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震鳞
老公爵却仍有疑惑,为什么比赛邀约连城郊的农民子弟学校都包括在内?
乔安明白他的想法,但是她想给所有人一个机会。
她换了一种他能接受的说辞。
“我听人说现在彼得堡和莫斯科两地的许多有钱人,都在争相建立学校博取名气,彰显自身好形象。他们花大量的钱财办学校,而我们只需要拿出少得可怜的卢布,就能借着他们建的学校为自己打响名声,这笔买卖不划算吗?”
老公爵明白了小女儿的意图,这不正是把别人的成果当成自己的踏脚石吗?这方法倒是不错。
于是,这件事就这样被敲定了。
值得一提的是,比赛奖金的真正出资人并不是乔安。
而是她姐姐陶丽。
为了这件事,陶丽特地乘着马车,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回到了谢尔巴茨基公爵府。
陶丽找上乔安,有些责怪地说:“你要开办报社的事情,怎么不对我说一声?我还是从斯基华那里听说的。”
乔安解释:“我只是觉得有塔尼雅他们在就足够让你操心了。”
“你要是需要帮忙直接跟我说就好,家里的小孩子有好几位家庭教师看着,你不用担心给我添麻烦。”
乔安很开心陶丽愿意暂时放下家中事务过来帮忙,虽然哪怕对方不主动过来,过段时间她也是要给陶丽寄一封信让对方回家一趟。
她一直在想,说不定等陶丽忙碌起来,变得更加自信独立后,就不再围着斯基华打转了。
一段感情一旦放下,并有了更宽广的追求目标,就很难再拾起来了。
到时候无论陶丽是选择像此时许多贵族家庭里的男女一样,同对方做一对表面夫妻,私底下则各找情人,还是干脆决定离婚,都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陶丽认为报社初创一定有许多需要动用钱财的地方,她又怕吉蒂害羞,遇到困难时只知硬抗不好意思问父母要金钱支援,所以这次她回家还带来了一张大额支票。
她说:“这是庆祝报社开业的贺礼。”
其实三姐妹中,吉蒂是资产最少的那个。毕竟她之前一直生活在父母的荫蔽下,主要经济来源无非是是公爵夫妇给她的零花钱。
而陶丽,别看她一门心思地照料家庭,专心当她的贵族夫人,但是她真不缺财产。就好比她手中握有的那一处林产,在乔安记得的剧情里,斯基华没少打它的主意。
乔安最终还是收下了陶丽的资助,想道:就当是入股了。
作者有话要说:
“残酷天才”这个说法最早好像出自俄国文学评论家米哈依洛夫斯基。
第240章 安娜·卡列宁娜
莫斯科最近风头正盛的《每周早报》,城内的上流阶层当然知道它是谢尔巴茨基家名下的产业。
谢尔巴茨基家此前的动作算不上特别低调,在报社还未正式创立时,就有不少人得到消息,说是谢尔巴茨基公爵有意开一家报社。
说实话一开始众人感到有些奇怪。
他们以为谢尔巴茨基家是想赚一笔快钱,但是如今陛下对书刊文字越发重视,这几年内务部刚接过了这一方面的工作,恨不得立马做出实绩以表忠心。
如果真报着这种想法下场,说不定会赔得血本无归。
与谢尔巴茨基公爵夫妇有往来的一些生意伙伴,在宴会上还劝过老公爵慎重考虑。
老公爵理解朋友的好心,他反过来安抚道:“别担心,我不会让那些不体面的内容出现在报纸上的。至于政治上的事情,你又不是不清楚我,我一向不爱掺和太深。这报社是吉蒂想要创办的,年轻人想要办点实事,我们这些当长辈的总不能不支持。”
众人见老公爵这副把握十足的姿态,只好藏起心中的质疑,纷纷观望起来。
而现在不断上涨的报纸销量,已经充分证明了谢尔巴茨基公爵当初的坚持是对的。
不过这也让上流社会的众位绅士淑女,好奇起了谢尔巴茨基家最年轻的那个公爵小姐。毕竟那位老公爵一直都声称报社的主要创办事宜由吉蒂一手计划,他和妻子只是帮扶了一下。
“这件事应该是真的,我大学时的有个同学办了家律师所,现在为谢尔巴茨基公爵服务的就是他那里。听他说,他们那边还为那位公爵小姐专门配备了一名律师,负责拟定与报社相关的合同。”
“话说那位公爵小姐定亲了吗?”
