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第一女官 第447章

作者:顾四木 标签: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轻松 穿越重生

  李旦:……合着二哥你才明白这个道理啊?我早都践行八百年了。

  不过他还是应道:“二哥说的是。”

  李显又道:“唉,弟弟你知道吗?咱们现在的处境,就好似从前的吴王伯父。”

  李旦一时有点没转过弯来:谁?

  李显就给他解释:“吴王李恪。”

  “吴王伯父就是祖父与隋朝公主之子。自常有人拿他的身份和母族说事。”李显叹气道:“他与你我何其相似啊。”

  都是本朝皇帝与前朝皇族之子。

  据暗卫回禀,从这开始,殷王李旦就再也没有出过声了,大概是被震到了。

  只有周王继续道:“朝臣们都是见风使舵的人,有些人也太坏了!他们拿出《左传》上的话来,说什么‘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竟然上奏请旨大封武氏!”*

  李显想到岳父韦玄贞告诉他的消息,愁的要命。

  韦岳父道:“虽说陛下此时还未允此奏,大封武氏子侄为王,但……到底那些人才姓武。”

  “说不得将来陛下还会传位给武氏自家人!”

  “毕竟,若是再传给周王和殷王,岂不是回到了李唐?”韦玄贞还继续头头是道地分析:“正如太宗皇帝当年,只怕就是为吴王李恪的血脉来自于隋朝,才不选更年长的吴王,而立年少的嫡幼子为太子。”

  姜握听着韦玄贞的分析,并不意外,她也能肯定,朝上有一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虽说陛下已经立了‘天姓女武的太庙’,也立了三座不以宗族姓氏的皇帝庙。

  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还是很难一下子被打破。

  就像之前那位姓傅的御史,以‘立武氏先祖七庙’来讨好皇帝一样,也有些朝臣觉得,讨好武氏就是讨好陛下。

  他们认定:从前陛下不提拔自己的子侄,是因为是皇后,怕皇帝怀疑‘外戚乱政’才压抑自己。

  可现在,陛下都登基了,如何能不提拔自家人呢?还不行动,无非是等着‘明眼人识趣人’提出此事,给陛下一个台阶罢了。

  不少朝臣开始自作聪明搭台阶了。

  韦玄贞还打听到一个消息带给周王李显:“陛下虽一时还未册封武氏为王,但已经令京中侍卫,去当年几处流放之地,将武氏子都护了起来。”

  姜握听到这里,不由端着杯子摇头:陛下哪里是去‘保护’他们。不过是早料到许多人会有韦玄贞这等想法,当地官员若也如此,只怕不敢再管束武家人。

  以皇帝对那些武家亲戚的了解,他们多半会借着帝势耀武扬威,成为当地一害。

  还是早看管起来的好,将来说不定还有地方,要用一下他们‘武家人’的身份。

  但李显已经被岳父带跑偏了。

  此时就语重心长嘱咐李旦道:“因父皇的缘故,咱们到底身份尴尬,以后还是老实些罢。”

  被二哥创的歪七扭八的李旦无话可说,告辞离去。

  不过……李旦出门后想了想:虽然二哥的思路不正确,但答案起码是对的。

  如果他这么想,能让他像自己一样,躺的平平整整,老老实实过日子,平平安安一辈子也好啊。

  暗卫说完后,告退离去。

  姜握则端着酒杯而笑:周王,是懂得类比的。

  暗卫走后,皇帝提起了陈年旧事——

  李显周岁前多病,当时帝后带他拜了玄奘法师后,法师道此皇子与佛有缘,可于年幼时剃发着法服,以保平安。

  故而李显被记为玄奘法师的弟子,七岁前,都是小和尚打扮。

  而自从剃度出家后,李显的身体确实是好了起来。

  当时的帝后都是松了一口气的。

  但此时,圣神皇帝认真问道:“莫不是,当年剃掉的不只有头发?”言下之意,是不是身体健康是拿脑子换的。

  不然怎么解释,都是他们亲生的子女,她对未来储位的心意,曜初、令月和旦儿都看的明白,怎么就李显自己跑偏到不知道哪里去了,被外四路的岳父哄的找不着北。

  这……也是看着周王李显长大的姜握,心道:这很难评。

  两人讨论完周王李显的成长过程后,夏日的天色都擦黑了。

  圣神皇帝看着外面穿梭不停,在各处点灯烛的宫人道:“明日大朝会时辰早,你不必再折腾出宫,一早再起身入宫了。”

