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老姜一家 第13章

作者:二汀 标签: 青梅竹马 种田文 美食 年代文 穿越重生

  “不用。”姜向南摆手,早在站长说出价格的时候他心里已经计算出结果:“买一百四十斤,剩下的再看。”

  十八块,正正好好能买一百五十斤,但鱼又不是谷子,不可能正好。

  看剩下多少钱再决定买多少。

  前面的人都只是背着背篓,有大部分都选择了一毛的死鱼,最多的两爷子也就买了三十来斤。

  等了好一会儿,终于等到姜向北他们。

  “一百四十斤一毛二的。”

  姜向北站上去就直接报数,然后把十个重在一起的箩筐摆开。

  “一百四十斤?”

  老板以为自己没听清楚,于是又特意问了遍。

  一百四十斤不说,还是三个嘴上都没毛的男娃,看着就不牢靠。

  这时候,什么话都不用说,姜向北从兜里拿出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难道还怕我们跑了啊!”

  中年站长哈哈一笑,拍了拍肚皮:“你这个小同志说得对,只要你拿钱我都卖!”

  一百多今鱼不是一两盆装得下,站长儿子干脆拿了大网去鱼塘里网。

  姜向北就趁空把竹篓子都装上水。

  来来回回跑了几趟,鱼还没装上,反倒叫站长的媳妇儿看上了一点不漏水的竹篓子。

  “小同志,你这竹篓子哪买的?有好些年都没见这么好的竹篾手艺了。”

  “我爷是老木匠,他自个儿做的。”姜向北笑回。

  “这样……”站长媳妇儿越看竹篓子越喜欢,爱不释手地摸了又摸:“你回去问问你爷卖不卖?卖的话我买二十个。”

  他们家装鱼的盆全是塑料,不注意在哪撞一下就破了,木盆又重,不锈钢的那更是敢都不敢想。

  比较来比较去,还是竹篓子最轻巧又耐碰,而且还编了盖子。

  姜向北眼珠子一转,清了清嗓子:“我们也没卖过,不知道这竹篓子咋卖。”

  “大娘不会骗你,这么个大小的每个差不多六毛钱。”

  一般的竹篓子肯定卖不到这个价钱,但能装水的就是稀罕货了,而且还是两层篾条。

  “我回去问问我爷。”姜向北只说。

  “成!你爷要是卖,那赶明儿你就直接给我带十……二十个过来。”站长媳妇起先比划的是个十,顿了顿又加到了二十。

  看姜向北满脸为难地不知该怎么办好,又从兜里拿出两块钱递过去。

  “这个钱就当定钱,你送来我再付剩下的。”

  姜向北装作很犹豫地接下了钱,还是没给半句准话:“要是我爷说做不成,那我也一定把钱给您送回来。”

  “成成成,大娘瞧你这个小伙子就是个好同志。”

  姜向北:“……”

  她坚信,要是拿着钱就不回来的话,这位大娘肯定找不着她。

  连性别都能认错,大娘眼神实在不怎么好。

  “一百四十六斤,总共……”

  站长拿出纸笔,姜向南已经迅速给出了答案:“十七块五毛两分。”

  “小同志数学不错啊!”

  答案显然跟纸笔算出来的一模一样,老站长乐呵呵地冲姜向南拍了拍手:“就算你十七块五毛。”

  “那这条死鱼就送给我们吧。”

  站长刚算完,姜向北就马上双手握拳笑嘻嘻地凑了上去。

  从刚才起她视线就只关注着左边盆里那条要死不活的鱼,

  这会儿是彻底翻了肚皮,看大小应该有两三斤重呢。

  站长低头往盆里一瞅,咧嘴畅快大笑起来。

  “送你了!”

