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枕东都 第169章

作者:楚潆 标签: 穿越重生

  元枫笑道:“茶叶还没有长出来,想抢也没办法啊。他们又不是田舍郎,我们还能给他们赊种子?

  对了,你知道上面写的‘两家榷茶商’,是哪两家吗?”

  洛泱眼珠子转转:“你这样问,难道是......史家?”

  “不错,王守澄那老狐狸,给齐王一个榷茶商名额,同时又给了史墨白一个。我看,这就是让我们比比谁孝敬得多的意思。”

  “史家难道是八爪鱼?每条赚钱的道他都要趟。我们各种各的,到时候,我们给茶农的好处多,他们自然向着我们。”

  洛泱心里还有张底牌:

  两京的茶叶虽然不如江浙、淮南出名,自己可是懂得后世炒茶工艺的人。

  大唐的主要是蒸茶,做出来的都是茶饼和茶团,散茶几乎没有,所以他们的茶味没有后世的好,这才加上盐姜葱煮茶汤。

  我用炒茶工艺,把两京的茶叶提高一个档次可还行?

  ------------

第254章 曲江池

  下过两场冬雨,天气很快变得寒冷起来。

  厚厚的云层显得满腹愁绪,似乎想几息之间憋出一场雪来,仿佛这才算不负聚集而来的云朵,对它的期待。

  这样的天气,本不适合在曲江池上泛舟饮酒,却非常适合在这里杀人。

  曲江池畔的芙蓉园没有了百花争艳的喧闹,只有黄叶落索后的萧瑟。李奏牵着洛泱的手,走在这空荡荡的皇家园林里。

  “你说是带我来看杀人的......”

  洛泱前后看看,这里根本看不到曲江池,更别说韦元素他们的游船了。

  “难道本王还没有杀人好看?”李奏转头看看披着大氅的她。

  银朱色的大氅滚着白色的大毛边,风帽边上的白狐毛边衬着她的肤色白嫩,长长的睫毛在风里忽闪忽闪的,让他看得动心。

  “怎么没穿靴子?有没有好看的?回头我让人找些好皮子给你做两双。”

  李奏握暖了她的一只手,换了个位置,又握住她冰冷的另一只手。

  “不要不要,我自己会做。我家乡情侣之间不流行送鞋,因为送了鞋,人就跑了。”洛泱笑嘻嘻的说:

  “你要送,等今年冬猎的时候,送我一张好皮子吧。”

  “那有何难?你骑马练得怎样?冬天骑马更不容易,穿得太多,马累你也累。”

  说起马,洛泱想起金猊,便笑道:

  “你现在天天上朝,要不我们还可以到城外骑马去。金猊也不是不能跑,适当的活动,对它的腿没有影响。”

  “好,等这事完了,我和你一起去。”

  两人一路聊着,终于看到了水面,池边枯黄的芦苇随着北风一浪一浪的摆动,这是到了芙蓉园西面的凌波阁。

  上了阁楼,李奏才将她的手放开来,这里没有宫女太监,但东西都已经准备齐全。

  阿凛、阿冽、邵春他们充当起仆人烧水煮茶,阁子里很快就飘起了茶香。

  “你长兄要到边镇去了,每年吐蕃都会在大雪封山后,出山偷袭大唐边镇,有些边镇被占据之后,再也没有收回来。”

  李奏有些难过,前世他与圣上的第一次冲突,就是要不要派兵支援泾源边镇原州。

  牛增孺和王守澄不但不同意派兵,甚至连泾源军都要以固守泾州为主。

  “哼,牛增孺当时说,吐蕃兵打过来就是为了要冬粮,少囤点粮,抢完了他们自然会走,若是派兵,耗费的人力物力更大,岂不是得不偿失?”

  李奏至今说起来还有些意难平:

  “王守澄、韦元素只想保住他手中兵力,谁也不肯往外发兵,十五万神策军,只是他们挟持圣上的武器。”

  “那现在怎么又能派我阿兄去了?”

