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宋 第269章

作者:九州月下 标签: 宫廷侯爵 种田文 基建 穿越重生

  毕竟,南越国虽然有胡铨建设的一些简易工坊,但质量、价格,都差得太远,达不到出口的要求,他们过去除了耽误时间,消耗补给外,没有任何意义。

  赵士程把其中细节挑出重点,回信讲给胡铨。

  收到信后,胡铨那叫一个心悦诚服。

  这直接重创了南越国的收入,胡铨都没想到官家还能以这种办法助攻。

  看看,他在南越国用尽浑身解数,又是挖港又是开河,还大征民力建立工坊,就这样,南越国离民不聊生都还有一点距离,可是官家一出手,占南越国三成收入的海贸直接就没了。

  因为少了这三成收入,升龙城中的权贵们想要维持奢侈的生活,就只能更努力地收刮其它百姓了。

  而没有权贵们的捐献,南越国大小的佛寺也要加大力度放印子钱、盘剥雇农奴隶,才能维持寺院的金碧辉煌。

  胡铨明白恢复的南越国海贸基本不可能后,果断带人回了自己的老巢下龙湾,离开升龙城这是非是之地。

  果然,在元月的新春大祭上,太后与皇帝发生了剧烈冲突。

  皇帝要尊生父崇贤侯为太上皇,生母杜氏太后——若是成功,摄政的胡太后就没有了掌管朝廷政治基础。

  胡太后当然不甘心的失败,立刻带领支持她的旧部宫变,想要抓到皇帝,但皇帝却藏匿在佛室之中,太后血洗了都城佛室,却没有寻到小皇帝,只能杀了个身形相似的,称皇帝急症去世,要重立新君,而没能逃走崇贤侯夫妻,则落入她手。

  但随后不到三天,升龙城南方的诸将支持逃亡而来的皇帝,南越国的胡太后手下军队勤王。

  胡太后不敌,城破被杀,整个政变过程不过十六天——没办法,南越国太小了,升龙城离小皇帝逃亡到南越边境也就两百里。

  但小皇帝回到都城后,第一件事还是大肆捐助佛教,他觉得这次能逢凶化吉,全是因为佛祖保佑,不但重赏了藏匿他后用地道将他送出城的佛寺,还大兴土木,准备修建十二座巨大的佛寺还愿。

  但国库已经没有这钱了,于是小皇帝用军队向各家强征了大量土地和财物,虽然他允诺将来会从国库中偿还,但各家大族没有一个相信他。

  大量地修筑佛寺严重影响到南越国大族的利益,而盘踞在下龙湾的,有海商、工坊、大量人口,宛如土皇帝的胡铨也入了皇帝的眼睛。

  他要求胡铨回到升龙城,将工坊的事务交给副手,把手下士卒和海船编入朝廷之中,理由是这些本就是先帝所赐,属于朝廷之物。

  胡铨则不知从哪里拿出一封南越国先帝写下的诏书,说这片贫瘠之地已经被南越国主赏给他做为封国,只是当时他没有拿出来而已。

  这话,小孩子都不会信,但很多人都知道这只是个借口罢了,但让人意外的是,皇帝的三千“讨逆军”在胡铨手下的士卒面前毫无还手之力,被打得丢盔弃甲。

  看到这种情景,许多南越国士族心动了,纷纷私下联络,表示愿意支持胡大人代替今上,拿下南越国——裂土封王,你的才华咱们都知道,你能服众的。

  对于这些权贵来说,谁当皇帝都行,只要不是那如今在位的那个就好。

  反正从南越国脱离大唐至今不过一百多年,却已经换了丁朝、黎朝、李朝三个朝代,如今换成一个新的“胡朝”,也不是什么大事。

第370章 你的表演

  胡铨虽然得到了大量贵族的支持, 但他并没有兴趣当南越国的土皇帝。

  他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南越国在他眼中太小了,别的不说,他从家乡九江前去东京城, 也要一两个月, 南越国的国土, 也就是大宋下狭后个普通军路的地盘。

  再说了,南越国的政治生态太不稳定了,国中山头林立、西边的还有山中蛮人为敌, 最重要的是, 胡铨非常清楚当今大宋天子是一位怎样的君王, 他要是真的在南越国裂土封王,说不得就要步西夏、辽国的后尘,在不经意间就被官家玩死了。

  而且他的家人朋友可都在大宋呢, 哪是说舍就舍得了的?

  但是如果没有一位国主,会师出无名, 更让支持者不能安心,于是在左思右想之后,胡铨与支持他的南越权贵各退一步,商量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大宋不是要将一位亲王封国于南海么,那南越国完全可以加入这位亲王的封国,这样,军队还在,朝廷还在,朝廷里的国相还有可能进入大宋政坛, 以后与大宋贸易的商税也可以省了, 岂不美哉?

