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国色医香 第223章

作者:饭在锅里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邮局的工作人员,还专门拿了一个小册子过来,就这个电话如何使用,给叶青几个进行培训。

  这时候的摇把机,各单位接的是同一根线,要打电话,需要先拨到邮局总机,再从总机往其他分单位进行转接,握住摇把子顺时针旋转,一长一短一长两短还是一长三短,一个都不能错,一旦拨错,很可能就打到其他地方去了,很是麻烦,所以安装电话时都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准确熟练之后才能使用。

  作为后世熟练使用各种电子产品的叶青,如今到了这儿也跟个土包子没啥差别,一开始拿到摇把机的时候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不过这半年下来,随着她的各项业务增加后,她在公社那边打电话的次数多了,才终于逐渐适应并掌握了这个老古董的使用方法。

  所以眼下,邮局工作人员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卫生站的另外四只,以及跟着一块儿来凑热闹的伍永兵老支书两人。

  以往伍永兵和老支书也不是没去公社打过电话,但他们只负责拿着听筒接听,拨号是有公社专门的办事员来负责的,所以他们还真不知道这个摇把机电话到底要怎么用。

  现在靠山屯也终于装上第一台电话了,作为靠山屯的一把手二把手,他们当然不能再当个只晓得接听电话的傻瓜,务必得熟练掌握这个摇把机的使用方法才行,不然说出去岂不是图惹人笑话。

  两个年过半百的小老头,盯着那铁疙瘩研究了足足得有大半天,急得满脑门都是汗,才磕磕绊绊地搞明白这个电话到底是怎么拨出去的。

  等弄明白了,这俩老头原先那些激动紧张兴致勃勃的情绪也跟着消失殆尽,对这个电话机那叫一个敬谢不敏,非必要他们是连碰都不想碰这玩意儿了。

  太为难他们了,以后屯子里谁家有急事需要打电话的话,就找叶知青还有她那几个徒弟,千万别找他们帮忙!

  不管怎么说,屯子里有了电话,确实是一件大喜事,虽然各家一年到头可能都没有打电话的需求,但这毕竟是整个红旗公社这么多生产大队之中的头一份,足够让屯子里的这些屯民对外吹嘘好长一段时间了。

  屯子里各家都觉得很新奇,跑到卫生站盯着那个摇把机好奇打量以及询问各种千奇古怪的问题的人不在少数,甚至还有其他生产大队的人得到消息后,翻山越岭跑十几二十公里到靠山屯来看热闹的。

  这个电话的安装,让屯子里热闹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叶青跟县里的几个单位的联系更紧密了,同时她跟外省其他人的联络也更加方便了。

  电话安装后,叶青就第一时间通知了顾卫东和杭廷芳,之后又给申城那边的陈友德老爷子也去了个电话。

  让叶青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她就接到了一个意外来电。

  对方自称蓟城人民出版社的主编,看了叶青在《妇女报》上刊载的小说《立秋》,觉得这篇小说立意很特别,希望能将这篇小说整理出来进行出版。

第147章

  叶青很是惊讶。

  之前就提到过, 这个时期国内物资匮乏,纸张的产量也很有限,连报纸的发行都受到严格管控, 就更别说是其他出版物了。

  所以眼下, 有出版社竟然主动打电话过来,要出版她的小说, 这着实让叶青感到意外。

  主要是,《立秋》整个篇幅有近三十万字, 而《妇女报》如今还是周刊,每个星期才能刊登的篇幅不过四千字左右,这几个月下来,整个小说连载还不到六万字, 目前剧情还处于刚刚展开的状态。

  叶青对自己的创作水平还是心里有数的,《立秋》之所以能得到杭廷芳的赏识看好,还得以刊登在报纸上, 完全仰仗于她这本小说贯穿的关于女性意识觉醒的主题比较前卫鲜明。

  这个时期大众关注的话题, 还是着眼在怎么搞建设, 像叶青的这本《立秋》这般将视角放在一个深陷困境命途多舛却仍然不断向命运抗争的百折不挠的农村女性身上, 确实是开了先河。

  但要论叶青这本小说的文笔有多好, 剧情的设计有多精妙,那肯定是没有的, 这本书更重要的,是用叶青几十年后的思想眼光来看世界,以李秋的口吻来启示这个时代的女性, 即使是命苦的农家女, 只要头脑清醒敢于奋进,任何时候都不向命运低头, 就功夫不负有心人,总会有出头之日。

  叶青是第一次写小说,还是这么长篇幅的长篇小说,所以她最初的意图,是登上报纸后,能多让几个女读者看见,并且能从中受到感染和鼓舞,那她这本小说的使命就算是完成了。

  至于整理出版成书,那是她从来没有想,也没敢想过的事儿。

  但她确实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出版社关注到了这本小说,并且还主动打电话来询问出版事宜。

