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衣青箬
——感动啥,安西军都走出西域了,我却还是没号(我的心已经跟在大润发杀了十年的鱼一样冷了.jpg
——楼上你赶紧删了吧,我有个朋友见不得这个,真的,太难受了。
——啊啊啊啊啊啊啊所以我到底错过了多少游戏内容啊,什么时候能放我进去,求求了(拜雁帅
雁来看到这里,不由一怔。
要过年了啊……
……
长安城。
这一两个月来,天兵虽然依旧活跃,但长安城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或者说,比往日更加安宁了。
毕竟有天兵在,那些权贵子弟都憋在家里,不敢出门,街面上一下子就清静了许多——虽说少了一些生意,但要让那些经商的人来选,还是这样安安生生赚钱更好。
而且直到这时大家才发现,被修理的何止是那些纨绔子弟,街面上的青皮混混、窃贼强盗,也都快被天兵抓光了。
别看这些人不起眼,危害似乎也没有那些横冲直撞的纨绔子弟大,实际上他们才是真正的祸害、毒瘤。毕竟长安人口上百万,纨绔子弟才有多少?这些泼皮无赖,却是每一条街、每一处巷子都有。
他们也不作大恶,就是干些坑蒙拐骗、偷鸡摸狗的行当,时不时再调戏个良家妇女什么的。
这样的事情没法报官,官府未必受理不说,就算受理了,一般的小民百姓哪有时间、精力和钱财去填那个窟窿?反倒是这些无赖的时间不值钱,有些还与衙门里的衙役小吏结交,告了他们,倒霉的可能是自己。
所以大家就算吃点亏,也就是自己忍了。
但天兵可不管这些,看到了统统抓住,扭送官府。
不管是长安县、万年县还是京兆府,只要人送到,都不敢不管,罚的罚关的关,一时之间,京城的治安竟是前所未有的好。
对普通民众来说,天兵的存在给了他们无与伦比的安全感。
长安街道上出行的小娘子都多了不少。
她们学着天兵的样子,将发髻改成编发,裙子束在腰间,长度收短,再将长袖用绑带绑住,行动利落地走在大街上,就连凛冽的空气似乎都多了几分自由的味道。
男天兵的装束更好学,只要将袖扣和裤腿收窄,头发扎成马尾辫就行,同样也风靡长安。
这样一来,明明所有人都知道城里只有五十几个天兵,但是放眼望去,却只觉满街都是天兵。
喜欢的人自然很喜欢,厌恶的人却更厌恶。
那些行动被拘束着,万分不习惯的人,自然是时刻都在心里诅咒,希望这些天兵赶紧滚蛋,让他们能恢复从前的自由与肆意。
就在这样的盼望之中,消息传来,新任的安西四镇节度大使郭雁来,已经到陇州了。
是的,天兵不止没走,还把他们的靠山招来了!
大明宫。
李纯放下手中的奏折,面沉似水。
雁来当然不会一个人来京城,这一点他有心里准备。但是她不仅带了几千天兵,同行的还有两万多西域百姓,这就有些过分了。
三万人,已经足够让边境的城池点起最高级别的狼烟!
她说那是百姓就真是百姓了?
反正李纯是不信的。
在他看来,这是最直白的威胁。
数万大军屯于陇州城下,几日功夫就能直抵长安,这是存心不让他安生。
可你要说不合规矩吧,这大军又没进入大唐境内,人家吐蕃人都没说什么,轮不到他这个大唐皇帝去挑剔。
正憋屈着,新任宰相裴垍送来了雁来本人的奏折。
这上面的内容,就要比陇州守将的汇报要详细得多,说清楚了这两万多百姓的来历以及他们的诉求,都是滞留在西域的汉人和他们的后代,很多人还带着先人的遗骨,想要回乡安葬。
至于天兵,也不是她带来的,只是这些百姓离开大唐太久,有些干脆从未来过大唐,面对陌生的地方,难免心生怯意,这些天兵主动要求护送百姓回乡,她也没法拒绝。
最后雁来还在奏折里说,眼看就要到正旦了,就算来不及归乡,也希望皇帝能够允许这些大唐百姓进入唐境,在大唐度过这个意义重大的新年。
这封奏折的内容是雁来定的,但郭昕重新帮她润色了一遍,写得情词并茂、感人肺腑。
读完之后,大唐君臣都陷入了沉默。
难不成还真有两万多百姓?
不过也是,以天兵的性子,必定不屑于在这种事情上撒谎。既然都要威胁皇帝了,就说是两万天兵,他又能如何?没有必要用百姓的名义做掩饰。
但李纯心里还是不舒服。
他虽然不知道“道德绑架”这四个字,但也能隐隐感觉到,这仍然是一种威胁,只是更隐蔽、更柔和。
也更难招架。
那可是两万多流落在外的大唐百姓,而且还连先人遗骨都带回来了,要是说不许他们回乡安葬,那唾沫星子就能直接把他这个皇帝淹死。
可是答应他们入境,那三万人直接散开,就完全脱离朝廷的掌控了。
这里面可是有六七千天兵的!
看似分散开之后造不成任何影响,但是按照李吉甫的推断,天兵应该是有某种方式直接联络的,到时候悄无声息摸到长安附近再集结起来,他们又该如何应对?
