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439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文哥儿不知道自己以后是怎么想法,但至少在此时此刻他是相信很多东西是可以改变的。

  就像宪宗一朝虽然出了个“洗鸟御史”,但大家提起来都是骂他居多,读书人更是打心里瞧不起这种人,这不就证明风气还是有救的吗?

  等将来哪天大家不再对此愤慨,反而纷纷羡慕“洗鸟御史”轻松攀上阁老的好际遇,那大明大概是真的要完了吧!

  既然文哥儿自己都没把弹劾放在心上,其他人便也跟着放下心来。

  说实话,来甘州一趟,庶吉士们写的诗文仿佛都夹带了风沙,渐渐地再也不复一开始的典雅细致。比起他们以前的诗文,现在他们递交上去的庶吉士功课都有点儿“边塞”味道了。

  尤其是每次休沐时跟文哥儿一起去寻访边塞古籍,实地重温唐代边塞诗创作现场,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双重冲击。

  像朱希周一个好好的江南人,且还是名字好听得叫朱祐樘喜欢得不得了的探花郎,如今说话都带着一股子西北味道。

  兴许是受文哥儿的影响,他们的诗文也不再是纯粹地咏树咏雪咏亭台楼阁咏清贵闲雅的翰林生活,偶尔也会描述一下军屯生活以及他们认识的学生和军户。

  到了盛暑天,日头更猛烈了,即便大家白天都待在屋中不再出去,有时候还是热得汗流浃背。

  众人看着每天顶着烈日劳作的军汉们,心中不免都有些敬佩。

  文哥儿也热得很,只不过大家都这样过,他也没搞特殊。好在到了夏秋之际瓜果多了起来,又甜又多汁,十分地解渴。

  各家还都爱给他们送,都是半夜三更悄悄地送来,以至于他们隔几天就会发现院门外头堆满新鲜摘下的瓜果。

  你想还回去也不知该给谁还,不吃又会白白烂掉,只能切开了分着吃。

  这淳朴的热情馈赠一整个夏天几乎都没断过。

  这点瓜果在京师兴许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对军户们而言却是自己舍不得多吃半口、要辛辛苦苦拉去县城里卖钱帮补家用的宝贝。

  对朱希周他们而言,这一夏天的瓜果是意义非凡的。

  他们能年纪轻轻就金榜题名,家境大都是不差的——即使家境普通,他们家中也都是合举家之力供养他们,从来不让他们吃读书以外的苦头。

  瓜果什么的,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稀罕物。即便全家都吃不着一口,也不会短了他们!

  这样供养出来的读书人哪怕背过无数书上的大道理,对于其中实际含义的理解还是极其有限的。

  现在这些被偷偷送到他们门前来的甜滋滋的瓜果,不知怎地却叫他们心中百味杂陈。

  立秋这天大家挤在大本营一起睡,不知谁先起的头,开始讨论庶吉士散馆后要做点什么。

  文哥儿他们三个一甲的前程已定,他们剩下这二十个庶吉士却是可以开始考虑自己要往什么方向争取的。

  往年大部分庶吉士都是想留翰林院的,可惜翰林院名额就那么多,即便他们这些庶吉士已经是选过一轮的了,仍是有十几人是留不下的。

  一般那些早早发现自己与其他人有差距的(主要是人脉和才学上的差距),心里都会失落不已,甚至开始翘课和摆烂。

  可王九思他们现在的心态却不太一样,哪怕是清楚自己可能没法留翰林院,他们心里竟也没多少失落。

  肯定是文哥儿天天洗脑他们说外任为官好!

  事实上这世道吧,京官瞧不上外官,外官瞧不起平民百姓,平民百姓又瞧不起军户与贱籍,这条深入人心的鄙视链一时半会估计是改不过来的。

  可是王九思他们在甘州扎根军屯这段时间,想法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外放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只要能当个说得上话的外官,未必就不好。说不准还能做点当京官做不到的事!

  有个叫戴铣的庶吉士说道:“我想考御史进都察院,你们谁犯事了我弹劾谁,好叫你们全都不敢作奸犯科。”

  他说完还看了文哥儿一眼,眼神里的意思是“你小子小心点别被我逮着小辫子”。

  他旁边那个叫顾潜的也道:“我也是这样想的,将来争取能当巡按御史。”

  御史是要从庶吉士和地方官里考选的,巡按御史则是要从御史里考选的,都不容易选中。不过都是年轻人大都觉得自己什么事都能轻松做到,哪有觉得事情难办的?

  何况他们这是能挤着一起秉烛夜谈的交情,说几句大话也算不得什么!

  文哥儿听了他们的打算后睁圆了眼,愤愤地看了看戴铣,又愤愤地看了顾潜。

  这都是什么人呐,为什么可以堂而皇之地说出“你的目标很好,现在是我的了”这种话?!

  你们难道不觉得自己很过分吗?!

  可恶!可恶!可恶啊!

  众人就着烛光瞧见文哥儿愤怒的小表情,不由都哈哈大笑起来。

  王九思拍着文哥儿的肩膀调侃道:“谁叫你考了个状元?你要是考个我们这样普普通通的进士,不就可以跟我们一起考御史吗?”

  文哥儿一脸控诉地看向王九思:“你居然也要考御史?!”

  王九思笑而不语,意思表现得很明白。

  谁叫你一天到晚念叨细数当御史的好处,大伙有这么个目标不是很正常吗?

  这可不能怪他们啊!

  都是文哥儿自己从小到大疯狂吹嘘这职位的结果!

  文哥儿气呼呼地往大通铺上一倒,再把薄被拉到直接盖过自己脑壳,瓮声瓮气地宣布:“睡了睡了,不跟你们聊了!”