  在大人们眼里,孩子们贪小便宜的样子也让人愉悦。

  要是换个大人来,多半只会给人斤斤计较的感觉。

  这就是孩子们自带的“光环”,特别是懂事乖巧的更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回收站站长就被姜向北故意的讨好所迷惑,大手一挥就把这鱼送给了他们。

  来时骑得飞快,回去时百来斤鱼加上水,姜成军骑得相当费力。

  就算姜向南和姜向北在后面推,三人也用了一个半小时才送到了鱼站。

  第一次当鱼贩子。

  共卖了二十六快二毛八。

  放在前世只是一块蛋糕的价格,他们足足从凌晨忙活到中午。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4-06-19 10:17:14~2024-06-19 17:35:0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67032849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章

  ◎还便宜些◎

  洛川市,苏家塘水电站。

  第一次赚的钱成功到手,兄妹三没忙着分钱,又让这二十来块成了下一次的本钱。

  有了动力,他们比家里长辈们上班还忙。

  早上四点半出门,忙活到中午,有时候还会帮鱼店老板到街上拉客户。

  越是临近大年三十,来黑市买鱼的人就越多,他们这个鱼贩子生意眼看着越做越大。

  大年三十这天,几人比往常还要早出门半小时。

  姜成军骑着三轮车,车后边还拉着辆四轮手推车。

  “哥,一会儿箩筐算账你盯着点儿,苏站长的二儿子不老实!”

  姜向南缩在箩筐后头,脸被寒风吹得生疼,连带着声音都有些沙哑了起来。

  前几天还热得穿褂子,一场冬雨之后早晨的风都冷得像是带了刀子。

  姜向北跟回收站站长两口子也算慢慢相熟起来,多少也对他们几人的性格有点了解。

  站长老口子是实诚人,对谁都和和气气。

  就是站长二儿子苏明,抠搜小气不说,或许是看姜向北他们年纪轻,算账时会故意多报重量。

  前几天兄妹俩忙着去鱼塘里挑鱼,就剩姜成军一个人称重。

  结果到鱼店那一称,发现足足少了四斤,心不可谓不黑。

  他就是算准姜向北几人只能在苏家塘这买鱼,就算吃亏也只能继续去。

  “爷的箩筐我会看着,你没事去水库后头转转。”姜向南眸光闪烁。

  “难道附近还有卖鱼的?”

  “站长媳妇儿买这么多箩筐,我不信全是她一家人用。”

  姜向北瞬间明白,老哥前几天劝大家吞下这口气,不是想就这么算了,而是就等着爷的最后一批箩筐交货。

  站长媳妇先前订购的二十个箩筐交货后,陆陆续续又追加好几十个。

  姜向南这几天一直在默默观察,发现装鱼的箩筐转来转去就那几个,数量并不见增加。

  由此可见,大娘肯定是转手把箩筐卖给了其他人。

  能用得上这些箩筐,很大可能是附近同样卖鱼的人家。

  姜向南只是简单分析,姜向北听得那叫一个赞叹不已。

  要放权谋文里,老哥百分百能成为朝堂上能搅风搅雨的谋士大臣。

  见微知著啊……

  姜向北默默记下老哥的安排,车子临到苏家塘回收站前路口,提前跳下了车。

  借着朦胧的晨光,往另一条路跑去。

  姜向北绕着水库边继续走,猛然抬头间,看到不远的地方好像有火光跳跃。

  看似不远,但绕过草丛,跳过好几条沟渠,十来分钟后眼前才终于豁然开朗起来。

  比回收站鱼塘要大上几倍的七八个鱼塘出现在眼前。

  两串火把插在鱼塘边的屋子墙壁上,十来个人聚集在鱼塘边拉网。

  鱼群挣扎而溅起的水花发出很大声响,光看阵仗就比回收站鱼塘大了几倍。

  姜向北眼睛一亮,从两个鱼塘中间走过去。

  “小同志哪来的?”

  背手立在屋子前的老头敲了下烟杆子,慢吞吞地走向姜向北。

  齐刷刷十几道视线落到她身上。

  姜向北心里嘀咕,两种说法迅速在脑中轮过,随后还是选择了实话实说。

  “我哥在前边苏家塘回收站那买鱼,我出来逛逛,无意间走到这了。”

  “老苏他们两口子那?”老头吐出口烟,表情松快了些,随即就抬手挥挥:“那你往这边快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