  电话那边的出版社主编言辞恳切,说起李秋的时候见解滔滔不绝,在问及叶青小说的后续,得知立秋会逆风翻盘农门崛起后,越发激动和感慨,再三请求叶青将书委托给他们出版社出版。

  “您可能对我们出版社不太了解,但我这个电话是真的带着诚意拨打过来的。”

  “我们出版社这几年几乎每年都有出版长篇小说,而且每一本小说发行后都得到了文人学者的高度认可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像早几年的《艳阳高照》《海岛女兵》《霞光大道》,甚至包括去年的《沸腾的山峦》《红川》等,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现象级作品了。”

  “我们的编辑部,在审稿这一块儿嗅觉敏锐,一看到您的这本《立秋》,就立马被剧情还有立秋这个特殊人物所吸引了,所有编辑都认为,您的这本书,很有潜力成为今年出版届的黑马!”

  叶青并没有被对方灌的这点迷魂汤给捧得找不着北,她确实是对如今的出版届毫不了解,但她有杭廷芳这个人脉啊,不懂的完全可以给杭廷芳打电话咨询,反正出版这个事儿她也不强求,所以根本不需要这么快就给对方答复。

  于是,叶青很委婉地跟对方表示她暂时还需要考虑考虑,让对方稍微等她几天时间答复。

  等电话一挂,叶青就赶紧给杭廷芳那边打了过去。

  电话接通后,叶青就没有隐瞒地把事情说了,又咨询对方这个蓟城人民出版社的具体情况,想知道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

  没想到叶青这边一说出版社的名字,杭廷芳也愣了。

  “这个人民出版社确实算是蓟城的老牌了,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出版了上百部长篇小说,其中经典作品非常多。”

  “前些年整个出版行业受政策影响全面停业,一直到去年初,宣传部才正式下达文件,允许长篇小说发行出版。”

  “政策一放开,蓟城人民出版社就走在了前面,去年他们广纳新人,对很多工农兵和知识青年发出了邀稿,只去年一年,就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作者。”

  “所以他们会来找你洽谈出版事宜,这也不奇怪,毕竟你的那篇《立秋》,最近剧情渐入佳境,也获得了业内广泛关注,报社这边每天接到全国各地打来的电话,其中超过半数都是询问和探讨《立秋》这篇小说的剧情后续以及作者等相关话题的,可见你这篇小说有多火。”

  “蓟城人民出版社能这么快就反应过来,足可见他们编辑部的那帮人眼光毒辣水准挺高。”

  “不过给你打电话的这个编辑,我倒是不认识,回头我找人给你打听一下,看看那边出版小说是个什么章程再说。”

  杭廷芳对小说出版了解得也不是很多,但如果叶青的这篇《立秋》真能出版发行的话,她肯定是举双手赞同的。

  不过,这个时期的出版政策还是很严苛的,对作者的稿费管控得尤其严格,所以杭廷芳觉得丑话还是得说在前头,让叶青心里面先有个数。

  “如果蓟城人民出版社那边真有这个意向,我可以帮你去洽谈这个事儿,但你得知道,现在出版小说跟报社刊载一个性质,作者是拿不到稿费的,你如果同意出版,直接给出版社签个授权书就行,报社那边最多也就是给你一些票证之类的补贴,送你一些工业券或者是百货大楼的兑换券之类的,但更多的肯定是没有的。”

  “你要是介意这个的话,我可以代你直接回绝出版社那边,等以后没准哪天有了新的政策变化了,到那个时候再考虑出版这篇小说也完全来得及。”

  来得及吗?经过方小桃的事儿以后,叶青就越发感觉到妇女的觉醒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再怎么争分夺秒都不为过,又怎么会为了那么点稿费,就将小说出版这么重要的事情给搁置了呢。

  她最初写这篇小说的初衷,就不是为了挣稿费,只希望能够为女权主义浪潮添砖加瓦,尽可能地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而已。

  虽然眼下在杭廷芳的帮助下,这篇小说已经在《妇女报》上连载刊登,但受报纸的发行数量的限制,最终能将这篇小说从头看到尾的读者数量是相当有限的。

  但如果整理成册直接出版就不一样了。

  纸质书是可以传播借阅的,受众群体的数量比如会以倍数增长。

  而且读者不用苦苦等更新,一次性就可以将整个小说从头看到尾,在阅读体验上也会比看报纸连载好上许多。

  只要这本小说多出版一册,就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女读者会认识李秋。

  这些女读者,可能从小就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过歧视压迫和剥削,但从来没有人告诉过她们,如果要消除性别差距,要追求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就业权,靠温良恭顺妥协服从是没有用的,要打破这一枷锁,唯有抗争这一条路可走。

