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穿之东坡妻 第15章

作者:奚月宴 标签: 种田文 甜文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第33章

  第二日, 程之仪家的下人驾着牛车过来接王方, 这个下人很有礼貌, 说话也文绉绉的,

  应该是程家比较得脸的下人,也表明了程之仪对王方的尊敬和看重。王方依旧带了王瑾和王浮, 登上程家的牛车, 到了程府。

  程之仪特意在门口迎接他们, 领着他们进了程府。程府极大,就像王浮前世游玩过的苏州拙政园,一行人从廊下走过, 花园里铺着鹅卵石小路,姹紫嫣红,

  奇花异草遍地皆是, 府中还有一个半亩大的人工湖,上头有避暑的水榭,亭槛台榭,皆凭水面而建,或有湖石、假山穿插其中,林木葱郁,

  疏朗雅致。王浮第一次见识到这个社会的上层贵族的居所,心里还是有些好奇和羡慕的。

  行至一处拐角,从西侧的园门走出来一个少年, 大约十岁左右,穿着圆领白细布襕衫,

  面容白皙,神采奕奕,长得很是俊朗,见有人从外头来,上前来准备行礼招呼,礼数非常周到。

  “之才,这是青神来的王方王大官人和他的两个孩子,你来认识一下。”

  程之才明显愣了一下,大约是在回想自己家什么时候在青神有了亲戚,不过他还是向王方行了礼,自我介绍道“在下程之才,家父程浚,家中排行十七,见过王大官人。”

  王方颌首,微笑示意。程之仪对程之才说“你学习辛苦,合该多出来走动走动,我们还有事,就先不跟你说话了,方才大伯娘在撷芳亭教十二娘踢毽子,你可以去那里看看。”

  王浮觉得程之仪是个很好的人,他对自己的家人都是轻声细语,格外细心,平心而论,如果是王浮,她不见得会留意自己的伯母和堂妹在哪里踢毽子,更不会嘱咐堂弟读书间隙多运动。不是她不想做,而是说,她很可能注意不到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

  程之才点点头,告辞离去了,走之前还多看了王浮两眼,可能是好奇他们的来意。程之仪仍带着他们往里头走,大约走了五六分钟,终于到了一间竹园,这竹园不大,围着篱笆,古拙素朴,与周围的太湖石、亭榭湖桥融为一体,十分和谐,王浮心中暗想这不就是林黛玉的潇湘馆吗?竹园中间有条案、竹榻、苇席,一位中年文士端坐其中,面前放着一把古琴,见他们到了,起身来迎。

  这便是程二官人程深,没想到他身上毫无商贾之气,竟比王方这个实实在在的读书人更像个读书人。程深捻着胡须,高兴地上前携了王方的手,让他入座。

  “在下程深程希平,久仰子源兄大名,幸会幸会!”

  “不敢不敢,程兄竟如此客气,真是折煞我也!”

  两人客套一番,双双落座,程之仪也带着王浮王瑾坐了,王浮还有点不适应跪坐,她平日在家都是坐椅子和凳子,这种对于宋朝来说也算是“复古”的坐法,实在很考验她的小腿。一个机灵的小茶童凑过来,在她面前开始煮茶,展示茶道,王浮在家喝茶也没那么多讲究,被小茶童优雅繁复的动作迷住了,热水在细长的瓷瓶里咕噜咕噜地翻滚着,小茶童取了茶末放在黑色兔毫建盏中,取了煎好的沸水注入茶盏,用茶筅旋转击打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茶汤飞溅,泛起乳白色的茶沫,就像卡布奇诺咖啡一样。这是王浮第一次近距离观看专业人士点茶,这让她心中惊叹不已,宛如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她不敢露出不懂的意思,唯恐露了怯,让人看不起。