  **

  次日晨起,又是一个日光明耀的好天气。

  大殿上,代表朝会开启的金钟被庄隆敲响。

  九声方止。

  回荡在每个人的耳边和心头。

  在群臣意料之中的拜相之前,还发生了一件有人意外,有人有所预料的事——

  两位公主两位皇子,均上表请改姓武氏。*

  帝准奏。

  对此,绝大多数的朝臣都是沉默的。在天翻地覆的变化中,这似乎都算不得什么了。

  尤其是这是皇室一家子人的事儿,似乎也轮不到旁人来干涉。

  当然以上这些话,清醒的人自知,不过是骗骗自己罢了。帝王何来家事?这改姓自然是大事。

  只是就如同他们根本无力阻拦圣神皇帝登基一样,这件事,他们阻拦也无用。

  况且,别说公主皇子本就是皇帝亲生,就连之前全须全尾李唐宗室里的公主,且是高祖李渊之女(辈分都不对),还曾上书请奏过陛下愿意改姓武氏,甚至要认圣神皇帝为母。[1]

  这便是帝王之权。

  在锅里的蛙蛙们,绝大多数安静地躺平。

  但还是有几位蹦了一下,下意识道:“陛下,可周王、殷王皆是先帝子嗣!如何能……”

  姜握垂眸:依旧是只说周王殷王,对公主们提都不提。

  所以,曜初的路,也自有她的难处。

  圣神皇帝神色未改:“过去二十载,公主与两王未随朕姓,自也是朕亲生亲养的子嗣。怎么,难道如今不随先帝之姓,就不是高宗的子嗣了吗?”

  “诸卿若有此疑,可代朕去问问先帝。”

  蛙蛙们再次躺回了锅里:温水还挺舒服的。

  *

  这一日大朝会,朝上不只多了一位尚书左仆射,一位门下省侍中。

  还多了一位大司徒。

  圣神皇帝为姜相加正一品三公之名——

  自古来,朝中官位之重,无过于三公三师。大唐的官职品级设置特殊,哪怕到了宰相的位置上,若无爵位或者虚职,也是正三品的实缺(中书省和门下省宰相为三品,尚书左仆射为从二品)。

  而三公三师乃正一品。

  故而自有三省六部后,三师三公就多为宰相之上的荣誉称呼,只加给简在帝心的宰相。

  譬如长孙无忌做过的太尉,李勣做过的司空。

  自两人去后,朝上多年未有三公三师。

  今日,又有了一位三公在朝!

  唐之职官明定:三师,乃训导之官也,多加封于帝师;而三公,则是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2]

  三公乃太尉、司徒、司空三职。

  至于皇帝为何给姜相司徒之职,而不是排在最先的太尉,朝堂之上许多朝臣都以为,是上一个太尉长孙无忌下场不好的缘故,皇帝有所避讳。

  其实,除此外,君臣两人更彼此心知肚明的缘故,是司徒这个官位来源。

  《左传》有云:“昔少昊氏以鸟名官。”这才始设置了司徒、司马、司寇等官。[2]

  仙鹤。

  亦是百鸟之一,朝以凤皇!

  皇帝许司徒官职,其实是想起了仙鹤。

  *

  圣神皇帝声音落下的那一刻,姜握脑海中亦响起了系统里的声音。

  【亲爱的用户66688号,恭喜你达成白金成就·位极人臣】

  姜握熟练地先押后领取成就奖励,然后暂且静音掉小爱同学激动的声音。

  她面对丹陛之上的陛下。

  “臣,领旨。”

  “必不负陛下之意。”

  作者有话要说(回收番外伏笔,姜姜的大司徒)

  (没看过番外的家人们,还是可以不看!等全文完结一起看~)

  *历史上武承嗣也以这个理由,鼓动大臣上书,让武皇传位给他。

  *放一下史册上求生欲很强的李旦:李旦主打一个躺平:在武皇做太后期间,去祭祀【太后服衮冕搢大圭,执镇圭为初献,皇帝(李旦)为亚献,太子为终献。】在别人请命让武皇登基的时候,李旦【皇帝(旦)亦上表自请赐姓武氏】

  [1]《旧唐书·列传一百三十三》与《唐会要》都有记载:【千金公主(李渊第十八女)以巧媚善进奉独存。抗疏请以则天为母,因得曲加恩宠,改邑号为延安大长公主,加实封,赐姓武氏】

  [2]见于《唐六典》

  完全不负责任小剧场。

  乾陵:

  听完李显的类比,还有那句‘因父皇的缘故,他们身份尴尬’。

  荔枝(气晕):果然有的儿子,真的可以不要的!改姓怎么够,要不过继出去吧。

  荔枝(看向李承乾):大哥……

  李承乾(十动然拒):雉奴,我有子嗣。

  荔枝(再看向李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