段夫子言道,心情好了几分。
少淮、少津、言成三人依次同夫子报告最近的学习情况,夫子听完再指点,一来一往,时辰过去,师生几人聊得十分欢畅。
见夫子神色松快了不少,裴少淮来到夫子身旁,指着轮椅上磨掉漆的一处,道:“夫子的‘坐骑’掉漆了,学生回去给夫子做架新的罢?”
段夫子心里数了一下,笑道:“你给我做的这架轮椅,我已经用了八年,缺些漆皮也是正常的,叫阿笃涂一层就是了。”让裴少淮不用大费周章。
又道:“这是梨木做的,十分稳当,我用习惯了。”
段夫子以为事情就此作罢了,谁知道,半月以后,裴少淮又来了。
裴少淮找来五六个木匠,赶在年前把新轮椅做出来了。
和旧轮椅是一样的木料、一样的样式,尺寸分毫未改,裴少淮花心思加了几个小功能。
他向夫子介绍道:“有人往前推动时,‘坐骑’畅行无阻,若是突然失了力,则有锁窍自动掉下来,卡住轱辘,‘坐骑’不会往外滑行。学生在轱辘轴中加了钢珠,平日里只要不时上些油,能省不少劲,夫子单用手推动轮子也能前行。”
裴少淮把新轮椅推至夫子跟前,道:“夫子不妨试试。”
老阿笃上手试了试,喜道:“先生,果然轻便顺滑许多,上坡时再不怕轮椅往后倒了。”又夸赞道,“淮少爷真是有大学问,能想到这样巧的主意。”这样的轮椅,先生坐着更安全,老阿笃自然欢喜。
段夫子收下了,道:“少淮,你费心了。”这件礼物不单单在于巧思,还在于心意,夫子能懂。
“都是学生应当做的。”裴少淮道,“夫子喜欢观赏新的风景,言说新的风景给人新的心境,学生以为,新的物件兴许也能带来新的心境。”
趁着夫子高兴,徐言成也道:“夫子,祖父叫人在院子外新建了两间厢房,打算安排两个下人住进去,平日里他们不会进院子,随时听任老阿笃的传唤……夫子觉得如何?”
这一回,夫子没有拒绝,他道:“你们都用心了。”
夫子问裴少淮接下来是什么打算,是要入国子监进修,还是要南下游学。
裴少淮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学生打算随父亲南下游学。”
夫子颔首,道:“你是对的。”
“京都城里虽繁华,所能看到的始终有限,去江南一带,你能学到更多东西。”夫子解释道,“文章出自笔下,笔下缘于所见,南边的学子看到的,与我们看见的不一样,文章自然写得就不一样。大庆朝建朝以来,科举一道历来是南边的学子占优,所写的文章更胜一筹,素以细腻而犀利著称,可见南边有值得一看的景观。见过才能有所悟,你此一去,兴许能探明白其中究竟……择其善者而从之,取长补短,于你三年后的春闱大有助益。”
秋闱分南北直隶、各省,而春闱是泱泱全朝学子汇聚京都,笔下一较高低。裴少淮不仅要知彼,还要学彼,才能胜彼。
夫子又道:“也好,裴大人外任太仓州,等到少津、言成秋闱中举后,也是要南下游历一番的,便有了去处。你们三个和言归要走的路,注定要比上一辈更长更远。”
夫子所言非虚。
徐大人出身寒门,起步得晚,能一路升至二品,官任尚书,已是得了大机缘,官路亨达。若想更进一步,入阁辅政,恐怕机会不大。裴秉元贡监出身,四十出头才走上仕途,有了治民教化功绩,又有世子身份,才能升至从五品,此去或任三年,或连任六年,调了正五品便差不多到头了,想调四品,就要拿出足以说服文武百臣的功绩。
裴少淮应道:“学生必惜时察观,悟懂悟透,付诸于笔下文章。”
段夫子脸上皱纹舒展开,笑道:“你素来沉稳,我极放心。”又提醒道,“临走前,莫忘了拜见诸位座师,他们于你有赏识之恩。”
“学生省得。”
……
裴少淮投帖拜访兵部尚书张大人,尚书府隔日便有了回信,说张大人明日在府上。
张令义和徐大人一样,担任乡试主考,举才有功,已升至尚书之位。
翌日,裴少淮携礼赴尚书府拜见座师。
“你要南下游学?”张尚书先是惊讶,又露出些许遗憾,最后想了想,又觉得理应如此,道,“兵部里有几个官员是从翰林院调任过来的,学问深厚,答得一手的好策问,我原想着,等你入国子监后便把你抽调到兵部历事实习,叫他们几个好好指点你,三年后的春闱你能多几分把握。”
“不过你是对的。”张尚书又道,“纸上得来终觉浅,若万事遵循于书上所言,则是纸上谈兵,属兵家大忌。你本就个好苗子,拘囿于一城之内,不利于增长你的见识,你去南边看看农桑,看看水利,看看海关,于你是有益的。”
张尚书脸上露出些许担忧,道:“我唯恐一点,待你从江南归来,成大才以后,老夫还能否抢得过别人,毕竟青年才俊最是难得……对了,家中可曾为你婚配?”