  而叶青的这篇小说,也许就是给这些女读者们的一记当头棒喝,能让她们从浑浑噩噩的处境中彻底清醒过来。

  既然这个蓟城人民出版社没问题,叶青也就不再犹豫了,反正她对出版是一窍不通,稿子也都交到杭廷芳手里了,就干脆当起甩手掌柜,直接让杭廷芳代她去和出版社那边交涉。

  叶青的关注力,放在了赵玉良他们申请的那个科研新项目上,从赵玉良告知她这件事,到最终审批通过,其实也就不过半个月的事儿。

  在韩亚博正式进入实验室之前,叶青去农场跟宋春华韩亚博夫妻俩最后见了一面。

  这几个月,韩亚博在叶青的调理下,身体也已经逐渐好转,原本瘦骨嶙峋的身躯,如今已经长了不少肉,凹陷下去的脸颊也变得丰盈不少,再不像之前那般憔悴孱弱,动不动就咳嗽了。

  这个科研团队,说是四个人的研究小组,但其实真正搞实验研究的就只有韩亚博一人,剩下的仨,一个是照顾韩亚博生活起居的宋春华,另外两个则是赵玉良安排进来的,名义上说的是给韩亚博当助手,但其实,那俩就是来看守和监视韩亚博的。

  叶青也知道,韩亚博夫妻俩只要进了实验楼,不等到韩亚博的这个重启的项目研究出最终成果,或者是有人给韩亚博翻案让他获得平反之前,这俩肯定是出不来了。

  所以趁着这次见面,叶青专门制作了几大瓶调理身体的药丸子,分门别类准备得十分齐全,甚至连服用的方法都仔仔细细地写好贴在药瓶上,就怕这两人进去之后生病了却得不到及时治疗。

  宋春华在学校那边的工作也暂时性停职了,这些年夫妻俩一直分居两地,丈夫又在劳改农场吃尽了苦头,这让宋春华特别珍惜两人来之不易的相处机会,她很害怕再和丈夫分开,会让这次见面成为永别,所以不管丈夫怎么劝,她都义无反顾,打定了主意要跟着韩亚博进实验大楼。

  也不知道夫妻俩是怎么协商的,总之最终韩亚博还是妥协了,夫妻俩简单地收拾了点行囊,在跟叶青匆匆碰过面的当天晚上,就被赵玉良秘密送进了实验大楼里。

第148章

  四月开春化冻, 靠山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养猪场剩下的几头猪尽数宰了。

  晒谷场的几口大锅又派上用场了,猫冬了几个月的屯民们齐聚, 以吃大锅炖杀猪菜的方式, 来庆祝春天的来临。

  年前交任务猪之后剩下的四头野猪外加几头生猪,在叶青几个人的精心照料下, 如今体重都已经超过了两百斤,正是膘肥体壮适合宰杀的时候。

  各家不光吃了一顿满嘴流油的杀猪菜, 还分了一两斤肉,总之,在青黄不接了几个月,大家肚子里都没啥油水的情况下, 趁着春耕之前吃了几顿荤菜补充一下身体里的营养,同时也能好好解解馋。

  所以这个春的来临,大家都很高兴也很激动, 全然不像往年那般不情不愿。

  因为大家知道, 叶青的科学养殖计划, 给整个靠山屯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 今年的光景, 一定会跟往年截然不同。

  很快,满屯子的人都开始忙碌起来。

  浸种, 耕地,浇灌,施肥, 下种, 盖膜,各家各户男女老少都快速进入到了状态, 没有一个拖后腿的。

  往年这个时候,也是几个生产大队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尤其是跟臭松沟那边,为了争夺农田灌溉的优先权,经常是全屯子出动,打得不可开交。

  但去年靠山屯的变化,红旗公社几个生产大队的感受是最为明显的,如今几个生产大队都已经被靠山屯狠狠甩在了后面,更何况这些生产大队还得仰仗靠山屯的技术和经验分享,并且希望靠山屯卫生站那边能对周围的村民们开一开后门,所以几个生产大队压根不敢得罪靠山屯。

  也是以,今年春耕,临近的生产大队都不敢跟靠山屯争,并且尽可能地避免跟靠山屯产生冲突。

  叶青也是在这个时候才知道,去年年底,臭松沟那边重新召开了全屯大会,满屯的人都反对让刘勇全再担任生产队大队长,于是,在公社的出手干预下,刘勇全下台了,经过全屯推举后,选出来了一个新的生产队大队长。

  这事儿办得很顺利,顺利到让满臭松沟的人都难以置信。

  毕竟在此之前,不只是臭松沟,就是周围其他那些生产大队,谁不知道刘家的威名?也都对刘家背后的势力有所耳闻,据说刘家在隔壁部队农场跟镇上派出所还有革委会都有关系,背景硬着呢。