  南越国的权贵们不是傻子, 当然能看出胡铨这个提议里包藏着大宋重新吞并南越国的祸心,有一部分人打了退堂鼓,但却又有更多支持的人上线了。

  包藏祸心——那又如何呢?

  能支持胡铨的,大部分是南越国的寒门士子,只有他们这些底层,才需要通过科举获得高官,他们对阶级晋升的渴望已经到了极限,而南越国的李朝宗室在刚刚的乱局里被杀掉了大部分,势力衰微。

  失去了对地方的掌控,一时间,南越国中盗匪四起,但朝中原本辅政的张伯玉、刘庆覃、杨英珥等忠勇之臣,在这次政变中被诛族,而朝廷中空余出来的权力,却被国主交给了助他平乱的杜英武(国主生母杜太后之弟)及其杜氏家族。

  这让南越国上下对皇帝充满了失望。

  他们支持胡铨的结果,最好就是得到南越国大权,让自己家族一跃而至南越国高层,最差,也不过是和胡铨一起,去大宋避难而已,反正南越国用的也是汉文。

  如果胡铨真能请来那位亲王,便代表着背后有大宋支持,如今大宋兵强马壮,真要出兵,有他们带路,会拿不下一个南越国?

  富贵险中求,对于南越高层的世家大族,他们或许会犹疑,但对于这些普通的底层家族,却是不会放过任何可以晋升的机会,因为在这尊卑森严的国度,大世家对小家族的威胁,是永远存在且不会消失的。

  ……

  于是,就在南越国主以为平定内乱,高枕无忧后,下龙湾却趁势举兵起义,尊大宋亲王为国主,周围百里的普通权贵却少有地保持了沉默,没有反对,也没有支持。

  南越国主李焕阳大怒,点兵三万,亲自前去征讨伐胡铨。

  可惜的是,在面对胡铨七千人的军队的□□和重炮面前,大败。

  如此结果除了装备代差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李朝在五十年前,就仿照大宋,把原本的府兵改成了雇兵制,以防止兵变。

  在李焕阳当政后,胡铨对他的各种昏庸之行默默地推了一把手,南越的军队,已经欠饷欠粮三年,士气低落至极,逃亡的空额极多,许多都是临时被征召来的农奴。

  而胡铨的手下的将士不但是全饷,且武器甲胄充足,一些骨干还是从大宋悄悄调过来的。

  对面的敌人甚至都没有等到被冲杀,在被胡铨的火炮一番乱轰后,大部分人便溃败了。

  这一场战斗,对李焕阳来说,并没有伤筋动骨,那些逃亡的士卒很快就被收拢,还从周边重新征集了不少新丁,只要稍微休整,就能再发起攻击。

  但关键的问题是,这一下,原本对胡铨并不看好而支持李焕阳的南越本地权贵们,瞬间就变得中立起来。

  南越国建国虽然有一百多年,但这百余年时间,改朝换代十分频繁,李朝建国后的五十年里,多次与大宋、真腊、占城发生战争。加上这些年花费大量财力建设基础工业,又遇到了一位极其信奉佛道追求长生的国主。

  很多人已经不看好李朝的未来,许多人开始两边下注,在支持李朝的同时,也向胡铨示好。

  在这样氛围中,胡铨却没有飘。

  他用了急信,向大宋皇帝传达了消息,话里话外,都在暗示自己已经打下一片基业,可以回家了么?如果不能回家的话,我觉得南海国的国相的位置挺不错的,我感觉我可以!

  再说了,去岛上掌管南海国到底政令不通,人口稀少,不如就以南越国为南海国的国都,将治城定在南方的占城,那里更方便控制南方诸岛,您看如何……

  于是,等南海王赵士梓前脚刚到达到广州时,后脚就收到了赵士程的书信,信中说他的国相胡铨正在给你从南越国打下大片江山,不要耽误时间了,速速去南越国支持他吧!

  赵士梓一时间惊呆了,他这两个月辛辛苦苦,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来到广州港,正打算歇息几日再出发,家里那位哥哥,居然就要他上战场?

  这还有天理吗?还有人性吗?

  就算是你家的驴也不能这么使吧!?

  当然,这些话他只敢在心里嘀咕一下,拿到调令后,便让人安排船队,前去南越国。

  赵士程给他准备的南洋船队庞大而精良,不但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还有许多武器,更有用来贸易换钱的各种工业产品。

  赵士梓到达南越国的下龙湾是在二月初,但却引起了整个南越国的巨大震动。

  北朝治理南越国已有千年,虽然南越已经脱离北方的那庞大的国土百余年,但这一百多年来,中原王朝无时无刻不以庞大的文明辐射着这南方藩国。

  南越国本就有学习儒家文化的各种士子,这部分仰慕的北国的人,很轻易地就加入了这个新生的南海国麾下。

  至于其它地方,就需要打败李朝大军——无论理由有多充分,用刀枪换来的法理,才是最合理的。

  但赵士梓还是有些不安。

  这位即将当上他丞相的胡大人,会不会很难相处,会不会猜忌我?