“还没有,据说有从彼得堡那边来的年轻人一心向谢尔巴茨基公爵的小女儿示爱,但一直没有成功。”
这位公爵小姐如今也到了步入社交界的年龄,再加上谢尔巴茨基家办报成功这件事,众人心知近期应该就能收到请帖去参加公爵家举办的舞宴了。
他们打定了主意,到时候要认真接触一下这位公爵小姐。
……结果谢尔巴茨基公爵府那边竟然没了消息。
众人一脸疑惑。
他们当然不知道老公爵早就在乔安的劝说下,不断推迟庆功会的开办时间了。
乔安有预感,这个时候举办舞会,哪怕是单纯的打着为报社庆贺的名义,到了最后也很有可能会直接变成她的相亲会。
没必要,真的没必要。
……
说起目前《每周早报》话题度最高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部小说,乔安也有在看。
也不怪它最吸引人——
社会新闻能引起一时讨论,但是维持不了太长的时间就会被更新的新闻代替,远不如小说连载更能积累讨论度。而就小说作品而言,现在整个文学版面里,其他人的作品太过稚嫩了,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一对比高下立现。
众人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聚焦在了他的作品上。
但是它应该快完结了吧,她看过他之前提供给报社的内容提纲,心知这至多是一部中篇小说。
第一部作品用于预热足够了,接下来的新作品才是她真正期待的。
她算了一下时间,过不了几天,她应该就能得知他下部小说要写什么了。毕竟在报刊未发行前,对方就对编辑说他已经在构思新作品。
她倒是不担心她的插手,会导致陀思妥耶夫斯基突然放弃写作一途。先不说他本身就对文学热爱无比,最重要的是他需要供养家人和偿还身上的债务。种种现实至极的原因,都注定了他会义无反顾地在文学大道上走下去。
乔安想得没错,三日后,报社编辑给她送来了她期待已久的稿件,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下一部作品的大纲和第一章 初稿。
这天从拂晓时就一直在下着小雨,乔安拿到手后,纸张上还带着潮气。
她视线落在了题目上。
这一行俄文她实在是太熟悉了。或者该说,任何一个了解陀翁的二十一世纪来客都应当听说过这个书名。
对方的代表作之一——《罪与罚》。
……
饭店内,侍者往来穿梭。
“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尉,谢尔巴茨基公爵小姐托我向您表达最诚挚的赞美。您之前的那部作品已经足够吸引人了,但您的新作则完全抵达了另一个新高度,她认为您的新作品一定会大获成功。”编辑问。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些惊讶地说:“谢谢,但这真的有些过誉了。”
虽然他知道公爵小姐很欣赏她的作品,不过这还是第一次如此清楚地意识到这份赏识到达了一种什么地步。
以他曾经与出版商、报社交涉的经历来看,这个时候本该是对方对他层层挑剔,然后他不断退让,最后双方“友好”达成出版协议的时候。
可对方直接坦荡无比的借编辑之口对他表达了肯定。
或许会有人嘲笑她,觉得这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该有的行为,但是他完全不这么认为。
如果只有靠着贬低他人人格,并把自己奢侈享受建立在他人痛苦生活上,才能称得上是成功商人的话,那这个世界未免太荒唐了。
他一边为那位始终不曾谋面的公爵小姐向他释放的善意的而心生感激,一边又为如今俄国的社会现状感到可悲。
编辑说:“报社这边计划在下个月第三周时开始登载您的新作品,少尉您觉得怎么样呢?”
陀思妥耶夫斯基没有任何意见,他说:“挺好的,这些事情我都听报社的安排。”早一日刊登他的作品,他就能早一日拿到稿费补贴家用。
他如今的稿酬丰厚到远超他一开始的预计,而且报社还同意了他预支一部分未来的稿费,可即便如此他仍然没能留下存款。他每个月都要定期寄回家中一部分,再留一份寄给他在彼得堡的那些债主,最后剩下的微薄钱财才是他能使用的。
编辑见他没有反对,松了一口气。对方不仅有才华而且还得到了公爵小姐的赏识,他就怕对方恃才傲物起来。
一个有心配合,一个只想尽快拿到稿费,两人接下来快速商量好了有关新作品的诸多事情,彼此都认为这是他们文学事业生涯中效率最高的一次。
这时饭店里的侍者端上来了盐渍蘑菇、鱼汤、黄油面包,在小麦粉与糖交织的香气面前,两人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从正事上移开了。
这也意味着今天的商谈彻底告一段落。
当两人享用完晚餐,编辑拿出手帕擦了擦嘴巴。他在离去前,从自己的公文包中掏出了一个文件袋递给了陀思妥耶夫斯基。
这流程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经很熟悉了,他心知这是那位公爵小姐单独写给自己的,于是平静地接过来。
两人在饭店门口互相道别。
陀思妥耶夫斯基坐在编辑为他雇佣的临时马车上,他的手隔着纸质文件袋轻轻摸着里面盛着的那厚厚一沓纸。他现在就想拆开袋子,但是又清楚现在不是时候,只能强忍好奇心。
他尽力说服自己,他对自己说:你应该像那位公爵小姐信任你一样信任她。
但没有哪一刻,像现在这般难耐。
当马车在公寓前停下后,他直接跳下马车,如风一般回到自己的住处。
他郑重地坐在书桌前,把文件袋小心地拆开,从里面抽出一叠整齐的纸张。
他仔仔细细地看着上面的内容,面色逐渐古怪起来,他翻页的速度也逐渐变缓。有笑声从他的喉咙溢出来,他咳了几声。
不过当他拿起笔时,脸上多余的神色已收敛干净,他在纸上润色了起来。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新作《罪与罚》如期在报纸上刊登。
这部小说无愧它在文学史上的名声,第一期连载结束,就为《每周早报》带来了六百个新增订户。
这个开端让报社里的所有人都激动万分,然而他们的心也随之高高提起,害怕这次猛然上涨的销量在今后会成为昙花一现的过去式。
乔安反而是最镇定的一个人,因为知道它后面的情节才是真正的精彩绝伦。
《罪与罚》的节奏异常紧凑,读者刚刚接触到这部新作,小说中的第一个高潮就到了。
小说主角双手抡起斧柄,连杀两人。
【“真的,好像这一切都是在做梦。”】
何止是小说中的主角觉得自己是在做梦,报社里的众员工面对着爆炸式增长的销量同样也觉得自己是在做梦。
随着情节的日渐展开,如雪花般的读者来信涌向报社。
但是报社雷打不动地保持着每周一刊的发行速度。
这天清晨,莫斯科街道上的雾都还没有消散时,城内颇负盛名的一家文学评论报报社刚到上班时间就收到了一份来稿。
这实在是太过寻常的一件事,本不该引起任何人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