第58章
这突如其来的问亲催婚,叫裴少淮一愣。
前世,他自知身患罕见病症,活不长久,故此不敢贪恋情爱,耽误了她人。这种克情克欲的习性似乎延续了下来,潜移默化影响着他这一世。
他身处大庆朝,又是出身勋贵门第,这个年纪确实该考虑婚娶了,但裴少淮潜意识里尚未把这件事提上日程。
裴少淮应道:“学生今年刚十五岁,家中父母尚未替我定下婚约。”
张尚书上下打量裴少淮,才想起眼前这个身姿挺拔颀长的青年确实才十五岁,遂笑着言道:“是本官心急了,你如此年岁便能夺得解元,必定把心思都放在了功课上……善,晚些成婚也是好的。”没有把原想的那番话说出口。
因为张令义最小那个女儿已经十七了,比裴少淮大了两岁。
若是说出口,叫门生为难,反倒不美。
张尚书又提点裴少淮道:“太仓州原是军中卫所,长期由军卫辖管,十几年前才转隶为州,不是个容易治理的地方。”
裴少淮了然。
太仓州这个地方,东临沧海,位于扬子江入海口,往北是南北大运河,位置特殊,是兵家必争之地。又位于苏州府辖内,与扬州府、应天府等地临近,文风颇盛。
是个好地方,却不是个好治理的地方。
“南下太仓州以后,遇到不得其解时,但有本官能替你解惑的,你只管来信。”张尚书道,“太仓州兵强民弱、兵丁入寇的问题由来已久,历任知州每每畏手畏脚,甚至视而不见,只求顺利度过任期……裴大人若能治理出成效,兵部必定如实上奏请功。”
既然求婿不得,张尚书干脆另辟“蹊径”,给门生卖个好。
治理好太仓州,于兵部、于裴家都是好事。
“学生回去必定转告父亲。”裴少淮道。
张令义知晓裴少淮兵家见解独到犀利,一时好奇,多问了一句:“依你之见,太仓州兵强民弱,当如何治理?”
裴少淮应道:“大庆朝内,军卫、军屯何其之多,向来都是军户羡慕民户,太仓州则恰恰相反,无外乎是当地军户比民户过得好罢了。”
张令义颔首道:“一针见血。”
待裴少淮告退后,张令义在庭中踱步,想起裴少淮所说的那些兵家见解,又想到他品行俱佳,愈发觉得求婿不成十分可惜。
他心里总觉得自己似乎哪里疏漏了,考虑不周全,但一时又拐不过那道弯。
半晌,才反应过来——当不得女婿,不是还可以当孙女婿、外孙女婿吗?过几年,年岁整整好。
可惜了。
……
赶在岁末成婚的,不止陈行辰。这日,江子匀亲自上门送喜帖,对裴少淮道:“农家婚礼简办,略备几桌茶水酒菜接娘子进门,特送帖告知淮弟一声。”
裴少淮高兴接过喜帖,贺道:“恭喜子匀兄。”
江子匀主动介绍道:“我娶了恩师家的第二女。”两人自幼相识,谢二娘对江子匀是有情义在的。
“草屋几间,家徒四壁,上有祖母,下有弟妹,这么个烂摊子……我本想等几年再娶二娘进门的,免得她嫁过来吃苦头。只是秋闱之后,总有媒婆上门,拒也拒不完,二娘见了总是心忧,我也不好再拖下去了,免得让她心里没底。”江子匀说道,又叹息,“这世道果真是只问功名,不问寒窗。”
“子匀兄能坚守本心,令人敬佩。”裴少淮道,又宽慰江子匀,“谢家二娘看上的是子匀兄这个人,想来未必在乎一时的辛劳,夫妻同甘共苦也是美谈。”
一个农家举人,其实是很受京都小官小富人家待见的,江子匀若是再进一步,过了会试,娶个有门第的庶女,也不是没可能。
由此可见,他是个重情重义的。
江子匀知晓裴少淮要去江南游学后,有些伤感,言道:“淮弟此一去,务必保重身体。”
“谢子匀兄关怀。”
江子匀前来送帖,本想着只是告知一声,没成想大婚那日午后,裴少淮穿着一身朴素的蓝袍,真的来了。
冬日大雁已南飞,要买一对鸿雁最是不易,江家用一对麻鸭替代,裴少淮特意送来了一对鸿雁。
小院门口,江子匀的族叔替他迎客,不曾认得裴少淮,遂问道:“请问贵客是?”