李纯越想越气,也是越想越怕,下意识地将视线转向了侍奉在一侧的俱文珍。
裴垍一眼看见,顿觉不妙。陛下对他们这些臣子的信任已经降到了最低点,更愿意倚重宦官了。若是在这件事上再失去话语权,文官集团的处境就十分堪忧了。
他连忙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距离除夕只有三日了。”
他本意是想提醒皇帝,如果要允许这些人入境,那最好就是像雁来奏折上说的那样,在除夕之前就让他们过来,如此也算施恩。反正都要答应,没必要拖延。
但很显然,跟将语言的艺术这项技能点满的李吉甫相比,裴垍简直就像是个零级的新手。
他不开口还好,一开口李纯更加气闷。
怎么,那郭雁来仗着手握大军威逼于他也就罢了,现在连他的臣子也要逼他了?
他冷声道,“卿之意,是要允她所请了?”
裴垍一顿,这才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有考虑过另一种可能。
但皇帝显然不想答应。
他顿时为难起来,正待组织语言,就听翰林学士李绛上前道,“陛下,有这么多百姓愿意归乡,可见人心思唐。陛下统御万方,必不忍使这些百姓流落在外,不如尽早让他们安顿下来,以收人心。”
“不错。”裴垍连忙跟着道,“且西域的唐人,都是当年从山东、河北一带招募的健卒及其家属,乡里之中想来还有不少亲眷故旧,尽早令他们归乡安顿,也好让天下人知晓陛下仁慈。”
总算没说“要是不让他们回来,只怕那些亲属故交听到消息也会心生不满”了。
李纯继续沉默。
其实他也知道,并没有另一个答案,必须要答应,他气闷的也是这个。
眼看朝臣已经想尽快进入程序,无人顾虑皇帝的情绪,俱文珍这才从容出列道,“这都是大家仁德感天,才令人心思归。不过纵然要让这些百姓入境,也不必这么着急。俗话说,事缓则圆,这般急切,万一出了岔子就不好了。老奴愿代大家前出陇州,去看望这些大唐子民,以彰显大家的仁德,也可安定人心。”
到底是不是百姓,去看看就知道了。
李纯的脸色一下子就好看了,点头道,“可。”
这下文官都坐不住了,纷纷请旨想要同去。
见李纯神色冷淡,俱文珍便又道,“说起来,那位雁帅虽说是安西主帅,却也是故燕国襄穆公主的血脉,算起来还是大家的表妹。不如从宗室之中选一人为宣慰使,也好一叙天伦之情。”
总之不让文官去。
李纯其实不太想认这门亲戚。
要是兵权能收回来,那自然好,就算给她封个公主也是应当的,但天兵显然不会听令于别人,那这门亲戚认回来,就是给自己添堵了,还不如只是普通的藩镇。
但出了吐突承璀的事情之后,李纯忽然意识到,如果安西军也跟其他藩镇一样无法掌控,那么拉近安西军首领跟李唐皇室的关系,并不是坏事。
既然雁来至今仍维持着对朝廷的尊重,凡事都按照规矩来,那他也要给出相应的态度。
所以俱文珍这么说,他也没有拒绝,思量片刻便道,“既是自家人,自然不能怠慢,就让邓王代朕走一趟吧。”
众人闻言,脸上表情各异。
邓王李宁,就是皇长子,也是李纯目前属意的太子人选。
第132章 她简直比皇帝这个正统更像正统!
赶在除夕之前,皇帝的使者抵达了陇州。
然后尴尬地发现,雁来和她带来的人都还在秦州境内。而且不是边境交界处,而是就在秦州城附近。
队伍里有皇长子邓王,他们肯定是不可能冒险进入吐蕃境内的。
但他们是来接人的,送信让人过来见他们,似乎也不合适。
何况俱文珍可是在皇帝面前保证会亲眼看看那些“流落西域的大唐百姓”究竟是什么样子,若是至此而返,那这一趟就白辛苦了。
俱文珍一咬牙,决定将邓王留在陇州,自己过去。
他知道其他人肯定也不想去,所以根本都不费这个事,一句“保护邓王”安全,连梯子都给他们搭好了。
但俱文珍也不是傻大胆,他做出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安西军敢明目张胆驻扎在秦州城下,那就说明吐蕃人奈何不了他们。真遇上吐蕃斥候,就直接报安西军的名号好了。安西军到底还自认是大唐属地,想来也不会让皇帝的使者落入险境。
再说,他这个左神策军中尉,这回出门也带了几百人,留一半给邓王,另一半护卫他一人足够了。
邓王本人也深明大义,并未对这个安排有任何异议。
半天后,快马加鞭的俱文珍赶到了秦州城下,一眼看到那座新筑的城寨,心内顿时惊骇不已。
这样一座规模不小的城池,显然不是短时间内能造出来的,至少也要几个月。多半就是当初跟随使者过来,之后又滞留在陇州城外的那五千天兵的手笔。
当时看着不合理的地方,如今看,都是有备而来。
这么大的动静,陇州城那边竟半点消息都没有打探到。不论是真的没有打听到,还是替安西军遮掩,都很不妙。
俱文珍远远看着飘扬在城墙上的红旗,心情十分复杂。
“唐”字旗插在了被吐蕃人占去的地盘上,却与大唐朝廷全然无关。
这一刻,俱文珍似乎终于明白皇帝为什么会对这位新冒出来的雁帅,有如此深的敌意和戒备了。
神女转世,天兵协助,收复失地,四夷宾服。
她简直比皇帝这个正统更像正统!
上一篇: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下一篇:返回列表