  王浮还在研究点茶,那边王方已经和程深互相了解了各自的背景出身,年龄爱好,家中人口,若是让王浮来吐槽这场景,大约用一个词语就能概括——相亲。

  程深生意做得好,待人处事方面自然不会差,王方也是知礼节的,两人相谈甚欢,要不是谈的内容,

  端看这聚会地点,主人身上宽松飘逸的燕居服,不知情的人肯定会以为这只是文人朋友之间的小聚,谁也猜不到这是在谈生意。

  因为周、贺、陈三人和程之仪的联名保证,程深对他们手里膳食方子的美味程度深信不疑,因为他儿子平日里并不重口腹之欲,而且程之仪最大的假话,所以他并没有多做考虑,用他商人的敏锐直觉,立刻打定了要抓住机会和王家合作。

  程深是一个慷慨大方的人,不然他在眉山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威望,他许诺王家可以用新烹调方法、膳方及酒楼经营方法入股和乐楼,占三分红利,每月分成,若眉山的和乐楼经营得好,可以把这些东西推广至益州府及周边县城,也是三分利,将来王家人不得将此法转让他人,若是王家自行经营,需得程家同意,至于去猪肉腥气的法子,因为王浮打算回青神办养殖场,便定了长期合作的契约,到时候和乐楼可以直接进购他们王家庄子上养殖的猪。

  这些条件都是合理的,王浮这等于是用知识产权入了股,在这个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年代,只靠合伙人的德行维护的合约,能得三分利,已经非常不错了。而且王浮认为,这只是一个开始,既然她打定主意要做生意了,将来只会有更多的赚钱门路,多个朋友多条路,她没必要为了蝇头小利毁了在程家面前的好印象,失去这么好的合作伙伴,对她来说才是一种损失。

  生意谈好了,王方和程深已经称兄道弟,成了好朋友了,所以王浮也改口称程深为“程伯伯”,称程之仪为“程哥哥”,程深还让下人带着王浮去见了他的夫人。程二夫人蒋氏非常热情地招待了她,与她聊了几句之后,对口齿伶俐、活泼可爱的王浮十分喜爱,便把手上的红碧玺手串摘下来送给了她,王浮自然推辞不受,蒋氏大约也觉出来礼物太贵重了不太好,也没强求,就把她贴身佩戴的荷包送给了她,王浮这才收了下来。

  王浮陪着蒋氏说话,还认识了程家二房的三个姑娘,九娘、十三娘和十五娘,分别叫莹莹、萱萱和菲菲,她们从大到小是十二岁、八岁和七岁,年龄与王浮相仿,天真可爱,教养很好。王浮被一群小萝莉围着问问题,心都软化了,满口答应下次还会再来找她们玩。

  程九娘是程家二房的嫡长女,她个性比较稳重,听说王浮的爹爹在纱縠巷学堂教书,突然想起来她们的表弟苏轼就在那读书,便问王浮有没有听说过苏轼的名字。

  王浮回她“苏哥哥常去我家玩。”其实是常常去蹭饭!

  “这便是了,和仲和同叔读书都很聪明,想必很得王伯父的喜爱,才会常常邀至家中做客。近来八娘生病了,听说是发了水痘,姑姑不许我们前去探望,我们也便没去,不知她如今怎样了?”

  “八娘姐姐的水痘应该好得差不多了,阿娘带我去苏家探望过的。”

  “哦?原来你还与八娘有来往?那下次我们等八娘身体大好了,便小聚一次吧,我做东,把年龄相仿的堂姐妹表姐妹们都叫上,我们姐妹之中,可有个有趣的人物,你一定得认识认识!”

  “不知是哪位姐姐?”

  “你大约是不知道她的,她才跟着母亲从外地回来,但幼时我们曾一起玩耍过的,她说话可有趣了,能把人逗得捧腹大笑。她就是苏家二伯父的小女儿,名叫‘双宓’的小二娘,族中排行同我一样也是九娘。”

  原来是苏轼的堂妹,不过说到这里,王浮不禁起了疑惑,总听见民间轶闻说苏轼有个聪明绝顶的妹妹叫做“苏小妹”,可苏轼只有三个姐姐,其中一个还早夭了,没听说过他有什么妹妹啊,难不成说的是这个堂妹吗?

