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第一女官 第351章

作者:顾四木 标签: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轻松 穿越重生

  自然不是。

  说到底,世家是有武力值的!

  那便是私人部曲。

  在乱世时,部曲就不再是做活的奴婢,而是世家的私人武装。不用往远里说,隋末之时,这些世家子弟,都曾见过家中长辈并率部曲,保据一方。

  王神玉行礼道:“天后,不知姜侯此去江南西道,带了多少人?”

  “姜侯为巡按使,持御赐尚方剑——若在江南西道受理些冤假疑案,甚至是彻查当地州府吏治,哪怕是把江南西道官员大换一遍,都无妨。”

  “但若就以姜侯带的这点人,要在当地动世家的隐田,即刻开始‘检田括户’……我只怕姜侯要‘病逝’于江南西道。”

  殿内安静一片。

  裴行俭想到了从方才起,天后就带着的为难头疼之色。果然,是为了这件事本身。

  看来被姜侯惊了一下的,不只是自己啊。

  而且……裴行俭没忍住去觑了一眼刘仁轨的神色。

  刘相的脸色也变了。

  在听过王神玉的解释后,刘仁轨再次懊恼意识到,他再次因为脾气太急,怼人太快而陷入了尴尬。

  裴行俭都忍不住在心里指指点点:看,急,让你急。

  王神玉也不理刘仁轨,而是继续对天后道:“故而,臣所言之‘不可’,是请天后即刻飞表密诏,令姜侯此时万不可自行,甚至不可于当地透露出‘检田括户’之意。”

  “既然有滕王与当地百姓告举,姜侯不得不查……”

  “不如就让当地世家以为,姜侯是要彻查‘逼良为奴’之事吧。”

  此事不大不小,正好卡在世家能接受的底线。

  虽说对当地世家来说,被巡按使查到家里也会觉得丢脸,舍出许多奴婢更是会心疼,但到底没有戳到世家的命根。想来他们也会安慰自己咽下这口气:没关系,先哄着这位较真的巡按使走,此时放出去的奴婢,可以再买嘛!

  王神玉也进行了他的总结发言:“在此事筹定之前,在朝廷加派兵力到江南西道之前,臣以为此事不可!”

  他话音落下,天后颔首。

  “如王相所言,检田括户之事,至此唯四人知晓。”

  “此外,我欲往江南西道派一武将,统兵护卫巡按使,三位可有人选举荐?”!

第221章 两相心平气和的第一次会谈

  紫宸殿内。

  听天后问起能至江南西道的武将,三位重臣心底都浮现出人选。

  不管理智思考的人选是谁,但近来心力交瘁的裴行俭还是试着开口道:“回天后,臣……”

  臣可以,臣真的可以。

  王神玉闻言和颜悦色回头道:“守约有什么好人选?”

  裴行俭:?这打断的怎么如此恰到好处呢?

  他再次挣扎开口道:“王相,我是说我。”

  王神玉一改方才的恼火,恢复了如常神态,风雅一笑。只是笑容里写满了‘胡闹’两个字。

  然后转过头去,甚至开始愿意主动问刘仁轨:“刘相正在整顿军伍,多知军中将士为人,不知心中有什么合适人选?”

  裴行俭:……

  刘仁轨颔首,他心中还真有人选:其实要是年轻个二十岁,他就请命自己去了。

  “此去之人,最要紧是可靠,不与当地世家宦场牵扯;其次,也不能有勇无谋,叫人诓骗了去;最后,也要通些农桑丁口庶务——如王相所言,姜侯到底还病着,且姜侯离京之时只带了几个擅诗文的书令官吧,那么此去之人,当通庶务。”

  王神玉也颔首。

  两人同时报出了一个人名:“黑齿常之。”

  原百济将领,别说跟江南西道的世家,他跟大唐十道的世家都挨不着。且其为人‘骁勇有谋略’,也不单是刘仁轨,甚至是李勣和苏定方两位盖章过的。

  因他出自百济,刘仁轨对他更熟悉一点:“他之前在百济也不单是武将,曾兼过郡将,相当于大唐的刺史。”

  职官制明定:刺史之责也包括于当地州县检阅丁口、劝课农桑。

  曾在百济做过多年郡将,也曾亲睹并随从刘仁轨为百济重整户籍的黑齿常之,实是很合适的人选。

  王神玉听完还回头对裴行俭再次笑道:“那与守约也有几分相像,是个兼才文武之人。”

  裴行俭:为什么还要回头补这一刀?