  我是不是会像老爹那样,从此沦为一个人形图章?

  有点后悔了怎么办……

  -

  遥远的东京城,春风又绿,天南海北的消息堆满桌案。

  南越国的战乱消息只占了桌上很小的一个角落。

  毕竟,那两三万人的战斗,规模实在太小,对于赵士程来说,那个地方要拿下并不困难——到明朝时,大明军队是占领了整个南越国的,只是明朝大军后期在南越国做的事情实在过于暴虐了,最后引起整个南越国从上到下公愤,被生生赶了出去,八十万大军白折腾了十年。

  他当然会吸取这样的教训,其实要治理化外之地,军事只是最基本的保证,真正要让人归心的,还是要切实惠及到当地大部分人,否则,再强大的军队,也只会是个长期投入的烧钱机器,不能长久。

  因此,出兵之前,就得想好,能不能给当地带来让人臣服的改变,若做不到这一点,最好一开始就不要出兵。

  在赵士程的计划里,南越、南海、东南诸岛将来都会是财富的集中地……在没有大规模进入工业社会,他需要这些地方巨大的附加值来积累最初的资本。

  在十八世纪时,来自美洲的廉价糖、油、土豆、鳕鱼支撑了一个文明的晋升的基础。

  如今的东南亚虽然因为气候的问题,让这里如今地广人稀,但这并不是不能改变的。

  疟疾和血吸虫这两种最常见杀人的热带病被控制后,开发这些地方耗费的人命就会大大减少,经济作物带来利益会让大宋不舍得放弃这片膏腴之地——法国当年宁愿卖掉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给美国,也不愿意舍弃小小的海地岛,因为这里产糖。

  只要南海路能有源源不断的产出,中原王朝便绝对不会放弃这里。

  不过胡铨确实是个能当大任的,他若是能在南海路做出成绩,将来的太庙的位置至少能放入前三。

  赵士程这样想着,继续看东北的消息。

  今年一月,天降大雪,金国大军趁势南下,攻打在通州筑城的岳飞部,大雪迟滞了消息传播的速度,李彦仙等部策应不及,直到一月底才匆忙出兵,具体打成什么样子,还没有消息。

第371章 太卷了

  辽东的大雪下了近一个月, 消息延迟到三月时,才传到赵士程面前,至此, 他才知道这两个月里错过了怎样的大场面。

  一月时, 由完颜宗望、宗辅兄弟带一万大军前来袭击通州城。

  而这时, 修筑了快一年的通州城已经初见规模,在钞能力的支持下, 周围的城墙外围都是用泥灰混着河石浇筑, 城上有大量火炮, 城中火粒、粮草、碳石皆不缺。

  金军则带着大量投石机、撞城车、云梯等器械, 准备拔掉这粒钉子。

  岳飞的部将当年便是守备过大定府的精兵,这样的场面对他们来说真不是什么事,上下士气如虹,没让敌军占到一点便宜。

  但让双方都没想到的是, 这场大雪, 会下那么大、那么久。

  就像是天上破开一个洞口, 在十来天后,地上大雪已经及腰, 而金军在这样的情况下, 开始弄了新的狠活。

  他们不再采集巨石, 而是将雪压紧,等冰雪冻硬后,再用其当攻城石, 重击在城墙之下。

  大量的雪球对城墙当然是影响不大,但渐渐地, 他们发现, 冰雪堆积在城墙之下, 渐渐形成了一条坡道,只要时间足够,这些冰雪就会形成天然的墙梯,让金军可以轻易攻入城中。

  发现这一点的岳飞将重炮对准了敌方投石机,可这时他们发现,因为东北巨林古树极多,打掉一架,金军用不了多少时间,便又能建出这样的简易攻城器械。

  知道问题后,岳飞见雪似乎没有一点停歇的意思,深思之后,决定主动出击。

  他们留下一部分人守卫城池,剩下的一部分则从被冻结河道水门处悄悄离开,带着只够三天的食物,穿着雪橇,乘着月色,悄悄绕道敌军后方,决定来一场偷袭。

  可惜,计划很完美,第一步就失败了。

  敌人也是这样想的,于是两支大军在一处密林外小道上,狭路相逢。

  这下,没有任何侥幸可言,两方都是步兵,大战瞬间开始。

上一篇:我带古人穿回现代

下一篇:不患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