  这样一想,王浮对这个还没见过面的“苏小妹”充满了好奇心。或许民间传闻有误,把苏轼的堂妹

  传成了亲妹妹呢?听说后来苏小妹嫁给了大才子秦观秦少游,而秦观正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们俩珠联璧合,一时传为佳话。可王浮这个理科出身的半吊子历史迷并不知道,秦观小苏轼十三岁,他第一次见到苏轼的时候已经三十岁了,不可能年纪这么大还没有成亲,事实上,秦观的妻子叫做徐文美,他与苏轼也只是师生关系。

  这也不能怪王浮,她读书时读的理科,虽然因为语文课的需要了解了一些历史人物与故事,后来又喜好逛博物馆和看有关历史文化的纪录片,历史文化知识比一般人丰富,但她还是个实打实的医学生,不是读历史系的,更别说现代人对宋朝文化知之甚少,像这样的细节她是一点都不知道的。她喜欢李白和苏轼,完全是因为他们的诗文合她胃口,他们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旷达乐观的精神激励了生活坎坷的王浮。王浮认识苏轼之后,偶尔也会觉得遗憾,如果她能多了解一点他的生平,说不定能帮他避过后来的“乌台诗案”,让他免于贬谪天涯,病死途中。

  稍后为你更新

第34章

  因为已经和程家谈好合作条件了, 王浮就看着她爹写了一份类似合约的东西送到了程家, 一式三份, 双方各持一份,

  另一份送到官府备案。合约上注明了各种条约,清晰明了, 日后应该不会产生什么纠纷, 程深签了字, 两家的合作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和乐楼的老顾客首先感受到了它的变化。

  进门一侧多了个长柜台,里头站了个穿着蓝布衣裳,笑容灿烂的男人, 后面墙上挂了一溜木牌子,用红漆写了菜名,

  什么“韭黄回锅肉”、“韭菜炒蛋”、“干煸肉丝”、“家常豆腐”、“麻婆豆腐”、“干锅肥肠”、“醋溜白菜”、“肉沫茄子”、“蒜苔炒腊肉”、“红烧肉”……足足二三十道,

  光看着菜名就让人口水直流。

  但凡进门的客人,都会被引到柜台前,里头的男人拿着毛笔和黄毛纸,温和地询问客人想吃点什么,客人们都不知道这些菜是什么,他倒是有问必答,

  不过涉及菜品烹饪方法的都含糊略过,只说“都是全新菜色,保管好吃, 开业酬宾,消费满一两银子送和乐楼贵宾卡,

  日后来吃一律九折”,又解释了贵宾卡是个什么东西,还说什么“支持外带,可以送菜上门,宴客酬宾排面十足”,客人们懵懵懂懂,出于对和乐楼和程大善人的信任,三三两两点了菜落座等待。

  等到几个麻利灵活的行菜托着盘子把热气腾腾的菜品上上来,客人们都傻眼了,这些都是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菜色,摆在各式各样的瓷盘里,色香俱全,客人们拿起筷子,发现和乐楼的筷子竟然变成了竹制的,要知道这时候的东京城里的达官贵人们都是用的银制的杯碗盘碟,稍微有点见识的,都喜欢用银制的,和乐楼以前的菜色也是拿了银盘装的,怎的现在这么小气了?

  客人们顿时就有些不悦,可那行菜的却道“客官勿恼,要是想用银盘银筷,尽可告诉我,我去后厨拿来,只是我们的新大厨说了,金银器天然而生,易生垢变色,瞧着不太干净,我们做人吃食的,首要一条就是要干干净净,所以用了瓷盘竹筷,这竹筷五天一换,若不是后头篾匠师傅削不动,东家还想用上一次就换了呢!您再看我这手指甲,”说着就把自己洗得发白的双手伸过去,“您看我这身上的衣裳,都是新裁的,每人一季四套,每日换洗,不收拾干净的立马辞退哩!”

