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年囤粮记 第133章

作者:王玧 标签: 布衣生活 随身空间 穿越重生

  说话间,外面竟刮起大风。

  有个瘦到只剩下骨头架子的小女孩差点被吹起来,得亏她爹娘及时拽住。

  周边是荒芜的农田,根本没有地方躲藏。

  官兵们让众人在小树林子停下,里头有几十棵树,能够为瘦弱的人们提供遮挡,像方才那个小女孩般瘦小的孩子总算不用担心被吹走。

  随着大风的到来,寒冷同样有加重的趋势。

  异常的天气不断发生,即使处于南方,冬日照常很冷,恐怕有零下十多度,而在大风到来之后,外面只管更为寒冷。

  木槿的伤口没有好利索,抵抗力难免下降,后面居然断断续续打喷嚏流鼻涕。

  她服下感冒药才稍微好些。

  王李氏希望能有块姜,在能冻死人的天气里,喝上碗暖暖的姜汤甭提多舒坦。

  奈何大伙的葱姜早在江梁城就彻底消耗完,王李氏即使再渴望,也只能干想。

  大风将人们的衣袖吹得四下飞舞,即使隔着口罩和围巾,木槿都能感觉脸上被风力带来的刺痛感。

  眼见没办法继续赶路,官兵们决定停下,等明日再说。

  林子里不好生太多火,木槿她们便让各家拿出粮食放在两个锅里炖疙瘩汤,到时候大伙一块吃。

  王宝兴吩咐做饭的妇人们再多支几个锅。

  “官爷们路上实在太辛苦啦,大冷的天,我让族人们煮了些疙瘩汤,还望官爷们莫要嫌弃,赏脸一道吃用吧。”

  普通兵丁根本吃不饱饭,外头的天又如此冷,听见有人让自己吃疙瘩汤,十分麻利地带上饭碗过去盛。

  一共支了五个铁锅,勉强给每人盛上碗。

  王李氏她们忍着心疼继续和面做疙瘩汤,那群人饿了好久,一两碗饭根本吃不饱。

  等官兵们吃饱喝足,木槿等人才终于吃上饭。

  此时,夜幕已经降临。

  做饭的王李氏清楚刚才又用掉两袋子粮食,少不得需要各家平摊,经历过粮食紧缺之后,王李氏把粮食看得跟命差不多重要,此时净顾着心疼了。

  木槿握住她的手:“我们有这么多粮食本就极易招人眼红,那群官兵又吃不饱饭,人家饿着肚子看我们个个吃饱喝足,心中肯定不平。郑把总能压住他们一时,可凡事都有个万一,现在拿出粮食让他们吃饱,我们也能少些危险。”

  王李氏:“我知道。”

  “就快到明州了,等彻底找好地方盖房子买地,就没有人再能欺侮我们了。”

  天气越来越冷,风声不停往人的耳朵里冒,但他们的心却暖呼呼的。

  前路充满希望,指引着受尽苦难的百姓坚持前行。

  作者有话说:

  ①文中人的行为不代表作者个人倾向,我们日常还是要文明排队的~

  晚上十点二更感谢在2022-05-05 20:16:29~2022-05-06 18:34:3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李小花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胖头鱼鱼鱼 30瓶;水晶莹、熊猫怎么这么可爱 20瓶;吃瓜群众 5瓶;風行衍 2瓶;xxxx、坐上来自己动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5章 织女

  花费了所有精力

  次日, 风终于变小,几千人再次踏上前往明州的步伐。

  木槿没忍住又打了个喷嚏。

  昨夜里风突然变大,她给如意吉祥把被子盖好之后, 怕孩子头上被风吹着凉,又在上面弄了个小被子罩住, 从外表看倒有些像婴儿的襁褓。

  而大人却没有孩子那么好的运气, 被褥有限, 光盖身上尚且不够, 头上只能戴好帽子避免着凉。

  木槿免疫力下降, 即使已经吃过药,照样头昏脑胀格外不舒服。

  到达明州时,她的感冒还没有好, 精神太过恍惚,竟然不敢相信逃荒已经结束了。

  当到达明州城外时,年纪大的族人纷纷落泪。

  为了儿孙的前程, 他们不得不出来逃荒, 离开以前甚至已经做好死在路上的准备, 谁成想在竟然接连熬过干旱、酷热、雪灾、严寒,走到了最终的目的地了呢。

  老人们原本干涸的眼睛里罕见地显现出湿意。

  活着, 多么简单的一件事, 人生下来仿佛就是为了活着,然而对于如同蝼蚁的底层百姓而言, 光活着就花费了他们所有所有的精力。

  没有逃荒时, 遇见丰年能够让全家吃饱, 整年嘴巴咧的老大;寻常年份交完赋税、留好种子, 偶尔也能把肚子填饱;等到灾年, 则需要用尽全身力气挣扎着活下去。

  靠天吃饭的村民们明白, 他们正在遭遇百年难得一遇的天灾,能够活到现在不仅有自己拼命赶路的作用,同运气好也分不开。

  越来越多人站在明州城外哭泣,有挑着担子、肩抗锄头的人路过城门,突然看见那么多风尘仆仆的灾民埋头痛哭,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天大的事。