裴少淮笑道:“江老爷的府学同仁,姓裴。”
长舟递上贺礼,那位族叔见裴少淮年轻,高喝道:“府学同仁裴少爷来贺,贺鸿雁一对,纹银二两。”
江子匀闻声不敢置信,又带着欢喜,匆匆从院内迎出来,果真是裴少淮,道:“淮弟!”
江子匀凑到族叔耳畔低声说了两句,那族叔脸一红,赶紧改口喝道:“府学同仁裴老爷来贺——”竟然是比江子匀还要年轻的举人老爷。
裴少淮上前作揖,道:“祝贺子匀兄新婚。”
“荣幸荣幸,蓬荜生辉。”江子匀领裴少淮进去,叫人看茶。
迎亲归来,晚宴时候,江子匀借着些醉意,前来与裴少淮饮酒,连饮了三杯,攀着裴少淮的肩膀,言道:“从泥田里走出来的,总是一边手里捧着书,一边对泥腿遮遮掩掩,生怕被人看轻了……与淮弟相处,总是十分坦然无拘,我视淮弟为知己兄弟,我再敬淮弟三杯。”
裴少淮也回了三杯,道:“从前低着头,可以把路走好,往后仰着头,则可以看到日月,子匀兄必定能有一番大作为,我亦视子匀兄为知己。”
被人轻视时,只需低头走好自己的路,总有仰头追风的时候。
酒过三巡,作别。
……
年关愈来愈近,裴少淮留在京都的时日不长了。
这几日,他留在家中静心,作了数篇文章,几易其稿,最后挑了两篇见解最犀利的,誊抄之后,最后落款“北客”。
其中一篇名为《民富而教》,开头就引了孔老夫子的“民富而后教施”、“人存而后政改”这两句话,以此为破题,随后深入论述要“先治民”还是要“先教化”,针砭眼下某些州县的官员,大肆兴建州学县学,以此作为自己的教化功绩。
此弊端在镇江府丹徒县最是凸显。
岁末时,南直隶众多老学究联名上书镇江府知府,赞颂丹徒县任知县重视学子教化,下了大力气修建了两座县学,并诚邀各方名师,授以厚礼,将全县学子收入县学,让他们安心读书。
希望知府记任知县教化功绩。
然则,也正是这一年,丹徒县遭了水患,半数良田被淹半月,岁末收成减半,有些受灾严重的百姓被迫流离。这件事却鲜有人知晓,丹徒县的读书人、教谕视若罔闻,全是与己无关的态度。
裴少淮遂以“民富而后教施”破题,写了这篇文章,他只字未提丹徒县,但又全篇都在贬骂丹徒县的官员、教谕。
他将两篇文章装进信封中,叫来长舟,吩咐道:“同以往一样,叫驿站送至南直隶苏州府东林书院的崇文文社。”
集天下有才之士的真知灼见,以文会友,交流学问,由此形成的小群体即为“文社”。
大庆朝科举当道,文教正盛,文社自然也随之流行起来。
北直隶最出名的是古井文社,而南直隶最出名的是崇文文社,自裴少淮打定主意要南下游学,他便开始向崇文文社寄稿。
长舟笑道:“古井文社向少爷邀了好几次,也不见少爷送篇文章过去,反让千里之外的崇文文社得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