  李奏笑道:“他说服了窦节度使,窦节度使提出让凤翔、泾源、邠宁三镇联防,不用增兵、增粮,朝廷已经同意了他们的提议。”

  呀!自己才写信去跟大兄说,这几个藩镇是种棉花的好地方,他们竟然开始联防了。

  李奏看她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笑意,不知她又在打什么鬼主意,试探着问:

  “那里......也有金银?”

  “暂时保密!”

  白叠子明年还要先在东庄和凤翔边镇试种,等到他们有了更多的种子,能够扩种的时候,再告诉他也不迟。

  (不好意思,后面内容今晚会替换。)

  纳采

  到天地以及祖宗庙里搞了一大堆祭拜仪式后,皇帝命太尉为正婚使(太尉为三公之一),宗正卿为副婚使(宗正为九卿之一,皇室宗亲中有什么大事都会出面)。相关部门提前一天在太极殿内摆好道具,次日文武九品官员及蕃客(一般指外国使节)皆各就其位。两位婚使在门外路的东侧,面西而立。黄门侍郎引幡旗、节钺,中书侍郎拿制书,奏拜。皇帝从西房出来,座上龙座,然后正副婚使入内就位。司仪喊“再拜”,在位的九品官员、外国使节、正副婚使皆下拜。(唐朝时候外国驻中国的使节超级多)

  中书侍郎拿制书,但降旨的却是侍中。侍中拿着圣旨走到婚使的东北边,面向西喊:有旨!正副婚使再次下拜。侍中宣制:纳某官某人的女儿为皇后,命公等持节行纳采等礼。念完后,正副婚使再拜(我靠,一会儿的功夫拜四次啊,腿都麻了)。

  这还没完,制书、节符之类的交接仪式还有一大套。礼仪完毕之后,皇帝闪人,在位的官员按序出太极殿。正副婚使也坐车,先前准备的一大堆乐器这时候还不能吹奏,一干人等在乘车相随,制书放在油络网牛车上(油络是三公以上才能用的车饰,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随便把圣旨搁胳膊弯里,太荒唐啦)。

  出门时应该非常早,到主人家后天才“大昕”(天完全亮,这当婚使的得起早贪黑啊,真是体力活!)。一开始婚使是不能直接进门的,双方在户门口西面又是一大套的礼节,连主客的站位都十分讲究,比如婚使要站在西面、主人要站在大门内,面向西。主人的佣人(即傧者,专门招待客人的)面向北,受命之后出来站在东面(和门口的婚使面对面),双方进行一番礼节性对话:

  傧者曰:“敢请事。”

  使者曰:“某奉制纳采。”

  然后傧者屁颠颠跑进去如此这般跟主人说一番,主人礼节性地应答:“臣某之女若如人,既蒙制访,臣某不敢辞。”大意无非是表示谦逊。

  傧者出门跟婚使如此这般一说,再进去引主人出来,迎接使者于大门外之南,北面再拜。使者先不作答。主人揖使、副先入,至于阶下,双方又是一大套的礼仪,然后开始宣“纳采制”,主人再拜。所谓“纳采制”,无非是说“皇帝我受命于天,鸿图天下,现在要娶个老婆。。。现在要遵圣母皇太后之命,遣使臣持信符,按礼节选皇后。”

  说白了就一句话——朕看上你女儿了,立马洗干净了给朕送过来。

  古代婚礼中,有个比较有趣的环节,那就是奠雁,这种仪式在如今估计很难再见到了。雁是侯鸟,随气候变化南北迁徙并有定时,且配偶固定,一只亡,另一只不再择偶。古人认为,雁南往北来顺乎阴阳,配偶固定合乎义礼。婚姻以雁为礼,象征阴阳和顺,也象征新娘的忠贞专一。

  ------------

第256章 搜捕

  昨夜曲江池畔出了事。

  神策左军将军李宏楚,与库部郎中郑注,在曲江池船上饮酒时遭人暗杀,双双殒命。

  至于为何两人在郊外的曲江池饮酒,导致众多亲卫在场,还让刺客跑得无影无踪,不得而知。

  韦元素在圣上面前痛心疾首,主张全城搜捕:

  “长安城里有刺客敢袭击神策军,这绝不是小事。今日敢杀文臣武将,明日便敢行刺圣上。金吾卫负责上京治安,曲江池附近就有城卫,此事必须向他们问责!”