  不过他心中也明白,谁走他也是走不了的——比起亲至江南西道,他留在京城的任务更重。

  要选合适的‘劝农使’和‘劝农判官’,还要拟定各种章程细则并监察制度。毕竟度量田亩,清查户籍之事,不是一个诏令下去,数目就会自动从田垄上冒出来。

  而思及此,裴行俭不由还想起一事:十来年前,吏部初改‘资考授官’之时,姜侯就曾特意提出,诸如户部等官员必得考算学。

  在此前,算学、律学等制科的学子极少。

  而崔少卿在国子监做司业时,曾经多开算学之科。

  如今到了用人的时候了。

  户部多年来负责仓库、租赋、市肆的掌固、计史等官员胥吏,算学皆是年年考核,都是过关的。

  可以择人而用了。

  最后,由天后钦定此事:黑齿常之任左鹰扬卫大将军领京畿之兵至江南西道,且于当地调兵一如该道行军大总管。

  另点了一位羽林卫张虔勖为副将。

  此人是刘仁轨整饬南衙府卫后,新提拔的年轻统将。他之前削了一大批虚浮于事的勋贵之后,也提拔了些出身微寒,是从普通兵丁做起的考核优异者。

  初提的官位都不高,多是仓曹、兵曹、中候等七八品武将之职。

  而能在一批七八品的基层武将中,被刘仁轨记住,格外举荐给天后,便可见其才能。

  *

  此番议事足有一个时辰,从紫宸殿出来后,裴行俭行了个礼就先走了,准备回去着手料理此事。

  同时在脑海中如同分饼一般,把自己手头上千头万绪的事情,分成了几块。

  准备回去就抓几个人过来‘吃饼’——

  他观察过了,裴炎此人是天生的官场苗子,对官位有毫不掩饰的野心,只要有前程有功绩的差事,他能比谁都卷。

  再有……裴行俭觉得自己就好似那传说中,淹死的水鬼必须抓一个替身,才能解脱一样,开始寻找‘替身’,不,是替身们了。

  如果什么都自己撑着,就会永远在‘水里’无法脱身。

  在这一刻,裴行俭忽然又悟了:这,大概才是宰相的真谛吧。

  虽然他官职未至,但境界已到。

  *

  而裴行俭先行离开后,紫宸殿外,刘仁轨道:“王相请留步。”

  刘仁轨性子急且傲,自回京后,与王神玉争论了也不知有多少次了。此时还是第一回 与王神玉庄然致歉:“方才天后之前,我以出身指于王相,实是狭隘偏私了。”

  在刘仁轨看来,太原王氏出身之人,能做到本身不出错,就已经不容易了。

  他感慨道:“如今朝中王相这种恪守律法之人少,多有朝臣借口荒灾之事,便侵占百姓熟田。”

  还是那句话,在许多官员看来: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了,先卖田再卖儿卖女,这是侵占吗?这是救苦救难啊。

  至于为什么他们看上的良田,那百姓日子‘忽然就过不下去了’,他们自然也是‘不知情’的。

  两位宰相边走边说,难得气氛平和,以至于殿门外的严承财都揉了揉眼睛。

  这是刘相和王相吗?

  两人穿过宫道上的门户,刘仁轨继续道:“就算有些朝臣对朝廷律法还有所畏惧,不会侵占田亩,但也会广置宅院、庄园、商铺,为子孙计。”毕竟官员多占地是违律的,但买些房产(只要不逾制)是不违法的。

  说到这儿,刘仁轨也实在有些好奇:“但听闻王相,从不置产?”

  世家人口众多,也分支分房,一族中各房产业自贫富有别。以王神玉此时的官高位重,若要置产,都不用他去勒索,多的是人愿意主动献宅或是低价卖宅,必是能拿到京城最好的宅院,京郊最好的田庄。

  这些都是可以传于子孙的。

  他们世家最重的,不就是传承吗?

  刘仁轨当时在百济听闻王神玉在做‘宰相第一人’,立时就心急如焚想赶回来——除了对王神玉这人‘懒怠’的担忧外,自然也有对他出身的考量。

  然而回京后仔细打听过,听闻王相这些年,虽个人作风是‘万般讲究细致’,但却没有大笔置产。

  刘仁轨是个直接的人,今日就问了出来。

  王神玉也不避讳回答:“刘相知我是杜相的弟子。”

  他望向太极宫的方向,很淡然道:“杜师忧勤一世,年方不惑而拜相、得封莱国公,后因病不过四十六岁便仙逝,先帝追封大司空。”

  “但莱国公府今又何在?子孙不肖尽数荡覆。”

  “如刘相所说,我也好,王氏其余子孙也罢,生来路已经比旁人平坦——自幼衣食优渥,

  进学时族中学堂多有名儒师长,出仕后又有长辈在朝中指点护持。”

  “还要如何?”

  “若子孙如我,岂有饥寒?若子孙不如我,我何必广置田产,到时候给不肖子做挥霍滥用?”他自己用了就是了。

  刘仁轨闻言颔首,亦感慨:“王相看的明白。”

  “只是你族中未必人人都看的明白,将来这‘检田括户’事,只怕多有王氏族人并世家姻亲求到王相跟前。”刘仁轨很有道歉诚意道:“王相若觉得人情上为难,不好推拒,可以推到我这里来。”

  王神玉先道了声谢,然后道:“总有蠢人只看眼前不看将来。”

  刘仁轨道:“总是人心不足罢了。”

  其实朝廷对官员,已是多有厚待:比如流内九品以上官,其妻妾、部曲、客女、奴婢,皆为不课户(不纳税)。*

  而五品以上(大唐官员以五品为一大分水岭)官员则待遇更优,不但自家不课役,连父祖、子孙、兄弟之家也都跟着全免。*

  时官场有云:若出一位五品朝臣,其家其族可终身高卧无忧。

  因朝廷官员不但不需要纳税,朝廷还会根据官职给官员发永业良田:譬如正一品发田六十顷,从一品五十顷等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