  哪里知道这回,刘勇全被赶下台这事儿闹了好长时间,也没见到有哪个领导来替刘家出头,甚至连个来为刘家说好话解围的公家人都没有。

  这时候臭松沟的人才意识到被骗了。

  什么有亲戚在部队农场还有派出所革委会上班,这些话很可能是刘家以前编出来糊弄人的,刘家拉虎皮扯大旗,编造出了几个亲戚的身份,目的是为了让臭松沟屯还有其他生产大队的人对他们刘家心生忌惮,方便他们从中获取利益,殊不知,那些编造出来的人,很可能根本不存在,或者即便是真有这个人,也对刘家攀亲戚关系并对外大肆宣扬的行为毫不知情。

  总之,闹了这么一回后,臭松沟屯的人总算是反应过来了,知道刘家根本就是纸老虎,可就是这么个纸老虎,竟然在臭松沟作威作福了十多年,赫然成了臭松沟甚至是整个红旗公社的一霸,实在是让人觉得可笑又愤怒。

  惹了众怒的刘家人,在臭松沟当然是讨不了好,冬天刘家的大儿子被选去下河工垦荒田,干的就是最累的活,春耕一开始,各家分配任务,刘家也被派去了最硬最难搞的玉米地翻耕,不光在领取劳动工具的时候被刁难,拿到的都是次等的有缺陷的农工用具,在下地干活的时候,还会被记分员死盯着,只要稍微有一点偷懒的迹象,就会被呵斥训骂甚至扣光工分。

  短短几天下来,刘家人累得直不起腰,走路都打摆子,手也险些不是自己的了,一家老小叫苦不迭,还不敢有半分抱怨。

  显然,这一家子已经知道他们以前撒下的弥天大谎被拆穿了,现在遭到了全屯的厌弃排斥,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如果不改变当前现状,很可能接下去很多年,他们的生活都会困在这个水深火热的状态。

  这让刘家人如何能忍?尤其是刘家的大儿媳妇儿二儿媳妇儿,在发现继续呆在婆家可能得吃一辈子苦后,立马就跟丈夫闹了起来,扬言要分家并且跟刘勇全刘婆子夫妻俩断绝关系。

  俩儿媳妇儿在刘家以前在屯子里称王称霸的时候跟着吃香喝辣风光无限,一点也没觉得婆家欺男霸女有什么问题,但如今刘家失势,立马就要和公公婆婆划清界限,以为用这样的方式就能得到屯里的理解和宽恕,重新回归正常人的生活。

  但这显然是妄想,过往的那些事儿刘家自己不记得,但屯子里甚至周围的那些生产大队被欺辱过的人家,会帮他们回忆起来,刘家俩儿子和儿媳妇儿参与其中,前面那些年从中攫取了巨大的好处,如今一出事了,就想用一个断亲就轻松揭过去怎么可能呢?

  知道这么做于事无补后,刘家就只能想别的办法了,于是很快,之前被赶出家门,导致其母子分离并且一直被刘家仇恨厌恶的王春花,重新进入到了刘家的视野,成为了刘家如今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

  王春花如今是叶青的徒弟,随着之前为几个生产大队搞人工授米青培训开始,也渐渐在红旗公社崭露头角,大家都知道王春花是被刘家赶出去的儿媳妇儿。

  以前王春花在刘家备受磋磨的时候,周围那些邻里都看在眼里,说闲话嘲笑王春花的也不在少数,但如今王春花摇身一变,掌握了叶青倾囊相授的医术技艺,立马就成为了方圆十里村民们羡慕的对象。

  以前对王春花的那些嘲笑,如今都落到了刘家人自己头上,大家都在笑话刘家有眼无珠,把两个一无是处的儿媳妇儿当成宝,却把真正值钱的媳妇儿给赶出家门,实在是太愚蠢了。

  周围邻里的议论嘲讽,刘勇全夫妻俩自然不可能听不见,面对如今咄咄逼人强势要分家还要和他们夫妻俩断绝关系的大儿子小儿子夫妻俩,这对年过半百的老夫妻,终于开始有了悔意,意识到把最孝顺最好拿捏的小儿媳妇儿赶出家门这事儿他们做得太狠绝了。

  当然,他们不是觉得这么做亏待了王春花,而是反应过来,他们已经老了,而没了生产队大队长的这个身份的威慑力后,他们夫妻俩就跟屯子里那些普通的老人没什么区别,很快就需要指望底下的儿子儿媳妇儿给他们养老。

  但失去了王春花这个老实好拿捏的儿媳妇儿后,剩下的那俩儿媳妇儿,根本不是他们能掌控得了的,如果真的跟两个儿子儿媳妇儿分家,他们以后能不能有人养老都是未知数,处境恐怕要多艰难有多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