  客人们咋舌,心里的不快顿时消散,低头看看手里的竹筷,虽然是竹制的,却也不是粗制滥造的农家货,圆润合手,上头还雕刻了梅兰竹菊、四季花卉、锦鲤云纹等常见纹饰,也是趣味盎然。

  等到吃了菜,这些老饕们都瞪大了双眼,不敢置信地看着对面的同伴,实在是太好吃了!活了这么些年,从未吃过如此美味的食物,似乎以前吃过的山珍海味都索然无味了,回过味来就赶紧拿着筷子争抢了起来,风卷残云般吃光了自己点的菜品,再一瞧隔壁桌的,菜色又迥然不同,让他们本已饱了的腹中又翻腾起来,口水分泌得极快,恨不能再点上一份来。

  在和乐楼售卖食物酒水的博士和经纪人们并没有被排挤出去,和乐楼选了一批老实敦厚的经纪人,同他们签下契约,要他们保证食物酒水以及自身的干净整洁,若是有客人在和乐楼就餐之后出了问题,要接受他们的盘查,若是他们的责任,必须自己承担。当然了,和乐楼也会每日盘查他们售卖的东西,但凡有不达标准的,三次之后就不用再来了。

  另外,客人们不知道的是,后厨使用的是流水线炒菜法,分工明确,掌握关键步骤的都是程家的心腹大厨,后厨帮工的所有人,都与和乐楼签订了契约,若有泄露和乐楼菜品信息的,都会面临对他们而言是天价的违约金,还有

  可能会有牢狱之灾。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期内保证和乐楼的菜色不被外人抄袭,也可以提高出菜速度,若所出菜品有一丝瑕疵,可以一眼就看出来源头所在,追究责任。

  这些明里暗里的变化,都让人感到新奇不已,不过一天时间,眉山县的所有人都知道了新整修过的和乐楼面貌大改,里头的美味佳肴都是外头吃不到的,且十天就会换一次菜单,仿佛他们有了上千道菜品等着你去品尝,据说都是根据四季节令、天气变化特意制定的菜单,都是养生养胃的菜品。

  家有余钱的三天两头上和乐楼打一次牙祭,或是在家里有贵客的时候叫了和乐楼的菜来,那些囊中羞涩的就看着和乐楼的活动,挑着社日、集日、节日的时候全家去吃上一次,这种时候和乐楼往往会打折扣,虽然人比较多,等候的时间也比较久,但对他们来说却不打紧,只要吃到了那些人间美味,等再久也值得。

  和乐楼一跃成了眉山最大的酒楼,很快人们又听说益州府的几家和乐楼也成了这种模式,出了新菜色。老顾客们都有住在益州府的亲朋好友,便纷纷写信过去,将和乐楼的菜品夸得天上有地下无,催促他们的好友去和乐楼尝鲜。益州府的人们也很快知道了和乐楼的新变化,出于好奇,纷纷捧场,哪知才去了一次,便觉得世上所有的酒楼都不如和乐楼了,益州府和乐楼的生意十分火爆,每日从早到晚,都有长长的队伍排在门口,里面更是一座难求。乘着生意火爆的东风,和乐楼又盘下了几家店面,根据眉山那边传来的平面图重新装修了,不过一月,全新的和乐楼便面世了。

  因为王浮考虑到此时有钱天天上酒楼吃饭的,都是非富即贵的,所以新开的和乐楼是面向高端市场的,装修不像原来那么简朴了,而是辉煌壮丽,中间有戏台子,四周围着圆桌,不像原来那么拥挤,楼上还有一个个隔开的包间,都装饰得十分漂亮。新和乐楼的定价也比原来略高,但服务和味道都升级了,选用的都是最好的原料,服务的也是面貌端正、手脚麻利的。