  众人笑得更加开怀。

  作者有话说:

  多年以后,文崽开始数人头:一个御史同年,两个御史同年,三个御史同年……

  文崽:可恶!!!可恶!!!!!!

  *

  更新!

  这么晚了,感觉日万可能保不住,争取保个二更吧!

  继续在这里悄悄摆个碗碗【无底碗碗

  *

  ①搓鱼面:张掖特色美食(?)

  ②洗鸟御史:前面好像引用过

  弘治七年他还想要复职:【……命下致仕监察御史倪进贤及闲住知府沃頖于锦衣卫狱,进贤,徽州府人,由庶吉士为御史,素无行检媚事,大学士万安,士夫丑之……至是,二人皆潜至京师夤缘求复起,为科道所劾,故下狱,既而赎杖,仍命致仕闲住,且令兵马司催并回乡,不许在京潜住】

  -

  附带冯梦龙的倾情八卦:【大学士万安,老而阴痿。徽人倪进贤以药剂汤洗之,得为庶吉士。授御史时,人目为“洗鸟御史”。】

  还有其他人更细致的八卦:【……成化戊戌。徽州倪进贤。出入阁老万安之门。得庶吉士。安病阴痿。进贤自誉善医。具药渖。为洗之。因改御史。】

  -

  甚至还“为洗之”!

第373章

  入秋以后土豆就差不多可以收获了。这是大家一起照料过的作物,所以大家都挺期待这批土豆的收成。

  关于土豆留种的培训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早前没有讲起这事儿,主要是因为考虑到大家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要是不能搭配着实践活动加深记忆哪怕早早讲完了恐怕也会被忘光光。

  所以文哥儿把这门最要紧的课程安排在临近收获的日子。

  关于土豆的特性、优点、缺点、种植注意事项也会一一在课程上讲清楚。文哥儿甚至还给大伙留下了自己在京师的收信地址要是大家在种植过程中发现什么新问题或者研究出什么新方法,可以托人给他捎一封信。

  这等要紧事还是可以跟驿站商量着送的。

  大伙知晓文哥儿一行人正是为种这东西过来的这三个月来也是悉心照料地里的新奇“庄稼”。听文哥儿说这土豆亩产量有多高,众人都睁大了眼睛,有点不太相信这种说法。

  可人家王小状元带着这么多进士老爷过来他们苦哈哈的甘州难道是光是为了过来吃苦头吗?何况王小状元又何必撒这种一戳就会破的谎!

  即便心里有那么一点怀疑,所有人还是认真听讲。

  连那些个没分到文哥儿他们手底下的军户也三三两两地结伴杵在社学外头旁听,都想知道文哥儿他们不远千里带来的是什么新粮种。

  文哥儿也乐意让他们来旁听,毕竟这次试种的产量要是不错,估计就可以把土豆分给更多人去种了。

  这东西的好处和辣椒之类的差不多每家人多找点边角地种几排那收获也是十分可观的并不需要像他们试种一样把原来的耕地给占了!

  每次搞完留种培训的空档文哥儿还跟着元思永他们去别的军屯里面转悠见到别人田里有人就过去聊几句,顺便摸着那入秋后越发沉甸甸的麦穗万般垂涎。

  光是看着这饱满的颗粒就觉得一定好吃!

  到时候看看谁家的粮最好买点粮种带回去种!

  就算水土不一样会导致口感有差别这样的好种子种出来的粮一准不会太差。

  他这不是为了一口吃的而是为了让元思永他们更好地展开育种研究工作!

  文哥儿把自己冠冕堂皇的理由跟元思永他们讲了元思永却说道:“正要找机会和你们说来着,我们觉得你说的西北种子培育基地很可行,所以在这边多留两三年。”

  听了元思永的打算,文哥儿有点担心起来:“你爹不会提刀上门找我吧?”

  元思永一噎。

  “不会的,我会写信和他讲明白。”

  文哥儿没劝元思永不要留在这里吃苦,而是拍着胸脯给元思永打包票:“你放心吧,我回去后就给你们申请研究经费。就算朝廷不批准,我也可以想办法走东宫的账。”

  元思永笑了起来,他看起来依然是个相当内敛的青年,只有在地里观察植物长势时才会露出神采奕奕的样子。

  文哥儿依稀记得自己以前被人带去农研所玩,见过很多他们这样的人。他们之中很多人的姓名甚至没任何人知晓,却还是年复一年地扎根在研究所和实验田里。

  这边的环境苦不苦?当然是苦的。

  只是当人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时,很多苦便是能忽略、能克服的了。

  京师的皇庄环境好,日子也十分清闲,可有时候总感觉是在虚度光阴。不像在这边一样,每天总有许多新发现,每天总有许多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是以元思永挺想跟赵渊他们留在这边搞个大本营。

  要是元思永他们自己没这样的打算,文哥儿是不会祸害他们的。

  既然现在他们自己想留下,文哥儿便拉着他们讨论接下来的河西走廊发展计划:首先,争取明年开始普及土豆种植,尽量让每户人家都能囤足土豆过个好冬,不让老百姓饿着过冬;其次,想办法考察一下荒漠边缘地带的情况,寻找能够扎根戈壁滩的树种草种。

  防止荒漠化最原始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少砍多种!!

  可惜对于百姓来说,平时烧饭需要柴火,冬天取暖需要柴火,建屋造房也需要木材,什么防风固沙都是虚头巴脑的玩意。难道能比吃饱穿暖更重要吗?

  百姓这些消耗只是小头,还有更重要的是达官贵人们的需求。

  百姓要是建夯土房,所需要的兴许只是几根小小的房梁。达官贵人不一样,他们要造大宅子、配大院子,什么都得往气派里造,不砍几棵几十上百年的老树估计都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