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春溪笛晓
要是朝廷要搞大工程把任务摊派过来,那需求量就更可怕了。
像当初隋唐时期经常搞大工程,不是建宫殿就是造大船,竟是把偌大的秦岭都给薅秃了。据说到了唐代开元年间已经“近山无巨木,远求之岚、胜间”,也就是要沿着黄河跑去山西、内蒙一带砍树!
可见是倾秦岭之力才打造出盛唐时期那般繁荣昌盛的长安城。
好在明朝煤矿利用效率已经挺高,而那荒漠边缘的树大多不怎么健壮,估摸着也不适合拿来建房子,多监督监督应该能把原有的树和草给留下。
同时还得挑选一些适合的树种和草种。
这事儿不急,毕竟植树造林这种事少说也得几十上百年才能勉强有点儿成效(而且这点成效可能哪天别人一声令下就毁了)。
反正有缘分就选育一下,实在没缘分也不强求。
作为一个蹭过好多回王派关学(科学)讲座的编外成员,元思永还是能理解文哥儿在操心什么的。他认真点头记下了文哥儿的话,表示自己平时会多多留意。
文哥儿看着元思永看起来越发坚毅的脸庞,忍不住拉着他由衷感慨起来:“我怎么这么好运气,能认得像你们这么好的朋友!”
人在世上想找到志同道合的友人应当是很难的,他确实交到了很多很多这样的朋友。有时候不必他开口,他们自己便坚定不移地走向他们共同的目标。
元思永笑道:“因为文哥儿你自己就很好。”
要不是结识了文哥儿,也许现在的他还在埋首苦读,准备熬出个功名或者受父亲荫佑当个中书舍人或者县令之类的。
那算是一条能让许多人羡慕不已的坦途,只是他兴许不会认识许多现在认识的朋友,兴许也没有勇气坚持自己想走的路。
不知道为什么,只要跟着文哥儿一起做事,总感觉浑身都是劲,多苦多累都不觉得难熬!
两人就此说定了,文哥儿便去和李指挥使商量后续安排。
薅走人家儿子,留下两个育种专家,属于二换一啊,算下来他还亏了!
得知文哥儿想留人在这边继续指导后续推广工作,李清自然一口应下。等听文哥儿说想带李燿入京见识见识,李清更是激动不已:“你只管把他带去。有句古话怎么说来着,‘有事弟子服其劳’,他皮厚肉糙的,不仅抗打抗揍,手脚还麻利,平时有什么事就让他去干。”
面对这么开明的家长,文哥儿这个当老师的心里自然非常熨帖。
双方愉快地完成了本次人才交换计划。
文哥儿邀李清来观摩本次土豆试种计划的收获仪式。
好东西要让大家都看见!
这些天以来他已经让社学学生充当宣讲员,跑周围军屯跟大伙宣扬土豆和辣椒的妙处。只要大家能亲眼看一看、亲自尝一尝,明年一准家家户户都想试种!
理论上来说土豆和辣椒都并不占用原有的耕地,只要明年种苗充足的话,大家都可以种种看的!
土豆可不仅可以做菜,还能当主粮吃,对于一年只能种一季作物的西北来说可是熬过寒冬的救命粮。
至于储存问题,他们这几年也实践了一些。如果担心土豆长芽,可以把它片成片趁着天晴晒干后放到干燥处储存起来,要吃的时候拿出来蒸上一些,比起许多粗粮更方便、更有营养且更容易消化。
要是能同时种出辣椒,出锅时撒上点儿辣椒粉,吃起来绝对有滋有味。
实在饿狠了,单独吃也美味且管饱!
产量高还好吃,谁能不心动?!
等到群众动员好了,再由李清这位都指挥使稍加号召,当天一定能有足够多的军户过来观摩本次收获仪式。
也算是给他们这次西北之行来个郑重的收尾。
李清知晓当天文哥儿他们这群庶吉士要亲自挖出第一批土豆,自然表示到时候会组织他们甘州五卫派几拨人过去参加这次收获仪式。
私心里,李清还是不太相信他们这批读书人真能种出什么高产粮食来的。只不过既然文哥儿这般有信心,他也没必要当个恶人。
顶多等他们没法从那些绿油油的作物里挖出粮食来的时候,他可以在旁边帮忙圆一圆。怎么都是他儿子的老师,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会帮点忙的!
李清答应完了,又压低声音给文哥儿提了个醒,让文哥儿务必先挖几棵出来看看情况。要不然到时候出了岔子着实不太好看!
文哥儿道:“放心吧,我们已经挖过了,有一批是我们提前小半个月种下的,产量非常可观,算下来比我们在皇庄试种时都要大。”
文哥儿一开始也担心他们在京师选育出来的土豆种会不会水土不服,结果这几天挖出来一看发现它可比他们这些人适应得更快!
要不怎么说土豆蛋子和西北有缘呢?
听元思永他们说,这边种出来的土豆甚至比京师皇庄更适合留种。
他们的第一次西北试种计划,该收尾了!
第374章
这次收获仪式搞得很正经李指挥使甚至把一些搞凯旋仪式用的彩旗、红布、红花之类的玩意贡献出来,把文哥儿他们负责的那片军屯周围装点得花里胡哨,很有种提前过年的喜庆感。
文哥儿他们也把今年收获的辣椒一筛箩一筛箩地摆出来,那红通通的颜色十分夺人眼球全是他们这一百户人今年的收获。
由于带过来的种子有限单看某一户可能不够壮观所以大伙一合计,各家把全部陆续收获的辣椒都贡献出来装点仪式现场。正好方便小先生他们集中取种!
反正小先生他们又不会昧掉他们的辣椒。
大家都对文哥儿等人格外有信心若是文哥儿这时候开口说需要他们把九成的辣椒全部上交他们估计也会乖乖照办。毕竟,这本来就是小先生带给他们的宝贝啊!