  不过发生在益州府的所有一切,王浮都只能听着程之仪带来的消息想象,因为年纪太小,家里也脱不开身,所以他们没能去益州府亲自监工。倒是王瑾,好像对酒楼经营十分感兴趣,这些时日连学堂都不常去了,跟程之仪一起学着打理生意,人也成长了不少,不再像往日那般调皮捣蛋了。

  周孟琦、贺卓光、陈安林三个人也因为程家生意的扩张而被派遣到了益州府坐镇,他们三个还在眉山的时候就常常到王家做客,和王方的关系极好,赵氏也带着孩子们去了他们三个家中赴宴,他们都是眉山有头有脸的人家,虽说不是嫡支,但与主家的关系十分亲近。

  由于他们和程家二房的推荐,王家很快便进入了眉山上流社会,结交了不少朋友。这些关系,王方一一都写在了信中,送到父母和两个弟弟手上,不说仗势欺人,只是日后若有些什么麻烦事,不至于没个头绪,而且维护这些关系,不能只靠王方一人,礼节上面须得顾全。不过这三人还有点不大乐意去益州府,在眉山守着王家小娘子,想吃什么都能请她们俩做,回回出了新菜品,他们就是第一个尝鲜的,这去了益州府,他们还真不习惯呢!

  于是临走前他们就盛情邀请王方迁去益州府居住,不要困在青神那个小地方,一来兄弟得以团聚,二来和乐楼的生意也有他们一份,三来两个孩子也该到去府城更好的学堂求学的时候了。王方虽不言语,心里还是有所思量,毕竟他当年也是十几岁就独自去了益州府求学,益州府的教学质量确实比青神好得多,于是他同家里人商量了一番,便决定明年开春举家去益州府居住。

  和乐楼生意好,赵氏手里终于有了余钱,也不再整日发慌了,先是回了趟赵家村,给赵家公中交了三十两银子,回报他

  们的恩情,又去了清水寺,在佛前供奉了二十两,报答清水寺住持对赵秀才的收留之恩,又把手里剩下的五十两都给了赵悦,等过了八月十日,他们就会把赵秀才送进清水寺,这些钱是给他打点上下,修缮房屋的。

  赵氏跟他说了自家在和乐楼参了股,日后若是有什么难处,尽管去找和乐楼的掌柜,他们每月会送十两银子到清水寺,让他不必推辞,接受了就是。这样一折腾,第一次分红的钱花了个精光,不过王方并不在意,反而劝赵氏多给一点。

  王家仍住在纱縠巷租来的旧房子里,只是生活质量远比以前好得多,王浮以研究菜品为名,在家里捣鼓出了不少稀奇古怪的东西。家里人都为王浮的聪慧感到惊奇,但出于家人的信任和爱护,对外都说是赵氏夫妻俩的主意,连那些菜品,也都归在了较大的三娘身上,王浮并不计较虚名,只要家人过得好,她可以为他们付出自己的一切。而且,顿顿吃肉的日子啊,简直不要太美好了好吗?

  稍后为你更新

第35章

  王浮虽然忙着和乐楼的事情, 却也没忘记自己的社交活动, 她其实挺好奇现在的小姑娘们都是怎么过日子、怎么消遣时光的, 前次答应了程九娘的邀约,

  等苏八娘的水痘彻底好了,众人便聚在了程家。

  王浮也是这时候才知道, 苏家原来家境一般, 好在家中孩子读书争气, 苏洵的二哥苏涣入朝为官,他们家这才渐渐好了起来,饶是如此,

  当年程氏嫁给苏洵,其实还是“低嫁”, 不过程氏不慕富贵,

  苏洵虽然还没有功名在身,但他人品不错,程氏也就嫁给了他。程氏同苏洵在一起多年,前面其实还有夭折的长女和长子,他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因为各种原因而发愤读书,