  他们左瞅瞅右瞅瞅,见到没有别的物什,然后便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

  两千多个灾民没有入城的资格。

  明州派出判官处理灾民的去向。

  判官属于从七品,与郑把总一文一武地位勉强算相当。

  他的身后跟着衙役、守兵三百余人,见到郑把总之后互相见礼,又拿出彼此的文书证明来意。

  明州下辖十余县,除却明州城周边,还要将灾民们分到县里去。

  “如今城里日子不好过,知州大人命我等在此安排灾民。将他们安排好再请郑兄往城里一聚,招待不周之处还望郑兄见谅。”

  二人品级相差不大,然而在这里文官比武将更受看重,除却大人物,文官其实不大看得起武将。

  让郑把总等人在此等候,明显可以看出对方的不重视。

  作为武官的郑把总,混迹官场数年,早就习惯文官们的态度,所以不见任何不满。

  判官吩咐底下的佐吏:“明州城附近留三百人,其余皆分到各处去。”

  明州城周边的土地并不算肥沃,幸亏有茶叶和桑蚕才支撑起明州百姓的衣食住行,若想要百姓们吃饱喝足,肯定得将人分到下辖的县城里去。

  到那里说不准还能有足够的土地耕种。

  郑把总将王宝兴叫到身旁:“方才我已经打听到,若在明州旁边安置,每个男丁能分到一亩地,若去底下的县城,每个男丁有两亩。”

  分田种地时,经常按照家中成年的男女数目多少进行分派,不过小农社会对男性劳动力的依赖程度更大,在进行土地分配时,往往会更加偏向男性。

  因为他们是灾民,能够分到的土地有限,在分配时便忽略了女性,主要向男性授田。

  另外,根据朝廷律令,流民落户之后一年内免除赋税,以便休养生息。

  王宝兴在路上听木槿说过很多靠近城镇的好处,加上车队里家家户户都有上百两银子傍身,所以倒能够搏上一把。

  靠近明州城的话,子孙后代想要读书科举也更加便利。

  这点是王宝兴的私心。

  他自己科举考了半辈子,头发花白还只是个童生,两个儿子没有读书的天赋,但他孙子机灵啊。

  如果在明州城外的村落里安家,送孙子去城里的书塾读书总不至于太过艰难,他再活长点,说不准还能看到孙子考取功名呢。

  王宝兴思虑过后,说:“还望官爷替我美言几句,最好离明州近些。”

  明州城城里肯定不会让灾民落户,他们要想安顿,只能在明州城外的村子或者小镇上。

  郑把总知道王宝兴的意思,他直接带着王宝兴去找判官。

  对于判官来说,分到哪里不过是他一句话的事。

  而且好多灾民为了能多得到点土地,并不介意被分到更远点的地方。

  王宝兴将二虎子爹给他的人参悄悄塞给判官,他明白自己和族人们的命运就掌握在对方的手里。

  人参多生长在北方,南方格外稀少,所以价格更为昂贵。

  而且二虎子爹给的人参个头很大,若卖出去,得有上百两银子。

  文官或者勋贵对这玩意更稀罕,不管自己用还是拿去官场上做人情都成,所以倒对判官的胃口。

  “我和族人们一路扶持走了上万里路才来到明州,实在不忍分离,还望大人能够……”

  他后面没有明说,但对方浸淫官场数年,哪会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他摸摸刚得来的人参,思虑良久。

  王宝兴屏声凝气,在那里担惊受怕。

  在人员流动不大的乡土宗族社会,人人都明白抱团取暖的重要性,作为外来户很容易受到欺负。

  就算人家没有光明正大欺负你,但遇见难事,总归有独木难支的时候。

  以前在王家村,以王氏族人为主,村里的郑家刘家皆在百年前或者几十年前迁过来,花费数年才勉强融入王家村,如此可想而知被单独分到村子里会有多么艰难。

  车队里很多人习惯了彼此扶持,哪怕中间会吵架、会有摩擦,他们也愿意跟原本熟悉的人一块。

  所有人都在注意族长和判官那头的动静。

  有人双手合十:“老天保佑,保佑俺们分到一处去吧。”

  别的灾民不在乎被分到哪里,有的甚至举族逃难最后只剩下几个人,只消跟官爷提上嘴,自己想跟族人分到一处,官爷就会满足他,因为就那三五个人不怕他们掀起风浪。

  王家村车队却不同,男同老少加起来快一百六十人,人数着实不算少。

  很多人想着,只要不让他和族人们分开,即使土地差点也没事,他可不想被当外来户排斥。

  就在王宝兴觉得判官要拒绝自己时,对方终于发话:“如此,你们便去织女镇吧。”

  织女镇处于明州城外,距离明州城只有几十里地,通行倒算便利。

  镇上有五十来户人家,人口是车队的三倍往上,也不用担心这群外乡人会欺侮织女镇的原住民。

  王宝兴不晓得织女镇情形如何,郑把总却知道那里的情况。

  织女镇民风淳朴、距离明州城的距离极近,倒算个好去处,

  见相熟的郑把总对自己点头,王宝兴终于放心,然后再三向判官致谢。

  两千个灾民分成十几批被官兵们带走。

上一篇:我在八零追糙汉

下一篇:他如此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