所以当其他军屯的人陆续入场,就发现会场中央红通通一片不仅是彩旗和红布的红,还是辣椒海洋带来的红。
那火一样的颜色几乎一瞬间就击中了所有人的心。
那是比红绸还要红的火红色啊!
瞧见他们一脸没见识的震惊模样,负责维持秩序的军汉就给他们介绍起自家种辣椒的过程:看到那个筛箩没?那么大一个筛箩,想装满辣椒只需要把屋前屋后的空地留出来就可以啦!
一颗辣椒就可以留许多种,不饱满的种子他们都不要哩!
小先生已经安排好啦他们这一百户人家每户可以对接百户进行针对性教学有余力的还可以多对接点儿争取明年能做到划区落实第一轮大规模试种计划让甘州五卫家家户户都能吃上辣椒囤上冬粮。为了这事儿,小先生还给他们留了两位农学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你们要是也想吃上这火辣辣的调料一会可以按照自己所在的军屯找对接人登记了。
只是作为拿走种子或者种苗的代价后年大家也要成为新的对接人争取三年内让河西走廊所有军户都掌握基本的种植方法和留种方法!
鉴于后面加入的人并不像他们这样是进士老爷亲自教的所以他们只需要负责十户的对接工作就可以了!
多简单的事儿!
说起“进士老爷亲自教”这件事,军汉们都挺起了胸脯,看起来十分骄傲。
可不就值得骄傲吗?
看到不远处那座妆点得最花里胡哨的院子没有?我跟你们讲啊,最高的那面院墙可是进士老爷们亲自夯过土的,我们叫它“进士墙”不过分吧?你们那边可没有这样金贵的墙!
听着军汉们满是炫耀意味的宣讲,别的军户越发埋怨起李清来:怎么就不选他们呢?他们也很踏实肯干的!
看看这些家伙的得意嘴脸吧,嘴巴简直要咧到耳朵边上去了!
真是太过分了!!!
听说这高产又好种的辣椒居然是特别美味的辛辣调料,大伙更是坐不住了,按照指定的区域找到自己的对接人开启提问模式:咋种啊?种子够不?咱来这么早是不是先给咱安排啊?
那可是辛辣调料啊,调料多贵!
那胡椒粉一斤可以卖出几两银子呢!
一时间整个仪式现场热闹得不得了。
这日天清气朗,万里无云,等到朝阳高高升起,该宣讲的宣讲完了,该登记的也都登记完了,大伙都引颈以待,就看传说中的状元郎什么时候出来说话了。
文哥儿没让大伙等太久,见大伙都按照指定位置入场之后便站在了提前准备好的高台上。
都是训练有素的军汉,上头一声令下,底下霎时安静下来。
文哥儿看到这令行禁止的军纪,心里很是感慨:都说边军纪律松散,这哪里松散了?
文哥儿扫视一圈,遥遥对上了一双双满含期待的眼睛。他却没有夸自己带来的新粮种,而是先给大伙讲起了土豆的几大缺点,比如它不适合长久储存,比如它长芽后可能会有毒,比如不懂育种很难保持它的优良特性等等。
所以他们并没有在京师或者别的地方大面积推广这种作物。
那为什么要在西北推广?
因为它能填饱肚子!
因为它能帮我们过冬!
只需要一亩地的产量,兴许就能让一家人度过最难熬的寒冬!
这边有许多地根本种不活别的作物,所以每家都可以尝试着在往年收成惨淡的地里种上一些。多一种选择,多一重保障,何乐而不为?
要知道各地军屯会按照当地土地多寡会给授十几亩到三十亩左右的田地给军户耕种,而军户们需要比照着授田数额缴纳大量粮食充当军粮。
西北这边连年灾害不断,哪怕上报后朝廷能开恩减免了受灾地区的赋税,种出来的粮食也不一定够军户们养活一家老小。
所以才需要通过开中法让陕商、晋商就近向边关输送粮食换取盐引。
陕西行都司可以说是常年需要靠朝廷补贴才能勉强收支平衡的边关军事化管理地区。
这些朝廷补贴的粮食不一定能落到每家军户手里,更不一定能帮他们熬过每年都要面对的寒冬。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一开始听文哥儿说话,大家心里都有些犯嘀咕:这么差劲的东西,这群进士老爷为什么要特意带过来给他们种?
等听到文哥儿后面那处处为他们着想、句句说到他们心坎上的话,他们的心情都不由自主地跟着激荡起来。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这是千百年来小老百姓们最淳朴也最实在的想法。
对于百姓们来说,千惨万惨,没得吃才是最惨的!别的惨法可能只是痛苦一点,没粮吃可是要饿死人的!
有这么多缺点又怎么样,它能填饱肚子啊!
只要好好学会怎么种,就能保一家老小冬天不挨饿啊!
所有人都意动不已。
只是,这东西真的有那么高的产量吗?
伴随着众人半是期待半是怀疑的目光,文哥儿领着王九思等人来到了试种田边,由文哥儿这个领头人挥下了第一锄头。
这三个多月来的军屯生活让文哥儿挥起锄头来相当熟练。
接着王九思他们都麻利地行动起来,不过短短一刻钟的功夫,清理好的土垄之间已经堆满一颗颗圆溜溜的土豆蛋子!
初秋明媚的日光映照之下,那一颗颗土豆蛋子仿佛在发光!
这是黄土地里长出了金疙瘩!
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到他们只是轻轻松松地挖出了两垄的土豆,那金疙瘩就已经堆满了垄间的低洼处!!!
一棵就能拔出一大串!!!
上一篇:躺赢的科举人生
下一篇:我不知道自己是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