  不过他颇有读书天份,到此时已经在眉山很有才名了。

  苏六娘双宁身子孱弱,自幼多病, 苏八娘双宜则是个文静温柔的姑娘,她们俩的性子样貌都是随了程氏,

  同表姐妹们的关系都十分要好。新近回来的那个小二娘双宓,性子同她的母亲杨氏一般,很是活泼爽利,双宓的样貌也是姐妹中最为出色的,人也十分聪明,打小便跟着父亲一起读书,说是比她的几个哥哥读得还要好。

  这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赵氏带着三娘和王浮去了程府,程九娘亲自在门口迎接她们。相互见过礼后,程九娘便笑道“今日借了父亲的竹林,我们也好学了‘竹林七贤’的风流雅致,曲水流觞,吟诗作对,岂不美哉?”

  三娘鼓起勇气上前一步,把手里提着的食盒递过去,说道“今日初次登门,礼数不周,请姐姐见谅,这是我新做的玫瑰酥,口味很是独特,请姐姐妹妹们一起品尝一下!”

  程九娘惊喜不已,连连道谢,身边的使女接了玫瑰酥,她就上前携了三娘的手,把她往里面领。赵氏同蒋氏聊天去了,三个小姑娘就拉着手去了竹林。

  “今日这宴会,还是小二娘帮我布置的呢,等会你看见她们,中间穿红襦裙长得最好看的就是她了,”转头看见眸若晨星的王浮,又笑道“十娘你长大了,肯定比她还漂亮!”

  王浮吐了吐舌头,朝她做了个鬼脸。

  等见了苏双宓,王浮才知道程九娘所言不虚,苏双宓八岁上下,可能是抽条比较快,身材在一众姐妹中显得很高挑,她的五官是那种鲜妍艳丽的,杏核眼潋滟生波,肤色极白皙细腻,比起温柔内敛的几个姐妹,更添了几分生气,也因此显得格外讨人喜欢。更重要的是,苏双宓是正月十五出生的,生的日子好,比几个姐妹更讨家长们的喜欢。

  苏双宁十二岁,长得有点像林妹妹,穿着青白色襦裙,捏着粉色帕子,眉尖微蹙,听说她前不久有些咳嗽,现在还没好。苏双宜十岁,虽说前不久刚出了水痘,却因为程氏的精心照料,没有留下半点伤疤,她穿着鹅黄色襦裙,正在水边逗鱼。

  “三娘姐姐和十娘来了!你们今日带来的玫瑰酥真好吃!”程家的几个小娘子已经喊起来了,十娘这几天经常来程府,与她们已经很熟了,三娘倒是第一次来,但大家都知道她有一个擅长厨艺的姐姐,很期待见她一面。

  大家见过礼,苏双宓便迫不及待地站出来,对王浮说“这个妹妹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程九娘哈哈大笑,笑得直不起腰来“你这‘小纨绔’,又拿这话来哄人,说,你都跟多少人说过这话了?”

  王浮说“这个姐姐我也好像在哪里见过。”

  程九娘用指尖点着她的额头,嗔道“你别接她的话,让她自个玩去。”

  苏双宓却挑眉“哪里?”

  “梦里呀,像姐姐这样的小仙女,一定是天上来的,我在梦里见过的。

  ”

  众人哄笑,都说王浮嘴甜,虽然王浮年纪最小,却很能跟得上她们的话题,偶尔语出惊人,却更让人觉得天真可爱。苏双宓对她的印象特别好,一直拉着她说话,三娘就跟程九娘、苏双宁她们一起去讨论绣花做菜了。

  苏双宓把一块饼子掰碎了撒在池塘里,笑着说“和仲哥哥说你很有趣,还说我们一定合得来。”

  王浮心里偷笑,苏轼自己就是根愣木头,还好意思说别人“有趣”,面上却装着端庄“苏哥哥胡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