  “唐弘,你有什么要说?”

  圣上有些心惊,他不知道王守澄和韦元素的人搞到一起,到底是为什么。

  唐弘出列行礼道:

  “回禀圣上,末将昨夜值东城墙,并不知南边出了事。末将执金吾以来,多见持械门客恣意妄为,更有人无视王法,私下打通里坊隔墙,让城卫所守坊门形同虚设。

  末将奏请圣上,准许金吾卫增募新兵,同时彻查京内坊墙完整,重新约束宵禁。

  否则,仅凭金吾卫现在的人手,恐难内外兼顾。”

  就拿芙蓉园来说。

  昨夜,唐弘将李奏他们放入芙蓉园,今早开坊门后他们才离去。那里虽是宫禁,但圣上一年也去不了两回,金吾卫除了守门,根本没有兵力兼顾其他。

  平日里,就会有不法之徒翻墙而入,盗取殿中摆设器物,他们也不能及时发现,事后守卫还要白白吃板子。

  “唐将军,每次出事你们就推脱人少,是不是要圣上把龙武卫、羽林卫,甚至是神策军都划归你管,你的人手才够用?”

  韦元素嗤之以鼻。

  “韦大将军若是愿意,唐某何乐不为?李将军自己就是神策军人,出了事先报韦大将军,继而上朝堂禀圣上,可曾想过找金吾卫?”

  唐弘只管顶撞韦元素,他就是要让韦元素失态。

  王守澄小眼睛不停的转:

  韦元素拼命指责金吾卫,明显就是转移视线,让圣上不再关注李宏楚和郑注为什么在郊外会面。

  郑注就这么死了,王守澄几乎立刻判断是韦元素下的手。可他赔上李宏楚,岂不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最近的事,越来越看不清了。不过……这是自己将韦元素赶尽杀绝的机会。

  “唐爱卿,整肃宵禁之事,牵涉人事太广,容后再议。当务之急是查明真凶,以安民心。”

  昨晚神策军找了一晚也没找到,今日又在城门增加了盘查,连阿夔他们这些巡使也都加入了搜捕。

  真是瞌睡遇枕头,洛泱刚把菊仙的画像交给阿夔,就碰到全城搜捕。

  年终大祭就要到了,到时圣上将要离宫到南郊祭天,宫里的队伍、大臣的队伍,浩浩荡荡排个几里长,安防压力非常大。

  京兆府正好利用这次机会,清理清理京城里那些来历不明的人。

  全城搜捕因官员被刺杀而起,最后扩大成为几次队伍各怀心思的大行动。

  郑注被杀,虽然让大臣们吃惊,但因此人贪得无厌,又仗着自己靠山王守澄,连收礼也不避讳。

  “逢年过节,送礼的车子在郑府门前排队,都成了京城一大风景,简直是文官的耻辱。”散朝的路上,大家纷纷议论。

  “庆成节那次让他逃了,你我不都觉得可惜?没想到,他也不过是多活了两个月。”

  “今年冬至,要走王大将军门路的人,岂不是断了个联系?我听说,李逢吉的侄儿李训,刚送了金银上去,想重回长安呐。”

  “郑注没了,李训的地位说不定会涨,李逢吉能回来也未尝不可......哎,见过齐王、安王。”

  “见过二位亲王。”

  “免礼。外面刺客还没抓到,各位出门在外多带两个仆从,小心为好。”李奏含笑道。

  等那几位大臣走过去,安王不屑道:

  “这些人都是吃饱了撑的,说他们憎恨别人收受贿赂,倒不如说他们恨自己没有收受贿赂的门路。”

  “别说他们,清源的婚事算是定下来了吗?”李奏边走边问。

  安王李溶轻松道:“下了圣旨,还要三书六礼,各项礼节折腾下来,没有三、五个月走不完。大婚应该要到明年夏天,到时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